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菜可見日常卻莊重的市井人情,折射一個大時代的變與不變
除夕團圓年夜飯,品味家的味道
南京路一商店內彩燈高掛,市民喜氣洋洋置辦年貨,一派歡樂景象。記者 邵劍平 攝
一頓年夜飯的「儀式」感
中國人的味蕾很神奇。許多種情感、思緒、記憶、追求,往往都化作舌尖上的酸甜苦辣,又由這些酸甜苦辣,重新喚起追求、記憶、思緒、情感。
一年到頭這頓年夜飯,似乎是這些的總和。
人們年復一年地講述年夜飯的故事,它早已不只是一頓飯,而是鄉愁、親情、傳統、新潮抑或「舍小家為大家」等等的象徵。但年夜飯終究還是一頓飯,一桌桌菜裡映射的,是最日常卻又極莊重的市井人情,甚至是一個大時代的變與不變。
比如許多老派上海人的飯桌,平日裡忙起來,擺兩碗泡飯也可以對付一餐,但一旦做菜,就是規規矩矩地做菜,年夜飯更是萬萬不會馬虎的。蹄髈要熱油炸完過一遍冷水,再燉出一隻冰糖元蹄,上桌還要燙一盆菜心鋪底;八寶鴨裡至少要有「八寶」,八寶飯裡不能缺了豬油;湯糰要買豬油拌黑洋酥、水磨麵粉一隻只手包的;火腿要過了冬至開始醃製、經過一年充分發酵的;燉湯不用童子雞,鱔糊要拿麻油澆……這些繁文縟節,未必是過年才有,但過年往往要有;不少大菜硬菜,平時幾乎不碰了,過年也必須要有,為的就是一種記憶裡的味道,也是一種認真甚至執拗的態度。
所以那些老字號門店買年貨的隊伍,從臘月開始就逐漸變長。很多人一開始看不懂,一隻醬鴨、兩隻八寶飯、三盒蛋餃、四盒湯圓,有必要跑五家店橫看豎看、橫排豎排嗎?後來懂了,這說到底就是一種「儀式」,一種過年特有的莊重感。小年夜人擠人的菜場也是一樣,趕著年前買上最後的時鮮貨,既是因為小販也要回家了,「明天沒有了」,多少也是一種儀式——速凍半成品再方便,總替代不了活生生的人工手作的味道。
當然,這只是中國人年夜飯萬千吃法的一種。吃飯再無定式,選擇日趨多元,這就跟日常生活一樣,守著傳統不等於食古不化,放下過去也未必是離經叛道。多元意味著時代在向前走,而無論怎麼吃、吃什麼,一頓年夜飯的味道,終究是要讓人心安的。(朱珉迕)
「新零售」改變了供應方式
超市年夜飯要「翻臺」 新春網購也「不打烊」
去盒馬鮮生吃年夜飯。當家住浦東菊園小區的陳小姐說出她全家的決定時,記者有些驚訝:在一個複合業態的生鮮超市吃年夜飯?感覺挺稀奇。
今年春節,類似陳小姐這樣選擇新式年夜飯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因為「新零售」的興起不僅帶來新服務,也改變了供應方式,不僅超市裡有年夜飯,網購的年夜飯也做到新春「不打烊」。
推出平價年夜飯半成品
「你來我們家附近的盒馬鮮生看一看,年夜飯位子都訂滿了。」為了驗證陳小姐的話,記者走進盒馬鮮生上海灣店。
這家盒馬鮮生和其他門店類似,都有生鮮產品現選加工服務,並提供用餐區。但這家店獨有的「盒馬漁市」,看起來像開在生鮮超市裡的餐廳,有大堂也有包房。盒馬漁市除了為消費者提供來料加工,也有菜單。工作人員說,盒馬漁市是盒馬鮮生現場烹飪服務的升級版,目前在上海只有浦東的上海灣店和松江的平高廣場店有這一板塊,現場提供年夜飯,今年還是第一次。
「傳統零售業一般在大年夜都會提前打烊,有很多消費者問我們能不能提供年夜飯,我們商量後決定試一試。」上海灣盒馬漁市的負責人賀美華說,沒想到年夜飯很快就訂滿了,而且供不應求,六間包房在除夕當天要「翻臺」,「上半場」從16時30分開始,「下半場」從19時30分開始。
「估計是大家覺得這裡的東西性價比較高,雖然年夜飯做的是套餐,但沒有一個菜品漲價。」賀美華說,由於線下年夜飯太緊俏,盒馬鮮生還推出年夜飯半成品,主打平價產品。
「消費者看到的是服務方式、是產品價格,但核心是『新零售』的關鍵——供應鏈再造。」盒馬鮮生採購總監佘鹹平覺得,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新零售」出現在人們身邊,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豐富,但這些服務能否持久運營,還得靠供應鏈管理。「新零售」最重要的目標是重構供應鏈,實現各種情況下都保證不漲價。
機器人上崗提高效率
今年,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紛紛打出「春節不打烊」口號,即便是生鮮產品,節日期間也能及時配送。根據相關平臺介紹,有相當一部分地區的消費者即使在農曆臘月二十九下單,也能在除夕當天收到商品。這個結果,也來自「新零售」,因為物流配送是供應鏈再造的重要組成部分。京東表示,依託其自建物流體系,通過機動調整物流人員休息時間,保障節日期間的網購正常進行。
呂霞作為蘇寧上海機器人倉的一名揀貨員,從一線工作人員的角度解讀全新的物流配送:「機器人上崗了。」她說,去年春節,為保障倉庫正常發貨,5名同事沒有回家過年。今年,參與值班的人員只需1名,倉庫很多揀貨工作由機器人完成。蘇寧物流相關負責人表示,機器人上崗後極大提高了效率,用戶訂購的年貨可實現快速出庫,在「最後一公裡」配送時則由機器智能調度、優化路線,最終形成經濟、準時的配送方案。(記者 任翀)
3天燒150桌年夜飯,鄉村流水席裡流淌著的鄉愁
鄉廚林海鷹眼中的時代變遷
凌晨5時許,天空方露出魚肚白,林海鷹便將「吃飯的家什」——菜刀、勺子、鍋、爐灶,從倉庫裡搬上貨車,出發了。
很快,閔行梅隴鎮華一村的村民會所裡,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手腳利落,忙著洗菜淘米的阿姨;熱著油鍋準備炸豬皮、蹄筋的掌勺廚師;專心致志做八寶飯、餐後點心的點心師傅; 動作嫻熟,提前準備冷菜的切配工……這便是林海鷹所在的鄉村廚師團隊。他們專門為周邊農民和居民的婚喪喜事、年夜飯提供酒席服務,十幾年來在鎮上有口皆碑,甚至還被請到浦東、松江等地辦酒席。
林海鷹說,今年除夕加上前兩天,他們共燒了150桌年夜飯,全村八成村民都會來一起吃年夜飯,現場濃濃的年味讓人陶醉。
年夜飯讓動遷村民重聚
林海鷹出生於1975年,是土生土長的梅隴鎮曹中村人,自幼喜歡做菜,十四五歲便跟著村裡的廚師走村串鄉。
1995年,林海鷹來到上海炭素廠做技工,但他一有空還是跟著村裡老師傅忙活紅白喜事的飯食。他還買了很多關於廚藝、菜譜的書籍,私下學習研究。後來,他考取了廚師初級證書、高級證書,目前正準備考技師證書。2000年後,林海鷹成了一家白領餐廳的廚師長。
「我平常也沒什麼其它愛好,就喜歡在鄉下當廚師,幫人家燒菜。特別是在附近幾個村燒菜,主人、賓客都是我的老朋友,他們總會特地到廚房間跟我打招呼。開席前,大家還會忙裡偷閒聊聊近況,感覺很愉快。」林海鷹說,為鄉裡鄉親燒上一桌本幫菜,大家好好聚聚、話話家常,就是最有意思的娛樂活動,這也是他十多年來養成的習慣。
「村裡的集體年夜飯最熱鬧,擺上一百多桌,八成村民都來一起過年,那熱乎的氣氛我特別喜歡。」林海鷹說。
跟林海鷹一起長大的鄰居林彩萍在一旁補充說,2000年開始,為了熱鬧,村裡十幾家村民拼桌子在她家吃年夜飯,每次燒菜的都是林海鷹。後來,村裡建了文化客堂間(村民會所),大家吃年夜飯的地點便移到那裡了。「去年年夜飯,足有一百五十多桌。動遷後,大家難得聚在一起,特別不容易。當時,我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張年夜飯的照片,隨後,我的初中乃至小學同學在下面齊刷刷留言,表示自己就在現場。要知道,他們大多已不住在本村,很長時間沒見面了,沒想到,一頓年夜飯讓大家又聚到了一起……」林彩萍說。
鄉村酒席越來越受歡迎
「隨著時代變遷,餐桌上變化可大了。早年,我給辦事的東家燒菜時,如果檯面上有雞、鴨、魚、肉『四大金剛』,甲魚、黃鱔等河鮮,那就相當好了。條件差一點的人家辦酒席,就只能整一個『八大碗拼盤』和八個熱菜。但這幾年出去燒菜,連澳龍、大閘蟹也成了常見菜。」
林海鷹說,所謂的「八大碗拼盤」就是小排打底,然後配上燻魚、皮蛋等冷菜,裝在一個十寸大的拼盤裡;而八個熱菜,基本上是茭白炒肉絲、蔥花炒雞蛋等,很多都是白菜、茭白打底,上面特意放上肉,看上去體面好看,再加上一個熱湯、一個酒釀圓子、一個八寶飯,整桌菜就齊活了。那時候,每桌席面上用的雞鴨,也不是整雞整鴨,而是切成塊的。
他笑著說,20年前流行燒湯菜,而現在炒菜較多。之前物質條件不好,燒湯菜用油少,可以用大骨頭熬出的湯,多放些湯湯水水,吃起來味道不錯,看起來分量也足。
冰糖羊肉,是當地辦紅白喜事必備的一道菜。這道羊肉菜餚,與現在常見燒法大不相同,甜度很高,但在冰糖稀缺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可是個實打實的硬菜。
燒冰糖羊肉時,林海鷹先把鍋燒熱,隨後放入油、整塊的蔥姜起爆,再加入熱水,之後放入事先衝洗乾淨的羊肉。羊肉下鍋燒到八成熟時,再將冰糖、鹽、老抽放下去,用大火把羊湯燒乾,將湯麵上油沫去掉。如此,冰糖羊肉出鍋後,色澤紅亮,湯汁濃鬱,味道鮮美。他強調,燒這道菜時,每兩斤羊肉就要放半斤冰糖。
「在幾十年前,家裡辦事,比如兒子娶媳婦,都要提前養一頭豬或一隻羊,辦酒席前殺了,用來給廚師做豬下水、發肉皮,那時候的肉吃起來噴香。許多乾貨,則要提前幾個月採購回來。」林海鷹說,那時沒有冰箱,不能冷藏菜,除了白事沒辦法,喜事一般都放到天氣較冷的冬天辦。
請鄉村廚師燒流水席,還有市場空間嗎?老林坦言:「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但鄉村酒席卻越來越受歡迎。以村民會所裡的年夜飯為例,一桌有大王蛇、澳龍、膏蟹等菜餚的宴席,只要兩千元就能吃到,實惠又好吃。全村人一起吃年夜飯,比家裡幾個人吃,更熱鬧也更有年味。」(記者 黃勇娣 通訊員 李成東)
品牌餐飲年夜飯一桌難求
「品特色」「嘗網紅」 實惠討口彩成主流
年夜飯市場年年火爆,去餐館酒樓、賓館飯店吃年夜飯的勢頭,一年高過一年。品牌餐飲年夜飯預訂滿負荷,一桌難求早已是常態。春節前3個月,不少老字號大店、名店的年夜飯就訂滿了,綠波廊、老飯店等甚至早在去年吃年夜飯時,就被預訂了。
「年夜飯套菜」訂購火爆
據上海餐飲烹飪行業協會調研,人均消費標準在150元至300元之間的年夜飯(堂吃),最受市民青睞。翻開一些老字號的菜單,油爆河蝦、響油鱔糊、八寶鴨、四喜烤麩、八寶飯等既實惠又討口彩的傳統本幫年菜成為主流。以上海最大的老字號餐飲集團杏花樓為例,他們旗下各餐飲企業去年堂吃年夜飯共計891桌,每桌單價從900元到4000元不等,平均單價2800元。「儘管今年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都在上漲,但今年的年夜飯均價與去年相比,漲幅要低於成本的上漲幅度。」杏花樓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滬上家庭即便在家吃年夜飯,也選擇擺脫「年忙之累」,訂購「年夜飯套菜」的越來越多,各大餐飲企業更是用足心思,把年夜飯外賣品種做得越來越豐富,不僅有「年夜飯套菜」系列,還有以點心和熟食為主的製品、半制品外賣系列。杏花樓旗下各大老字號的外賣禮盒套數,預訂量比去年增加8%。市民在春節期間「吃風味」「品特色」「嘗網紅」,甚至連排隊也成了風景。
年夜飯菜式南北「通吃」
八寶飯寓意五穀豐登、糖年糕寓意步步高升,中國人過年吃這些食品,希望有個好彩頭。杏花樓去年大八寶飯銷售65萬隻,今年銷量預計增長10%—15%左右。他們今年還推出紅豆年糕、腊味蘿蔔糕等應景的年糕;王家沙總店人氣產品除八寶飯外,還有蟹粉湯糰、春卷、蟹粉小籠、松糕、蛋餃、魚圓等半成品和熟食;被譽為「永遠在排隊的光明邨熟食」,春節前「長龍」依舊,醬鴨、牛肉、油爆蝦、鴨膀、小黃魚、蝦圓、魚圓、蛋餃等外賣熟食滷味熱銷; 老城隍廟寧波湯糰店,品種推陳出新,除黑洋酥、鮮肉等傳統湯糰外,還供應苔條、蟹粉、芥末腰果、蛋黃肉鬆等湯糰,廚房一刻不停,供不應求。北方有涮鍋,上海有節日暖鍋,近年來,源自南方客家人傳統的「發財大盆菜」也成為滬上年夜飯外賣領域的新流行。新雅粵菜館推出的外賣一品暖鍋,除了「大盆菜」中的海參、鮑魚、大明蝦等明星食材,還配上本幫節日暖鍋離不開的魚丸、蛋餃、爆魚、三林塘肉皮、家鄉鮮肉、鹹香草雞……可謂南北「通吃」,獨樹一幟。
上海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說,隨著農家樂(民宿)、景區的興起和逐步規範,鄉村、景區休閒旅遊業接待條件和經營環境的完善,舉家外出在鄉村、景區乃至境外吃「年夜飯」,也成為新選擇。記者發現,一直不溫不火的「廚師上門」服務近年來轉暖,一些家政機構也開始進入「廚師上門」市場。比如,滬上的網際網路家政企業「悅管家」節前就推出「保潔+做飯+食材」的新型鐘點工「美味管家」模式。(記者 吳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