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標準(2011)》指出:統計指的是對與某一現象有關的數據的收集、整理、計算、分析,解釋,表述等活動。因此,其過程可以概括為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和分析數據。並提出,在第一學段要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了解調查測量等收集數據的簡單方法,並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整理數據的結果。本節課以「選數學課代表」載體,促使學生產生用統計解決問題的需求,並確定用調查的方法收集數據,用表格的形式整理數據,最後,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基本上涵蓋了統計的各要素,也使得學生完整經歷了統計的過程,感受到了統計的價值。此外,在教學設計中注重數據的分析,使得學生能根據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判斷,體會數據中蘊含的信息,從而鍛鍊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統計對於決策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學情分析:學生之前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的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於讓學生經歷完整的統計過程,感受統計的價值。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計表中的數據,做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數據收集整理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例2的內容,選擇了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場景——選數學課代表,有益於讓學生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教學內容:二年級下冊第1章《數據收集整理》例2
教學目標:
1.在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中,會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數據,並體會用「正」字記錄數據的優點;繼續用統計表整理、呈現所收集的數據。
2.通過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感受數據中蘊含著豐富的信息,體會統計在決策、預測中的作用,感受統計的價值,初步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嚴謹、科學、求實的態度。
教學重點:學會用「正」字記錄數據。
教學難點:感受數據中蘊含的信息,體會統計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師:我們班的洪寶怡和漆浩兩位同學平時表現都很好,老師想在他們2人中選出一名當數學課代表。到底選誰呢?老師想請我們班同學來選一選。
師:你想選?找3名學生回答
生:洪寶怡、洪寶怡、漆浩。
師:只聽他們3個人的行嗎?
生:不行。
師:也就是說只調查他們3個人的想法不行,我們還要調查?
生:全班同學的想法。
師:除了像剛剛那樣一個一個的問,還有更好更快的調查方法嗎?
生1:投票。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2:舉手。
師:你的意思是?
生:同意誰就舉手。
師:明白了,那剛剛你說的「投票」的方法是?能具體說說嗎?
生:把名字寫在這張紙上。
師:誰聽明白了?
生:就是想選誰就把誰的名字寫在紙上,然後看看誰的多。
二、收集數據、收集數據
1.收集數據
師:上節課我們也已經用過舉手的方法來調查了,那這節課我們就用投票的方法來調查,怎麼樣?
師:洪寶怡和漆浩要投票嗎?生:不用,師:也要投,因為他們也是我們班的一份子。現在我們在心裡先想好,你最想選誰,再把他的名字寫在紙上,開始。
生寫,小組長收選票。
2.記錄數據
師(拿著投的票):投完票了,現在你最想知道什麼?
生:我最想知道他們誰的票數多。
師:老師也很想知道,可我怎樣才能知道他們的票數誰多誰少呢?
生:把洪寶怡的放在一起,把漆浩的放在一起,然後再計算。
師: 你是想把選票分成兩類,然後再分別計算他們的票數。還有其它方法嗎?
師:分類的方法當然是可以的,還有1種更加公正公平的方法可以把2人的票數都記錄下來——全班一起記錄。
師:你想用什麼方法記錄呢?
生:寫正字。
師:什麼意思?
生:一個正字有5筆,就代表有5個人選他。
師:大家會寫「正」嗎?伸出手指,我們一起寫一寫。師生一起寫「正」。
師:是呀,在統計中我們經常用「正」字記錄法來記錄數據。一個「正」有5筆,寫完一個完整的「正」就代表有5票。還有其他的記錄方法嗎?
生:寫「下」。師:什麼意思?師在黑板上寫「下」。
生:就是有3劃,代表3票。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打√。1個√代表1票。
師:還有?
生:畫「○」,1個○代表1票。
用「正」「下」「√」「○」的去黑板上記錄。其他人在隨堂本上記錄。
師:我們可以先寫下他們兩人的名字,方便記錄。大家都有不同的記錄方法,不管你用什麼方法記錄,但有1點要注意,就是要記錄的正確。老師想找1名同學來幫我們讀票。
請徐若曦來讀票。
師:徐若曦準備要讀票了,你有什麼想對她說的嗎?
生:不能讀錯了。
師:是的,為了防止徐若曦讀錯了,我們還得找個同學監督她。還有什麼要提醒她的嗎?
師:如果她讀的太快,我們就跟不上,所以讀票的人還要適當讀慢一點。問讀票的生:明白了嗎?
全班一起記錄。
記錄完畢後。生舉手,師:你想說什麼?
生:我知道洪寶怡是25票,漆浩是23票。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我是畫「正」字,1個正代表5票,洪寶怡有5個正,是25票,漆浩是4個正再加3票。
師:嗯,我們也一起來看看用「√」記錄的,剛剛說了1個√代表1票,要想知道他們得了多少票我們就得數一數,看看有多少個√,一起數數吧!師生齊數。洪寶怡25票,漆浩23票。
畫○的方法也一起數,並記錄最後的票數。
師:(指正的方法)也一起來數怎麼樣?
生:不用數,直接算就行了,這裡有5個正就是25票,(師指另一個)那這個呢? 用乘加,4個正再加3票就是4×5+3=23(票)
師:剛剛老師在下面也看到除了黑板上這幾種方法外,還有其他的比如用△記錄的,畫×記錄的等等這些方法,比較一下這寫記錄的方法,你更喜歡哪種記錄的方法呢?跟你的同桌互相說一說。全班同桌互相說。
師:誰來說說你更喜歡那種記錄的方法呢?
生1:我喜歡畫「正」的方法,可以很快記錄出有多少票。
生2:我喜歡畫「正」的方法,記錄很方便。
生3:我喜歡「√」記錄,1個√代表1票,很好記錄。
生4:我覺得○記錄的方法也很好,他寫的很有規律,每行都有5個,最後的結果也容易算出來。
師:看來每種方法都有每種方法的優點。通過剛剛的記錄我們知道,洪寶怡得25票,漆浩得23票。
三、整理數據,分析數據
反饋兩個同學的得票數,記錄在表格裡。
師:剛剛我們用投票的方法調查了全班同學的想法,並用各種方法把投票的情況記錄下來,並算出每人的得票數,這個過程叫做數據收集,我們把結果整理在這個表格裡,就完成了數據整理。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這個表格,我們把這樣的表格叫:統計表。齊讀:統計表。
師:同學們,從這個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麼呢?
生:我知道洪寶怡有25票,漆浩有23票。
師:同學們根據大家的統計結果,我們應該選誰為數學課代表呢?祝賀洪寶怡為我們班的數學課代表。
師:你選的是誰?(漆浩)可我們班大部分的同學都選洪寶怡,你怎麼辦?
師:漆浩,看到這樣的結果,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生:反正我已經是美術課代表了,事情已經很多了,數學課代表讓給洪寶怡也沒關係。
師:同學們,從這個統計表中,你還知道了什麼呢?
生根據表格的數據進行分析。知道:洪寶怡比漆浩多2票,參與投票的人數是48人,與全班的人數相等。
師:統計表是我們收集整理數據的工具,從統計表中我們不僅可以知道數據的多與少還能知道數據之間誰比誰多,誰比誰少,可以幫我們分析和解決問題。
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1.完成課本第3面例2。
這節課我們用投票的方式進行了調查,解決了選誰去參加比賽的問題,二(1)班的小朋友們也想用投票的方法解決問題呢,我們一起幫看看吧!翻開書第3面(出示PPT5)根據他們的記錄,完成下面的表格和問題。
課本例題展示並講評。
五、課堂總結
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用投票的方法解決。
生1:選班幹部 生2:選人參加比賽
師:用投票的方法不僅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小事,還可以解決我們國家的大事。看,在前段時間的兩會中,代表們用投票的方法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國家大事。(出示兩會投票圖片)看,2017年10月18日到24日,全國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會上選舉出了我們國家新一屆領導人。
師:這節課我們學會用投票的方法記錄數據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記錄的方法。這節課就要結束了,誰來說說你有什麼收穫?
生:我學會了用統計表整理數據。
生:我學會用「正」記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