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媽
抖音上有個媽媽分享了一段視頻。
媽媽帶女兒外出遊玩。路上的蒼耳長勢很好,女兒看到後隨手摘下,並一個接一個地往頭上放。
沒過多久,孩子製成了一頂「桂冠」。滿滿一頭綠色,幾朵紫色的花鑲嵌其中,有一股「綠色叢中一點兒紫」的美。
雖然後面在摘下蒼耳子時,孩子痛得哭了。但孩子細心地摘下,慢慢地掰好,再放到頭上的那一系列動作,都可以看出自製「桂冠」,孩子的內心是愉悅的、滿足的。
而製作這樣一頂難得一見的「桂冠」的過程,也體現了孩子有一定的創造力。
每個孩子都有創造力,但需要家長的有心培養才能變成孩子一種長久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擁有創造力的孩子很討人心,可我們到底知不知道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呢?
3個小例子,讓您飽嘗擁有創造力的孩子有多讓人羨慕。
1、雙胞胎哥哥衣服被卡,弟弟「神」施救
雙胞胎想要上車,不想哥哥的衣服被車門夾住了。弟弟看到後,馬上跑來幫忙。
弟弟站在哥哥的左邊,幫哥哥一起用力拽衣服,可衣服照樣夾得緊緊的。後來,弟弟來到哥哥的右邊,一腳踩在車上固定使力,一手抓著哥哥的衣服用力往外拽。衣服還是沒被拽出來。
再後來,弟弟推薦哥哥把衣服脫下來。然後,他再用力拉車門。結果這次車門打開了,夾在車門縫裡的衣服掉了下來。
弟弟撿起衣服,高興地跟哥哥一前一後地上了車。
在施救的過程中,很明顯弟弟的創造力思維發揮了作用。他不斷地努力嘗試創新,最終讓事情得到了反轉。
2、男童自製搖動扇子
天氣很熱,陝西延安的一個教室裡,同學們都在認真地學習。有一位同學桌子上的扇子不停地上下搖動。
老師走近一看發現,支撐著扇子的是一個小小的支架,下面連著根棍子。讓老師意想不到的是,扇子居然是自己在上下搖動的。
網友調侃:「建議批量生產。」
擁有創造力的孩子,可以在同樣炎熱的環境裡,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涼爽的天地,還犯不著自己親自動手。
3、短片《女兒》裡女兒做的萬花筒
周迅飾演的短片《女兒》裡有這樣的一個情節:周迅帶著女兒多多出車載客。多多手拿著一個美麗的萬花筒,看到了一個舉手攬車的乘客。於是,她告訴媽媽:「那裡有乘客!」
除此之外,多多從萬花筒裡還看到了一個美麗的世界。那些煩惱、憂愁、痛苦都被萬花筒排除在外。
也就是說,多多通過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製作了一個萬花筒,還創造了一個美麗溫馨的世界。
畢卡索說:「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問題是怎麼在長大之後仍然保持這種天賦。」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擁有著創造力。通過自己獨有的創造能力,孩子們可以創造出溫馨與美好,省時又省力。
馬雲說:「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競爭,是學習能力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如果你像機器一樣思考,那麼問題就會接踵而至。」
擁有創造力,就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那麼,我們如何去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呢?不妨從以下3點入手。
1、抓住培養創造力的黃金期
超常兒童研究領域的世界權威、中科院的施建農教授說:「任何一個兒童都具有創造力,而且,人的創造力的發展開始於嬰幼兒時期,幼兒期和學齡期是培養和發展兒童創造力的重要時期。」
6歲前,是孩子創造力發展的黃金期。我們要注意在孩子的這個重要時期,想方設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2、不過度地規範孩子
鄰居小劉小時候特別喜歡搗鼓一下廢棄物品。比如喝完的空瓶子、壞掉的鍋蓋等,他都能拿來製造成一個新穎的玩具。而這些廢棄物品往往又是髒的。所以,他的身上總是粘灰帶土的。劉媽媽洗衣服覺得太難洗,便給他下了個鐵的定律:不許再把衣服弄髒!
後來,為了保持衣服乾淨整潔,小劉再也沒自製過任何玩具。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如果過度地規範孩子。孩子的創造力無形中就會被我們扼殺掉。
3、鼓勵孩子多嘗試
創造力需要一個溫床,那就是多多嘗試。當孩子遇到難題時,我們應該多鼓勵孩子發散自己的思維。這個辦法行不通,換另一個辦法試試。在多次嘗試中,找出更合適的解決方式。
而這種不斷嘗試,不斷試錯找對的過程,就是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的重要手段。
當嘗試的次數多了,孩子的發散思維成熟了,也就擁有了創造力。
【結語】孩子的創造力雖然是人人都有,但也需要父母通過正確的方式進行培育,才能茁壯成長。如果我們錯過了培養孩子創造力的黃金期,之後孩子的創造力肯定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不僅要抓住培養孩子創造力的黃金期,還要多鼓勵孩子去嘗試,不過度地規範孩子,孩子才能擁有令人豔羨的創造力。
我是旭媽,又名牆根草,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長期專注研究育兒知識,酷愛分享育兒趣事與乾貨。育兒路上,秉著育兒先育己的理念,與孩子一起成長。同時致力與寶爸寶媽們一起抱團成長。
聲明:本文為旭媽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評論轉發。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異議,可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