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首發:i雲保聯合復旦發展研究院推出《中國網際網路代理人生存...

2020-12-16 金融界

來源:中國網

傳統保險代理人制度的引入激發了我國保險市場活力,使其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保險市場之一,但同時傳統金字塔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場的高質發展。近幾年隨著保險科技的崛起,保險代理人的營銷方式開始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保險代理人開始將線下過程線上化,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與科技手段進行業務開拓和模式創新。因此對於當下來說,從關注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生存現狀的角度來順推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

12月3日,「2020網際網路保險新知大會暨第二屆保險人節」召開,首份聚焦與研究我國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的行業分析報告——《中國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正式發布,由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許閒教授帶來深度解讀。

數說網際網路代理人,多項結論顛覆認知

《中國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由復旦發展研究院中國保險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聯合i雲保共同推出,《報告》採用隨機抽樣問卷調查與個人訪談的方式,著重研究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的生存狀況、群體特徵,並將其與之前的傳統保險代理模式進行比較,在釐清我國當下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生存現狀的基礎上,探尋新形勢下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的未來發展之路。

相異於線下保險代理人,《報告》中多項數據表明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在科技運用方面特徵更為明顯,且顛覆傳統印象中大眾對保險代理人的刻板印象。但由於網際網路代理人正處於新興發展階段,《報告》還暴露出一些這一職業目前較不成熟的地方,同時也側面反映出了行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四高:高學歷、高專業性、高收入、高留存率

在傳統保險時代,為了更快在國內打開保險市場,行業選擇了擴幅更迅捷的人海地推式展業模式,在短期內召集起大批保險代理人的同時,也為行業埋下了基層人員背景複雜、服務質量不高等諸多雷點。而進入網際網路保險時代,當線下代理人開始向網際網路代理人轉型,線上平臺的技術門檻形成了一道天然過濾網,使得最早一批進入網際網路代理人模式的人群具有高學歷、高專業性、高收入、高留存率等特點。

《報告》顯示,在網際網路代理人群中,50.6%的代理人的最高學歷為本科及以上,其中碩士生佔比5.5%、博士生佔比為0.5%。代理人所學專業也會對保險代理產生影響,調查中有52.1%的受訪者所學專業為金融、保險或銷售等與保險代理關係密切的專業。在收入方面上,網際網路代理人平均收入高於行業整體水平,年均收入多集中在5-30萬之間,中位數落在11-20萬之間。

同時可能由於高學歷人群普遍目標性更強或受到網際網路的利好影響,網際網路代理人最突出的表現是職業留存率更高,有85.9%的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表示準備一直從事代理人這份職業,遠高於傳統的62.1%。且對比線下代理人,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對保險代理的功能定位有更清晰端正的認知,超70%的人將「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保險意識的提高」、「個人全面發展」作為保險代理的主要定位。

三難:壓力大、焦慮強、認知低

網際網路為保險代理人未來發展開闢出全新高端的渠道之時,也對保險代理人自身提出諸多要求,再加上環境、家庭和社會內捲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使得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自我感知到的壓力更大。《報告》顯示,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生活壓力較大,四個主要難題評分均在6分以上(滿分為10分),分別為「上有老下有小」(7.36分)、「收入不穩定」(6.10分)、「工作時間過長」(6.04分)、「工作壓力大」(6.03分)。

在網際網路代理人身上,高壓往往直觀表現為對職業技能的擔心和焦慮上。相比於線下代理人,網際網路代理人更依賴於通過線上平臺進行展業,其線上化的平均佔比為52.2%,高於傳統的32.1%。而為了不被熱點和技術迭代更快的網際網路行業所拋棄,這就要求網際網路代理人在加強法律知識、核保知識、產品知識等專業能力的培養之外,還需時刻緊跟潮流趨勢,做好接受新觀點、新概念、新技術洗禮的準備。

同時由於高學歷人群在滿足高收入物質需求之外,還對職業榮譽感和認同感等精神需求有更高期待,而保險行業受困於歷史因素的負面影響還未完全消融,這使得這一人群在從事網際網路代理人後對自身社會地位的認知度偏低。在《報告》調查數據中,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個人的自我社會認知度平均分僅為3.6分,遠低於他們對保險職業社會地位的認知度4.41分(滿分為7分)。

兩把雙刃劍:「科技+保險」、「直播+保險」

從行業宏觀發展趨勢來看,未來「科技+保險」的業務模式最被看好,在《報告》中,通過採訪調查的方式給了這一趨勢最有力的數據背書。在「保險科技在多大程度上對保代業務起到幫助?」一題中,99.6%的受訪者認為有幫助,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給出的平均分高達8.18(滿分10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佔比峰值出現在10分(31%)。其中認可度最高的前三位分別是「更容易獲得不同公司各類產品信息」、「投保流程更加簡略便捷異」以及「核保過程更加迅速」。

比如i雲保作為國內領先的保險科技服務平臺,通過保險科技賦能保險代理生態,用數位化精細運營的方式精準解決了消費者保障與代理人獲客的市場需求痛點。在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保險科技手段的幫助下,i雲保對網際網路代理人實現售前、售中、售後各環節全方位科技賦能,不僅提升作業效率,讓更多優秀代理人脫穎而出,也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的服務體驗,促使保險代理生態不斷成熟和高效。

但是網際網路平臺並不是完美的,通過網際網路賦能平臺展業也催生了諸多的問題。比如相較於線下難以建立客戶信任度、交流連續性很難保證、網際網路很難讓客戶體會到「溫暖」、難以促成大單轉化。同時也有部分代理人表示網際網路保險產品太多,但產品的細節展示不到位、產品覆蓋不全、無法做到完整的計劃書等等。這些問題的暴露也在提醒著行業不斷完善網際網路賦能平臺,從代理人和客戶兩端出發進行可持續生態的完善。

除此之外,作為新型宣傳營銷方式,直播與保險的結合是對保險代理業務的創新發展,多數網際網路代理人持有正面積極的態度。超60%的網際網路代理人認為保險直播能普及保險知識、提高保險意識和吸引更多客源,且已有9%的受訪者目前已通過直播進行展業。但是也有部分代理人擔心直播在內容質量和專業度方面是否能達到較高水平,如果不過關可能會造成欺騙消費者等不良後果。總體來說,直播是把雙刃劍,如何合理運用直播為保險帶貨將成為新的關注點。

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共同建設高質未來

行業良好的可持續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不斷發現問題和改正創新的過程中逐步建立的。在當下時代變革點上,《報告》的發布給予全行業對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的生存狀況有了更深層次、更全面的認知和了解,利於行業及時把正航行方向,駛向更穩定高質的保險未來。

在推動保險代理模式生態升級之路上,對於政府部門來說,應當從完善相關法規和監管體系出發,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引導作用,在全面保障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的根本利益的同時,也要加強大眾意識引導,為從根本上提高保險代理行業的社會認知奠定基礎。

對保險代理行業來說,一是要緊抓時代浪潮,積極迎接網際網路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藉助時代良機完成產業升級,推動保險代理生態的專業化和精尖化;二是要合理薪酬體系,兼具公平與穩定,以多元化激勵措施保留人才,提高網際網路代理人對行業的安全感;三是要完善職業發展路徑,為代理人提供多樣培訓發展機會,提高保險代理在社會職業體系中的存在感。

對於網際網路代理人來說,除了要建立正確認識,清晰認知保險代理這一行業功能定位,提升自身對保險代理行業的認可度和價值評論,還要提升專業素養,積極響應網際網路和保險科技對保險代理人自身能力更高的要求,主動接受專業知識培訓,全面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素養。

加強市場監督,把握時代良機,正確認識自身,相信在從政府機構到保險代理行業再到代理人的攜手奮鬥下,真正成熟、可持續的未來保險時代就在不遠的明天。

相關焦點

  • i雲保聯合復旦發展研究院推出《中國網際網路代理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i雲保聯合復旦發展研究院推出《中國網際網路代理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來源:財訊網 • 2020-12-07 14:06:35
  • 《中國網際網路保險從業者生存狀態探究報告》發布,保代們還好嗎?
    在疫情時期,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產業變得格外火熱。一是越來越多傳統保險代理人紛紛通過網際網路渠道推介保險產品,二是不少白領開始在微信、抖音、QQ等移動社交渠道兼職賣保險。然而,當前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生存狀態到底如何,業界一直缺乏洞察與梳理。近日,由復旦大學與i雲保聯合調研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保險從業者生存狀態探究報告》(下稱《報告》),給出了相關答案。
  • 分子實驗室發布《2020中國保險科技全景發展報告》,i雲保扁平化...
    近日,分子實驗室發布《2020中國保險科技全景發展報告》,對國內保險科技的發展方向、熱點趨勢以及未來發展做出了詳細分析。報告提到,近幾年由於「政策+科技+資本」三重紅利,中國湧現了一大批保險科技企業,並提出2020年後行業將進入價值修復階段,部分企業面臨淘汰。
  • 尊享e生2020(門急診版):王炸醫療險亮相i雲保
    尊享e生2020(門急診版):王炸醫療險亮相i雲保 提及百萬醫療險,就繞不開尊享e生,它不僅開風氣之先,處處引領行業潮流,更實現自我突破、升級不斷,時時給人驚喜。
  • i雲保APP如何獲客?多種展業工具打開保險營銷新思路
    i雲保APP如何獲客?以保險行業為例,如今的保險獲客渠道早已突破傳統「個人交際」模式,轉變為以線上代理、平臺應用為主,許多保險代理人在日常展業過程中,越來越感覺到電子化保險新工具的便捷與實用。 李強是一名保險行業新人,剛入行時就聽說保險銷售雖然收入高,但是壓力也大,光展業一項就能難倒不少人。
  • 助力新時代保險從業者創夢崛起,i雲保邀行業新知共襄盛事
    12月3日,由i雲保主辦的「2020網際網路保險新知大會暨第二屆保險人節」即將隆重開啟。中國銀保傳媒黨委委員、總經理杜增良,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社會學副會長彭希哲,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徐明棋,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許閒,i雲保創始人、CEO李哲等專家及從業者將出席本次會議。
  • i雲保保險平臺在線支招
    在這個網際網路信息爆炸的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每個人都需要被看見,在保險業更是如此。被看見,是每一個想要更多「流量」的保險代理人的願望。但遺憾的是,儘管消費者保險意識提高了,但對保險代理人的抗拒、反感分毫不減。
  • 看網際網路保險服務平臺i雲保如何助代理人高效開單
    看網際網路保險服務平臺i雲保如何助代理人高效開單從進入保險業的第一天起,保險代理人們就面臨著「獲客難」的問題。從獲客到轉化成交,甚至到後期服務,往往不僅會耗費保險代理人大量的時間,收效卻也不如人意。就這樣,入行4年有餘的保險代理人盧松(化名)開始關注各大保險科技服務平臺,搜羅靠譜的保險銷售技巧,只為改變現狀。對於代理人來說,一款能實現快速展業獲客,避免盲目溝通,進行精準營銷的APP無疑將大大節省時間和精力。正因如此,i雲保的出現,幫助盧松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保險代理人常用軟體推薦——為什麼行業「老司機」都在用i雲保?
    保險代理人常用軟體推薦——為什麼行業「老司機」都在用i雲保? 從進入保險業的第一天起,保險代理人們就面臨著「獲客難」的問題。
  • 這份保險代理人的千人訪談,透露了一個大趨勢
    最近,筆者看到一份由復旦發展研究院中國保險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聯合i雲保發布的調研報告,該報告名為《中國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生存狀態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其對全國各地上千位保險代理人進行了調研,可以說揭開了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的面紗,也折射出「網際網路+保險」的很多趨勢,值得業界關注。
  • 展業秘笈乾貨分享:看i雲保保險代理人如何突出重圍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i雲保最新資訊 > 正文 展業秘笈乾貨分享:看i雲保保險代理人如何突出重圍
  • 我和4位保險代理人聊了聊,發現了保險業的一個大變革
    「網際網路保險會取代我們嗎?」   梁新剛,現居深圳,2006年開始從事保險代理人,2016、2017年連續兩年獲得明亞700度保險網銷售冠軍。   他遇到的困惑,是很多保險代理人所遇到的,那就是網際網路保險是否會取代他們。
  • i雲保平臺再出新爆款 "尊享e生2020"首發上線
    眾所周知,素有「國民醫保」之稱的「尊享e生」,自出道以來,憑藉保費門檻低、保額高、保障全等優勢,受到不少代理人的青睞。i雲保作為國內知名的保險科技服務平臺,早在2016年就成功運營此款產品,並迅速搶佔醫療保險增量市場,第一時間擴大市場佔有率和行業影響力。
  • 復旦發展研究院:網際網路與當代大學生系列研究
    復旦大學國家網絡傳播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日前聯合發布《網際網路與當代大學生系列研究報告》。大學生群體是當代社會的生力軍,亦是活躍在網際網路中的重要力量,對這一群體在網絡中的行為及其呈現的社會心態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 珠海復旦創新研究院簡介
    研究院按「雙基地」模式建設,在珠海市和復旦大學同時掛牌。「復旦基地」負責組織、支持學校相關專家教授、創新團隊對接珠海發展需求;「珠海基地」負責承接和落實復旦大學相關研發成果的轉移轉化。研究院聚焦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程技術研發平臺、企業孵化平臺與技術人才培養平臺,並根據珠海發展需求逐步拓展合作領域。
  • 復旦大學與中國一汽成立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
    11月4日,一汽與復旦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九章AI算法研究院揭牌儀式暨中國九章人工智慧產學創新生態聯盟發起儀式在南京隆重舉行。會上,復旦大學類腦人工智慧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與一汽集團(南京)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博代表雙方籤署共建「復旦—一汽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
  • ...行業規律和客戶需求出發,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主線丨2020中國...
    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給我們行業帶來了一些新的變化,一方面疫情的防控帶來了隔離措施以及社交方面的改變,傳統壽險代理人面對面出單的方式受阻,後疫情時代下從客戶到營銷隊伍都要更加適應線上化。但我們作為小公司或者中小公司來說,想利用保險科技顛覆式發展,或者彎道超車,我覺得這個難度比較大。雖然保險科技在行業當中的某些方面已經有了比較多的應用,但是還沒有比較大的突破。  所以,有時候我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作為中小公司,我們做網際網路保險科技的出發點要對,或者說出發點要正確。我們希望用新技術來解決實際的問題,而不只是提一個高大上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