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要總是糾結自己的短板,木桶理論對於組織適合,需要補短板,但對於個體來說,現在而是要思考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是什麼,去做你最擅長的事情,其它可以通過合作來補充。很多人其實沒必要學英語,因為英語不好也沒有關係,還有強大的翻譯軟體,既使出國都不影響。
順天賦做事,逆本能成長。
人的天賦能力本身具有「隱性」,就像是一個被埋藏在地下而從未被打開過的寶藏一樣,雖然裡面蘊藏著巨大的潛能,若沒有外界環境的輔助,這種天賦能力可能永遠不會由「隱性」轉化為「顯性」。但是這種天賦能力一旦被喚醒和激發就會釋放無限能量,就象一座永遠取之不盡的金庫並伴隨終身。但天賦如果不能被有效地挖掘,天賦能力也會退化,泯然眾人。
要找到自身的天賦,首先得明確自身獨特的才能和愛好。但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找到天賦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對自身能力的範圍認知有限。因為沒有經過天賦的發現和對能力的刻意練習,在工作與生活中,對自身能力的運用不足,甚至從來沒有有意識的運用到自已的天賦能力。
第二,對各種能力之間的聯繫所知有限。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認為自己的思想、身體、感覺以及人際關係等,就像是分開的系統,都是獨立運行的。如溝通是可以運用語言和身體控制多項能力,有些人甚至只要對下眼神或者一個肢體語言又或是一個字,就能達成溝通。
第三,在成長階段沒有發現天賦,或天賦被壓制。隨著年齡的增長,一部份能力如果沒有顯化出來就將逐漸消退。
那我們又如何去發現天賦呢?
優勢理論創始人馬庫斯.白金漢就提出了發現自身天賦的SIGN模型:
S(成功)——它表示在做某些事,很有信心。你最喜歡向別人分享什麼,你最喜歡和別人聊什麼,如果你在覺得做某事,最有信心做成功,這可能就代表著天賦所在。可以藉助的句式,當我做什麼的時侯,我充滿了自信。
I(本能)——即這件事還沒有開始,就想迫不急待想嘗試了,每個人都會情不自禁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花時間,並樂此不疲的,就像賈伯斯,可以為了發布會的PPT,改上100遍,還樂在其中。所以那些讓你躍躍欲試的事情,不厭其煩去做的事情,最喜歡的,最主動的,不會感到厭煩,不休息也願意做的事情,可能就是天賦所在。
G(成長)——如果在某些領域,你一開始就進步比較快,對某些事情一學就會,得心應手,還不時的有好點子蹦出來。
N(滿足)——即做這件事,非常有滿足感,即使通宵熬夜,但也依然有巨大的收穫和滿足,即做事情本身變成了我們最終的目的,即過程目的化,而且處在這種體驗的時候,我們能進入了自己的最佳狀態。
將SIGN合在一起即表示能讓你感覺很強大,做的過程很爽,結果很滿足的事情。那麼這些天賦所在,又如何去發現呢,這裡分別有三個方法,自我探索、尋求朋友的幫助、藉助一些測試項目。
自我探索:
儘可能多的回憶自己的巔峰時刻的事件,巔峰時刻即你喜歡做這件事,做完之後還有巨大的滿足感。回憶巔峰時侯很好滿足SIGN模型中的我行、我喜歡、有成績、有滿足的要求。
巔峰時刻是一種極度幸福、欣喜若狂的體驗,因什麼事受人認可,甚至矚目,在什麼時刻進入忘我。回憶自己的巔峰時刻不要僅僅只局限工作之後,也可以回憶自己上學,甚至小時侯,因為有些天賦可能在上學期間因為需要學習數理化而被埋沒了。巔峰時刻你可以按STAR法則來寫,當時的情況(Situation);面臨的任務/目標(Target);採取的行動(Action);取得的結果(Results),再從巔峰時侯中提煉出關健詞,從這些關健詞中找到共同點並進行提煉,如協助銷售拿下大單、方案設計獲得公司的大獎等就可以提煉溝通、邏輯推理、視覺設計等方面的關健詞。其實回憶巔峰時刻還有個好處就是在這個過程你就會發現,噢,原來自己還是挺牛B的,而且自己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的,是有一些共性因素,是暗合一些書中所講的道。
尋求朋友的幫助
在朋友眼裡,你是什麼樣的人,我最優秀的地方是什麼?發給你朋友,同事,讓他們幫你回答。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用到「最」比如:你最欣賞我什麼?你對我做過的什麼事情,印象最為深刻?你覺得我最擅長做的事情,可以附上一些天賦主題:交往能力、自我反省、計劃執行、統籌安排、演講、溝通、創新、解決複雜問題、自學、移情、專注等。
自我測評
蓋洛普優勢測評,可以購買一本書《蓋洛普優勢識別器2.0》,書上有測評。
其它一些心理測評,有助於了解自己性格特性。
通過評測可以將一些模稜兩可的給確定下來,而且評測有一些主題是自己完全不知道,比如蓋洛普中的個別主題,其實是指對每個人的獨有特質非常感興趣,特別適合做導師和/或培訓師。而且出於天性,還願意盡力幫助他人,我當時看到這個時侯就覺得非常契合自己,自己也是喜歡培養人,而且也希望盡力做到不同。這些測評有大樣本量的測試,是具備一定可信度的。
通過以上的總結,就可以使用天賦喬哈裡視窗了。
左上角的區域叫做開放區,你知我知,只需要繼續加強就行了。
右上角的區域叫做盲區,你知我不知,說明這個天賦可能別人有誤解,又或是自已發揮並不是很穩定,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左下角的區域叫做隱藏區,我知你不知,這就是自己沒有過多表現的,需要思考是目前這個平臺讓自己發揮不出來,還是自己過得太安逸了,有天賦居然不使用出來。
右下角的區域叫做未知區域,我們都不知,那就要多嘗試,多發現自己的興趣點,說不定自己就是某一領域的高手。
把這些總結出來之後,還需要再問問自己
什麼是你真正愛做的事?
還需要誰來幫助?
怎麼才能幫你做到呢?
要做這件事兒,會有什麼障礙需要克服?
要做這件事兒,我們還需要誰的幫忙?
還需要再次提煉和在日常生活中去驗證,比如總結出來有數理推導的天賦,那就看看是否在工作與生活善於利用數理分析,而且比一般人做得更好。
那麼如果有了這麼多方法之後,還是找不到自己的天賦,那可能就要問下自己是不是沒有主動學過或嘗試過什麼東西,又或是太過於關注結果,沒有享受到過程帶來的快樂,生活過得太安逸了,太安全了。如果是這樣的,那就需要先思考下自己的人生動機,自己倒底想要什麼。「懶散」最重要的原因,是對事缺乏熱情,只有真正發現自己的興趣,並主動為之努力,才能最大限度激發潛能,獲得成功。
總結:找到天賦的SIGN模型,可以從自我探索、尋找朋友幫助、心理測試來找到一些有共性的主題,進行提煉,最後形成天賦-喬啥裡視窗。天賦要轉化為能力還需要學習和刻意練習,才能最終顯為優勢,下一節我們來看看如何讓自己的天賦變成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