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幼兒家長反映北京朝陽區管莊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分園)老師對學生扎針、餵藥片,且身上有針眼。對此,朝陽區教育委員會工作人員11月23日告訴記者,目前已成立工作組進駐幼兒園調查。警方也已經介入調查。
昨晚開始,有十餘名幼兒家長反映朝陽區管莊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分園)國際小二班的幼兒遭遇老師扎針、餵不明白色藥片,並提供孩子身上多個針眼的照片。
記者今日獲悉,朝陽警方已介入事件調查。目前,幼兒園工作人員表示院長正在配合警方調查因此無法接受媒體採訪。
上午,仍有數十名家長等候在幼兒園門外想了解情況,他們希望見到院長,並要求看園區監控視頻,但被保安攔在門外。
據家長們說,從昨天下午孩子放學開始,便有多名家長報警。「我們孩子三歲半,腿上、屁股上都有針眼,我現在氣得渾身發抖。」
一名老人告訴記者,昨天聽說有家長報案,回去仔細看自家孩子才發現也有針眼,因不放心就帶孩子去醫院,醫生確認孩子身上的小點的確是針眼,「孩子說不睡覺老師打針,還說不聽話也要給爸爸媽媽打針。」
反映被打針和吃不明藥片的孩子均是國際小二班的學生家長,家長們描述針眼出現在腿部、屁股、腋下等部位。另一名家長稱,她直接問孩子「老師扎你哪了?」孩子立馬指指腋下。
一位家長說,孩子最近三四天拒絕上幼兒園,「說老師給吃過白色藥片」家人才意識到問題。在家長提供的和孩子對話視頻證據中,孩子捏著一個白色藥片斷斷續地回憶「吃過……老師給吃的……睡覺吃……其他小朋友吃的……每天都要吃……」
另一位家長表示,目前知道國際小二班有兩個男孩、一個女孩被脫光衣服罰站。他介紹,得知孩子被罰站後,多名家長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這麼件事,孩子都說是。問三個孩子是誰,每個孩子說出的名字都一樣。
「因為我之前問孩子今天怎麼樣了,發生什麼了,孩子就說今天誰誰誰被罰站了。當時我以為只是孩子淘氣,被罰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我不知道是脫光了罰站。就是從現在往前推半個月,天氣已經挺冷了。」
目前警方已經介入調查,家長提供視頻中也顯示警方已提取孩子針眼等證據。現場一名朝陽分局刑警稱已經提取了園區大量監控視頻,稱警方正在調查中,希望了解情況的涉事家長跟他到派出所會議室,他會詳細解釋警方工作情況。
事發後涉事幼兒園老師在家長群中發信息表示,正在配合有關方面調查,一旦有事情進展,將第一時間通知家長。
遭遇老師扎針、餵不明白色藥片……這兩天,北京紅黃藍幼兒園再現疑似「虐童事件」,目前孩子的描述、部分曝光照片、家長的控訴不斷刷屏,目前,朝陽區教委和警方都已經介入調查。
在社會輿論高度關注的強光燈下,此事因何發生?有多少孩子受到傷害?孩子們受到何種程度的傷害?種種問題,相信很快就會有權威而清晰的答案,相關人員必然會被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應該說,絕大多數託幼機構、幼兒園,都有著規範、科學的管理,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放心託付。
不過,從上海攜程親子園教師餵孩子吃芥末,到廣西合浦縣廉州鎮小紅帽幼兒園、玉林市玉州區旺盧村小天鵝騰飛幼兒園,再到北京金色搖籃幼兒園、紅黃藍幼兒園,近期的這些事件,雖然都屬極端個案,但都擊中了孩子這根家長繃得最緊的神經。
孩子們的身心傷害、事件引發的負面輿情,哪怕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機率,都不僅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更應該在源頭上予以整改。
要讓法律有「牙齒」。
對待孩子,任何施害行為都是不道德的,更涉嫌觸犯刑法。從未成年人保護法到刑法修正案(九)擴大虐待主體範圍,我國在立法上並不缺位。可是,再完備的法律,如果量刑不夠、懲治無據、執法不嚴,也難以達到立法初衷。
從這個意義上說,必須通過梳理和總結案例,在舉證查證、快速反饋等方面探討可行性措施並廣而告之,拿出更權威的法律解釋、更有效的執法示範。保護兒童的法律,只有真正「帶有牙齒」並嚴懲不法行為,才能讓定罪和處罰更具針對性、更有威懾力。
要讓課堂有「陽光」。
虐童事件輿情短期集中爆發,當務之急應該組織起來,讓防虐待、防性侵等兒童課程進入託幼機構,給孩子、家長、老師都上一課,講清楚如何對虐待性侵說不,如何發現和處理問題,以及觸碰紅線的嚴重後果。
此外,也應加強投入,通過技防監控,確保監控探頭全覆蓋,實現園內無死角。據悉,北京市已經有所行動,正在迅速排查相關隱患。辦學進入正軌、安全沒有死角,才能還孩子們一片晴朗的天空,這既需要頂層設計,又離不開全社會的智慧眾籌、行動眾籌。
要讓監管有「力量」。
與發達國家的經驗相比,我國託幼、學前教育無論辦學還是監管都有不少「短板」。因為需求與供給矛盾突出,民辦幼兒園和民辦培訓機構的數量迅猛增長,算商業機構還是教育機構,並不清晰。
本來相對民辦中小學來講,「非法」開辦的門檻就不高,同時既可以在教委註冊,也可以在工商局註冊,不僅存在多頭管理的情況,而且存在幾個公務員要管幾百所公辦幼兒園和幾百幼託機構的現實。
辦學與管理、監管與保障之間的巨大縫隙,不能光靠給管理者打棒子壓擔子,還應該加力量派人手,提高治理水平,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要讓幼師有「素質」。
這些虐童事件無不表明,幼師若是素質差,幼兒就會遭殃。提高幼師素質、抬升準入門檻、完善幼師培養,是解決此類問題時不能繞開的一環。嚴懲虐童幼師,與關心幼師待遇和培養,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從問題出發,針對「幼師真窮、幼教真苦、託幼真難」的現實情況,有必要設定幼師收入補償制度,有必要彌補幼師心理落差以增強職業認同感,有必要通過職稱評定等方式將幼師納入統一管理,有必要對幼師上崗進行資格審查、定期考核、不定期淘汰……
或許,這樣才能讓真正愛孩子的人從事培育「祖國花朵」的工作,才能讓孩子在健康溫馨的學前教育中免受無謂的傷害、形成完整的人格。
十九大報告明確宣示:要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許多需要的東西我們可以等待/但是孩子們不能等」,孩子們是屬於未來、屬於明天的,但保護孩子需要從今天開始,吹散虐童陰影,守住「幼有所育」的底線,才能讓「全體人民共建共享發展」的溫暖目標得以實現。
半月談(ID:banyuetan-weixin)綜合澎湃新聞、新京報快訊、北京青年報、人民日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