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南京「百科全書」首譯中文出版 鹽水鴨光緒年就火了

2020-12-13 江蘇頻道

記者從南京出版社獲悉,已先後出版了8輯43冊的《南京稀見文獻叢刊》,昨日又新添《金陵關十年報告》、《總理陵園小志》、《新都勝跡考》和《新京備乘》4種,為叢書第9輯。昨天,這四本書的責編楊傳兵告訴記者,其中的《金陵關十年報告》,可以說是一部了解近代南京地區發展面貌的「百科全書」,並且,其中前三個十年報告原文為英文,本書為首次翻譯為中文出版。

看南京「禁毒史」:

從大量消費鴉片到禁止

記者了解到,《金陵關十年報告》內含1892-1901年、1902-1911年、1912-1921年和1922-1931年金陵關的四個十年報告,由金陵關稅務司編寫。南京於1899年正式對外開埠通商,南京海關宣告成立,英國人安格聯為首任金陵關稅務司,而後至1938年,先後有26人出任過稅務司,全部都是外國人。楊傳兵介紹說:「四個報告中前三個原文為英文,本書為首次翻譯成中文出版,最後一個是當時海關的中文譯本,是文言文意譯,我們這次直接轉化成了簡體字,未作改動。」

據介紹,這每十年的報告,並不僅僅局限於與海關業務有關的方面,而是綜合地記述了南京地區在每個十年的發展,諸如移民、物價、災害、報刊、教育、郵政等等方面。

當然,與貿易相關的自然是重中之重。比如,比較每個十年的記錄,可以看出執政者對鴉片的態度變化。在第二個十年即清末,開頭時,「南京鴉片的消費量十分巨大,毫無疑問這是由於大量富裕官員的存在,海關統計顯示1903年南京進口外國鴉片971擔」。然而,到了這個十年的末期,鴉片卻從金陵關的進口商品統計表中消失了,「有充分理由相信,剷除吸食鴉片惡習的努力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公眾的觀點已經從過去認為吸食鴉片的習慣是所有上層社會人士都要學會的事,轉變為現在的厭惡這一行為。」

南京樓船、六合浦梢……

竟有這麼多種航運船

雖是內部報告,但《金陵關十年報告》中的風土人情十分可讀。比方說第一個十年報告中,首任金陵關稅務司安格聯竟然也提到了南京鹽水鴨,「在南京的小商品中,鹹水鴨在全國各地都享有美譽。在南京周邊的農村,到處都飼養著大批的鴨子,而水西門外的鴨子交易市場,若是繁忙起來,是頗值得一看的。」

特別有意思的是,安格聯還在報告最後附錄了一張「南京和沿海地區貿易所使用帆船表」,浙江的「寧波刁子」、廣東的「龍口」、福建的「花屁股」、湖南的「魚鷹子」、江西的「紅繡鞋」、南京的「樓船」「涼篷」、六合的「浦梢」、通州的「油桶子」……各式各樣的船還對應著不同的貨物運輸,真是太詳盡了。

其中,安格聯還詳細介紹了幾種船隻,比如「形狀最古怪的船是來自鄱陽湖的紅繡鞋,它的樣子很像一隻鞋,船首十分狹窄,船尾突出……」

辛亥革命之後,

南京文化教育飛速發展

雖然教育衛生等內容本與「金陵關」關係不大,但難得的是該書中對於這一塊也有涉及。在1912年-1921年即辛亥革命後的十年,書中寫道,「南京遂成為中國中部新式教育的發源地,並一直保持至今。」書中提到了金陵大學、國立東南大學、河海工程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有一座條件優越的圖書館,江蘇督軍為它的建造出資15萬銀元,另設有一座體育館和遊泳池,耗資10萬。」「河海工程學院與歐美國家的學校有些類似,尤其重視實踐能力。」

在1912年-1921年的報告中,還提到了於1921年10月在江南貢院舉辦的第二屆江蘇實業博覽會,「這次博覽會分十大門類,在六座一層中式建築內舉行,包括農林產品、織染工業、化學產品、食品、木雕、礦產以及漁業等,在這些展品中,最有趣的要數農業展品了,在一個展覽中,美國造的中國式犁取代了笨拙的傳統農具。」  

相關焦點

  • 大型英文百科全書中文注釋版出版
    東方網8月19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最新出版的15卷本《不列顛學生百科全書》(中文注釋版)上周末正式在2013上海書展上亮相。據悉,該書是國內目前唯一配有中文注釋的大型英文原版百科全書。
  • 《四洲志》:近代中國最早的百科全書
    1839年12月14日《澳門新聞紙》最早有「百科全書」的音譯詞「燕西果羅啤呢阿」,林則徐努力使之「中國化」,把Encyclopaedia與傳統「志」對應起來,將《世界地理百科全書》命名為《四洲志》。可以說,「志」是近代國人在漢文文獻系統所表述的Encyclopaedia第一個漢文意譯名。
  • 中新網:講活歷史故事 紀念陳望道首譯 《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
    這場「真理之甘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最早成員之一,著名學者、翻譯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全譯本、積極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左翼文化運動,以及在復旦大學教書育人、治學治校的人生軌跡,同時展現了現代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也是陳望道長年生活、工作的地方。
  • 南京板鴨與桂花鹽水鴨
    一個是遼、金、元、明、清五朝帝都北京,另一個則是三國吳、東晉及南朝宋、齊、梁、陳六朝金粉所凝的南京。 老北京便宜坊燜爐烤鴨及全聚德掛爐烤鴨自前清起已是名噪京師、譽滿海外了,而南京板鴨也有500年產銷歷史可案,明清兩代上呈進御而呼為「貢鴨」,士紳間相互饋贈而雅稱「官禮」;鹽水鴨的製作歷史相傳亦不下三、四百年。
  • 南京鹽水鴨非遺製作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鴨文化館內,全方位介紹南京鴨業發展的歷史以及鹽水鴨製作技藝的傳承。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坐落於江寧街道銅井工業園區,園區周圍並無民居村落,從市區開到這裡,也要一個小時。這樣一處專事食品生產、地理位置偏遠的工廠,每天卻能接待5-20個旅遊團的客量。他們憑的是什麼?答案很簡單:憑一隻鴨子!
  • 正宗南京鹽水鴨的技術配方,值得收藏
    我覺得南京鹽水鴨好吃,南京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富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南京鹽水鴨一年四季都可以製作,鹽水鴨的特點是醃製復滷期短,現做現賣,現買現吃,不宜久藏,鹽水鴨對於原料的選擇也是很講究:就像北京烤鴨的鴨子首選北京填鴨一樣, 鹽水鴨的首選鴨子原料是高郵一帶出產的湖鴨!
  • 「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
    「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義烏巡展開幕 2020-08-21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申報館剪報資料》出版-申報 百科全書 歷史過程 出版時間...
    原標題:又一部近代歷史「百科全書」,《申報館剪報資料》出版12月11日,「《申報館剪報資料》出版座談會」在解放日報社舉行。上海申報館剪報資料室收集整理的剪報資料,是迄今規模最大的剪報類民國史料文獻;書冊按專題形式將剪報內容分輯出版,是繼《申報》後又一部近代中國的「百科全書」。
  • 探訪古民謠中的金陵官菜 南京鹽水鴨
    《隨園食單》中一共列舉了鴨子的10種吃法,卻並未提及南京人喜歡的鹽水鴨和板鴨。據專家學者分析,這說明那時候鹽水鴨、板鴨的吃法還沒火起來。約摸到清朝嘉慶至道光年間盛行, 從南京曾經流傳過的一首民謠「大腳仙,鹹板鴨,玄色緞子琉璃塔」 裡可推斷,其中「鹹板鴨」就是鹽水鴨、板鴨。可見,當時非常火爆。
  • 博物館推創意紀念品 「鹽水鴨」被贊「太南京」
    [摘要]最近南京科舉博物館推出的「鹽水鴨」別針,讓很多市民、遊客捧腹不止,大讚這個創意「太南京」「太實在」。南京今年新開的幾家博物館,都推出了特色創意產品。切掉鴨掌、翅尖、翅中,長脖子往鉤子上一穿,鴨頭耷拉在另一邊……這個畫面,每個愛吃鹽水鴨的南京人都不會陌生。最近南京科舉博物館推出的「鹽水鴨」別針,讓很多市民、遊客捧腹不止,大讚這個創意「太南京」「太實在」。南京今年新開的幾家博物館,都推出了特色創意產品。
  • 南京鹽水鴨鹹度降至3% 比十年前減淡一半
    可能很多人覺得,鹽水鴨是南京傳統美食,製作過程必定無比神秘,傳承人想必都是家族企業人手相傳,其實不盡然。「用最簡單的原料、輔料烹製出最好吃的美味,這才是鹽水鴨的迷人之處。」  鹽水鴨製作上也有老師傅傳下來的口訣,鴨要肥,稻穀喂,炒鹽醃,清滷復,烘得幹,焐得足,皮白肉紅骨頭綠。但是到了晏南飛這代科班出身的技師,早已有不同的理解。
  • 南京夫子廟推出代言物 「鹽水鴨回形針」出爐
    原標題:南京夫子廟推出代言物 「鹽水鴨回形針」出爐   鹽水鴨回形針「萌萌噠」 現代快報記者 趙傑 攝  雨花石、雲錦前幾天,夫子廟出了個胖乎乎、矮墩墩的代言物——鹽水鴨回形針,一出場立馬受熱捧。有遊客感慨,鴨子也能做夫子廟的代言,「大藍鯨是怎樣的一種吃貨精神!」  昨天下午,現代快報記者到夫子廟科舉博物館旁的「秦淮禮物」文創店一睹鹽水鴨回形針的真容。「鴨子」看起來胖乎乎的,很可愛,售價為5枚15元。
  • ...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召開
    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術研討會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陳鍊/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夏立 陳鍊)11月7日,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和《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共同主辦的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召開。
  • 櫻桃鴨替代麻鴨 南京市場上的鹽水鴨沒以前好吃了
    有個奶茶廣告號稱,一年銷售的杯子加起來可以繞地球兩圈,如果把南京人吃掉的鴨腿排起來,估計也不會差太多。  如今,不少老南京人發現,鹽水鴨的味道似乎悄悄變了——以前的鴨肉多味濃,現在的鴨雖然肉嫩,但味道卻沒那麼香了。  昨天,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侯水生,在江蘇省農科院作講座。侯水生透露,現在南京市場上的鹽水鴨,「原料」其實已經發生了變化。
  • 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
    由復旦大學與上海市檔案局(館)共同主辦的「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在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開幕,力圖用好紅色資源、講活歷史故事,再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從理論走向實踐的光輝歷程,為全市和學校的「四史」學習教育提供鮮活生動的歷史教材。
  • 南京鹽水鴨多由速成鴨製成 專家稱無安全問題
    侯水生透露,現在南京市場上的鹽水鴨,「原料」其實已經發生了變化。10多年前的南京鹽水鴨,採用的全是本地麻鴨,如今很多用的是櫻桃鴨,因此導致口感出現變化。  老陳是位老南京,他說,以前的鹽水鴨吃在嘴裡,雖然肉有一些「老」,但咬在嘴裡有勁、味濃。現在,有些小店裡的鹽水鴨,肉是比較嫩,但沒啥味道。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 南京,灌湯包鹽水鴨風味獨特,夫子廟秦淮河美輪美奐
    ,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遊人如織的旅遊名城,無論是風味獨特的灌湯包和鹽水鴨,還是夫子廟和秦淮河美輪美奐的風景,都能夠讓遊客有著非同尋常的旅途感受。小巧玲瓏的南京灌湯包,擁有皮薄如紙和湯汁鮮美的顯著特色,無論是和面的工藝還是肉鮮的調製技巧,都已經成為了南京灌湯包獨樹一幟的風格,因此蒸好的湯包才會有皮薄如紙不會破的有點,入口之後滿嘴的湯汁更是會讓人感受到無與倫比的滿足感,那種美味所帶來的味蕾享受是無可替代的,相信這對很多的美食愛好者都會帶來美食的滿足。
  • 杭州與南京的GDP接近,兩地特產中的小籠包與鹽水鴨你喜歡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人對各地特產都非常感興趣,而南京與杭州這兩座城市的GDP接近,那麼兩地的小籠包與鹽水鴨都有哪些典故和特色呢?其實大家都知道杭州被譽為江南的魚米之鄉,主食都是米飯的,而在宋朝年間,由於大金國的長驅直入,北宋皇帝無奈從開封遷到了臨安,當時的臨安就是我們如今美麗的杭州,而到了臨安之後,除了皇帝來了,他愛吃的美食也一併帶了過來,而當時開封最著名的就是灌湯包了,而到了杭州之後,開封的灌湯包逐漸通過改良和加工,成為了如今的杭州小籠包,其實小籠包很多,但是很多人都喜歡打著杭州的旗號,而真正正宗的杭州小籠包還是需要到杭州本地來品嘗哦,那麼我們不遠處的金陵鹽水鴨又如何呢
  • 著名南京鹽水鴨滷水配方,配上12年研究心得,幫您做出地道鹽水鴨
    鹽水鴨是南京著名特產菜餚,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而且鹽水鴨的製作方法也歷史悠久,所以做好的鹽水鴨有色澤美觀、鮮香味美、肥而不膩等特點,最近有很多人希望我教大家做一道鹽水鴨,其實,我研究鹽水鴨已經12年,每年都會研究,已有很多心得,今天,我就教大家一款自製的鹽水鴨配方
  • 江蘇13市特色招牌菜:南京是鹽水鴨,蘇州是松鼠鱖魚
    南京是鹽水鴨,南京的鹽水鴨製作歷史十分悠久,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生產出來的鹽水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其中以中秋前後,桂花盛開季節製作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故而又名桂花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