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在過放電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2020-12-14 電車之家網

鋰離子電池在長期的存儲過程中會面臨著自放電過大的風險,特別是在較低的開路電壓下,由於自放電過大可能導致鋰離子電池的電壓過低,引起負極負極的銅箔溶解等風險,由於溶解的銅元素在充電的過程中會再次在負極表面析出,產生的金屬銅枝晶可能會刺穿隔膜,引起正負極短路,因此發生過度放電或者電壓過低都會導致鋰離子電池徹底失效。

目前對於過放電過程中鋰離子電池內部發生的反應我們還不是特別清楚,為了了解這一反應過程,德國明斯特大學的JohannesKasnatscheew等人利用三電極體系對過放電過程中鋰離子電池正負極電壓的變化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實驗中JohannesKasnatscheew等採用的電池為NMC111/石墨體系,金屬鋰作為參比電極。從下圖a中可以看到,在充電的過程中隨著Li+從正極的脫出,正極的電勢緩慢升高,負極電勢在快速下降到1V一下,在放電的過程中正好相反,Li+從負極脫出回到正極,正極電勢逐下降,當負極完全脫鋰後,電勢迅速升高,並在3.56V左右出現了一個電壓平臺,下圖b為該區域的放大圖,從正負極電壓曲線上可以看到,正極電壓曲線的變化相對於負極有大約1h的延遲,隨後正極的電勢也開始快速下降,正極電勢低於負極石墨的電勢。該電壓曲線變化非常符合銅箔溶解的特點,銅箔中的銅元素首先被氧化為Cu1+,Cu1+遷移到正極表面並在正極表面還原,沉積為金屬銅。

在整個過放電的過程中,正負極電勢變化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到負極電勢維持在3.56V左右,對應的為銅箔的溶解。而正極電勢變化的趨勢則比較有特別,隨著銅箔的溶解,正極電勢達到了一個最低點,隨後有一些輕微的反彈,然後正極的電勢開始緩慢向著2.8V截止電壓下降,嵌鋰造成NMC電勢下降用綠色箭頭進行了標識,銅在NMC表面沉積造成的電壓下降用紅色箭頭進行了標識,Li+嵌入反應和銅的沉積同時在正極表面發生。

隨著放電狀態轉變為充電狀態,正負極的電勢發生了反轉,即正極電勢高於負極。但是我們看到充電時正極的電勢相當於充放電狀態反轉之前負極的電勢,這表明此時正極發生的反應為其表面沉積的銅再次溶解,這也驗證了負極銅箔在過放電過程中發生了溶解,並在正極表面發生了沉積。

為了避免銅箔在放電的過程中發生氧化和溶解,就需要控制負極的電勢不高於3.56VvsLi+/Li。在實際的過程中,負極的電勢受到電池電壓的控制,下圖展示了當負極的首次效率高於正極,首次效率低於正極時,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電勢的變化。當負極的首次效率高於正極時,由於正極損失的容量較多,因此在放電時雖然正極已經完全嵌鋰,但是負極仍然保有部分鋰,因此負極的電勢較低,也就不會發生銅箔溶解的問題。但是當負極的首次效率較低時,放電的過程中正極還沒有完全嵌鋰,此時負極的鋰已經消耗完畢,特別是放電截止電壓又比較低時,就有可能會導致負極的電勢過高,導致銅箔的溶解。因此為了避免銅箔的溶解就需要對鋰離子電池的放電截止電壓進行謹慎的選擇,避免負極的電勢過高。

在電池的循環過程中,隨著負極SEI膜的不斷生長,消耗有限的Li+,可能會加劇負極Li+不足,導致其在放電的過程中電勢過高,引起銅的溶解,因此需要對壽命末期的鋰離子電池的截止電壓進行格外的關注,一般來說將放電截止電壓設的高一點有利於降低銅箔溶解的風險,因此JohannesKasnatscheew認為將截止電壓設為3V可以將銅箔溶解的風險降到最低,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

撰稿:憑欄眺

來源:

作者:新能源Leader

返回首頁>

本文由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本文版權為(www.d1ev.com)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務必註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大牛說作者,註冊會員登錄後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繫方式,便於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yxh@d1ev.com。

相關焦點

  • 電池是如何放電?鋰離子電池又具有什麼優勢?帶你了解電池原理
    基本上我們用的所有的電都是來自發電廠的電,家裡的大型家電由於不會經常移動,因此,都是插著插座,隨時可以使用,當我們需要使用經常拿動的電子產品時,不能時時刻刻插著插座,因此需要使用電池來為我們提供電力,關於電池你是否有很多疑問?那麼我們就來詳細了解。
  • 鋰離子電池充電時的電極反應
    有人在網上詢問:「鋰離子電池充電時的電極反應是什麼?什麼因素會阻止電池充電完全?第一次充電時的化學變化有何特別? 」以下回答來自鋰電池從業者。  簡單來說,鋰離子電池(以下簡稱鋰電)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濃差電池,Li+的濃差帶來能量的存儲。
  • 鋰離子電池容量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一、什麼是電池容量?電池容量是指電池所能儲存的電荷量,是衡量電池性能的重要性能指標之一,它表示在一定條件下(放電率、溫度、終止電壓等)電池放出的電量(可用JS-150D做放電測試),即電池的容量。導致放電效率降低和容量損失。·正極過充反應當正極活性物相對於負極活性物比例過低時,容易發生正極過充電。正極過充導致容量損失主要是由於電化學惰性物質(如Co3O4,Mn2O3 等)的產生,破壞了電極間的容量平衡,其容量損失是不可逆的。
  • 具有超快充電/放電和優秀低溫性能的石墨基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在室溫條件下的快速充放能力以及低溫下的充電性能是目前行業面臨的難題。石墨是最常用的商用負極材料,然而鋰離子的長擴散距離限制了它的倍率性能。於此,為了縮短擴散路徑,作者開發了由通孔的薄石墨片和碳納米管組成的複合電極。碳納米管能有效防止石墨片發生重新堆積。
  • 手把手帶你認識鋰離子電池
    如果其最大放電倍率是 10C@10s,最大充電倍率5C@10s,那麼該電池可以以100A的電流進行持續10秒的放電,以50A的電流進行持續10秒的充電。  充放電倍率對應的電流值乘以工作電壓,就可以得出鋰離子電池的連續功率和峰值功率指標。充放電倍率指標定義的越詳細,對於使用時的指導意義越大。
  • 在50年後 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什麼是鈉離子電池?   要解釋什麼是鈉離子電池,我們首先說一下什麼是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在放電時是原電池的一種,而在原電池反應中,還原劑在負極上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電子通過外電路輸送到正極上,氧化劑在正極上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從而完成還原劑和氧化劑之間電子的轉移。   而在充電時,鋰離子電池運用的則是電解池原理,電流會通過電解質溶液或熔融的電解質,然後在陰、陽兩極上引起還原氧化反應。
  • 優能工程師:鋰離子電池內部構造及其特點有哪些
    鋰的電檢性很強,可以作為高電壓和高比能量的電池。金屬鋰暴露在空氣中或遇到水時會發生燃燒。目前在市面上電動轎車鋰電池中已不採用金屬鋰,因為金屬鋰為負極的電池在充電時,會在晶格中產生枝晶而發生內部短路和不安全,而是採用鋰合金或鋰的碳化物來製造。
  • 動力鋰離子電池管理系統設計方案
    1.3、過電流/短路保護  鋰離子電池的最大放電電流有一定限制,過大的放電電流同樣會引起鋰電池的不可恢復的損壞,影響其使用壽命。  短路保護這個功能其實是過流保護的擴展,若由於外部短路等原因引起的大電流放電時要立刻停止放電,否則對鋰電池本身和外部設備都可能會造成嚴重的損害。  過流保護的延時時間一般至少要幾百微秒至毫秒,而短路保護的延時時間是微秒級的,幾乎是短路的瞬間就切斷了迴路,可以避免短路對電池帶來的巨大損傷。
  • 高中化學探究課題:鋰離子電池的應用與發展 - 高中化學王
    放電時鋰離子和電子遷移過程與充電時類似,當電池被放電時,鋰離子從石墨上跟隨電子一同離開,並融入電解液中,負極的材料變為未與鋰離子結合的石墨,此時電解液中的游離的鋰離子和電子再結合生產鋰酸鹽,形成完整的鋰酸鹽。放電容量與返回的鋰離子數量呈正相關。2.
  • 如何表徵鋰離子電池過放導致的銅溶解
    在某些應用中,如軍事或後備能源應用,鋰離子電池可能會出現存儲多年而不使用的情況。如果電池維護不當,自放電、BMS電源需求和寄生負載會導致電池組電壓降低。鋰離子電池有廠家推薦的放電電壓下限要求,對應0%荷電態。如果放電電壓低於該值,電池會就會過放,導致銅集流體溶解,引入安全隱患問題。根據自放電的嚴重程度,電池可能會發生更快的容量衰減或者產生內短路。
  • 航天鋰離子電池均衡充電技術綜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89404.htm鋰離子電池充電關鍵技術  用鋰離子電池替代鎘鎳、氫鎳電池不能套用簡單的「即插即用」方式,這是因為鋰離子電池與鎘鎳、氫鎳電池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點:鋰離子電池嚴禁過充電。因此,必須結合鋰離子電池特性設計新的充電管理電路。
  • 鋰離子電池厚電極的容量衰減機制
    現在高續航新能源車的需要迫使電池的能量密度越來越高,使用具有高負載密度活性材料的厚電極是最實用的策略之一,然而,它們的長循環使用過程中,卻伴隨著電化學性能的嚴重衰減,功率性能得不滿足,容量保持率也越來越差,那究竟什麼原因是導致性能變差的瓶頸呢?
  • 航模用鋰離子/鋰聚合物電池使用和保養 電池的種類 基礎知識
    ,還是最近這些年的,包括: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磷酸鋰鐵電池等等,都非常害怕電池內部短路、電池外部短路、過充這些情況。便宜的充電器僅僅是靠幾個開關管來實現截至電壓控制,要麼充不滿,要麼過衝。而好的充電器則採用單片機晶片同步檢測電池狀態,從而控制充電方式的切換。2)放電:放電中需要注意的是防止過放,鋰電池安全電壓是2.8~4.2V,電壓如果低於2.8V,鋰離子就進入衰減狀態,一旦衰減就無法激活了,充不進電。
  • 高鎳/矽碳18650鋰離子電池存儲衰降機理分析
    鋰離子電池存儲過程中由於界面副反應的存在,也會導致鋰離子電池內阻的升高,從下圖b我們能夠看到在SoC低於58%時,電池內阻增加了4%,當電池SoC高於58%時電池內阻增加顯著增多,最高增加了6%。為了分析不同SoC狀態下存儲鋰離子電池衰降的原因,作者採用了電壓差分曲線的方法對鋰離子電池進行了分析,電壓差分曲線是分析鋰離子電池內部反應機理的有效手段,我們從下圖b中的負極電壓差分曲線中能夠看到石墨的主峰在2.17Ah附近,在此處負極發生了LiC12到LiC6的相變,同時我們能夠看到由於負極加入部分的Si元素,因此我們在0%-15%SoC之間觀察到了Si形成的特徵峰
  • 石墨烯電池的原理是什麼?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中的應用
    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中的應用   石墨烯直接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石墨烯直接儲鋰的優點:1) 高比容量:鋰離子在石墨烯中具有非化學計量比的嵌入−脫嵌,比容量可達700~2000 mAh/g;2) 高充放電速率:多層石墨烯材料的層間距離要明顯大於石墨的層間距,更有利於鋰離子的快速嵌入和脫嵌。
  • 鋰離子電池用不了的原因有哪些?
    鋰離子電池容量衰減用不了一般在進行標準循環壽命測試時,在循環次數達到500次後,鋰離子電池容量不應低於初始值的90%,達到1000次後,不應低於初始值的80%,如容量不符合該標準出現衰減過度的現象,則屬於容量衰減失效。鋰離子電池的容量衰減失效分為可逆容量衰減和不可逆容量衰減。
  • 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如何,制約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因素
    (文章來源:鋰電池UPS) 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介紹,制約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因素。鋰離子電池自商業化以來,以壽命長、比容量大、無記憶效應等優點,獲得了廣泛應用,以往對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安全性關注較多,隨著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低劣帶來的制約愈加明顯。 隨著鋰離子電池在電動汽車及軍工領域應用的迅速發展,其低溫性能不能適應特殊低溫天氣或極端環境的缺點也愈發明顯。
  • 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其中,隔膜是一種具有微孔結構的薄膜,是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中最具技術壁壘的關鍵內層組件。作為鋰電池四大材料之一的隔膜,儘管並不參與電池中的電化學反應,但電池的容量、循環性能和充放電電流密度等關鍵性能都與隔膜有著直接的關係。
  • 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原因及對策研究進展
    目前商業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的電解液體系是LiPF6 的混合碳酸酯溶液,此類溶劑揮發性高、閃點低、非常容易燃燒。當衝撞或者變形引起的內部短路,大倍率充放電和過充,就會產生大量的熱,導致電池溫度上升。當達到一定溫度時,就會導致一系列分解反應,使電池的熱平衡受到破壞。當這些化學反應放出的熱量不能及時疏散,便會加劇反應的進行,並引發一連串的自加熱副反應。
  • 什麼原因導致鋰離子電池爆炸?我會給你一個詳細的分析
    鋰離子電池原理鋰離子電池主要由正極,負極,隔膜和電解液組成,正負極層緊密軋制在一起,層與層之間用絕緣體隔開,正負極浸入電解液中.. 下面以圓柱電池和方形電池為例,分別由兩種不同的鋰插層化合物組成的鋰離子電池結構電池正負極.. 正極材料主要有過渡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