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公平理論:絕對公平是烏託邦

2021-01-07 凌凌漆觀天下

公平理論:絕對公平是烏託邦,絕對的公平根本不存在。

1965年,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斯塔希·亞當斯提出「公平理論」。該理論認為,人能否受到激勵,不但由他們得到什麼而定,還要由他們所得與別人所得是否公平而定。

下面,一起來看古代《百喻經》裡的一個「二子分財」的例子。古印度有個習俗,父母死後要為子女留下財產,而子女之間要平分財產。有一位富商,晚年得了重病,便告訴兒子們要平分財產。兩個兒子遵照他的遺言,在他死後,提出各種平分財產的方案。可無論哪個方案,兄弟二人都不能同時滿意。

就在他們發愁時,有一個老人對兩兄弟說:「我教你們分財物的辦法,一定能分得公平,就是把所有東西都破開成兩份。衣裳從中間撕開,盤子、瓶子從中間敲開,盆子、缸子從中間打開,錢也鋸開,這樣一切都是一人一半。

」兄弟二人頓然醒悟,總算找到平分遺產的方法了。但當他們按這樣的方法分完遺產,才發現所有的東西都不能用了。

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如果完全都按照數量上的平等來分,就會出現這種笑話。所以,效率和公平要兼顧。

公平與否的判定受到個人的知識、修養的影響,再加上社會文化以及評判公平的標準、績效的評定的不同等,在不同的社會中,人們對公平的觀念也不同。

面對不公平待遇時,為了消除不安,人們或者通過自我解釋達到自我安慰,主觀上造成公平的假象;或者更換比較對象,以獲得主觀上的公平;或者採取一定行為,改變自己或他人的得失狀況;或者發洩怨氣,製造矛;或者選擇暫時忍耐或迴避。

尋找公平與效率之間的完美平衡點。在經濟學上,公平與效率是永久的話題,很多人認為兩者不可兼得,要麼犧牲效率,獲得相對的更加公平;要麼犧牲公平,去追求更大的率。事實就是這樣,最公平的方案不一定就是最有效的。

兩個孩子得到一個橙子,但在分配問題上不能統一。兩個人吵來秒去,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由一個孩子負責切橙子,另一個孩子選橙子。最後,這所個孩子按照商定的辦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

兩個「聰明」的孩子想到了一個公平的方法來分橙子。如果切橙子的孩子不能將橙子儘量分成均等兩半,另一個孩子肯定會選擇較大的一塊,這就使他要均勻分配,否則吃虧的就是自己。

這似乎是個「完美」的公平方案,結果雙方也都滿意。然而,他們各自得到的東西卻未能物盡其用,這個公平的方案並沒有讓雙方的資源利用效率達到最優。

如果將橙子果肉掏出,全部給需要榨果汁的小孩,把橙皮全部留給需要橙皮烤蛋糕的小孩,這樣就避免了果肉和果皮的浪費,達到了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但對兩個小孩來說,這樣的方案他們會覺得不公平而拒絕接受。

許多公司為了避免員工的不公平心理對工作效率造成影響,都對員工工資採取保密措施,使員工相互不了解彼此的收人,無法進行比較。

其實,若想要規避不公平心理的負面效應,不但要公開大家的付出與所得,還需要建立合理的工作激勵機制,以及公正的獎罰制度,並嚴格執行。

事實上,要提高效率,難免就會存在不平等。要實現平等,往往要以犧牲效率為代價。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公平永遠是相對的。對於個人來說,不要刻意去為點滴的不公而大動幹戈,也不要為過於追求效率而無視施加於大家頭上的不平等。

一個優秀的團體總能做到效率與公平的兼顧,並知道何時需要注重公平、何時需更注重效率。聰明的人在處理事務時,也總會在公平與效率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

相關焦點

  • 墨菲定律:公平理論,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做好自己就好
    各位粉絲好,今天我們接著講墨菲定律中,管理學方面的一些原則,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首先是公平理論,絕對的公平是根本不存在的。在每個人的心目中,對公平的定義都是不同的,比如公司的工資制度,如果你讓每個人都賺的一樣多,那麼幹活多有能力的就感覺不公平,如果每個人的工資都不一樣,幹活少的人就會覺得你不一視同仁。所以你獎勵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平均工資制度就是在獎勵偷懶的員工,而績效工資才是獎勵勤勞。
  • 墨菲定律
    什麼是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亦稱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語。墨菲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減速超重試驗中,因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墨菲發現,測量儀表被一個技術人員裝反了。
  • 什麼是墨菲定律,墨菲定律並不深奧,其實很簡單!
    說到「墨菲定律」,很多人都認為那是一種深奧的,難懂的理論,很高大上!其實「墨菲定律」非常的簡單,在生活中處處出現!什麼是「墨菲定律」?「墨菲定律」其實就是一種高級的心理學效應問題!是由美國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愛德華·墨菲提出來的!因此叫做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是什麼?「墨菲定律」核心就是每一件事都會出現兩個結果,好與壞!
  • 小朱談公平——基於亞當斯公平理論
    (四)失調後果公平理論指出,當員工感到不公平時可能會採用下面五種選擇中的一種或同時幾種。1.歪曲自己或他人的投入或產出;2.採取某種方式的行為使自己或他人改變投入或產出;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4.辭去工作。
  • 「墨菲定律」裡的墨菲到底是誰?-墨菲,定律,科普 ——快科技(驅動...
    大家都知道墨菲定律(Murphy's Law),你甚至可能已經經歷過: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 還在被二八定律、墨菲定律販賣焦慮?收好這份再造的現代經典定律
    我是不是遇見墨菲定律?肉夾饃,一吃必噎,什麼水平,100%墨菲定律;平常很少穿白鞋,今天一穿,結果一上車就被踩了,這絕對是墨菲定律;對墨菲定律的濫用已經到了,考試不及格是墨菲的錯的地步,失戀是墨菲的錯。
  • 「墨菲定律」裡的墨菲到底是誰?
    大家都知道墨菲定律(Murphy's Law),你甚至可能已經經歷過: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註:去年的科幻大片《星際穿越》(Interstellar)男主角Cooper的女兒Murphy就是因此得名的,影片中也講到了墨菲定律)但是提出這樣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蹩腳定律」是誰呢?他就是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好消息是,墨菲本人不會老出錯的。壞消息是,墨菲會對犯錯誤的人發火。
  • 墨菲定律背後的墨菲到底是誰?
    大家都知道墨菲定律(Murphy’s Law),你甚至可能已經經歷過: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但是提出這樣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蹩腳定律」是誰呢?
  • 墨菲定律註解
    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墨菲定律:唯有計劃周全,方能避免失誤醞釀效應:「不思考」也是一種思考方式控制錯覺定律:相信直覺,但別迷信直覺羊群效應:「從眾」和「盲從」的臨界點在哪裡巴納姆效應:似是而非的「真理」一無是處
  • 好書推薦 | 《墨菲定律》
    其實就是墨菲定律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本書分十個部分,從不同的方面,介紹定律、效應、法則、理論的神奇之處。在簡單地介紹了每個定律或法則的來源和基本理論後,就如何運用其解釋人生中的現象並指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等進行了重點闡述,是一部可以啟迪智慧、改變命運的人生枕邊書。墨菲定律還可以引申為,任何你覺得有可能失敗的事,它就會失敗。
  • 《與愛同居》又名《真愛墨菲定律》,「墨菲定律」到底是什麼?
    泰國BL劇《與愛同居》(《真愛墨菲定律》)從播出後就引起一陣熱潮,粉絲紛紛感嘆太上頭。繆糕CP更是讓劇粉們磕得停不下來。這部劇能大爆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劇情精彩,人物性格鮮明,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情節環環相扣,節奏緊湊;另一方面是劇中主角顏值創新高,演員本身的魅力加分;同時,該劇以一段愛情中的人物之間的糾葛,闡釋了一個看似無形卻無處不在的定律,就是「墨菲定律」,使得全劇能引人思考,有了深層次的哲學探討,不至於淪為口水劇。
  • 西方文化三大定律之一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墨菲定律由愛德華·墨菲在 1949 年提出,亦稱墨菲法則、墨菲定理。定律內容為: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這個定律指出,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墨菲定律的由來愛德華·墨菲是美國某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1949 年與其上司參加美國空軍進行的 MX981 火箭減速超重實驗時,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
  • 生活中的墨菲定律,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墨菲定律」來源於美國上尉工程師愛德華·墨菲一次實驗後的論斷: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有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麼一定有人會按這種方法去做。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就是墨菲定律,它有一定的科學性。
  • 聊聊墨菲定律
    1949年,愛德華·墨菲,一位美國空軍上尉工程師,對他某位總犯錯誤的同事,也是如此評價。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壞,讓他去做就一定更壞。本是一句玩笑話,沒想到,好多人都覺得說進了心坎裡,於是迅速傳播開來,被稱作墨菲定律。
  • 墨菲定律選擇
    墨菲定律不是一種心理學效應,是一種數學推理,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亦稱墨菲法則、墨菲定理。1949年,一位名叫愛德華·墨菲的空軍上尉工程師,對他的某位運氣不太好的同事隨口開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壞,讓他去做就一定會更壞。」一句本無惡意的玩笑話最初並沒有什麼太深的含義,只是說出了壞運氣帶給人的無奈。
  • 為什麼墨菲定律這麼準?
    什麼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亦稱墨菲法則、墨菲定理。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 生活中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指如果壞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 其實,關於墨菲定律,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故事。 1949年,有一位名叫做愛德華·墨菲的空軍上尉工程師,有一天,閒著沒事,和他的一位同事小A聊天。
  • 被歪曲的「墨菲定律」的真正意思
    墨菲定律,是這幾年小說、電視劇、甚至抖音經常出現的一條名言,一般都是這樣子來描述它。這是各種文章、報告、抖音號描述的墨菲定律,不過實際情況是,這群人都是在斷章取義,甚至可以說,他們只是一群利用別人好奇心的「標題黨」。
  • 公平理論
    公平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是職工報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對職工產生積極性的影響。J.S.亞當斯認為:職工的積極性取決於他所感受的分配上的公正程度(即公平感),而職工的公平感取決於一種社會比較或歷史比較。
  • 神奇的定律:關於墨菲定律,你想要知道的都在這兒
    墨菲定律的由來墨菲定律(Murphy's Law)是由美國工程師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一種心理學效應,被認為是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我們使用愛德華·墨菲的姓氏(墨菲)來命名墨菲定律,以表示我們對其人的尊敬。那麼,愛德華·墨菲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