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兒個,咱來說一部精彩刺激、堪稱中國遠古版《屠魔戰士》的打怪大片。
片中,神勇無敵的男主,名曰大羿,亦稱司羿,夷羿。
沒錯,也就是「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中的嫦娥的老公。
想當年,大羿在山中打獵,於月桂樹下邂逅嫦娥。
英雄遇紅顏,自然很來電,遂以月桂為證,結為夫妻。
由此可見,兩人屬一見鍾情,閃戀閃婚,遠比現代男女新潮前衛。
西漢劉安在《淮南子·外八篇》中,也是這麼記的:
【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姮娥於月桂樹下。遂以月桂為證,成天作之合。】
姮娥即嫦娥,因犯漢文帝忌諱而改名。
雖說這等隱私之事很有料,頗值八卦,但那是狗仔的活兒。
咱眼界與境界高大上,只關注天下蒼生,民間疾苦。
比如是年,中原大地災患驟降,出大麻煩了——
02
這麻煩著實不小:天有十日,地有一獸。
天上,十個太陽一塊兒出來撒野,以致森林焦糊,大地乾裂,禾苗枯死,直鬧得民不聊生,餓殍遍野。
這地上一獸,名字很古怪,叫「猰貐」,也叫「窫窳」。
不太好認是吧?
好在這倆名兒,皆發音「yà yǔ」。
此獸的獸生經歷,也蠻有故事的。
據傳,猰貐本為天神,人首蛇身,走起路來擰擰噠噠,應該很有趣。
後來,一樁很沒趣的事兒發生了。
據《山海經·海內北經》載:
【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
貳負也是個神,也長著蛇身人臉,跟猰貐的樣子差不多。
貳負有個手下,叫危,後列二十八星宿之一。
在神話中,一副鳥頭人身、手持木杖的損樣。
這傢伙人如其名,是個喜歡撥弄是非的危險分子,挑唆貳負說,你瞧猰貐,真能嘚瑟,竟敢偽原創你的長相。
一通嘚啵,貳負很生氣,也很二,便和危合夥謀殺了猰貐。
黃帝聽聞此事,勃然大怒,當即處死了危,重罰了貳負,然後命部下將窫窳抬往崑崙山,讓巫鹹、巫履、巫盼、巫彭、巫姑等十位絕頂神醫,以不死之藥施救。
幾番搶救,活是活了,猰貐卻神智迷亂,跌進弱水,變成了紅身、人臉、馬足,形狀類牛,發聲似嬰啼的食人怪獸。
《山海經·北山經·北次一經》載:
【少鹹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03
烈日與食人獸齊出,中原大亂,這讓堯又驚又怕,且氣得直跳腳。
堯,姓伊祁,號放勳,帝嚳與慶都之子,古唐國(約今山西臨汾堯都)人,故後世多稱其為唐堯。
13歲封於陶,輔佐摯;
15歲改封於平陽,號為陶唐氏。
憂心忡忡之中,唐堯很快想到了一個人:大羿。
至此,咱們的打怪英雄終於要出場了。
彼時的大羿也在編,屬公務人員,任職射師。
據《漢典》釋義為:主射的官。
「羿啊,天有烈日,地有惡獸,你看如何是好?」
唐堯嘆道。
「這還用說嗎?射它。」
就這樣,開局一張弓,升級全靠射。
后羿倒提落日神弓,踏上了開掛之路。
但說這日晌午,大羿站在了弱水河畔。
恰逢天空十日同出,弱水被曬開了鍋,沸騰翻滾。
兇獸猰貐熬不住,蹦躥上岸,遇人吃人,見畜造畜,大快朵頤連骨渣都不吐。
大羿見狀,罵聲「該死的吃貨,一點斯文都不講」,當即開弓,嗖,箭鏃如虹,將猰貐貫穿了個透心涼。
叨叨半天,僅一照面,猰貐就涼了。
是不是忒不過癮?
別急,還有九射呢。你且瞧好嘍:嗖嗖嗖,嗖嗖嗖,嗖嗖嗖——
天空的九顆太陽,眨眼功夫亦全給射爆,完活。
這也太快了吧?
沒辦法,高手過招,唯快不破嘛。
但讓大羿始料不及的是,拎著猰貐的人形腦袋剛回到部落,便聽唐堯長聲一嘆:
「我的射師啊,又來活了——」
04
在南方,有個叫疇華(也作壽華)的地兒,湖沼成片,水草豐美,本是個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可突然之間,冒出一隻惡獸來。
兇獸名曰鑿齒,長牙如鐵鑿,手持盾和矛,平素專幹掠食人類的勾當。
「大羿,這是個禍害,你得去辦了它。」
唐堯道。
大羿一聽,二話不說,再度提箭而去。
這一仗,打得比較熱鬧——
那鑿齒見射師大羿殺至,倉皇舉盾,邊遮擋身體邊張開大嘴,以齒迎戰。
忘了交代,在與猰貐之戰中,大羿打出了上佳裝備:
一把削鐵如泥的長劍。
長劍疾揮,鑿齒的盾牌頓時裂為兩半。
好傢夥,夠霸道。
鑿齒膽虛了,撒丫子就逃。
顯然,他疏忽了大羿的拿手絕活。
但見大羿拉滿弓,箭上弦,嗖,正中鑿齒心窩。
大羿戰鑿齒,記於《山海經·海外南經》。
【戰於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崑崙虛東。羿持弓矢,鑿齒持盾,一曰戈。】
而據專家分析,所謂鑿齒,極有可能是被上古神話所妖魔化了的中國南方部落,而非兇獸。
兩戰全勝,大羿交差,正想回家與老婆嫦娥團聚,卻見唐堯收斂起眉頭,欲言又止。
「老大,是不是有啥事?」大羿問。
「我是為北方蒼生心憂,寢食難安啊。」唐堯籲嘆道。
也真是不省心,剛乾掉南方的鑿齒,北方又出了個九嬰,遠比鑿齒強悍狂暴百倍。
原來是這事。
哪裡有禍害,哪裡就有我射日英雄在。
大羿毫不猶豫表了態:為民除害,義不容辭,死亦何所懼?老婆先不見了,滅掉九嬰再說。
05
【九嬰,水火之怪,為人害,之地有兇水。】
東漢高誘在《淮南子·本經訓》中如是注釋。
生氣了吐水、開心了吐火、餓了吃人的水火怪九嬰,本生於天地初分之時。因陰陽元氣混雜,而造化出了九頭蛇身,且無魂無魄,九頭九命。
只要一命尚在,即能吸納天地靈氣,迅速復原。
命多,自然豪橫。管你大羿還是小羿,膽敢來找茬,定拿你開燒烤派對!
事實也是,兩下對陣,九嬰便九口齊張,毒焰與濁流同出,混織成一張兇險詭譎的水火網,試圖一擊制敵,幹掉大羿。
身置險境,大羿鎮定自若,心道:你九嬰有九頭九命,射爆一個,馬上痊癒是吧?
好,那我就來個九箭齊發!
聽好了,是九箭齊發,不是九連發。
生死當口,大羿將九箭齊扣弦上,只聽一聲「嗖」,九嬰的九條命同時完蛋,一條沒剩。
北伐完事,回程途中,大羿又接連收到了飛鴿傳書——
桑林二師兄成精,名喚封豚(也作封豨),吃起人來一口一個,去幹掉它;
洞庭湖化生修蛇,惡叨著呢,一頓吞得下一頭大象;
青丘之澤出了只鳥,不是啥好鳥,叫大風,犬身人面,展翅遮天。去弄死它…
06
以上,便是咱們射日英雄大羿的打怪神跡。
南徵北戰,屢涉死地,可謂遇神殺神,佛擋殺佛,魔來斬魔。
雖兇險萬分,卻始終心堅如鐵,無懼無悔。
對此,《淮南子·外八篇》中亦描寫得盪氣迴腸:
【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看出啥名堂沒?
怒射九日,撲殺猰貐的,是大羿;
惡鬥鑿齒,險勝九嬰的,也是大羿;
力搏封豨,勇戰修蛇的,還是大羿;
撕逼大風,護佑萬民,九生一死亦無悔的,仍是大羿,
但,但,但,結果是「萬民歡喜,擁戴堯為天子。」
對頭,筆者囉裡囉嗦這麼多,其實,也只為點出這區區10個字。
細細品咂,嗯,還是孟子在《滕文公章句上》中說的實在: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
或曰:
出力的靠邊,領導卡C位。
至於后羿的悲慘結局:嫦娥出走。
這就是劊子手的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