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首爾上海 哪座城市競爭力最強?

2020-12-11 騰訊網

文/Jugram 微信公眾號:華聞周刊(thechineseweekly)

東京、首爾和上海大概算得上同一類型的城市(記類型A),而新加坡、香港是另一類型(記類型B)。

類型A

以本國人口為支撐。相比國際化,更專注於國內資源的開發和吸引。於是,這些城市,與其腹地(面積中小國家可以是全國、大型國家一般為所在地區)的發展規模密切相關。而由於日韓兩國近年人均發展水平愈發接近,此類城市最直觀的對比莫過於東京和首爾。

東京

日本人口1.2億有餘,而東京都市圈人口居世界第一超過3000萬,佔日本四分之一。而首爾2000多萬的人口規模,更是幾乎佔到了5000萬人口級別的韓國人口的一半。因此,首爾在各方面,規模上都略輸東京一籌,但其產業類型與城市發展模式、甚至城市風貌都很接近東京。上海與這兩座發達都市有一定區別。首先上海並非本國政治中心,政治虹吸效應較弱;其次上海尚為發展中城市,還未穩定定型;另外與首爾、東京比起來,上海的西洋氣質較為濃重。

此類城市在世界範圍內實在很多,僅僅本區域內,從臺北到曼谷、吉隆坡,均歸類於此。此外更是不勝枚舉,大到墨西哥城、小到火奴魯魯,均有此基礎。

在三座城市中

東京

優勢

1. 最發達、最秩序、最均衡的人力及經濟基礎。可怕的是東京都市圈(日本首都圈)擁有3000多萬人口的城市規模,更可怕的是,這三千多萬人口,是人均GDP超過五萬美金,HDI可以位列世界前十的高技能人群。再加上日本不大的貧富差距,龐大的中產階級更是為整座城市加分不少。

2. 全球城市首屈一指的科教水準。湯森路透統計世界上發表論文總量最多的三所機構,為哈佛、馬普學會(在德國地位幾乎相當於國家科學院)、及東京大學(引用量居第十位上下)。加上東京工業大、一橋、慶應義塾、早稻田等院校及實力強大的研究所,實力在此問題中當屬第一。

東京大學

3. 日本的「首都過密、地方過疏」。此條對於整個日本來講不一定是好事,尤其對於像關西京阪神這樣的都市圈來說。然而對東京,顯然更多還是一件好事,不斷湧入該區域的人才,使得大多預測機構機關不看好日本經濟的走勢,卻始終預測東京還將佔據世界城市GDP第一數十年。

劣勢

1. 幾乎停滯的日本經濟與負增長的日本人口。眾所周知,日本的老齡化「領跑」全世界,再加上其景氣的不振,地方人才湧入首都形成的優勢,被抵消的風險始終存在。

2. 日本人艱難的國際化進程。本來,國際化這件事對日本人來說,既不容易(日本難發音英文、教育體系差別大)、也不是太樂意。然而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他們還是選擇了這條路。但無論是教育方面設置Global 30項目還是與東南亞、南亞的外交加密,這方面始終還是力不從心。

3. 僵化的社會體系。年功序列這樣的規矩真的很魔性,一方面曾經撐起了日本曾經的輝煌,代表著其價值觀,一方面也威脅新一代人才的湧現。除此之外類似的前輩後輩(高一都不敢惹高二的)、年上年下的死板儒家式規矩還非常多,而這對目前的日本發展有一定束縛。

首爾

優勢

1. 比東京次一級的巨量發達經濟及人力基礎。首爾很像縮小了一個量級的東京(但依然很龐大)。韓國近來HDI表現出色,直追世界前十。大企業與文化產業發展十分順風順水。

2. 同樣優秀的科教資源。以首爾國立大學為首的SKY為代表的大學群及研究所,還有三星這樣的高科技企業支撐著這裡的科教。首爾國立大學原本是日本殖民時期的9所帝國大學之一,研究水平和日本大阪大學、名古屋大學這樣的中流前帝大較接近,離東大、京大有距離但已經非常優秀。

3. 韓國人對國際化的相對包容。無論是面向亞洲觀眾的韓劇,還是韓國人當下對留學的持續熱衷。在這一點上,韓國領先了日本一大步,與全球化更加融合,並帶來多元化人才。

首爾

劣勢

1. 同樣悲觀的人口預期。韓國進入發達國家行列較晚、且預期壽命不比日本,因此勞動力老齡化方面沒有日本那麼悲觀。然而極低的生育率依然加劇了勞動力問題對韓國經濟的威脅。

2. 死板的社會秩序。韓國的社會體系與日本實在相似,日本存在的問題,往往韓國也存在。大財閥、政治官僚,還有高壓的教育體系,甚至娛樂明星都靠模式化訓練。這方面有利有弊,然而我始終認為達到如此程度,還是弊大於利。

3. 不穩定的國際政局。首爾與三八線的距離太過接近,以至於連國家行政機構都開始考慮轉移。與朝鮮每次一觸即發的態勢,都會對這座大都市的發展預期造成負面影響。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

上海

優勢

1. 巨大的經濟腹地,及更大的潛在腹地。比起日本1.27億和韓國的5000萬人口,光長三角城市圈,就已經擁有超過1.5億的人口。不僅如此,整個華東地區都受到上海的經濟輻射。單從這方面來講,上海的潛力幾乎是無與倫比的。

2. 良好的科教資源。儘管不比東京、首爾集全國半數以上教育實力於一身,上海的復旦、上交、同濟等院校在全國領先,且發展迅速。比起像深圳這樣有高等教育領域短板的國內競爭對手,上海在各方面都有很綜合的發展進程。

3. 後發優勢。就像首爾對東京也有一定後發優勢一樣,當前上海在這方面的潛力正蓄勢待發。對日韓和歐美的優勢一併學習吸收,相對低成本的勞動力和相對未定型產業結構,使其更容易適應當下的世界經濟局勢。

上海

劣勢

1. 最限制的流動性。對內,因為戶籍制度,周邊人口無法像日本人到東京、韓國人到首爾那樣到上海方便地定居。對外,國人出國,外國人赴華,籤證均不是太方便。再加上網際網路資源方面的限制,信息的獲取也不如大陸以外的都市便利。其他如股票上市等方面也有各種不便利之處。

2. 更多競爭對手。上海的經濟腹地隨大之又大,但不像東京、首爾的獨尊一方。上海周圍,有全國實力領先的二線城市蘇州、無錫、南京、杭州等,其他二三線實力城市更是成群,而它們都具有全面的城市功能,不比東京周圍的橫濱、川崎,或首爾周圍的仁川。全國範圍內,北京、廣州、深圳等也與上海競爭著資源。

3. 未「富」先老。可能在很多知友眼中,上海已經足夠繁華和富裕。但不得不說剛趕上臺灣全島的人均數據水準,離東京、首爾這樣的都市還是有距離。然而在現在,由於亞洲文化、歷史政策、預期壽命等原因。作為一座位於發展中國家的大都市,上海的勞動力老齡化已然已迫在眉睫。

類型B

擁有龐大的人口,卻缺少相應的自由出入腹地(新加坡之於印尼大馬、香港之於廣東,均無法視為影響力自由輻射的腹地)。於是追求國際化發展,而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基礎良好的歷史沿革,均為此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兩地均有英屬歷史,華人社會背景,以及絕佳的地理位置。香港曾經作為前改革開放時期面對中國大陸的門戶,而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到近幾十年,兩地作為金融中心及服務業中心的位置也愈發凸顯,但細微來看,還是有所區別。

香港

在世界範圍內,倫敦可以算是從類型A過渡到類型B的範例,擁有極高的國際吸引力,城市地位突破了其當前的腹地規模(6000萬人口級別的英國本土)。此外,像位於歐亞交通十字路口中東,富甲一方的杜拜、多哈,與此模式亦聯繫緊密。

在兩座城市中

香港

優勢

1. 背靠中國大陸。一直以來香港的發展就與其對華門戶的地位密切相光,與新加坡夾在馬來西亞與印尼之間的地理環境不同。香港天然就可以利用器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優勢從對華貿易中爭取大量利益。

2. 有作為的精英階層。港商們的創業精神是香港企業蜚聲亞洲的基石。這些精英,為香港在全球的投資貿易增色不少。

3. 相對強的軟實力。香港的文化產業,像音樂、電影、漫畫,和新加坡比起來均具有一定優勢。這些優勢又為其增添了一些對人才的吸引力。

▲香港

劣勢

1. 不穩定的民意。以建制和泛民的分歧為首,港人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與本題其他四座城市相比,這方面香港更像臺灣全島,而不是在一條船上努力的東京、首爾、上海、新加坡。

2. 貧富差距。與歐洲日韓新加坡不同,香港的貧富差距水準和中美更接近。這一方面締造了高水準的精英階層,另一方面卻讓底層民眾生活艱辛,也限制著中產階級的規模。

3. 較弱的不可取代性。新加坡作為扼守馬六甲海峽的華人社會,在其區位內有不可替代性。但香港周圍,以廣州、深圳為首的大陸珠三角城市崛起。儘管香港有自由港軟實力作擔保,但其區位地位的下滑恐怕不可避免。

香港民眾在日本大使館門外抗議,要求釋放保釣人員

新加坡

優勢

1. 地理位置優勢。馬六甲海峽提供的航運優勢,東南亞唯一發達城市的吸引力優勢,金融中心的服務業優勢。周邊無強力對手,又發展超出鄰國一大圈,比起香港壓力小得多。

2. 科研與實業。香港的港大、科大在商科等領域確實卓越,然而新加坡的NUS和南洋理工在理科研究方面優勢明顯。隨之而來的是,除服務業之外,新加坡在實體產業方面進展也不錯。

3. 穩定、一貫的政策。比起爭執不休的香港、政權更迭的東京、潛在危機的首爾、及身不由己的上海,新加坡政府可以審時度勢,最合理專注地發展這片土地。

新加坡

劣勢

1. 小國寡民。新加坡400多萬的人口、和有限的國土面積,放在國內恐怕僅相當於一座二三線城市。這決定了其國際化的路線,以及發展的上限。

2. 缺少領近的直接腹地。華東之於上海,日本四島之於東京,朝鮮半島南部之於首爾,就連香港也有華南這塊非直接的腹地。然而新加坡缺少這樣的腹地,周圍的馬來西亞體量不足,印尼又有欠發展,因此對國際化的訴求更加強烈。

3. 國防壓力。新加坡有從以色列學來的全民皆兵的體制,由於其形單影隻的位置,又面朝當下局勢緊張的南海。在這方面比起其他幾座城市,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財力。

新加坡徵兵廣告

(本文由英國《華聞周刊》獨家授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比上海東京平庸一些,但韓國首爾依然是中國遊客最喜歡的城市之一
    太陽每天東升西落,首爾雖然短暫的迎來黑夜但是也在熱切的等待著黎明的到來。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進窗戶,首爾這座城市又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夜晚讓一整天忙碌的首爾有了靜靜喘息的時間,也讓辛苦工作的人們有時間可以犒勞自己。
  • 青春就是在首爾宿醉,掃蕩東京的日與夜
    但那趟旅行最有意義的事情,還是留下了一張很首爾的照片,因為太喜歡最後堅持用作了我第一本書《去,你的旅行》的封面,這座城市的這一個瞬間,就這麼被珍存了下來。上海這座城市就和東京一樣,差不多的緯度,同樣的繁華又龐大,無數的人在這裡體會著無數種人生,但其實一座城市能讓你停下腳步,原因無它,歸屬感和人情味而已。
  • 高空視角下的東京和首爾,有繁華也有破舊,你更喜歡哪一座?
    東京和首爾都是位於東亞地區的超級城市,這兩座城市的建設水平也在世界上較為領先。這是一組從高處拍攝的東京和首爾全景,各有不同的風格,你更喜歡哪一座城市呢?圖為日本東京,右側是地標建築——東京塔。與多數人對這座現代化大都市的印象不同,東京的摩天大樓並不多,並且多數集中在新宿和港區,新宿以西的地區幾乎沒有高層建築,反而更多的是矮小的房屋。日本人喜歡住在被稱為「一戶建」的獨棟城市房屋中,即使是在東京這樣的城市裡,多數人也有屬於自己的一塊土地。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東京所在的關東平原地勢平坦,在視野的盡頭,是著名的富士山。
  • 【英翻】你最喜歡哪個城市:東京、首爾、臺北、香港、曼谷、北京、上海還是新加坡?
    東京迪士尼海洋也很神奇。地鐵系統非常高效,但由於網絡龐大,因此可能會有些複雜。我很難確定位置,因為日本人的英語水平確實不如其他城市,但優良的服務和一貫的禮貌彌補了這一點。這裡還有很多時髦的文化,從動漫到女僕咖啡館再到原宿風格。東京是美食、文化和景點合一的絕佳目的地!首爾:韓國以其化妝品品牌而聞名。你會發現到處都是價廉物美的化妝品商店。我也喜歡韓國菜,從韓國燒烤到人參雞湯。
  • 韓國最發達的城市,放在中國相當於哪座城市的水平?
    韓國最發達的城市,放在中國相當於哪座城市的水平?以前說到韓國,更多人想到的是當地的美女和電視劇,但是隨著韓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發現它的實力好像變得更強了。特別是它們的首都,這幾年吸引了很多遊客,也有更多人去當地買化妝品等商品,很好地帶動了首爾的發展。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這座韓國最發達的城市,如果放在中國相當於哪座城市的水平?韓國曾經也在四小龍行列中,經濟實力自然就比較強了,它的首都首爾算是當地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不僅在亞洲可以排在前幾名,在全世界的城市排名中,也可以排在前十名的位置。
  • 外媒:上海北京物價躋身亞洲前四 僅次東京首爾
    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參考消息網6月13日報導 外媒稱,在3月份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對於外派人員來說,上海和北京的物價水平分別排在亞洲第三和第四,超過了以物價高昂聞名的香港和新加坡。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13日報導,諮詢公司ECA International公布的這份全球排名顯示,對外派人員來說,在257個被調查城市中,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是物價水平最高的城市,挪威的奧斯陸排在第二位。亞洲地區城市未入圍前十,東京從去年6月份的第六位下降至第11位。
  • 上海與東京城市航拍對比,外國網友普遍認為東京比上海更發達
    隨著航拍無人機的普及,人們可以輕鬆俯瞰一座城市的全貌。近日,一段航拍上海VS東京城市美景的視頻,驚豔各國網友。上海被稱作「魔都」,陸家嘴一帶摩天大樓林立,交通四通八達,是一座未來科技感十足的夢幻都市;東京被稱為「東京都」,雖然高樓不多,道路不寬,但是整體協調統一,井然有序,是一座既有古代文化底蘊又有現代潮流的繁華都市。
  • 世界地鐵裡程最長的十座城市,中國佔了一半,上海排名第一
    我們國家近些年來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很多城市修建了地鐵,地鐵是一種現時代比較流行、方便的交通工具。一個城市如果修建地鐵,就代表這座城市在經濟方面是比較不錯的,而地鐵的裡程越長,則意味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越好。那麼現在世界很多國家都在自己城市修建了地鐵,那你知道全球城市中李鐵裡程前十名分別是哪些嗎?
  • 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GDP超3萬億,被評選為世界一線城市
    眾所周知,現如今咱們國家發展的是愈來愈好了,而且這種發展還是全方位的,甚至很多在很多方面咱們的發展成績可是走在世界的前端的,咱們國家許多城市的發展也不甘人後,在2017年就有14個城市的GDP超過萬億,其中上海是其中一個,而且也是獨佔鰲頭的那一個,它是我國唯一一個GDP超過3萬億的城市
  • 「英翻」你最喜歡哪個城市:東京、首爾、曼谷、北京還是新加坡?
    我很難確定位置,因為日本人的英語水平確實不如其他城市,但優良的服務和一貫的禮貌彌補了這一點。這裡還有很多時髦的文化,從動漫到女僕咖啡館再到原宿風格。東京是美食、文化和景點合一的絕佳目的地!首爾:韓國以其化妝品品牌而聞名。你會發現到處都是價廉物美的化妝品商店。
  •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北半球進一步提升,亞洲全面進步
    報告顯示,中國綜合經濟競爭力前10強城市分別是深圳、香港、上海、北京、廣州、蘇州、臺北、南京、武漢和無錫。中國可持續競爭力前10名的城市分別是香港、深圳、臺北、上海、北京、廣州、蘇州、南京、青島和武漢。從2015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已出版5部《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
  • 不如首爾東京?被誤讀的北京森林覆蓋率
    同時該媒體還給出了北京、上海、東京、首爾等地區的特寫,從圖上可以看到東京和首爾地區周圍被豔綠色包圍,顯得鬱鬱蔥蔥,北京和上海周邊則只有白色和淡綠色,顯示沒有多少森林。對於北京、首爾和東京三地來說,三者所處緯度依次略為降低,分別約為北緯39.4°、37.3°和32.5°,因此三個城市周邊植被類型均以暖溫帶和溫帶闊葉落葉林為主(北京由於更偏西北而混有一定針葉林)。對於闊葉落葉林,降水量和溫度對其影響很大。北京是三個城市中最為靠內陸的城市,與此相反東京則濱臨西太平洋,因此雖然三個城市均處於溫帶季風氣候區,但降水量差異巨大。
  • 中國又一超級城市,這座城市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城市,超越日本東京
    倘若說起亞洲比價著名的城市,想必大家都會想到,東京、香港、首爾等城市。不過你可能不知道,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又有一個超級城市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並且衝到了亞洲最前列,那麼,你知道他是哪個城市嗎?
  • 未來中國一半人口都會聚集到這幾座城市
    如果年輕人不回小城市,想去大城市,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又該如何選擇呢?以下是力哥眼中的中國一二三線城市真實競爭力排行榜,在未來更殘酷的城市人口爭奪戰中,希望能給明白力哥一片苦心的年輕人有所指導。面積和人口都和浙江差不多的韓國,今天一半人口集中在大首爾都市圈,首爾≈韓國。我國臺灣地區今天也有一半人口集中生活在大臺北都市圈,臺北≈臺灣。日本的體量和前兩者不在一個級別,今天有一半人口集中生活在大東京都市圈和關西都市圈,東京+大阪≈日本,但大阪已和東京完全不在一個等量級,也可以近似理解為東京≈日本。
  • 我國有座城市,乾淨程度堪比日本東京,你知道是哪座城市嗎
    隨著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好,城市面貌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如今我國的很多城市一方面抓發展,一方面就是城市環境了,在我國大力發展旅遊業的今天,很多人在閒暇時都會出門遊玩,看到整潔的城市環境,那麼對城市的印象就會好上幾分,可以說城市環境是否整潔,就是城市的名片了。
  • 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深圳晉級前十,廣州排第幾?
    報告顯示,全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前20強的城市分別為紐約、新加坡、東京、倫敦、慕尼黑、舊金山、洛杉磯、巴黎、深圳、聖何塞、香港、上海、法蘭克福、波士頓、都柏林、維也納、杜塞道夫、斯圖加特、漢堡和西雅圖。報告指出,相對於2015-2016年而言,紐約和新加坡的排名沒有變化,東京、倫敦大幅上升,慕尼黑、巴黎等由於增量減小出現小幅下降。
  • 全球城市競爭力呈現七個新特點
    報告顯示,紐約、倫敦、新加坡、深圳、聖何塞、東京、舊金山、慕尼黑、洛杉磯、上海、達拉斯、休斯頓、香港、都柏林、首爾、波士頓、北京、廣州、邁阿密和芝加哥位列全球前20名。報告顯示,中國有5個城市躋身前20名,分別是深圳(第4名)、上海(第10名)、香港(第13名)、北京(第17名)、廣州(第18名),與2018年相比,上海上升3名,北京上升2名,深圳下降2名,廣州下降4名,上海超越了香港。
  • 2035年,中國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熱點策源城市?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前景受到全球科學家普遍看好,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別以13.64%、11.65%和11.08%的支持比例排名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未來期望值前三位。期望排名4-10位的城市分別是舊金山、波士頓、紐約、東京、新加坡、倫敦和洛杉磯。
  • 我國上海,和韓國首爾相比較,哪個實力更強呢?
    首爾是很多人必去的一個城市,但凡去過韓國的中國人都喜歡拿韓國首爾和中國的上海作比較,網友說了一句:實力不容小覷。那到底是哪個城市略勝一籌呢?因為首爾是韓國的首府,在這樣寸土寸金的城市裡。城市的格局是要把握的非常精準的,畢竟首爾作為一個國家的象徵,作為世界十大金融城市之一直都有著很高的關注度。
  • 中國生活「最艱難」城市,物價居全球前列,超過東京和首爾
    但是香港卻被人們評為,全世界生活最艱難的城市,很多人都覺得香港的物價水平並不高。然而,真實的情況並不是這樣,香港因為進口貨物量非常大,而且品牌非常多,競爭激烈,而人們到香港購買的大多數都是奢侈品,奢侈品的利潤空間非常大,所以有非常大的降價空間。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物價並不是很高。但是在生活物資上,香港的物價就很高了,香港的物價在全球來說,也是居於前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