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不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看看你家娃有嗎?

2020-09-05 雅雅媽媽說育兒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中國人向來注重餐桌禮儀,就算在家裡吃飯同樣如此,長輩還沒有落座,小輩就不能先動筷子;吃飯的時候,不允許扒拉飯菜;不能敲擊碗筷甚至自己霸佔一份菜。

可能如今規矩沒那麼多了,但多多少少都會保留一些規矩禮儀,然而對受慣了家長寵溺的孩子來說,餐桌禮儀幾乎都被荒廢了。

吃飯時「不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看看那你家娃有嗎?

什麼是「不懂事」呢?就是出現以下幾種行為時,我們通常稱為不懂事:

霸佔著自己喜歡吃的菜

這是餐桌上最常見的事,很多孩子遇到自己喜歡吃的菜時,直接把菜碟端到自己跟前,不允許別人夾。

很多時候,其他人礙於面子可能會說孩子「太可愛了」,小小年紀就懂得「護食」。實際上,背地裡人們都「討厭死」這類人了,吃飯都吃不好,長大後又怎麼會有出息呢?

這類霸佔著自己喜歡吃的菜的孩子,過於自私、不懂得照顧他人的感受,很容易養成自私自利的壞習慣,長大後也很難交到真心朋友,更不會得到他人的喜愛。

喜歡胡亂扒拉菜的孩子

有些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比較「挑食」,非要胡亂扒拉一下菜碟,直到找到自己喜歡的菜和肉才肯收筷。

這種扒拉菜碟的行為,既不衛生又容易引起餐桌上其他人的反感,人家心裡可能會想:「這誰家孩子啊,筷子翻來翻去都是你的口水,我們還怎麼吃?」

對於這種行為,如果家長不加以管教的話,孩子很可能會形成不尊重他人,做事任性放縱的壞習慣。

需要父母餵食的孩子

相信大家也遇到過,有些孩子一定要父母餵才能吃得下去飯。明明自己能夠獨立使用碗筷,但還是要求父母給自己餵飯,甚至還對父母指手畫腳,要吃這要吃那的。

這類孩子非常依賴父母,簡單點說就是懶,若家長繼續寵溺孩子的話,孩子將來很容易養成「啃老」的壞習慣。

都說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的教育和父母的所有所為有著有很大的關係,父母們應該如何糾正孩子飯桌上的不良行為習慣呢?

第一,以身作則,做到食不言寢不語

家長對孩子有著很強的規範作用,因此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在家裡就給孩子樹立一個「食不言寢不語」的形象。

「食不言」不是說吃飯時不能說話,只是讓孩子明白在外面吃飯應該「食不言」,強調的是一種氛圍,而不是一種強制的規矩。

第二,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父母要培養孩子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簡單點來說,就是在飯桌上家長不要問「你想吃什麼菜呀?媽媽給你夾」,而是讓孩子夾到什麼就吃什麼,讓他明白「不能挑食」。

第三,養成獨立吃飯的好習慣

很多孩子明明能自己吃飯,卻偏偏要家長花時間精力來餵飯,這是典型的不獨立。家長要讓孩子養成獨立吃飯的好習慣,可以使用一些「偏激」的方法,娃不吃飯就餓著他,等他餓了自然就會端起飯碗吃飯了。

沒有哪個孩子出生就懂規矩、懂禮儀,那些沒有餐桌禮儀、沒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孩子,都是家長「失敗」的教育養成的。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小時候有這些「特徵」,長大後多半會沒出息,你家娃有嗎?
    有的時候就會聽到誰誰的媽媽就孩子最近發生的事情感到很欣慰,覺得孩子挺懂事的,也會得到來自周圍的家長們的誇獎,說著孩子真的蠻聰明的。每當有哪位寶媽寶爸得到了這樣的禮遇就會很高興,雖然嘴上說著自謙的話,可臉上顯然是太知足了。可是話又說回來了,到底我們眼中的孩子的所謂的聰明行為真的就是值得鼓勵的行為嗎?我們又該如何去做呢?
  • 吃飯時有這3個「壞習慣」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要及時糾正
    生活好了,我們經常會到外面聚餐,當聚餐時,我們可以從言行舉止中大概了解一個人,往往成功人士,吃飯的時候很不一樣。其實一個人的餐桌習慣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所以說,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從小養成好的餐桌習慣,否則長大了,想改掉都難。
  • 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的孩子,小時候遭人嫌棄,長大後也多半沒出息
    從吃飯,能看出一個人的層次和教養,這句話你們認同嗎?前幾天和同事一起吃飯,因為當時是周末,孩子也在家,所以她就把孩子也帶來了。因為人也不少,所以點的菜也比較多,足夠大家吃。讓人沒想到的是,菜一上來,她就把菜放到她孩子跟前。她家孩子因為年齡小,筷子也使不好,所以到最後,就成了用手抓。同事不好意思地說:不好意思哈,孩子年齡小。可雖然說著不好意思,卻沒有一點要制止孩子行為的意思。
  • 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卻不以為然
    與素質高的人進餐是一種享受,可餐桌上出現了某些不雅行為便使人大倒胃口,在很多家長眼中,孩子在餐桌上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只是不懂事的表現,並不重視,甚至希望得到旁人的諒解,使孩子更加無度放縱。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卻不以為然第一種、吃飯時先撥頭籌飯桌上人未齊,有些孩子已經領跑在前,直接開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就如上文小吳兒子的案例,自己喜歡吃照單全收,毫無禮讓之意
  • 長大後沒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3大表現」
    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娃,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吃飯的時候敲碗敲筷】有一些孩子覺得很好玩,在吃飯的時候,會習慣的拿筷子去敲碗。在傳統的認知中,只有乞丐才會這樣敲碗以乞討食物。所以一般家裡人不會讓孩子這樣敲碗的。
  • 孩子從小有這幾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們對照看看
    ,長大後多半沒出息①「家裡橫,外面慫」的孩子有的孩子,在家裡的時候,他們就是老大,「說一不二」。毫不誇張地說,這樣的孩子在家裡就是皇帝,是公主。各種命令父母和家裡其他長輩。可帶外面的時候,就慫了,就是被欺負他們也不敢反抗,有時候在外受了氣也是強忍著,回家後對家人再發威。這樣的孩子,也就是我們說的「家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如果父母不注意,儘早地去糾正,孩子長大後多半就沒什麼出息。
  •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3種表現」,第一種就遭人嫌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這「3種表現」,第一種就遭人嫌記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吃喜宴,我們去得比較遲,就隨便找了個桌坐下,那一桌有三個小孩,在吃飯的時候,其中兩個小孩吃著吃著就吵起來了,原因可能是在搶好吃的菜,剛剛開始只是口頭上吵一下,我們都不太在意。
  • 若吃飯時娃有3種表現,那麼長大後「難有出息」,看看你家有沒有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要體現一個人的教養有很多的方式,最簡單的就是跟他吃一頓飯,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餐桌禮儀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吃飯時的表現更體現著一個人的教養和層次,也就是為什麼在小的時候,父母總是要求我們吃飯的時候要守規矩。
  • 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多半具備這幾個特徵,還是很有道理的
    文/文兒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一直都是父母們茶餘飯後不經意間就會談起的一個話題。畢竟有了孩子,多數父母的生活重點也都有了轉移,慢慢地孩子在自己生活中所佔的重要性也開始逐漸上升。父母關心自家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自然也會留意什麼樣的孩子長大才能有出息。很多人都說,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其實從他們小時候就是能夠看出端倪的。那些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多半具備這幾個特徵。
  • 長大後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大多都有這4種表現,第一種就惹人煩
    ,這樣的孩子是典型的情商低,一個情商低的孩子長大後也不會有什麼出息。2、吃飯挑菜有一種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喜歡挑菜,我親戚家就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剛上桌沒多久,她就開始拿筷子不斷的翻,把自己喜歡的食物都挑出來,好好的一盤菜被他翻得膩歪歪的,本來還要吃這道菜的人一點食慾都沒有了,這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當做不僅會破壞了別人的食慾,同時也會給別人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 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你家娃在其中嗎?
    父母都是圍繞著孩子轉的,而在父母們的聊天當中,永遠少不了這樣一個話題,那就是「誰家孩子更聰明」,因為,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家孩子智商高的,當聽到別人家孩子沒有自己家孩子聰明的時候都暗暗的竊喜。,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說過這樣一句話:「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但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急著高興。」
  •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爸媽別瞎高興
    導讀: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爸媽別瞎高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爸媽別瞎高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些孩子看起來鬼靈精,長大後多半沒什麼出息,但願你家不在其中
    現在的孩子相比以前的孩子,看起來要聰明的多,也就是老人常說的「鬼靈精」。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是個聰明的孩子。那麼當別人這樣誇你的孩子時,是真心讚美孩子,還是只是口頭上的禮貌而已呢?或者是另外的意思呢?
  • 下面4種孩子,長大後肯定有出息,有你家的嗎?
    有句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誰不希望自己孩子長大之後能夠一帆風順、出人頭地有出息?那到底該怎麼養孩子能夠有出息,成了很多家有兒女的家長們一直在研究的課題。下面4種孩子,長大以後肯定有出息,看看有你家的嗎?長時間下去,孩子自私,不懂得感恩,覺得父母和祖父母的幫助和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啃老族。那時候父母可能會抱怨孩子長大不懂事,不讓人省心,其實都是自己過往的因才長成今天的果實。如果你真的愛孩子,一定要讓他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終有一天,要學會放開手,讓孩子去吃苦,去蛻變。捨得讓孩子吃苦,他才會有能力觸摸幸福。
  • 吃飯時有「3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第一種就討人嫌
    ,包括朋友5歲的女兒,真真是非常乖巧可愛,雖然他們家只有一個女兒,也是寵著愛著,但是該教育給孩子的一點都沒少,孩子表現得很有教養,特別是在餐桌上。當自己夾不到時才和媽媽說想吃哪個菜,也不像一些小朋友那樣,吃飯弄出很大的聲響,就是輕輕的,沒有什麼聲音,等她吃飽了,放下筷子很有禮貌的說自己吃飽了,大家慢慢吃。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抓緊改正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更有出息,那怎麼才能判斷出自家孩子是否有出息呢?李玫瑾教授大家都很熟悉吧?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這方面很有造詣,基本是家長們爭相學習的對象,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檔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
  • 孩子的吃飯表現為什麼不一樣,有這三種表現的孩子,長大沒出息
    老人言「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窮人家的孩子體諒父母,懂事比較早,從小吃苦耐勞可以幹出一番大事業。可如今這種形式變味了,窮人家的孩子出現了不少「富二代」,也就是白眼狼。也就印證了那句俗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就是說在孩子小的時候,觀察他的一言一行,就能判斷孩子長大後是否有出息,同樣也能反映出孩子生活的家庭環境和父母教養問題。
  • 吃飯時有「3種舉動」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本事,希望你家娃沒有
    然而,男孩碗裡的牛肉吃完後,直接伸出筷子去翻媽媽碗裡的。雖然媽媽解釋自己碗裡的牛肉都事先夾給他了,但男孩根本不聽,咬定肉就是被媽媽吃了,大喊大鬧。本以為這母親該發火了吧,但沒想到的是,媽媽在無奈之下竟又點了一份牛肉麵,並將牛肉夾到孩子碗裡。在母子走後,老闆搖頭惋惜道:這娃毀了啊。
  •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每個家長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希望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能有出息,而且現在的家庭都比較注重家庭教育,想讓孩子聰明、智商高,所以,從娃出生開始,父母就開始想提升孩子智商的方法希望能管用。俗話說得好,「三歲看老」,孩子聰不聰明,其實在他們小時候就能看出端倪,只不過家長沒有抓住機會而已,北大退休老教授曾經說過: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 有經驗的老師說,這三種孩子「假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
    有經驗的老師說,這3類孩子是「假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沒想到,孩子竟然極不耐煩的回頂母親說:「誒呀,你老是催催催,沒看我在背書包呢嗎?」媽媽急忙幫孩子整理好書包說:「今天晚上,你想吃什麼?雞肉燉蘑菇,還是紅燒排骨啊?」孩子回頭瞪了媽媽一眼:「這也要問我,上回爸爸不是讓你定好菜譜了嗎?」。之後,這對母女漸行漸遠,隱約聽到,孩子還在不停的和媽媽頂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