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準備好了!」1月20日,棧橋王子飯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34桌年夜飯已被預訂一空。
文/半島記者 王媛
圖/半島記者 張偉
年夜飯,中國人一年中最豐盛、最重要的晚餐,是春節的重頭戲,更是過年的核心意義。因為這桌飯,才有熱熱鬧鬧的「忙年」,才有堪稱人類最大規模遷徙的「春運」;這是一場以食物為名的闔家團圓,每一縷味道皆是家族最柔韌有力的情感牽繫。金鼠迎春,2020年春節的年夜飯又有哪些百姓故事呢?
80後「掌勺」家族年夜飯
1月21日,農曆臘月二十七,島城市民胡城採買年貨滿載而歸——250元的蔬菜,730元的五花肉和排骨,100元的花饅頭,150元的雞肉,270元的堅果糕點,還有近500元的各色海貨,再加上提前備好的灌腸、醬貨等年貨「標配」,年夜飯所需的食材就算「配齊」了。
2020年的來臨,標誌著「80後」們跨入了40歲大軍,曾經的孩子如今已頂天立地,撐起了老少三代一個家。「過去的30多個春節都是在父母家過的,由老一輩忙活操辦,今年我來掌勺。」胡城是「80後」,2019年喜添二寶,兩家老人也到了耳順之年,鼠年春節,他決定把父母親戚都請到自己家裡來,親自下廚為一家老小烹製年夜飯。
食材採購回來,他開始忙著列菜單、定菜譜:家常燒黃花、香煎刀魚、辣子雞、白灼大蝦、醬貨冷拼、熗炒時蔬……烹炒煎炸蒸,火候順序,葷素搭配,冷熱兼顧,每個家庭成員的口味喜好,都需考慮周全,儼然「策劃」一場隆重而盛大的儀式。一家人的分工,也在菜譜的製作中漸漸清晰,有負責包餃子的,有負責煎炸過油的,「忙年忙年,忙的就是這頓飯,這才是『年味兒』。」忙碌之中,胡城感慨,小時候的記憶裡,年三十這天只盼著飯桌上的美味,如今承擔起了父母當時的角色,才真正體會到忙碌中對團圓、親情和平安的寄望。
銷售模式打破「套餐」局限
一家老小圍坐家中並不是年夜飯的唯一「打開」方式,酒店餐館年夜飯「一席難求」早已不再是新聞。2019年,「反向春運」「夜間經濟」等熱詞激發了新消費的無限潛力,年夜飯預訂一空的時間比往年大大提前,而商家對年夜飯的銷售方式也打破了「套餐」局限。
「不好意思,除夕晚上訂滿了」「還有大廳有位子」……21日,記者聯繫島城多家中高端酒店預訂年夜飯,均回復「爆滿」,連農曆正月初二、初三的預訂也相當火爆。馬立飛是石老人浩運海鮮酒樓的店面總經理,進入臘月後,他的團隊便開啟了年夜飯「備戰」模式。「一共25個包間,提前一個月就全部訂滿了。」在酒店供職整10年,可鼠年年夜飯的搶空速度還是讓馬立飛「意外」了些,「比過去提前了半個多月」。
消費方式的迭代,使年夜飯市場悄然生變。「以前訂年夜飯,要打電話,反覆諮詢,現在哪個酒店有年夜飯、有啥菜品、價位如何,手機上一目了然,看中了就下單,縮短了交易耗時。」市民郭女士已是第三年預訂年夜飯了,「只要家人團團圓圓,在哪兒吃都一樣」。
崗位上守護別人的團圓
團圓,是過年最深刻的主題。沒有人過年不想回家,卻總有人捨棄團圓,堅守崗位。「90後」張曉慶是保利物業發展服務有限公司青島漫月山項目工作人員,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二,她都要在崗值守,這將是她人生中第一個不能回家的春節。
「越是過年,責任越重。」張曉慶告訴記者,春節假期裡,小區的安全問題不能疏忽,包括火、電、氣的使用安全、小區內的巡查,以及對業主需求的及時響應等,「這是職責所在,爸爸媽媽挺理解的,也很支持,能守護別人的團圓,也是一種成就,不遺憾」。
崗位上的年夜飯怎麼吃呢?張曉慶稱,除夕夜她將和在崗的約20位同事一起共度佳節,「初三就回家啦,所以我家的團圓只是晚了兩天而已。」張曉慶說道。
大年夜的「堅守者」還有很多,他們有白衣天使、公安民警,有出租司機、環衛工人……景素梅是匯泉王朝大飯店的冷菜廚師,由於年夜飯預訂火爆,除夕夜她要先履行好一個廚師的職責,製作好別人的年夜飯,才能在午夜時分趕回家與丈夫兒女共享自家的年夜飯。
這是味蕾對家的眷戀
不同城市的年夜飯,有著極為鮮明的地域特色。靠海吃海的青島人,年夜飯飯桌上給海貨留出了絕對的空間。其中以魚為重,鱸魚、黃花、加吉、鯧魚等最為常見,寓意「年年有餘」,做法多為家常燒和清蒸。「蒸海鮮」做法簡單,大蝦是「標配」,蟹子、扇貝、蝦虎等依據家庭口味排位。燻魚、灌腸搭配上各種醬貨、海蜇黃瓜、薑汁皮蛋,平淡又驚豔。而相比於內陸地區年菜裡的「萬物皆可炸」,青島年夜飯中「過油」的並不多,丸子、刀魚算常見。
北方人過年,餃子是主角。青島人在家包餃子以豬肉、白菜、韭菜餡兒居多,或放蝦仁、蛤蜊肉增鮮。而在飯店酒樓,海鮮餡餃子的上座率頗高。據浩運海鮮酒樓介紹,其年夜飯就備下了100多份海膽餃子餡,也就是2000多個水餃用餡的量。當餃子與臘八蒜同時登場,粗獷又精緻,正是年的味道。
年夜飯,一場以食物為名的闔家團圓,一年一次,把幸福和期許變成盤中縷縷飯香,春節的儀式感便被推至高潮。有多少個家庭,年夜飯就有多少種味道,那是味蕾對家的記憶和眷戀。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一年來最重要的這頓晚餐,吃的是喜悅,品的是親情,年年歲歲,重複著團聚,離別,忙碌,相愛,成長,完成著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