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日下午4點多開始,玉尊宮前,近600張桌椅,整齊擺成方陣,桌上擺滿了水果、貢品、香料等。與往年相比,今年桌數增加近100桌,供品則變化不大。每一桌都放了一顆大菠蘿,菠蘿的閩南話叫「旺來」,寓意好彩頭。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前排主供桌上的60多隻全豬和全羊祭品,它們嘴裡都含著一顆柑橘,寓意吉祥如意。
玉尊宮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貢品都是信眾出錢,請廟裡代辦的。玉尊宮祭拜「天公」的傳統,從2003年開始,當時只有60多桌。這幾年,玉尊宮也吸引了不少臺灣信眾。信眾們從傍晚開始接踵而至,一直到晚上11點左右,開始祭拜,數千名信眾向「天公」行祭拜禮、上香膜拜、奠燭、敬供品、獻鮮花等9個禮俗,共同祈盼國家安泰、人民康寧。
祭拜開始後,玉尊宮上空一片光亮,村民們燃放煙花爆竹共同慶賀,熱鬧的慶典一直持續到凌晨1點左右。
據了解,今年玉尊宮祭拜「天公」儀式相對簡單,往年的歌舞表演等都取消。明年是玉尊宮建宮20周年,預計屆時將舉辦更為豐富的祭拜典禮。
誰是天公?為什麼要拜他?
據記載,在周朝時期,除了姜子牙,各路神仙都上了封神榜,神仙問他要當什麼,他指了指天上,說想當天公。神仙又問了一句「天公要誰當?」姜子牙答「有人(與「友仁」同音)要當」。姜子牙旁的一名名叫「張友仁」的隨從一聽,立馬踩著祥雲,飛到天上成了玉帝。初九為玉帝誕辰,在古漳州人的傳統觀念裡,天庭掌管人間,玉帝又是神仙的首領,拜「天公」,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平平安安。
關於拜「天公」,還有一個歷史典故。當年倭寇入侵福建一帶,勇士們奮力抵抗,但最終寡不敵眾,鄉民們扶老攜幼,在黑夜中逃進一片甘蔗林躲避,倭寇搜尋了一晚上沒發現,於是收兵撤退,鄉民們得以安全脫身,而那天正好是農曆正月初九。從此,福建人都認為是天公庇佑,而甘蔗也成了拜「天公」的必需品。
拜天公習俗你知多少?
按照閩南習俗,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齋戒沐浴。
初九當天,更禁止家人曬衣服,尤其是女褲、內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對玉皇大帝的尊敬;若是要還願時,必須用全豬或全羊。
正月初九,乃「天公生」,也叫做玉皇大帝誕辰,在古漳州人的傳統觀念裡,天庭掌管人間,玉帝又是神仙的首領,這一天拜「天公」,答謝天庭造福人間,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平平安安。
導報記者 賴雅紅 盧紫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