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國將成世界最大經濟體 全球經濟短期內對華更依賴

2020-12-16 歐洲時報官方

【歐洲時報12月8日白劼編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中國採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抑制病毒蔓延。2020年即將結束,中國現已控制住疫情,而世界其他很多地區仍然在同疫情抗爭,遭受著病毒困擾。

全球人口最多,國境線最長的國家控制住了疫情

德國《每日鏡報》網站報導,中國近日僅出現了個別新冠肺炎確診案例,除此以外,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控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和最長的國境線。

過去在天津、青島和喀什出現的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均自境外輸入。在天津出現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官方稱,在從德國進口的豬肘包裝上檢測出了新冠病毒,天津8人感染,有關部門立即組織了大規模病毒檢測。

天津的案例表明,一旦某地出現新冠病毒,當局將立即組織大規模病毒檢測。青島10月出現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時,有關部門立即組織了對將近1000萬人的核酸檢測,根據官方數據,13人檢測結果呈陽性。

隔離措施、口罩佩戴以及體溫檢測阻止了疫情的傳播,手機應用程式也能夠精確追蹤活動軌跡,此外發揮作用的還有數月之久的旅行禁令和入境隔離。

圖為福建省廈門市東渡港。(圖片來源:中新社)

聖誕將至 中國廠商加緊趕製貨櫃

報導稱,中國經濟復甦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沒有出現第二波封禁。

中國11月出口數據較去年同期增長超20%,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新興市場高級經濟學家周浩表示,「對於中國經濟而言,這項外貿數據是今年最大的驚喜。」

商業也重回高速發展的軌道,中國最大的電商阿里巴巴和京東在今年「雙十一」活動中收穫了960億歐元的業績,前所未有。

但報導也指出,中國經濟當前面對的一個問題是,沒有足夠的貨櫃,將歐美訂購的所有商品發貨。據悉,中國廠商自9月以來在加班加點生產貨櫃。

歐洲的貿易商現在十分擔憂,從中國訂購的電腦、自行車和玩具等不能在聖誕節前按時抵達。

「中國明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一定大於現在」

報導稱,中國將會是今年為數不多經濟實現增長的國家。當德國今年經濟或下降5%時,中國經濟或增長2%。

其結果是,世界至少在短期內,會更加依賴中國。 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布恩(Laurence Boone) 表示,「中國明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一定大於現在。」

報導稱,中國將會超出預期,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對於德國而言,德國汽車製造商將會更加依賴中國市場,超過以往任何時期。當歐美市場汽車銷量嚴重下降時,很多中國消費者仍然能夠購買新車。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中國就是德國企業的重要銷售市場,新冠肺炎強化了這一屬性,例如戴姆勒公司目前生產的豪車和SUV,36%在中國市場銷售。這同時也帶動了德國汽車零件供應商在中國市場獲益。

相關焦點

  • 韓國經濟的"中國依賴"程度:與出口依存度同步
    這也標誌著兩國的經貿合作將得到進一步深化,經貿關係發展有望迎來新的機遇。但韓國在歡呼中國在給韓國帶來難得發展機遇的同時,很快又轉而擔憂對中國依賴的不斷增加,是否會給韓國經濟帶來巨大的潛在風險。  韓國媒體近日紛紛報導稱,韓國經濟依賴中國的局面正在日益深化,在貿易、金融、房地產等各個經濟領域,中國都在發揮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報導指出,尤其是在貿易方面,韓國高度依賴中國。
  • 中國經濟再次被全世界看到!日媒揭開真相:全球經濟離不開中國
    中國出口數據喜人當前中國出口的商品在世界主要國家的進口額中的份額逐步上升,在部分國家已經超越歷史記錄。日媒揭開真相,據參考消息網報導,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中國商品的出口份額上升趨勢明顯。以自行車和家具為例,天津有一家貿易公司的沒有交貨的訂單按以往數據和速度計算已經排列到了兩年之後,中國經濟再次被全世界看到,全球經濟離不開中國。日本應對乏力幾年前在川普政府的帶動下,很多國家試圖擺脫對中國出口商品的依賴,日本也曾經做過這方面的努力。
  • 中國將成全球經濟「火車頭」!日媒:2028年,中國GDP超越美國
    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在疫情的衝擊下,全球各國經濟都受到了嚴重衝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還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作為參考,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的萎縮程度也僅有0.7%。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大考」下,中國經濟也受到了一定衝擊——一季度GDP同比下滑6.8%。
  • 美媒:發達經濟體產出出現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大降幅
    參考消息網5月28日報導 美媒稱,今年頭三個月,隨著各國政府為遏制新冠病毒傳播而實施封鎖措施,世界發達經濟體的產出出現了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降幅。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26日報導,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現大幅下滑,而二季度經濟活動的降幅可能會更大,不過這些經濟體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復甦。經合組織說,其37個成員國今年一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之和比2019年四季度低1.8%,這是自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2009年一季度2.3%的降幅以來的最大跌幅。
  • 張明、李曦晨|重視新興經濟體國內外居民短期資本同時流出的風險
    註:在關於中國資本帳戶開放的政策討論中,經常可以聽見這樣的說法,「在加大資本帳戶開放之後,非居民的資本流入將和居民的資本外流相互抵消,使得中國的跨境資本流動變得更加均衡」。然而在現實中,我們可以經常發現,在負面衝擊下,經常會發生本國居民資本外流與外國居民資本回撤同時發生的現象。而內外資同步外流的共振,將對一國的宏觀經濟增長與金融市場穩定造成顯著負面影響。
  • 美媒:最依賴中國的10個國家和地區 澳大利亞居首
    原標題:美媒:最依賴中國的10個國家和地區 澳大利亞居首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1月26日文章,原題:最依賴中國的10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經濟正在放緩,出口業務依賴中國的國家和地區將在某些關鍵產業內感受到利潤空間遭受擠壓。
  • 外媒:全球經濟對中國的依賴正變得更清晰
     人民日報12月1日報導: 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29日報導,全球經濟對中國依賴的程度正變得更加清晰。報導指出:「中國佔全球出口的比重正在上升,甚至超過2018年中美爆發貿易戰之前的水平。」一些人認為,近期籤署的RCEP協議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影響力。
  • 2049年中國什麼樣?美媒:南海是否成中國內湖?
    2049年中國什麼樣?美媒:南海是否成中國內湖?》11月29日文章,原題:20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100年華誕 2049年將是新中國100年華誕。讓我們把目光穿越未來幾十年,將發現怎樣的中國和世界——在2049年?其間有許多問題需要提出並回答:  一、中等收入或高等收入的中國?過去半個世紀來,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可謂鳳毛麟角:香港、新加坡、韓國和臺灣。中國大陸屆時能如願以償嗎?  二、人口挑戰?隨著中國社會快速老齡化,勞動力供給逐漸枯竭。中國能成功應對其令人畏懼的人口挑戰嗎?
  • 理性看待疫情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
    &nbsp&nbsp&nbsp&nbsp毫無疑問,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會給中國經濟發展在短期內帶來一定影響,也會對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短期的衝擊。短期看,疫情對全球經濟和產業鏈的影響不可避免,全球經貿增長面臨一定壓力,中國外貿企業的復工復產和新訂單的獲取也將受到一定影響。只有加強全球範圍內的合作,才能努力將疫情對中國外貿和世界貿易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
  • 經濟論壇:中國的確定性為世界經濟注入信心
    無獨有偶,摩根史坦利近期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認為,相比西方主要經濟體,包括中國、新加坡等在內的亞洲經濟體將更早擺脫疫情影響,在2021年步入「金髮姑娘」階段。「金髮姑娘」這個名詞,通常被經濟界引申形容一個經濟體保持高增長、低通脹的「剛剛好」狀態。兩項調查研究展現出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信心,進而堅定其對疫情時代世界經濟復甦的信心。
  • 新興經濟體應協調防範外溢效應
    然而經過觀察,因經濟復甦高度不確定,居民反而增加儲蓄,負利率在此時起到的是抑制消費的『反作用』。而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實體經濟的恢復和就業回暖更主要靠財政政策的支持,負利率政策本身作用有限。」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紅表示。  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前成員安德魯·森坦斯指出,在日本和歐元區,有證據表明負利率侵蝕了企業和消費者信心。
  • 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澳對華經濟依賴不會改變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芊潤】據英國《衛報》當地時間2日報導,前澳大利亞駐華大使芮捷銳(Geoff Raby)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不會改變,他還稱澳大利亞能夠轉向其他市場的想法「只不過是一廂情願」。
  • 西媒:疫情給新興經濟體造成多重衝擊
    文章編譯如下:有一個盲點令新冠肺炎危機與以往的危機相比顯得不同:一直以來在世界經濟中分量不斷增長的發展中國家在2020年將出現有數據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可以追溯到40年前,最差的記錄是1983年增長了1.2%。而今年在疫情的影響之下,預計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將倒退1%。
  • 中美經濟「脫鉤」不現實
    從現實來看,有很多理由可以讓我們認定,「關於所謂脫鉤,兩個主要經濟體脫鉤,對誰都沒有好處,也會傷害世界」。首先,中美「脫鉤」不可避免地會給美國自身的利益帶來巨大的損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美經濟一升一降,川普總統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遂全面對華打壓。經貿依賴使美國對中國貿易戰「傷敵一千,自傷八百」,一旦中美經濟完全脫鉤,雙方貿易形勢將更為嚴峻,而這對美國百害而無一利。
  • 衣索比亞或將成為下一個中國經濟,越南經濟可能將成新玻璃六國
    目前,新冠狀病毒在美國的持續蔓延正在給全球經濟和市場需求增長帶來壓力,IMF已經警告稱世界經濟將會出現新一輪蕭條,不過,世界銀行在稍早前其發布的2021年度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預測在接下去的二年間,世界上經濟增速最快的三個國家將依次是蓋亞那、衣索比亞、盧安達,這其中,衣索比亞和盧安達均為非洲國家。
  • 英媒評價:中國經濟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最好出路
    當地時間10月13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名為「全球經濟復甦極大不平衡」的社論,其副標題是「中國領頭,世界其餘地區拖後」。社論指出,中國在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經驗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了最好的出路。社論指出,當新冠病毒在世界傳播開來後,全球經濟也同步下滑。
  • 如今德國有多依賴中國經濟?50年河東50年河西
    例如早期的蘇聯老大哥,之後的美國蜜月期,後來日本對華援助計劃等等,而德國也是其中一個。只不過,當時的中國依賴的是德國的技術,德國是全球八大工業國之一,主要的工業部門有電子、航天、汽車、精密機械、裝備製造和軍工等等,並且相比於其他的工業國。德國以品質精良,技術領先和做工細膩著稱,儘管成本較高,但在全球都享有很多盛譽。
  • 全球汽車巨頭紛紛表白中國市場:「依賴」是機遇,離開是錯誤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翟亞男 北京報導疫情對全球車市影響有多大?麥肯錫最新發布的y與測試數據顯示,2020年世界汽車銷量或將減少近三成,中國市場銷量下降15%,短期內不可恢復。
  • 印媒:疫情對美經濟威脅大於對華經濟威脅
    印度《經濟時報》3月9日文章,原題:為什麼新冠病毒對美國經濟的威脅大於對中國經濟的威脅  在經歷了一連串死亡、股市令人不安的暴跌以及美聯儲的緊急降息之後,我們有理由擔心新冠病毒對美國的最終經濟影響。尋找答案的第一個地方是中國。
  • 2035年,中國將超美國成最大經濟體,重新拿回「世界冠軍」桂冠
    對於今年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來說,新冠肺炎疫情無疑是影響世界經濟最大的那隻"黑天鵝",受疫情影響就連經濟實力第一的美國,都出現了4次股市熔斷的現象,而在全球經濟走向低迷之時,中國卻像一隻突出重圍的黑馬,成為了在全球範圍之中,唯一一個經濟正增長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