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貴州都市報·都市E家記者從黔靈山公園管理處獲悉,公園在七星潭放養了20多隻具有觀賞價值的鴛鴦、天鵝、赤麻鴨等水禽,春節期間,市民遊客可以來此領略多姿多彩的珍禽鳥類景觀。
放養的白天鵝。
1月30日上午,在黔靈山公園的七星潭,兩隻白天鵝正在水裡自由遊弋,另外兩隻黑天鵝則在岸上悠然休憩,特別漂亮,引來很多遊客駐足拍照。「今天突然發現七星潭裡有天鵝了,感覺特別驚喜,天鵝在湖水中遊動,為公園帶來了生機。」正在觀賞天鵝的張阿姨興奮地說。
放養的黑天鵝。
據黔靈山公園管理處綜合部主任張濤介紹,去年以來,不少熱心市民發現,有「新朋友」安家在黔靈山公園七星潭——6隻野鴨在七星潭遊弋嬉戲,一時引發熱議。大家認為這是因為公園的生態環境更加好了,才有野生禽類動物遷徙過來,更進一步可以說,這是貴陽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優異成果,以及人民群眾的生態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的一個縮影再現。
赤麻鴨在岸上休息。
放養的野鴨在水中嬉戲。
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拓展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黔靈山公園管理處擬豐富七星潭景觀看點,目前已試投放了18隻鴛鴦、4隻天鵝、兩隻赤麻鴨,並增設了導覽指示、景觀護欄等配套附屬設施。
遠觀天鵝在水中。
記者了解到,在此次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公園今後將陸續增加投放水禽的品種和數量,並整體打造一個獨特的觀鳥、觀獸、觀魚、觀蟲的生態文化景觀,形成良好典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圈。
鴛鴦——
鴛鴦為中國著名的觀賞鳥類,人們常用鴛鴦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是因為人們見到的鴛鴦都是出雙入對的。
鴛鴦每年3月末4月初陸續遷到東北繁殖地,9月末10月初離開繁殖地南遷。在貴州、臺灣等地,亦有部分鴛鴦不遷徙而為留鳥。黔靈山公園將鴛鴦投放在公園大門口第一口池塘,是想通過這一形式告訴遊客人間自有真情在,有情人終成眷屬。
天鵝——
天鵝多數是一夫一妻制,相伴終生,求偶的行為豐富,雌雄會趨於一致地做出相同的動作,還會體貼地互相梳理羽毛。天鵝喜歡群棲在湖泊和沼澤地帶,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也吃螺類和軟體動物。
天鵝一年繁殖一次,卵的體積較大,大天鵝的卵有400多克重。
赤麻鴨——
赤麻鴨,比家鴨稍大,耐寒,築巢於近溪流、湖泊的洞穴,體長51-68釐米,體重約1.5kg,全身赤黃褐色,翅上有明顯的白色翅斑和銅綠色翼鏡,嘴、腳、尾黑色。棲息於開闊草原、湖泊、農田等環境中,以各種穀物、昆蟲、甲殼動物、蛙、蝦、水生植物為食。
文:記者 王奇
圖:記者 邱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