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程度上說,文理學院其實是美國教育界的驕傲,是美式教育制度特有的產物。它的英文是 liberal arts college ,其中 art 並不是指的藝術,是指的能力、素質、思想和軟性實力 ﹙ 個人素質、修養等 ﹚ 。所以也可以說美國的文理學院可以理解為美國本科階段的精英教育基地。 從文理學院轉到大 u 讀研究生不存在任何問題,很多美國當地學生在文理學院修讀本科課程後,再進入綜合性大學,進行深造。如 williams college 、 wellesley college ,它們的畢業生進入學院的比率甚至高過 yale 。
這些想法都基於「文理學院規模比較小」這個既定的事實,所以你認為師資不咋地,教育質量不行。這兩條結論都是「想當然」,並沒有確鑿的因果關係,也沒有合理的邏輯關係。 美國的文理學院規模小,那麼學生數量少、教師數量少是必然的 ﹙ 教師要是多的話咋發工資 ﹚ ,但小不代表他們就不精湛。文理學院的教師大多是教授級別的,而大 u 裡本科生的教師,尤其是前兩年的普及教育階段階段,會有一定數量的在讀研究生或博士生來從事這項工作。 相比之下,文理學院的教師質量並不弱。 雖然從名氣上來說,不如藤校,但在美國仍然很受歡迎。像宋氏三姐妹、王力宏都是畢業於文理學院。
真不知道這個說法是從哪兒開始流傳的,你說排名第一的 william college 相當於排名第二的 harvard university 還能說得過去,但說排名 40 左右的 whitman college 相當於排名 80 多的 suny 簡直是不可理喻了。 whitman 的招生官曾說過 sat 閱讀沒有 600 的話乾脆就不要遞交成績了。 suny 的話託福 80 就 ok ,申請難度差的不是一個等級。 拿福布斯給出的 2014 美國的大學排名來說,前 50 的大學有 24 所是文理學院,與大 u 平分秋色,而且這個排名比 us news 更具有權威性,因為學生畢業後的成就被作為排名的一大衡量標準,而 us news 的排名更看重學校的軟硬體資源投入以及教授研究的成就。
首先,有些文理學院是有工程課程的,比如 harvey mudd college, swarthmore college, bucknell university ,只是基礎工程並沒有像大 u 分得那麼細。 harvey mudd 被公認為是學工程的最高殿堂,聲譽甚至超過 mit 和 cit 。 其次,很多文理學院提供與大 u 合作的雙學位,可以獲得文理學院的學位和頂尖大 u 的工程學位。 最後,工程類學科其實要讀到研究生才有競爭力,因為本科的專業深度不夠,所以完全可以考慮先去文理學院打好基礎,讀工程研究生再去頂尖大 u 。
文理學院的畢業生僅佔美國大學本科畢業生的 3% ,但在《福布斯》雜誌全美最富有 ceo 排行榜中,就有 8% 的 ceo 畢業於文理學院。」根據美國《新聞周刊》的統計,在美國,威廉士學院、衛斯理女子學院這些著名文理學院,其畢業生就讀研究生的比例甚至高於哈佛、耶魯等名校。 另外,文理學院一般是很有錢的,校友聯繫也相當緊密,在實習以及就業機會上也有很大優勢。由於文理學校與企業關係密切,文理學院的學生也能獲得較多的帶薪實習機會,學生不僅能夠獲得經濟支持,而且可以從實習中積累工作經驗。畢業生憑藉其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自身軟實力,可以擁有更廣闊的就業領域,社會認可程度高,也令大受僱主歡迎。 因此,文理學院畢業生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就業率,想繼續深造的文理學院優秀畢業生也往往能夠申請到排名靠前的美國名校。
文理學院的學費確實比公立大學貴,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別忘了,文理學院給國際生的獎學金也是最慷慨的, need-blind 那幾個就不說了,即使是 need-aware 的學校國際生也很有可能獲得一定的獎學金。 financial aid 不同於 scholarship ,不需要看成績。所以如果你想減輕家庭的負擔,在選擇文理學院之前最好先做一番調查或者來諮詢周老師,看看哪些文理學院比較有錢,可以提供高額獎學金。 最後說一句,文理學院大多在鄉村,環境優美,遠離城市的喧囂,可硬體設施並不會比大 u 差,而且安全係數高,學生群體相對固定,更容易保持人際關係。所以文理學院也是本科留學美國一個很好的選擇!
更多詳情請到石家莊分公司進行了解。
分公司地址:石家莊市新華區中華北大街50號軍創國際商務花園1202室
如果此文章對您有所幫助,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願金吉列留學成為您首選諮詢服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