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亮長篇小說《不存在的信札》上海分享會

2020-12-19 澎湃新聞

吳亮長篇小說《不存在的信札》上海分享會

2020-12-17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吳 亮 長 篇 小 說

《不存在的信札》上海分享會

時間:12月18日(周五) 晚19:00—20:30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福州路366號百新書局

識別海報二維碼前往報名

嘉賓:

吳亮,著名文學批評家。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文壇上風頭甚健,以犀利而敏感的批評著稱。1990年後,吳亮的興趣從文學轉移到了藝術,開始關注當代繪畫與攝影。2000年,吳亮又恢復到他的評論者狀態,重出江湖,對文學與文化現象發表了一系列言論。現為《上海文化》雜誌主編。著有長篇小說《朝霞》《不存在的信札》,評論集《文學的選擇》《批評的發現》,隨筆集《往事與夢想》《城市筆記》《藝術在上海》等。

孫甘露,著名小說家。生於上海,祖籍山東榮成。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發表成名作《訪問夢境》,隨後的《我是少年酒罈子》和《信使之函》則使他成為中國先鋒文學的代表作家。1988年,發表中篇小說《請女人猜謎》,該作品也被視為先鋒小說經典。作品有英、法、日、俄、意等國譯本,單篇作品被收入海內外多種文學選集。現居上海。

主持:

掃舍,作家、藝術策展人、新星星藝術節創始人,合鯨資本合伙人。曾任法國化妝品YSL上中國區經理,LACOME中國區市場總監。出版散文集《在普通旺斯的太陽下》、《不一樣的生活》、《灰屋頂的巴黎》。2010年中國創辦第一個青年藝術家海選平臺「新星星藝術節」,至今已10年,成為當代藝術重要品牌。近年來聚焦文化,文旅產業的投資和運營。2010年中國商界女性精英價值榜。2010年榮獲捷豹75周年年度驚豔人物。2011年被時尚芭莎評為10位中國傑出女高管之一。2014年南方報業《289藝術》年度藝術推手人物獎。

書籍介紹

《不存在的信札》是吳亮繼長篇小說《朝霞》之後的首部新作。小說以一百多封虛構的信件,串聯起半個世紀上海城市文化風貌,以及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小說中那些美術圈和文學圈裡的生活片段,看似浮光掠影,卻是內心深處的真切交通,兼及宗教、哲學等等的思考。

有年輕讀者在網上發表自己閱讀《不存在的信札》的感受:「情緒、沉思、乃至夢境,如果真的可以如實記錄,會是什麼樣子?我想,就是《不存在的信札》裡面的樣子。如果一個人真的渴望認識自己的情感來源,渴望看一看一個人獨特的內心世界,可以讀一讀《不存在的信札》」。

青年學者陳嫣婧(筆名黑傘)則在豆瓣網留下自己對《不存在的信札》的短評——「收放自如的寫作,語言很棒,好到完全不需要一系列所謂的完整情節來支撐。並且恰到好處地把準了虛構文體的邊界。」

吳亮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文壇上風頭甚健,以犀利而敏感的批評著稱。1990年後,吳亮的興趣從文學轉移到了藝術,開始關注當代繪畫與攝影。2000年,吳亮又恢復到他的評論者狀態,重出江湖,對文學與文化現象發表了一系列言論。

以作品《誰也管不住說話這張嘴》獲得魯迅文學獎的評論家程德培在文章《話語單行道》中寫道:「迄今為止,吳亮寫過三部長篇,《不存在的信札》之前有《我的羅陀斯》和《朝霞》,就人生記憶和經驗而論,它們大體勾勒了吳亮和20世紀的瓜葛。《我的羅陀斯》青睞於記憶,傳記一類的東西對巴特來說是不敢說出自己名字的小說;《朝霞》掛牌開店,讓小說登堂入室,是立志於小說的小說;《不存在的信札》呢?像不像小說肯定會有爭議。讓主體和客體變得不合時宜,存在和缺場分道揚鑣,是不像小說的小說。書信曾經是小說最初的形式之一,它也曾經是我們實際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今,在虛構與非虛構的世界中,它都已經漸漸衰退,甚至名存實亡。《不存在的信札》是對這日益消亡的文類形式的追悼和致敬。作者已死,但陰魂不散;寫信者已去,但信札的詞語依然在。穿透意義的世界,其實就像穿透意義所顯露的語詞,就像撥開我們所嚮往的想像國度中隱約可見的迷霧」。

《書城》雜誌執行編委李慶西在文章《無邊界的故事》中寫道:這種大量留白的開放性的敘事,與同樣喜歡作碎片化處理的貝克特有所不同,貝克特注重自我解構,吳亮則期待受眾的解構與建構,召喚受眾的想像力介入——最終變成他們自己的敘事。吳亮想起熱奈特《敘事話語》一書引述普魯斯特那個著名說法:「作品最終不過是作者奉獻給讀者的一架光學儀器,用它幫助讀者窺見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從書架上找出那本書,見熱奈特又補充說,「其實,每個讀者在閱讀時都是屬於他本人的讀者。」

原標題:《活動預告 | 吳亮長篇小說《不存在的信札》上海分享會》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吳亮《不存在的信札》:百封書信,串聯起半個世紀的上海
    杉本博司的照片、羅蘭·巴特的《明室》、艾佛勒特劇院、阿姆斯特丹、水晶杯、檸檬果肉、深色葡萄酒和耐火白土菸斗,在作家吳亮筆下,一篇篇信札和收信人的筆記,還原了大都市裡行走在"半空中"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態。這是繼《朝霞》之後,作家吳亮發表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以一百多封虛構的信件,串聯起半個世紀上海城市文化風貌和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12月18日,吳亮、孫甘露、曾瓊、評論家張定浩齊聚百新書局,分享《不存在的信札》背後的故事。
  • 「斜槓」吳亮在新作中如何以書信抵達更廣闊的時間
    吳亮與他的長篇新作《不存在的信札》對話近期吳亮新作《不存在的信札》在杭州人可藝術中心首發,吳亮和評論家李慶西,以及諸位在杭作家、藝術家,以「無邊界的故事」為主題,進行了一場文學與藝術的跨界交流《不存在的信札》是吳亮繼長篇小說《朝霞》之後的首部新作。小說以一百多封虛構的信件,串聯起半個世紀上海城市文化風貌,以及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小說中那些美術圈和文學圈裡的生活片段,看似浮光掠影,卻是內心深處的真切交通,兼及宗教、哲學等等的思考。
  • 吳亮:在中國輸了整個松下就輸了
    在吳亮任職總經理的近2年內,他最先推動了智能便蓋以及松下電池和AV產品業務線的實驗性改革,「效果不錯,智能便蓋團隊已經將業務做成了行業老大,現在改革的很大部分是經過智能便蓋改革檢驗的,結合上海直屬的全國各大分公司的模式加以變化來推行。」吳亮說。
  • 著名作家畫家哈永江原著長篇小說《都市奇緣》新書分享會成功舉辦
    生命因大愛而美麗——著名作家、畫家哈永江先生的第二部四十萬字長篇小說《都市奇緣》新書分享會於2020年元月12日在三亞市海呈書店勝利路分店隆重舉辦!,並對該書能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向作者表示祝賀。來自北京、上海、東北三省和三亞當地的八十多位文學發燒友湧躍參加,與作家互動分享,場面空前熱烈。
  • 至老彌篤的信札收藏丨朱萬章
    鄭逸梅先生在書房寫作鄭逸梅(1895-1992)喜藏名人信札,且厚古而不薄今,即便是對一些年齡比自己小很多的時人,只要其書札有一定的文史或藝術價值,就照收不誤。他所收藏的這些友朋信札,大多來自於公事或私交的正常往還,但有時也會忍不住寫信向友朋索取信札,以達其收藏的目的,近於「為賦新詩強說愁」之類。近日在閱讀他和書畫鑑定家楊仁愷(1915-2008)的鴻雁往還中便體驗到這一點。鄭逸梅比楊仁愷年長二十歲,按理應屬長輩,但在其致楊仁愷的書札中,卻有屈尊之意,全然沒有長者的架子。
  • 廢紙堆裡淘到「紅色教授」錢亦石的信札
    雖然老章對寫信人的歷史背景和人物生平都不熟悉,但憑著多年來收藏的直覺,一眼便覺得這封信是真跡,套用一句行話來說,「是有一定年紀的」。  但是在收藏圈內有這麼一個共識:不管是藝術價值還是收藏價值,一般鋼筆書寫的信札肯定沒有毛筆寫的信札高,加上「江山白毛」開價不低,老章也就猶豫著沒有買下。  那天回家的路上,老章一直在心裡想:那封錢亦石的信自己是不是錯過了?
  • 八旬作家李門長篇小說《情蕩紅塵》分享會海口舉行
    作家李門分享創作心得。主辦方供圖圖為活動現場。 主辦方供圖海南作家詩人發表看法。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海南新聞8月10日(鄭萍)海南八旬作家李門長篇小說《情蕩紅塵》分享會10日在海口舉行,海南省眾多評論家和詩人作家對這個以海南大開發為背景的長篇著作進行了品鑑。這是由海口市文聯、作協等聯合發起組織的系列公益活動「椰城文學沙龍」第四場。
  • 長篇小說《淘金者》分享會在西安舉行
    長篇小說《淘金者》分享會在西安舉行。西部網訊(記者 馬晴茹)一部淘金創業史,幾代華工春秋志。今天(12月6日)下午,於聚義創作的長篇小說《淘金者》在西安曲江書城舉行分享會,現場嘉賓與作者於聚義對話,探尋小說創作背後的故事。
  • 他在寫作中的精神還鄉——房偉長篇小說《血色莫扎特》分享會在...
    近日,作家房偉的長篇小說《血色莫扎特》分享會,於濟南想書坊概念書店·CCPARK店舉行。據了解,《血色莫扎特》首發《十月》雜誌,後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它被文學界稱之為一部中國版的「白夜行」,也是一部記述大時代變革之中,一代人的青春慘烈記憶與深沉反思的「哀悼之作」。
  • 吳亮:松下家電到2020年在中國大陸要實現銷售200億元
    家電消費網12月19日訊     昨天,松下家電(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亮表示,到2020年松下家電在中國大陸要實現200億的年度銷售額不是夢。  「近二三年來松下家電一直在中國大陸保持增長,中國大陸市場已是松下家電在日本海外第二大市場。」
  • 谷卿丨《李慈銘致潘祖蔭信札》整理後記
    《李慈銘致潘祖蔭信札》整理後記李慈銘是晚清頗具文聲的名士,他最為人熟知也被視為最重要的作品,即是積四十年心力所成數百萬言之《越縵堂日記》,所記不唯個人經歷、家道亨困,兼載國典朝章、舊聞掌故,據之可窺學術人心與時局世風之變,不可等閒相視。
  • 您訪問的內容不存在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上海|吳亮長篇小說《不存在的信札》上海分享會時間:12月18日(周五)19:00-20:30地址:黃浦區福州路366號百新書局嘉賓:吳亮(文學批評家)、孫甘露(作家)《不存在的信札》是吳亮繼長篇小說《朝霞》之後的首部新作。
  • 「猶太人在上海」長篇小說系列之《倖存者之歌》在滬發布
    「猶太人在上海」長篇小說系列之《倖存者之歌》新書發布會。 官方供圖 中新網上海8月18日電 (王笈)「猶太人在上海」長篇小說系列之《倖存者之歌》新書發布會18日在上海舉行。該書由好萊塢傳奇製片人邁克·麥德沃的父母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生動描繪出二戰期間猶太人在上海跌宕起伏的命運捲軸。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猶太青年大衛·麥德沃、朵拉、奧地利歌唱家沃爾夫及上海名媛姚慧君,在戰火紛飛的十裡洋場演繹了各自的生死悲歌,堪稱上海版《亂世佳人》。「猶太人在上海」長篇小說系列之《倖存者之歌》新書發布會。
  • 欣賞劉墉信札書法有感
    信札,尤其是關係密切的親友間往來信札,較之公開言論,更能反映書者真情實感,既具史料價值,又具藝術價值,歷來受到藏家重視。信札,一般裱成冊頁觀賞、收藏,以蝴蝶式為多,家藏《吳式芬等諸賢手牘》,為典型蝴蝶式冊頁裝裱。
  • 張愛玲堂伯父信札稿初現 涉其祖父遺產爭搶案
    如今,《張志潭信札底稿》的發現又為這位民國才女的談資添上一筆。  該信札底稿作者張志潭(1877-1935年)是人稱「亂世才女」的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的堂伯父,長期居住在天津,他雖為民國政要,卻以精湛的書藝而聞名於世。1922年,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便是通過張志潭謀到津浦鐵路英文秘書的差事。全家僑居天津,住在英租界的一處花園洋房裡,張愛玲在這裡度過了快樂的童年。
  • 在吳大澂日記與信札中窺其生活及書風變化
    從津沽坐輪船到上海,稍作勾留,遊城隍廟,去跑馬場,開過眼界之後回到蘇州。正趕上鹹同間在上海坐館時的居停吳雲(1811—1883,號平齋),三年前被人參劾,落了官職,隱居蘇州,在金太史巷買宅築園,故人相見,分外高興。當時吳雲方主持《焦山志》的重修事宜,吳大澂深受平齋青睞,應邀參與其事,並留下兩人討論焦山鼎的函札。對於這段往事,顧廷龍的《吳愙齋先生年譜》中有所涉及,但交代不甚明晰。
  • 名人信札為何流向市場? 原因:保存不當(圖)
    與會專家指出,私人信件涉及作者的隱私權、著作權等多種合法權益。擅自拍賣私人信件,會嚴重侵害這些權利,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秩序和法律權威。    其實,除了拍賣,名人信札還有其他更多更好的歸宿……    施蟄存去世168封信「石沉大海」    筆者近期一直在尋找施蟄存最後20年寫給河南開封諸位朋友的書信。
  • 松下首個華人總經理吳亮:松下家電中國再出發
    2017年 4月1日,松下集團任命吳亮(松下集團中國獨資企業中第一個華人總經理)為位於杭州的松下家電(中國)有限公司的掌舵人。吳亮出任新公司總經理。值得一提的是,新公司還設立了電商本部,以及從過去的單品銷售轉變為向消費者提供「空間整合解決方案」。一、時代的洪流洶湧,順應潮流,及時變更模式是絕對趨勢中國有著龐大的消費市場,絕大多數跨國公司和集團都十分看重其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