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陽光大好
秋色也十分迷人
這個時候是不是
應該帶上家人朋友
去野外走一走
四處轉一轉呢
小編在這裡倒有個
不錯的建議
那兒離喧囂不近
離城市不遠
恰好可以一天來回
既享受了田園風光
也不用舟車勞頓
這就是
八水繞長安中的重要一水
渼陂湖
渼陂湖之初印象
秋日美景讓人迷醉
渼陂湖位於西安市鄠邑區澇河西畔,是秦漢上林苑、唐代遊覽勝地,人文歷史遺蹟眾多,杜甫、岑參、蘇軾、程顥等文人墨客都曾在此泛舟、賦詩,有「關中山水最佳處」之美譽。湖水發源於終南山谷的渼水匯合了胡公泉、白沙泉諸水北流,經錦繡溝後蓄積成湖。
渼陂生態文化度假特色小鎮是市級首批重點建設特色小鎮,位於渼陂湖水系生態文化區一期建設核心區,佔地約5729畝。小鎮依託渼陂湖豐富的自然資源,融合休閒度假產業、結合關中風貌、運用現代設計打造成為中國首個湖島度假型「生態文旅度假小鎮」。屆時,小鎮中將包括渼莊·非遺文創小鎮、渼陂漫島·五星級國際度假酒店群、渼陂樂灣·康養度假社區、國際馬術俱樂部,以及紫煙閣、渼陂書院、雲溪精舍、空翠堂和周王季陵等系列歷史文化建築群落。湖區範圍內有萯陽宮、周季王陵、秦九女冢、空翠堂等景點遺蹟10多處。
秋日裡遊覽其中,清澈見底的湖水如同一面巨鏡,映得雲、映得樹、映得花花草草、樓閣橋廊,伴著悠揚動聽的背景音樂,隨著船兒划動、湖鴨嬉鬧,漣漪碧波蕩漾,穿過蘆蕩,繞過芒草,絲絲涼風習習,秋日的美景盡收眼底。
從西陂到渼陂
代代名人無不感嘆
除了風景秀美,渼陂湖名字的演變也十分的有趣。渼陂在西漢之前一直被稱為西陂,西漢司馬相如在《上林賦 》中有云:「日出東沼,入乎西陂 」。
之後在唐宋時期 與 「 渼陂 」 之名存在交替使用的情況 。「 據考證,渼陂 」 一詞最早見於杜甫的 《 渼陂行 》,此外,從西陂的地緣位置、西陂在詩文作品的使用情況來看,西陂應該屬於渼陂的一個別稱 。
自西漢 「 西陂 」 之名起 , 先後經歷了 「 五味陂 」, 此外根據歷史文獻研究可知,「 美 」 在古漢語中更多表達一種鮮美的味道 。因此為了進一步彰顯渼陂魚的鮮美的,湖被命名為了「 美陂 」,最後才在 「 美陂 」 基礎上加 「 水 」 而成 「 渼陂 」 之名。自此,渼陂名稱演進史終於告一段落。
渼陂湖之趣事
渼陂湖是被吃垮的
旅行的意義不僅有詩和遠方,還有各種美食的品嘗。根據渼陂湖名字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出渼陂湖的魚十分美味。據《長安志》記載,渼陂魚不僅味道鮮美,全身還都可以入藥,可治百病。因此唐代皇家規定百姓不得隨意捕食。
蘇軾和蘇轍兩兄弟在吃了之後,對渼陂魚讚不絕口,因此為魚賦詩多首,詩中妙語連珠,極盡渼陂魚之鮮美。渼陂魚名氣之盛,在宋代可謂達到頂峰。金代,元好問曾寫過一篇送友人去渼陂的詩歌,是現存金人描寫渼陂不多記載。在元代,由於蒙古人聽說渼陂魚鮮美無比,於是決堤獵魚,致使渼陂湖遭受毀滅性打擊,渼陂自此開始逐步衰落。
看來中國人對美食的熱愛從古代就開始了,煎炒烹炸,悶溜熬燉。正如在外國繁衍成災的小龍蝦、生蠔、鯉魚在中國的餐桌上搖身一變,成了一盤盤膾炙人口的美食。中國人的吃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且源遠流長。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專屬於渼陂魚的詩歌,一起去穿越古今,去體會渼陂魚的鮮美。
《渼陂魚》
霜筠細破為雙掩,中有長魚如臥劍。
紫荇穿腮氣慘悽,紅鱗照坐光磨閃。
攜來雖遠鬣尚動,烹不待熟指先染。
坐客相看為解顏,香粳飽送如填塹。
早歲嘗為荊渚客,黃魚屢食沙頭店。
濱江易採不復珍,盈尺輒棄無乃僭。
自従西徵復何有,欲致南烹嗟久欠。
遊鯈瑣細空自腥,亂骨縱橫動遭砭。
故人遠饋何以報,客俎久空驚忽贍。
東道無辭信使頻,西鄰幸有庖齏釅。
來源:文化曲江官方
編輯:魯雷
審核:王薇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