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三維交聯石墨烯基蜂窩狀碳複合材料,用於鋰離子電池

2020-12-20 材料分析與應用

本文要點:

1、簡單的浸漬方法將BDT添加到3DGraphene的納米孔中製備BDT / 3DGraphene複合材料。

2、研究了3DGraphene對BDT鋰離子存儲性能的多重影響

成果簡介

由於鋰離子電池的環保,高比容量,低成本和靈活性,有機陰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由於固有的低電導率和在極性有機電解質中的高溶解度,它們的應用受到不良的電化學性能的阻礙。

本文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課題組在Carbon期刊發表名為「A 3D cross-linked graphene-based honeycomb carbon composite with excellent confinement effect of organic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的論文,研究通過將電化學活性8-dihydrobenzo [1,2-b:4,5-b』] dithiophene-4,8-dione (BDT)浸漬到交聯三維石墨烯-製備了基於蜂窩的蜂窩狀碳(3DGraphene),不僅提供了高導電性框架,而且具有來自3D石墨烯網絡的大量相互連接的孔,而且同時克服了有機陰極材料的兩個典型缺點。

納米孔的出色限制作用以及BDT與3D石墨烯之間的強π-π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BDT在電解質中的溶解。因此,所獲得的BDT / 3D石墨烯複合材料顯示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環穩定性及高的可逆比容量。

圖文導讀

圖1。BDT / 3D石墨烯複合材料的製造示意圖

圖2。(a)3D石墨烯和BDT / 3D石墨烯複合材料的質量比為(b)1:1,(c)1.5:1,(d)2:1SEM圖像。

圖3。(a)各種質量比的3D石墨烯和BDT / 3D石墨烯的氮吸附/解吸等溫線和(b)孔徑分布。

圖4。(a)BDT / 3D石墨烯複合材料的EDS元素映射;

(b)3D石墨烯,BDT粉末和BDT / 3D石墨烯複合物的XRD圖譜和

(c)拉曼光譜;(d)BDT和製備的BDT / 3D石墨烯複合材料的TGA曲線。

圖5。(a)前三個循環中BDT / 3D石墨烯的CV曲線,掃描速率為0.1 mV s -1(插圖:擬議的BDT電化學氧化還原機理);

(b)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循環中,BDT / 3D石墨烯複合材料在0.1C下的充放電曲線;

(c)BDT / 3D石墨烯複合物和BDT的速率能力;

(d)BDT / 3D石墨烯和BDT在0.5 C下的循環性能和相應的庫倫效率。

表1、有機陰極複合材料的電化學性能匯總

圖6。第100次循環前後BDT / 3D石墨烯和BDT的電化學阻抗譜。

以上所有結果表明,由於以下原因,具有高電導率和獨特的微觀結構的3D石墨烯可以有效地增強BDT的電化學性能。

首先,填充在3DGraphene納米孔中的BDT以非晶態高度分散,因此為電化學反應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點,並能夠充分利用活性材料。

其次,由於豐富的3D石墨烯相互連接的納米孔的約束作用以及3D石墨烯與BDT之間的強π-π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限制BDT在電解質中的溶解。

總之,高導電性的基於石墨烯的多孔碳骨架有助於電子和鋰離子通過整個電極的傳輸。

小結

通過將電化學活性BDT輕鬆浸漬到3D石墨烯基蜂窩碳基質的納米孔中製備BDT / 3D石墨烯複合材料。所有特徵表明,處於無定形且高度分散狀態的BDT已成功加載到3DGraphene的互連孔中。BDT / 3D石墨烯複合材料顯示出優異的電化學結果,在0.1 C 時可逆容量超過210 mAh g -1,良好的速率容量(4.0 C 時100 mAh g -1與40 mAh g -1對於BDT),並在0.5 C的溫度下穩定循環80%的容量保持率(對於BDT僅約為14%)持續200個循環。BDT / 3DGraphene性能的提高可歸因於引入3DGraphene作為基質,它同時提高了電導率並抑制了BDT的溶解。而且,在這項工作中使用的方法可以應用於具有固有的低電導率和在有機電解質中的高溶解度的相同問題的其他有機陰極材料。

參考文獻:

A 3D cross-linked graphene-based honeycomb carbon composite with excellent confinement effect of organic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相關焦點

  • 石墨烯電池的原理是什麼?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中的應用
    3) 石墨烯片層的尺度在微納米量級,遠小於體相石墨的,這使得Li+在石墨烯片層之間的擴散路徑縮短;片層間距的增大也有利於Li+的擴散傳輸,有利於鋰離子電池功率性能的提高。   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中的應用   石墨烯直接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石墨烯直接儲鋰的優點:1) 高比容量:鋰離子在石墨烯中具有非化學計量比的嵌入−脫嵌,比容量可達700~2000 mAh/g;2) 高充放電速率:多層石墨烯材料的層間距離要明顯大於石墨的層間距,更有利於鋰離子的快速嵌入和脫嵌。
  • 首款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發布 東旭光電搶灘登陸下遊終端市場
    7月8日,東旭光電在釣魚臺舉辦了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產品發布會,推出了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產品——「烯王」。  顛覆突破: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產品問世   產品發布會上,隨著6位嘉賓將手同時按在啟動按鈕上,各界期盼已久的「烯王」終於揭開神秘面紗。這是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產品,也是東旭光電推出的第一個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石墨烯產品。
  • 侯仰龍課題組採用複合法製備出新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近日,著名學術媒體Wiley出版社的Materials Views China對侯仰龍課題組進行了專訪,介紹了侯仰龍教授通過綜合利用金屬氧(硫)化物與石墨烯的各自優勢,開發出新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石墨烯電池要來了,它到底是黑科技還是三元鋰換馬甲?科普石墨烯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Geim和他的兩個學生用膠帶在高定向熱解石墨上反覆剝離最終得到了單層石墨。從2010年石墨烯發明者獲得諾貝爾獎開始,國際上對石墨烯的研究開始爆發,研究論文成指數增長,其中將近一半都是我國科研人員貢獻的。
  • 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研究進展
    導讀:本文主要深入分析和討論矽基負極材料的儲能及容量衰減機理, 從矽碳複合材料和 SiOx(0 常見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有軟碳、硬碳、中間相碳微球(MCMB)、人造石墨、天然石墨、鈦酸鋰(LTO)和矽基材料等。
  • Carbon:石墨烯複合材料用於紙基應變和聲壓傳感器的碳化鉬
    本文要點:通過在紙質基材上直接進行雷射寫入方法,製備了多孔且珊瑚狀的碳化鉬-石墨烯(MCG)複合材料作為壓阻傳感材料,以製造紙基應變/壓力傳感器。成果簡介 紙基壓力/應變傳感器具有在一次性產品中具有可穿戴功能的潛在廣泛應用。在這項研究中,具有多孔微結構和堆疊微結構的碳化鉬-石墨烯(MCG)複合材料被製造在紙基材的頂部,以用作壓阻應變/壓力傳感器。
  • 三維互聯石墨烯卷骨架增強反應動力學的鋰離子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三維導電網絡對均勻負載良好分散的活性納米結構尤為重要,同時也能夠為納米活性物質提供三維快速的電子和離子傳輸通道。一維石墨烯卷繼承了石墨烯優異的電學性能,具有一維材料的一些性能,如表面積比大、載流子遷移率高、自聚集受限、機械強度高等。此外,與表面無縫的碳納米管相比,石墨烯卷在埠和邊緣處呈開口狀,這更有利於電解液的滲透和離子的遷移。
  • 進展|三維互聯石墨烯卷骨架增強反應動力學的鋰離子電容器研究
    三維導電網絡對於均勻負載良好分散的活性納米結構尤為重要,同時也能為納米活性物質提供三維快速的電子和離子傳輸通道。一維石墨烯卷不僅繼承了石墨烯的優異的電學性能,同時也具有一維材料的諸多性能,如表面積比大、載流子遷移率高、自聚集受限、機械強度高等特點。
  • 華為P40將配備石墨烯電池?官方回應:不屬實
    同時轉發了外媒對於P40將會搭載石墨烯電池的報導,該報導稱,P40的電池容量為5000mAh,體積卻比傳統電池體積縮小30%,可實現45分鐘快捷充電。華為消費者業務(CBG)方面回應界面新聞稱,該消息不屬實,法國推特號轉發的內容未經CBG核實。目前,這篇推特消息已經被刪除。石墨烯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薄、最堅硬、導電性最好的納米材料。
  • 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成果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領銜完成的「面向能源轉化與存儲的有機和碳納米材料研究」項目(主要完成人:陳永勝、萬相見、黃毅、田建國、王成揚)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可大面積低成本印刷、環境友好等方面都遠遠優於傳統太陽能電池,被認為是具有重大產業前景的新一代綠色能源技術。
  • 新型鐵基電極材料延長鋰離子電池工作壽命
    ,降低了磷酸鐵鋰材料的電阻,可延長鋰離子充電電池的工作壽命。  該材料乃是電氣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和位於日本三重縣津市(Tsu City, Mie Prefecture)的SEI集團的合作成果,後者專注於鋰離子充電電池材料的研究與開發。  當前,較大比例的鋰離子充電電池都採用磷酸鐵鋰LiFePO4作為正極材料。該材料具有多方面的優勢。
  • 電化學冶金與電池電化學分會場---「中國有色金屬2018青年科技論壇」
    >(9) 王偉 東北大學 副教授報告題目: 鋅銅電解沉積用高效SrIrO3電催化劑製備(10) 王接喜 中南大學 副教授報告題目: 面向鋰離子電池的鎳鈷資源功能導向材料化冶金(11) 範川林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副研究員報告題目: 廢舊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的流態化氫還原(12) 宋建勳 鄭州大學 副教授
  • 技術|SnO2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進展
    鋰離子電池具有比能量高、循環壽命長、無記憶效應、工作溫度範圍寬、環境友好等諸多優點[1],已成功地成為可攜式電子設備的主要動力源。同樣在載運工具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研究價值。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材料之一[2-3],負極材料的優化對提高鋰離子電池的總體性能有著較大作用。SnO2由於具有較高的理論容量,儲量豐富,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負極材料之一。
  • 青島農業大學吳薇教授團隊在TRENDS FOOD SCI TECH綜述三維石墨烯基電化學傳感器用於食品分析
    具有相互連接有序架構的三維(3D)石墨烯具有非凡性能,例如大的比表面積、足夠的空間和無粘合劑,這些決定了三維石墨烯可以作為一種有前景的電極材料用於開發電化學傳感器。然而,3D石墨烯基電化學傳感器具有靈敏度不足、動態響應時間長、重現性差特別是選擇性弱等缺點。基於此,研究人員一直在對製備方法進行改進。
  • 中科院化學所於貴課題組《Small Method》期刊:綜述-石墨烯基能源...
    以前,石墨烯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由於前所未有的高遷移率的電子相關的設備,但缺乏帶隙是石墨烯在半導體工業中應用的最大障礙。在本綜述中,我們首先分析了CVD製備的石墨烯的使用和氧化石墨烯在不同能量裝置(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LIB),超級電容器和析氫反應)中的還原,以顯示合成的影響。基於石墨烯的能量裝置的方法。
  • 【材料】導電高分子凝膠有望成為下一代鋰離子電池粘合劑
    近日,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餘桂華教授團隊利用導電高分子凝膠的這些獨特性質,設計開發了新型鋰離子電池粘合劑,有效提高了電池電極的性能。鋰離子電池的電極通常由電極材料和粘合劑組成。近年來,一大批新型電極材料,尤其是納米結構的電極材料成功合成。
  • 新疆大學:嵌入煤基碳納米纖維中超細MoO3,用於鋰離子電池的陽極
    三氧化鉬(MoO3)具有獨特的層狀納米結構和高容量,目前正作為鋰離子陽極材料研究之一。本文,通過電紡絲製備了固定在煤基碳纖維中以形成納米複合材料(MoO 3 / CCNFs)的超細MoO3均勻嵌入煤基碳納米纖維中的超細MoO 3納米顆粒(1-3 nm)的獨特結構,顯示出Li +擴散距離短、反應動力學快和體積膨脹減小的優點。MoO3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煤碳化過程中釋放出的小分子氣體引起了/ CCNFs的增加,這可以為電解質離子提供更有益的傳輸途徑,並緩解鋰引起的體積應力。
  • 天津日報:南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新能源材料領域取得多項突破
    近年來,南開大學材料學院新能源材料化學研究所周震教授帶領團隊在可充電鋰氧氣電池、鋰二氧化碳電池和室溫鈉離子電池等研究中取得多項重要突破,為這些新能源器件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基礎。他們通過簡單易行的方法製備了一種具有不同形狀和尺寸孔道的碳氮複合材料,作為電池的空氣電極,表現出了非常高的電化學活性,尤其是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得到了明顯改善,可以連續充放電160次以上。空氣電極性能的改善得益於材料獨特的結構,不同尺寸的孔結構為電化學反應和氧氣傳輸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和通道。這一研究成果引起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和引用。
  • 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招收2021級優秀推免碩士生、統考碩士、「申請考核制」博士研究生
    1997年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博士學位;1997-1999年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後;2002-2004年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工作;2003年起任天津市特聘教授,南開大學特聘教授,南開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201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15年獲「天津市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 詳解:鋰離子電池中的矽基負極材料
    一.2017鋰電池5大趨勢前瞻①政策扶持及監管趨穩,行業準入門檻抬升;②動力電池產業淘汰加速,新格局將在2017年開始重塑;③電池企業與整車廠合作將不斷升級;④資本驅動力愈顯,兼併購及IPO大潮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