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電池的原理是什麼?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中的應用

2020-12-18 電子發燒友

  綠色」的能量儲運體系已成為當前能源領域的關注熱點,鋰電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個分支,其性能的提升是科研工作者關注的重點。隨著研究的不斷發展,高性能鋰電電極材料層出不窮。實際應用中,所製備材料性能無法完全發揮是制約其實現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的關鍵。石墨烯的高導電性、高導熱性、高比表面積、等諸多優良特性,一定程度上對解決該問題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工程價值。石墨烯在用作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方面具有以下優勢:

  1) 石墨烯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積(2630 m2/g),可降低電池極化,從而減少因極化造成的能量損失。

  2) 石墨烯具有優良的導電和導熱特性,即具備良好的電子傳輸通道和穩定性。

  3) 石墨烯片層的尺度在微納米量級,遠小於體相石墨的,這使得Li+在石墨烯片層之間的擴散路徑縮短;片層間距的增大也有利於Li+的擴散傳輸,有利於鋰離子電池功率性能的提高。

  

  下文主要總結了石墨烯在鋰電正負極電極材料中的應用及其優勢。

  1. 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中的應用

  石墨烯直接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石墨烯直接儲鋰的優點:1) 高比容量:鋰離子在石墨烯中具有非化學計量比的嵌入−脫嵌,比容量可達700~2000 mAh/g;2) 高充放電速率:多層石墨烯材料的層間距離要明顯大於石墨的層間距,更有利於鋰離子的快速嵌入和脫嵌。大多研究也表明,石墨烯負極的容量有540 mA·h/g左右,但由於其表面大量的含氧基團充放電過程中分解或與Li+發生反應造成電池容量的衰減,其倍率性能也受到較大影響。

  雜原子的摻雜帶來的缺陷會改變石墨烯負極材料的表面形貌,進而改善電極-電解液之間的潤溼性,縮短電極內部電子傳遞的距離,提高Li+在電極材料中的擴散傳遞速度,從而提高電極材料的導電性和熱穩定性。例如摻雜的N、B原子可使石墨烯的結構發生形變(圖1),在50 mA/g倍率下充放電,容量為1540 mAh/g,且摻雜N、B 後的石墨烯材料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快速充放電,在快速充放電倍率為25A/g下,電池充滿時間為30s[2]。

  

  但石墨烯材料直接作為電池負極仍然存在一些缺點,包括:1)製備的單層石墨烯片層極易堆積,比表面積的減少使其喪失了部分高儲鋰空間;2)首次庫倫效率低,一般低於 70%。由於大比表面積和豐富的官能團,循環過程中電解質會在石墨烯表面發生分解,形成SEI 膜;同時,碳材料表面殘餘的含氧基團與鋰離子發生不可逆副反應,造成可逆容量的進一步下降;3)初期容量衰減快;4)電壓平臺及電壓滯後。因此,為解決存在的這一系列問題,將石墨烯和其他材料進行複合製作成石墨烯基複合負極材料成為現在鋰電池研究的熱點和鋰電負極材料發展的一個方向。

  

  石墨烯與過渡金屬氧化物複合

  過渡金屬氧化物是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鋰電池負極材料。過渡金屬氧化物有很大的比表面積,具有較高的理論儲鋰容量(大於600mAh/g)、較長的循環性能以及較好的倍率性能。然而,過渡金屬氧化物的低電導率以及Li+在嵌入和脫嵌過程中引起的體積效應導致其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性能的下降和不穩定。有石墨烯添加的過渡金屬氧化物,兩種材料優勢互補作為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具有較理想的容量。其優點可歸納為:1) 石墨烯分子可以有效地避免過渡金屬氧化物在充放電循環中的團聚;2) 石墨烯可提高過渡金屬氧化物材料的電導率,柔韌捲曲的片層結構可以有效地緩解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膨脹,從而維持電極材料的穩定;3) 過渡金屬氧化物的加入,則有效地避免了石墨烯片層間的團聚,保持了石墨烯材料的高比表面積,其表面的活性位點可提供額外的儲鋰空間。 石墨烯/Co3O4複合材料是該類複合負極材料的典型代表,縮小Co3O4的尺寸或對石墨烯進行雜原子摻雜可有效提高該類材料的電化學性能。N-摻雜石墨烯材料中吡啶氮和嘰咯氮有利於Co3O4的生長,且有利於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的分散從而降低石墨烯的含氧量,避免了不可逆副反應的發生,從而使首次充放電庫倫效率提高[3]。

  為避免粘結劑、集流體的使用影響材料的導電性及容量性能,有研究者將直接生長在泡沫狀石墨烯納米模板上的MnO2納米薄片製成電極,用作鋰電負極[4]。由圖3可看出,生長在石墨烯薄片上的MnO2 骨架呈花瓣狀,複合材料擁有更大的比表面積。增大了電極與電解液間有效的接觸面積的同時在充放電過程中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點,從而使其容量性能、倍率性能以及循環性能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500 mA/g 的電流密度下循環300次後,容量為1200 mAh/g。

  石墨烯與矽基、錫基材料複合

  矽基、錫基材料擁有很高的理論比容量,但Li+在其中嵌入、脫出時,電極材料體積變化明顯,反覆充放電後電極材料容易粉化脫落,從而降低電池容量。

  對於SnO2來說,碳納米材料的報復可有效解決其體積膨脹的問題,且阻止材料納米顆粒團聚的同時提高了材料導電性,從而發揮出高容量的潛能。例如石墨烯包覆夾層結構SnO2材料[5],其獨特的「三明治」結構提高了電極材料的穩定性且能最大化利用SnO2分子的比表面積,避免了SnO2分子的團聚,緩解了體積膨脹。石墨烯夾層的引入加強了納米分子間的相互聯繫,從而避免了導電添加劑和粘結劑的使用。石墨烯/SnO2球狀顆粒複合材料的首次放電容量為1247 mAh/g,較石墨烯/SnO2納米片層材料提升了41.06%。

  矽基類材料的理論比容量高達4200 mAh/g,其較低的放電電壓平臺,高自然儲量,使其成為具有極好應用前景的負極材料。但其在充放電過程中體積效應嚴重,造成材料的循環穩定性差。同錫基材料類似,石墨烯的引入可有效控制矽基材料的體積膨脹,使Si 負極材料倍率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石墨烯包覆納米矽(GS-Si)複合材料不僅容量高,而且具有較好的循環性能。從其掃描電鏡及透射電鏡圖中可以看到,石墨烯構成具有內部空腔的三維立體導電網絡,將矽粉很好地包裹在其內部空腔內。該材料在200 mA/g 電流密度下進行恆流充放電測試,30次循環後容量仍能保持在1502 mAh/g,容量保持率高達98%[6]。

  但石墨烯材料的化學惰性使得其與Si基材料之間的作用力很弱,在經過數次的充放電循環後,Si-C結構會出現了粉化和崩塌。有研究發現石墨烯中那些由於晶體生長、高能粒子轟擊或化學處理所產生的單空位缺陷、雙空位缺陷以及Stone-Wales 缺陷可以大幅度提高石墨烯/Si分子間的結合能,使複合材料的穩定性更好。刻意地製造這類缺陷會提高石墨烯材料與Si之間的結合力,而且空位缺陷可以提供額外的儲鋰活性位點,從而更好地提高電極材料的容量。另一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在Si分子、石墨烯片層間生長納米碳,這種方式使得石墨烯納米片和Si 基間搭建了穩定的導電橋梁,這種穩定的導電網絡結構既減少了Li+嵌入、脫出過程中產生的體積效應,避免電極材料的破碎,又保持了SEI 膜的穩定性,在充放電過程中避免了過高的容量衰減,對Si基材料容量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2. 石墨烯複合正極材料

  石墨烯與聚陰離子型正極材料的複合

  尖晶石型的LiMn2O4以及橄欖石型的LiFePO4是目前實際應用較為廣泛的鋰電池正極材料。但這類材料的電子傳導性差、Li+遷移過慢、大倍率充放電下電極與電解液間的電阻率大。一些研究中,引入石墨烯材料為解決這些問題帶來了可行的途徑。使用石墨烯改性的LiFePO4和LiMn2O4,電子的傳導率和倍率性能有了明顯提升。主要原因是石墨烯材料的使用大大縮短了鋰離子在正極材料中的擴散路徑,同時複合材料內部的高空隙率也為鋰離子提供了大量的可嵌入空間,儲鋰容量和能量密度得到提升。例如,碳包覆LiFePO4/石墨烯納米晶片(圖6)在17 mA/g 的電流密度下充放電循環100 次後,可逆儲鋰容量為158 mAh/g,庫倫效率高於97%。在60C下充放電後的可逆容量為83 mAh/g,該材料的倍率性能很優異[7]。

  石墨烯與釩系材料複合

  釩系材料作為鋰電池正極材料成本低廉、電化學活性較高、能量密度高,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大量工作者的深入研究。然而,釩系材料倍率性能較差、電荷轉移電阻較高以及晶體結構容易粉化等缺陷制約其在實際應用領域的發展。

  其中VO5理論比容量(440 mAh/g)遠高於現在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是具有很大潛力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將VO5納米顆粒與石墨烯複合來解決釩系材料電導率低、鋰離子傳輸速率慢的的研究較多。引入石墨烯材料同時可以有效地解決其納米顆粒之間團聚問題,從而更有效地發揮VO5原有的高容量潛力。V2O5是另一種備受關注的釩系材料,與VO5原理相同,石墨烯的引入同樣可以提高其倍率性能。V2O5量子點/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VQDG),如圖7所示。在電流密度為50、100、200、500 mA/g 充放電檢測,容量保持率分別為100%、96.92%、89.16%以及65.72%[8]。

  3. 總結與展望

  對於鋰電的負極材料而言,過渡金屬氧化物或具有前景的Si基材料進行石墨烯摻雜後在比容量、電壓特性、內阻、充放電性能、循環性能、倍率性能等電化學性能方面已經表現出了優異的特性。石墨烯基中雜原子摻雜引入了更多的表面缺陷,提高石墨烯材料的電導率,得複合材料擁有更優良的性能。鋰電正極材料類似,引入石墨烯材料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系統可以提高正極材料的電導率,保護正極材料避免粉化、崩塌,抑制正極材料的溶解。

  石墨烯在鋰電電極材料展現的優勢是該領域較為關注的一個方面,為使電極材料性能發揮其本身具有的高容量潛力該方法將是較為可行的方法。在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單層或幾層石墨烯材料後,石墨烯將在鋰電領域大展拳腳。就目前的研究現狀而言,提高鋰電的功率、容量性能一方面應該加強開發具備高容量特性的新材料體系;另一方面,可通過構建合理的材料結構,如通過對材料的尺寸、形貌、表面缺陷等的調控改變材料的電化學性能,當然電極材料本身的微觀結構以及複合材料間相互作用如何影響材料電化學性能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侯仰龍課題組採用複合法製備出新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近日,著名學術媒體Wiley出版社的Materials Views China對侯仰龍課題組進行了專訪,介紹了侯仰龍教授通過綜合利用金屬氧(硫)化物與石墨烯的各自優勢,開發出新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可循環使用3萬次以上 碳世紀發布石墨烯鋰離子5號充電電池
    中新網2月22日電 日前,中國最早從事石墨烯技術研發的北京碳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召開石墨烯鋰離子五號充電電池烯儲霸王產品發布會,該款電池是中國首款石墨烯鋰離子五號充電電池
  • 石墨烯電池要來了,它到底是黑科技還是三元鋰換馬甲?科普石墨烯
    目的是把石墨烯當主要材料,顛覆已有的化學電池,做出碾壓鋰電池的石墨烯電池。舉個實驗的例子:用導線連接帶狀石墨烯兩端,然後把石墨烯放在氯化銅溶液中加熱,可以通過儀器檢測到導線上面有電流。這是因為加熱過程中氯化銅溶液中的銅離子活性變強,當銅離子穿過石墨烯時,使電子離開石墨烯。
  • 什麼是石墨烯電池?石墨烯電池的性能好不好?
    今年以來,廣汽方面對於石墨烯電池的宣傳較為到位。最新消息是,廣汽集團在互動平臺透露,目前石墨烯電池研發工作在持續進行中,預計今年底此項技術將進入實車量產測試。據了解,廣汽埃安將是率先使用石墨烯電池的品牌。那麼,什麼是石墨烯電池?石墨烯電池的性能好不好?石墨烯電池是否會替代鋰電池?
  • 深入了解電池安全問題 解析石墨烯電池技術
    三星電子手機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Note7爆炸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採用了存在缺陷的電池所致。採用三星SDI 鋰電池的Note7因電池電芯內部的一個設計缺陷,本身就存在著嚴重發熱甚至爆炸的風險。而消費者最關心的無非是目前電池安全做到什麼地步了?如何解決安全隱患?了解下面這些問題,或許你會對「炸機」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 鈉離子電池工作原理
    鈉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與鋰離子相似,充電時,Na+從正極材料中脫出,經過電解液嵌入負極材料,同時電子通過外電路轉移到負極,保持電荷平衡;放電時則相反。   原理上,鈉離子電池的充電時間可以縮短到鋰離子電池的1/5。鈉離子電池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利用Na+代替了價格昂貴的Li+,為了適應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和電解液等都要做相應的改變。
  • 電池是如何放電?鋰離子電池又具有什麼優勢?帶你了解電池原理
    那麼這些電池的電是怎麼來的?我們來講解它的具體工作原理。電池的工作原理在了解電池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金屬。我們知道電流的產生就是電流的定向流動,失去的這個電子如果通過導線流到另外一個電極,那不就能能夠產生電流,鋰離子電池正是運用這個原理。我們把電池稱為化學電源,它是一個能量轉換的裝置,放電時,電池是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充電時則是將電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起來。當電池的正、負極用電子導體連接上並加上負載時,電流就會在負載上通過。
  • 矽單質作為負極材料是電池充放電原理-電子發燒友網
    打開APP 矽單質作為負極材料是電池充放電原理 李倩 發表於 2018-04-16 14:14:03 矽單質作為負極材料是電池充放電原理如下圖所示:
  • 石墨烯電池出現了,充電只需幾秒鐘
    所以,該超級電容被冠以「石墨烯電池」的名頭見諸各大媒體。然而就本質來說,石墨烯電池並不是真正的電池,如果說超級電容相當於電腦中的內存,電池相當於電腦中的機械硬碟,而石墨烯電池其實就相當於固態硬碟——儘管都有「儲存」上的功能體現以及儲存容量的限定,但就原理而言,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其實並不是一回事,固態硬碟的工作原理更接近於內存。六、石墨烯電池工作原理
  • 首款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發布 東旭光電搶灘登陸下遊終端市場
    7月8日,東旭光電在釣魚臺舉辦了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產品發布會,推出了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產品——「烯王」。  「該產品的落地,開啟了石墨烯在能源領域的應用時代,證明了碳源匯谷石墨烯製備以及石墨烯包覆鋰電池正負極材料兩大核心技術的領先和成功,徹底打開了石墨烯在消費電子鋰電池、動力鋰電池以及儲能領域鋰電池的應用空間;標誌著東旭光電的業務第一次從B2B擴展到B2C,也預示著東旭光電石墨烯產業化正式拉開序幕。」王忠輝現場表示。
  • 真正的石墨烯電池汽車量產?
    歷經6年的持續不斷研發,廣汽逐步掌握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維結構石墨烯(3DG)材料的製備和應用技術。2019年11月,廣汽自主研發的基於這種3DG材料的「超級快充電池」正式對外公布。而如今,其石墨烯電池量產研發工作終於從實驗室走向實車。據廣汽集團官方稱,相關石墨烯技術已獲得專利,覆蓋石墨烯製備、超級電容器、快充電池等多個技術領域。
  • 技術|SnO2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進展
    鋰離子電池具有比能量高、循環壽命長、無記憶效應、工作溫度範圍寬、環境友好等諸多優點[1],已成功地成為可攜式電子設備的主要動力源。同樣在載運工具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研究價值。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材料之一[2-3],負極材料的優化對提高鋰離子電池的總體性能有著較大作用。SnO2由於具有較高的理論容量,儲量豐富,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負極材料之一。
  • 真正的石墨烯電池汽車量產?_易車網
    尤其是在作為電動汽車心臟的動力電池領域,玩家們必須要打造出自己的殺手鐧。電池「神奇材料」 繼比亞迪推出刀片電池,特斯拉/寧德時代打造百萬英裡電池,蜂巢能源亮出果凍電池之後,廣汽集團也放了大招。12月15日,廣汽集團在互動平臺向投資者表示,目前石墨烯電池研發工作在持續進行中,預計今年底將此項技術推向實車量產測試。
  • 北京大學工學院侯仰龍課題組在摻雜石墨烯能源材料研究方面取得...
    近日,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侯仰龍課題組在摻雜石墨烯的製備及其應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論文《磷摻雜石墨烯的製備及其氧還原和鋰離子電池的應用》(Synthesis of Phosphorus-Doped Graphene and its Multifunctional Application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 華為P40將配備石墨烯電池?官方回應:不屬實
    2016年,華為中央研究院瓦特實驗室宣布,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實現重大研究突破,推出業界首個耐長壽命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稱其使用壽命是普通鋰離子電池的2倍。華為瓦特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李陽興博士在當時表示,華為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技術突破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在電解液中加入特殊添加劑,除去痕量水,避華為解液的高溫分解;電池正極選用改性的大單晶三元材料,提高材料的熱穩定性;同時,採用新型材料石墨烯,可實現鋰離子電池與環境間的高效散熱。
  • 南開大學:三維交聯石墨烯基蜂窩狀碳複合材料,用於鋰離子電池
    2、研究了3DGraphene對BDT鋰離子存儲性能的多重影響成果簡介 由於鋰離子電池的環保,高比容量,低成本和靈活性,有機陰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由於固有的低電導率和在極性有機電解質中的高溶解度,它們的應用受到不良的電化學性能的阻礙。
  • 解析9隻電池股:鋰電池後勁十足 石墨烯/燃料電池取得進展
    江蘇國泰優質資產整合可期  江蘇國泰子公司華榮化工目前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產能為1萬噸/年,產品定位中高端,目前價格呈上漲趨勢。海通證券按照分部估值法給予公司目標價19元,首次給予增持評級。  石墨烯電池取得進展 正泰電器捷足先登  近日,一則消息將石墨烯電池推到風口浪尖。據報導,澳洲能源企業LWP於6月14日發布公告稱,將收購一項鋁-石墨烯合成與電池製造技術,新型電池「能源密度遠遠優於鋰離子電池」。
  • 詳解:鋰離子電池中的矽基負極材料
    ⑤四大材料價格趨穩,新材料產業化應用加速;二.矽材料在鋰電池的應用矽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在負極材料中加入納米矽,形成矽碳負極,二是在電解液中加入有機矽化合物,改善電解液的性質。
  • 高中化學探究課題:鋰離子電池的應用與發展 - 高中化學王
    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正極材料一般選擇LiCoO2,Li2MnO3,LiFePO4等,負極材料多採用石墨。下面以LiFePO4作正極材料為例給出正負極的充放電反應式。當電池充電時,電池正極材料中的鋰離子結合電子部分脫離正極,進入溶液中形成游離的鋰離子,隨著鋰離子濃度的升高,鋰離子不斷向負極擴散,負極從溶液中結合電子並吸收部分鋰離子。為了鋰離子能更好地與負極材料結合,通常選用疏鬆多孔的石墨作為負極,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石墨烯等更優質的材料也投入使用中。充電容量由鋰離子結合的數量決定,結合的數量越多,其充電電容就越大。
  • 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進展
    、負極、電解液以及隔膜等組成,正極是鋰源的提供者.目前商品化的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包括LiCoO2,LiMn2O4,LiFePO4以及其改性材料等,負極材料主要是石墨化碳.在充電時,鋰離子從正極材料中脫出,進入電解液,穿過隔膜,嵌入到負極碳材料結構中.在此過程中,電子從被氧化的過渡金屬中脫出,通過外電路進入到負極,在負極上發生還原反應,電能轉化成化學能貯存在電池中.而放電過程正好相反,電子通過外電路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