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基於方法和績效的教師研訓
杭州市餘杭區教育發展研究學院 李福生 衛金榮
2020年9月,我們單位更名為「杭州市餘杭區教育發展研究學院」,由教研室和教育學院合併而成,由李福生(浙江省師幹訓先進個人)和衛金榮老師(全國小學科學優秀教研員)擔任小學科學研訓工作。
近幾年,餘杭區一躍成為經濟強區,教育業得到迅猛發展,在校學生數達24萬以上,進入省省平臺教師數達16000多,缺編5000多;小學科學學科每年入編教師30人左右,編外教師15人左右,小學科學教師隊伍數據如下:
表一 2020學年餘杭區小學科學教師情況統計表
科學教師總數
性別
專兼職
男
女
專職教師
兼職教師
807
260
547
337
470
表二 人數
25歲以下
25——45歲
46歲以上
166
530
111
表三 職稱情況
未定級
二級教師
一級教師
高級教師
194
231
355
27
從表中可以看出:餘杭區小學科學專職教師比較年輕,專業化程度不高,年輕教師培養急需加強。
一、 為期三年 系統培養
2014年,餘杭區推出了為期三年的「新教師培養工程」,每位新教師必須參加「試用期、成長期和提高期」三年培訓。
表四 餘杭區新教師三年培養一覽表
名稱
課程設置
學時
試用期
(第一年)
教學常規和課堂管理
180
成長期
(第二年)
教材研讀和教學設計
90
提高期
(第三年)
兒童研究和有效教學
40
採用導師制,要求導師做到「三帶」:帶師魂——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帶師能——掌握教育教學基礎知識與技能;帶師德——育德之道,為人師表;要求新教師做到「三學」:學思想——教育教學理念;學本領——教育教學基本功;學做人——為人處世,為善,求真。
建立嚴格的考評機制,以評促行,為年輕教師搭建成長階梯。
二、精準定位 優化設計
餘杭區小學科學探尋了「項目制」研修模式,按照「培訓需求——培訓目標——培訓課程——培訓實施——培訓結果——研修文化」的程序,進行培訓項目設計。繪製培訓的框架圖,將研訓主題、內容、方式與目標繪製研訓項目框架圖,做到思路清晰,邏輯縝密;按照「心動——行動」、「糾結——豁然」和「增值——外顯」三段式設置課程框架與內容;採用「主題式研訓」:聚焦事件,深度分析——由果及因,建立聯繫——建構策略,引領輻射;採用「績效」評價,以時間為橫坐標,分「培訓前——培訓中——培訓後」三個階段,從「學習反映、學習收穫、學員變化和後續影響」進行細目評價,以評促行,助推教師的專業成長。
做好調研分析,每學期學院組織調研(一所學校各個學科)15天,科學學科自行調研20天左右,通過聽課、查看、座談等形式清晰區內小學科學的現狀,幫助教師答疑解難,將教師解決的問題和學科的前沿發展確定為研訓主題,實施分層研訓。
表五 小學科學90項目分層培訓一覽表
時間
項目名稱
層次
2018-2
小學科學基於前概念轉變的教學設計90項目(初級)培訓
初級
2017-1
小學科學基於思維和方法的教學設計90項目(中級)培訓
中級
2019-1
小學科學基於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設計90項目(高級)培訓
高級
表六 小學科學短期項目培訓一覽表
時間
項目名稱
層次
2020-2
小學科學基於實證的策略研究短期培訓
初級
2020-2
新課標下小學科學「技術與工程」領域教學策略研究
中級
2020-2
小學科學問題的設計與回應之策略研究培訓班
高級
2020-1
小學科學STEM項目學習研究短期培訓初級班
高級
2017-2
小學科學《地球與宇宙》單元的教學設計高級培訓班
中級
2017年5月,浙江省推行「分層培訓」,全省舉行培訓者培訓,我有幸為培訓者培訓,培訓內容為如何進行項目設計;2017年6月,被省師訓中心聘為「浙江省小學培訓者培訓項目認證導師」,進行浙江省培訓平臺項目評審工作;2019月12月,我被評為浙江省2017——2018年度師幹訓先進個人。
三、依託課題,深度研修
2018年5月,我們申報了「小學科學問題設計與回應策略的實踐研究」教研課題,通過市級立項,立項號為L2018150,研究的意義:課堂教學要通過問題來驅動,問題的難易程度決定這學生的思維發展,問題的回應能直接反映一個教師的教學機制和實踐智慧。我們成立區級層面的課題組,藉助研訓活動進行實證研究,設計量表進行觀察記錄,運用模型進行課堂分析,以學論教,指向課堂改進。
做好研訓引領和課後診斷:說課——讓觀課老師清晰上課老師的教學思路、教學策略、教學意圖以及教學理念;觀課——圍繞主題,確定視角,設計量表,聚焦細節,做到有效觀課;診斷——從課堂提問水平和學生思維水平兩個維度切入,採用切片式研究和模型分析法,凸顯「診、斷和治」三個要素,關注學生思維發展和教師提問水平水平兩個維度,由果及因,提升提問有效性,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特級教師沈躍群對此作了點評:「餘杭區圍繞<小學科學問題設計與回應策略的實踐研究>課題進行課堂觀察,課後評析,讓每一個受培訓的教師知道怎樣觀察課堂,怎樣分析課堂。課堂觀察量表能幫助教師聚集觀課目標,課堂中主幹題是什麼?問題鏈是什麼?哪些問題有效?兒童參與度如何?這大大提升教師的觀課效率,也提升了教師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力,知道如何去設計問題,設計中對問題的質和量有思考和控制。觀課過程中關注教師回應策略,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機制,使師生互動更加有效。觀課後評課使培訓走向深入,看課、聽課是接收信息,析課、評課是反饋信息,用海報的形式呈現小組評課的意見,外化思維,上臺評課,這使得教師對教學的理解更加深入。分析、評價是高階思維,在教師培訓中也是如此」。
四、內練外聯 促進發展
我們餘杭小學科學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提升研訓品質和影響力。
1.請進來:餘杭的研訓請到了一大批特級教師、教研員、大學教授和名師前來講座和上課。2019年4月我們舉辦的小學科學「基於思維和方法的教學設計」90項目高級研修班,有一個強大的專家團隊:教材編委1位,特級教師4位,大學教師3位,教研員3位;還和上海、溫州鹿城、嘉興桐鄉、杭州濱江等地區域合作,搭建平臺,營造研究的氛圍,安排了25節示範課(其中省外一節、市外3節,區外4節),進行深度的研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培訓學員沈生芬如是說:
這是一場五味雜陳的聚會:做為一名年輕的科學老師,如果沒有不斷的學習很容易在工作中遇到瓶頸,停滯不前。很榮幸碰上了李老師—一位有思想、有溫度的培訓專家。和大家的感受一樣,參加李老師的培訓讓人既期待又「可怕」。期待的是我們一定能滿載而歸;「可怕」的是你每天得提起十萬分精神,迎接李老師隨時拋給你的各種任務。
這是一桌別開生面的盛宴:李老師帶來的培訓與以往的教師培訓大有不同,既有各省市的專家全方面的引領和專業性的點評,又有很多優秀一線教師每天三堂精心打磨的課堂展示,還有各路學員根據精細化的量表進行激烈的風暴式討論。每一天不單單讓大家在理論上有依據、在實踐中有實例而且又能從實踐中回到理論,找到焦點,進行面的思考。
這是一段回味無窮的旋律:歷時十天,匆匆而過,25節精彩紛呈的課不斷在腦海裡縈繞,一篇篇學員們物化出來的心得不斷在齒尖咀嚼,收穫滿滿、感動漫漫。這些無疑將成為我接下去工作道路上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但是人是貪婪的,我並不滿足於此,希望李老師能繼續帶領我們踏上這樣令人「可怕」的徵程。
2.走出去:是很好的交流方式,既是一種歷練又是一種展示。
表七 餘杭小學科學研訓對外交流一覽表
時間
內容
地點
2013.05
江浙「關注學生思維」研討活動
江蘇江陰
2014.05
為長興縣校本培訓主持人做課例研究培訓
喬司第一幼兒園
2014.06
為大連市教科室主任培訓班做課例研修
餘杭區五杭小學
2016.11
「餘杭-上城」共同體活動
時代小學
2017.3
桂馨基金組織的小學科學名師送教活動
湖北棗陽
2017.05
為新疆阿克蘇地區教研員作課堂觀察培訓
餘杭區喬司中心小學
2017.11
「餘杭—南潯」沈躍群特級教師工作室共同體活動
餘杭區良渚第二小學
2018.07
貴州省臺江現骨幹教師培訓班「課堂觀察」現場培訓
餘杭區教育發展研究學院
2019.04
中國教師網「小學科學環創課程的設計與實施」項目培訓
餘杭區實驗小學
2019.05
浙江省教育廳小學科學「百人千場」送教活動
義烏市福田小學
2019.10
餘杭區名師赴桐鄉送教活動
桐鄉市城北教育集團
2020.06
釘釘直播:為貴州的科學老師做同步課堂的培訓
餘杭區良渚第二小學
2020.09
2020年桐鄉市校本研修項目論證活動
桐鄉市教師進修學校
2020.11
溫州市鹿城區「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實踐能力提升」的主題培訓
餘杭區實驗小學、超山中心小學
小荷才露尖尖角,餘杭區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表八 餘杭區小學科學教師專業發展一覽表(近三年)
項目名稱
獲獎情況
中學高級職稱
7人
杭州市教壇新秀
8人
餘杭區功勳教師
2人
浙江省名教師培養對象
1人
五、打造研修文化
教師研訓需要文化的浸潤,「願為——可為——常為」是我對研訓學員的要求,「對接——捲入——碰撞——增量——跟進」是評價的主要指標,「不忍離去,相約啟程」是我最大的欣慰。
研訓是一個蛻變的過程,需要心靈的洗禮。
2018年上半年90項目,班長柯愛娣老師用「大咖可敬、吾輩可贊、後生可畏和孺子可教」四個關鍵詞進行班級總結,感人肺腑——
回顧整個培訓,一直被感動著,鼓舞著……
大咖可敬:在培訓中請來的許多的大咖級人物,他們的講座和執教的公開課,無不向我們這些學員展示著他們執著的追求、敬業的態度、不懈的努力和不斷地思考,正是這些成就了大咖們在小學科學教學與研究中的輝煌和卓越!
我輩可贊:那一位位已過不惑之年的同輩老師們,對小學科學有著一種深深的情懷,深深地愛著小學科學的教學工作,不斷地在自己的課堂中勤奮學習、積極探索、精益求精,不期待成名成家,但求孩子們在自己的課堂上有效建構科學概念,發展科學思維,提高科學素養。
後生可畏: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充實到餘杭小學科學教師的隊伍中,他們有著身後的專業知識和對小學科學教學的激情,在教育教學中有勇有謀,會運用多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帶領學生們進行科學研究,帶給學生們更新穎的科學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孺子可教:一堂堂生動活潑、認真嚴謹的科學研討課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在我們這些敬業專業的科學教師引導下,孩子們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假設探究——研討推論——應用拓展,他們專注的神情,嚴謹的態度,分工合作的探究,儼然似一位位小小科學家,真是孺子可教也!
教師研訓,是一項創新性的工作。兩年中,小學科學教學網對餘杭區小學科學的宣傳報導有50多次。我們將一如既往,開拓創新,為餘杭小學科學教師的發展和教育的振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