新零售領域的「雙馬同槽」
1月30日,海瀾之家(600398,股吧)宣布停牌,並發出公告,稱戰略投資方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公司5%的股份,具體股份轉讓的細節將在進一步磋商後確定。海瀾之家目前的市值已經達到了514億元,5%的股份大約是25.7億。
對於戰投方,業界議論沸沸揚揚。2月2日,海瀾之家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榮基國際和騰訊普和籤訂了《股份轉讓協議》,股份轉讓總價25億元,轉讓股份5.31%。此外,公司全資子公司江陰海瀾之家投資有限公司已於2018年2月2日與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寧波摯信投資管理合夥企業在深圳籤署《關於共同發起設立產業投資基金之框架協議》,共同設立了100億產業投資資金,將用於海瀾之家的戰略投資。
至此,大姑娘的面紗終於被揭下,最近大手筆聯姻實體巨頭的騰訊浮出水面。其實早在此之前,戰投方身份就已初現端倪。海瀾之家作為目前A股市值最高的服裝品牌,中國服裝零售業的巨頭,絕對是每一個網際網路行業龍頭都想啃下的一塊肉。具體是哪一家,不外乎騰訊和阿里。
近兩年,阿里和騰訊紛紛布局實體巨頭,搶佔線下零售渠道,希望能在線上流量紅利時代的尾聲,搶奪更多的流量資源,降低獲客成本。零售業龍頭,成了兵家必爭之地。隨著阿里騰訊打造新零售步伐的加快,「雙馬同槽」局面形成。
2014年,阿里入股銀泰,2015年投資蘇寧,2016年,入股三江購物(601116,股吧)、聯華超市和新華都(002264,股吧),參股高鑫零售。短短幾年,阿里將多個實體零售置於麾下,投入不下於750億。
仔細看來,一個商業生態圈儼然初見雛形,線上有淘寶天貓聚划算,線下有實體零售搭接支付寶無線結算,物流可以依仗自己的「菜鳥」,龐大的零售族群已經悄然起勢。
阿里是最先布局零售業的,在此之後,騰訊也跟上了戰投零售的步伐,先後參股唯品會、永輝、家樂福。雖然在此之前」騰百萬「電商公司再無下文,但並不妨礙騰訊的排兵布陣。
兵貴神速,2018年開年,騰訊又和蘇寧、京東、融創一起,以340億入股萬達商業,獲得了萬達商業14%的股權。
阿里有電商流量,騰訊有社交流量,若要比起優勢,其實難分伯仲。早前馬化騰強調騰訊零售的」去中心化「綱領,通過騰訊社交、內容流量挖掘放大零售能力,儼然在衝著阿里」中心化「平臺挑戰。在阿里推出盒馬生鮮之後,騰訊立刻藉助永輝打出生鮮+餐飲的路數,和盒馬生鮮展開激烈競爭。阿里的封閉系統和騰訊的開放玩法異曲同工,這兩年的你爭我搶誰也難說誰更勝一籌。
但就此次事件來說,騰訊率先拿到服裝零售業第一股,頗佔先機。騰訊和海瀾之家的合作,將會是網際網路巨頭牽手服裝零售業的風向標,也絕對是改變中國服裝商業史的跨界事件。可以預見,線下零售業優質服裝品牌供應鏈、渠道、體驗優勢將會嫁接電商線上流量優勢,推動新零售的全渠道改造,推動整個行業的優化升級。網際網路企業聯手服裝行業,序幕將就此拉開。
實體零售企業的跑馬圈地如火如荼,緣何服裝行業會成為商超之後被爭奪的寶地呢?我認為其實不難理解:
首先,無論經濟發展形勢如何,衣食行住都是老百姓(603883,股吧)不能或缺的剛需領域,不只是剛需領域,還是高頻消費的剛需領域。我國的服裝行業有萬億級規模的市場空間。
圖:國內成人服裝及成人休閒服裝市場規模
圖:國內成人服裝中檔休閒服裝市場規模及增長率
其中成人中檔休閒服裝市場規模和增長率在持續走高,消費者對於中檔服裝的包容度接受度越來越高。
結合具體國情,我國服裝零售巨頭普遍體量大,門店多,2017年安踏體育旗下擁有門店9910家,拉夏貝爾擁有9258家,太平鳥擁有4173家,海瀾之家的門店在全國也有5608家。道理很簡單,店多,流量就大,誰掌握了線下門店,誰就能反哺線上。
其次,選擇在大眾心中具有品牌價值的服裝企業,可以省去大筆獲客費用,這應該是此次騰訊牽手海瀾之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重要的是,在十幾年的電商衝擊之下,我國的服裝行業尤其是還有實體店的服裝企業大多已幾近垂死,最近五年是服裝業全行業的低迷期,各龍頭的估值已經降到最低,此時下手,網際網路巨頭的舉牌代價也是最低的。
藉助品牌的逆向賦能,才有可能贏得勝利
2012-2017年的五年間,我國網際網路市場的平均年增長率高達43%,已經到達了增長的極限,而與此相對的是,全球時尚行業2018年將創造一個總額達2.5萬億美元的增量市場。這是一塊非常大的蛋糕,沒有人會不動心。
線上流量紅利殆竭,網際網路創新瓶頸凸顯。騰訊已經發覺,利用自身流量之王的優勢,結合線下實體零售」逆向賦能「才有可能取得下一階段戰略性勝利,當務之急,是選擇具有消費型平臺價值的「高勢能品牌」作為戰略落點,共同打造」產業級網際網路「時代的佼佼者,以此增加獲取制高點的砝碼,這是無法繞過的一步。
往深裡看,線下服裝零售行業需要網際網路行業的拯救,網際網路電商同樣需要服裝零售「平臺價值」和」產業價值「的逆向賦能。這是此次合作的本質。
通過此次合作,海瀾之家也可以藉助騰訊流量為它帶來高頻的線上流量資源,比如綜藝廣告植入,推送位等,藉助騰訊的數據優勢,海瀾之家還可以嘗試精準營銷,什么元素受歡迎立馬安排生產,哪種款式不好賣立馬停產調整,準確獲取時尚元素,及時接受消費反饋,最大可能的降低庫存,提高流量變現能力。以往服裝零售業更像是在閉環內單打獨鬥,輸贏看幾分運氣,現在和網際網路電商結合,很可能改變傳統服裝行業「止步於消費」的數據現狀,整體提高傳統企業的運營管理效率。
除此以外,這次江陰海瀾之家和林芝騰訊、摯信投資共同發起的100億產業投資資金,也會在合作中發揮巨大的加乘作用。俗話說得好,錢多好辦事,財大氣才粗,百億基金的槓桿下,海瀾之家規模擴張的速度也會加快,同時,人才、服裝相關產業鏈也會迅速升級。
總的來說,如果騰訊牽手服裝零售的這步走好,後續我們一定會看到大批網際網路巨頭和實體零售巨頭合作的消息,零售行業加速發展的趨勢也將不可逆轉。
為什麼選擇海瀾之家
從分銷角度來看新零售,品牌服裝公司作為供應鏈和渠道的樞紐,上接製造商,下接渠道資源,作用不言而喻。和其他零售不同的是,服裝行業的分銷體系鬆散而排他,服裝品牌本身擁有直接觸及消費者和零售能力的終端渠道。眾所周知,服裝行業的零售業態有電商、百貨、購物中心以及街鋪和專賣店,他們的銷售額幾乎四分天下,然而零散化的分銷體系(街鋪&專賣店等)代表著觸及消費者的另一個通道,是網際網路巨頭下一步新零售戰略儲地。在服裝零售行業做得好的核心公司有很多,渠道數量和模式有優勢的不止一家,為什麼騰訊偏偏選擇海瀾之家作為戰略合作對象呢?
第一,海瀾之家是目前A股市值最高的服裝品牌,2016年海瀾之家品牌在國內男裝行業市佔率達到4.8%,在國內服裝行業市佔率達到1.4%,是中國市場銷售規模最大的單一服裝品牌,位於行業首位。2017年,海瀾之家的成績依然不俗。雙十一期間,海瀾之家結束了日本品牌優衣庫佔領天貓男裝品類第一的局面,僅2017年11月11日一天,海瀾之家的交易額就突破了4億。
雖說男性的服裝消費頻次不高,但並不代表他們買的少。從有關數據來看,男性服裝消費市場規模同樣可觀,海瀾之家的核心品牌只做男裝,垂直度高,在消費者心中的專業度自然也不會低。
圖:2003-2016年男裝市場規模(億元)
第二,截至2018年,海瀾之家線下門店已經超過5600家,覆蓋全國各地,遍布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覆蓋了80%以上的縣、市。網際網路時代,重視」入口「價值,5600家的門店入口,意味著每日進店人數可以達到150萬左右,一年來說,就是4億多人次,這帶來的轉化率將明顯高於線上。
圖:海瀾之家門店數量
第三,從品牌價值來看,作為高勢能品牌,海瀾之家不僅在本土得到了認可,在全球領域也有一定的知名度。2016年,英國《金融時報》旗下《投資參考》曾認證海瀾之家為中國最受歡迎的休閒裝品牌第三位,在「標準普爾」全球市值最高服裝配飾奢侈品公司25強名單」中,海瀾之家超越了普拉達、蔻馳......排名第十四位。
2017年以來,海瀾之家動作頻頻,在規模擴展上,它相繼創設年輕時尚化新品牌HLAJeans、輕奢男裝AEX與女裝OVV等,還參股快時尚品牌UR,投資高端嬰兒用品公司英氏嬰童,野心不小。
從提升品牌形象上,海瀾之家籤下了「九億少女的夢」林更新,林更新的代言大大提升了海瀾之家的年輕感和時尚感。2017年底,海瀾之家特約贊助的「遊戲改編綜藝」《王者出擊》,成為了2017-2018的最強網絡綜藝,七期節目衝破14億大關,節目中,海瀾之家作為「王者的衣櫃」出鏡,伴著綜藝的熱播,海瀾之家也給青年觀眾們留下了顛覆性的感官體驗。無論是從消費群還是產品線來說,海瀾之家都在不斷的朝著多元化發展。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2013年和2014年,電商企業接連上市,電商夾擊下的線下實體品牌毫無招架之力,在行業低迷時期,海瀾之家硬是憑藉其將風險轉嫁給供應商的輕資產擴張模式,逆勢增長到5000多家門店,創造了170億的銷售額。這足以說明海瀾之家在商業模式上的優勢,寒冬期還能保證低風險下的穩定收益,在業內十分難得。
海瀾之家上市四年,累計分紅高達62.5億元,2016年現金分紅22億元,股息率達到了4.8%。2017年雙十一,海瀾之家以407,750,017元的成交額成功拿下2017雙十一天貓男裝行業第一名,對於投資者和合作者來說,這是十分誘人的一張成績參考單。
騰訊入局服裝業新零售,攜手海瀾之家,多少減輕了阿里布局線下新零售的先手優勢,服裝新零售之風已經颳起,這場服裝新零售領域的龍虎之爭風頭正盛,從宏觀角度來看,這場新零售的博弈不僅是兩家網際網路巨頭的爭鬥,更是整個零售業的機遇和挑戰。
海瀾之家,作為這場戰役中最先被挑選入場的企業,展現出了不俗的實力。這場強強聯合的大戲就此上演,海瀾之家會表現如何,讓人期待不已。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金融八卦女頻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崔智明 HF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