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吃年夜飯的日子啦!不少網友都曬出了自己家的年夜飯,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年夜飯刷屏?來看看大家的年夜飯都吃的什麼~
這是小編家裡的年夜飯,雖然每年的菜品都會不太一樣,但是,扣碗是多年來不變的習俗。蒸帶魚、蒸雞塊、蒸排骨……你家年夜飯有扣碗這道菜嗎?
全國各地網友曬出的年夜飯
海邊的網友曬出的年夜飯,餐桌上搞成了龍王大會!
那條鮮紅色的「大魷魚」,真的很搶鏡啊!
雲南麗江網友曬出的年夜飯
陝西省安康市網友曬出的年夜飯
天津網友培蟲長大朋友圈:曬出的年夜飯
四川成都網友:曬出自家的年夜飯
你家的年夜飯都有什麼硬菜?年夜飯的小歷史每年春節,年夜飯都是最大的重頭戲,不僅象徵著團圓和親情,更是一種獨有的文化傳承。據專家考證,年夜飯在漢朝時期就開始吃了,慢慢一直延續至今,其中的精神和文化內涵一直伴隨在我們左右。「年夜飯」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清代嘉慶道光年間。據《清嘉錄》記載:「除夕夜,家家舉宴,長幼鹹集,多作吉利話,名曰『年夜飯』,俗稱『合家歡』。」1910年春節,清朝皇宮裡有一場極度奢侈的皇室年夜飯,「太和殿大宴原設宴桌210席,用羊百隻、酒百瓶。」而此時民間也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像上海這樣的城市,富裕人家還會在年夜飯中加入西餐。小時候的年夜飯是什麼樣子的?隨著年齡的長大,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一切都在變化著。周圍的所有事物,從小時候到現在都在潛移默化的變化著。還記得小時候是怎麼過年的嗎?今天小編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記憶中小時候的年夜飯。小時候,臨近大年三十前一周,家裡就開始準備年貨,到菜市場大採購!每到正月二十七,奶奶都會忙活著炸肉、炸帶魚、炸蓮藕、炸排骨……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感到馬上就要過年啦!
大年三十年夜飯當晚,這些炸好的肉都會變成「扣碗」上桌,成為盤中餐~
「扣碗」是大部分河南家庭年夜飯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小編最喜歡吃的就是這碗「條子肉」啦~對於過年的記憶,小編還記得,每年臨近過年前兩周, 小編總會纏著媽媽提前買新衣服,準備好的新衣服天天都要看一眼但捨不得穿,因為必須等到大年初一早上穿新衣服!然後穿著新衣服去給家裡的長輩們磕頭拜年,收到紅包後,開心的跟小夥伴們一起去放鞭炮,逛廟會……每年元宵節父母帶著小編一起到鄭州市體育場附近看煙花……對於小時候過年的記憶零零碎碎,總結兩個字就是熱鬧。小編是名90後,你呢?你小時候的年夜飯是什麼樣子的?聊過了我們小時候的年夜飯,不如我們聊一聊老一輩人記憶中的年夜飯,一年又一年,餐桌上的年夜飯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五十年代:吃飽就好小編的奶奶今年80歲,上世紀五十年,她才剛滿十歲。她回憶,那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可以說是「千瘡百孔」「一窮二白」,能吃上一頓飽飯都是奢侈,所以當時中國老百姓主要還是解決溫飽問題。1953年,天津某戶人家的年夜飯
六七十年代:起早貪黑「搶」米「搶」油到了60年代,奶奶20歲,她說那時候物資仍舊匱乏,還是需要憑票購買商品。一個月半斤雞蛋,三兩油,幾十斤糧食,一家人都要計劃著吃,否則就會青黃不接。那個時候的「年夜飯」是很多人心中「一年中最好吃的一頓飯」,因為一些平時吃不到的食物,都會在年夜飯時端上桌面。
姑娘們排著長長的隊,選購花布,回家裁製新衣!畢竟一年中也就這個時候有件新衣服穿了。
80年代:年年有雞(積)有魚(餘)1983年取消了憑票採購,家家戶戶開始自己選購想吃的菜。同時,隨著經濟發展,可供選擇的年貨商品也極大地豐富!年夜飯變得菜式不再單調,條件好的家庭雞鴨魚肉齊齊上了餐桌。春節晚會也有了,大家紛紛守在電視機前看春晚,誰也捨不得錯過一秒鏡頭,最愛的是小品。
90年代:終於可以犒勞自己的胃年夜飯出現了多元的形式,人們不再拘泥於在家中過年,改在外面吃!飯店的年夜飯席走紅,甚至一席難求,預定不上。雞鴨魚肉依然成為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主角,蝦仁、海鮮等食材也變得普遍。
21世紀:形式五花八門進入21世紀,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大家對吃,也變得越來越講究,年夜飯更是要拿出最棒的食材,施展出多年來的手藝,燒、炸、煮、燉、熬、、炒,各種葷素冷熱,一頓下來,胃部紮實得不得了。大多數時候,看到肉菜「動力不足」,素菜反而總被「一搶而空~你記憶中最早的一頓年夜飯是什麼樣子的呢?
部分圖片來源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來源:大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