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學:嵌入煤基碳納米纖維中超細MoO3,用於鋰離子電池的陽極

2020-12-17 材料分析與應用

本文要點:

通過電紡絲技術和後退火技術成功地製備了嵌入煤基碳納米纖維中的超細MoO3

成果簡介

三氧化鉬(MoO3)具有獨特的層狀納米結構和高容量,目前正作為鋰離子陽極材料研究之一。但是,MoO3的電極反應動力學緩慢且體積膨脹大,在循環過程中導致嚴重的容量衰減。本文,通過電紡絲製備了固定在煤基碳纖維中以形成納米複合材料(MoO 3 / CCNFs)的超細MoO3均勻嵌入煤基碳納米纖維中的超細MoO 3納米顆粒(1-3 nm)的獨特結構,顯示出Li +擴散距離短、反應動力學快和體積膨脹減小的優點。MoO3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煤碳化過程中釋放出的小分子氣體引起了/ CCNFs的增加,這可以為電解質離子提供更有益的傳輸途徑,並緩解鋰引起的體積應力。

圖文導讀

圖1。MoO 3 / CCNFs 的合成過程示意圖

圖2。MoO 3 / CNFs(a),0.3-MoO 3 / CCNFs(b),0.5-MoO 3 / CCNFs(c)和0.7-MoO 3 / CCNFs(d)得SEM圖像。0.5-MoO 3 / CCNFs(e和f)的TEM和HRTEM圖像。Mo,C和O的EDS譜圖(g)

圖3。具有不同前體含量的MoO 3 / CCNFs的XRD圖譜(a),拉曼光譜(b),FT-IR譜圖(c)和TGA圖譜(d)。

圖4。 2吸附-脫附等溫線

圖5。0.5-MoO 3 / CCNFs的CV曲線(a)。放電曲線為0.5-MoO 3 / CCNFs(b)。不同前驅體含量的MoO 3 / CCNFs在0.5 A g -1電流密度下的循環性能比較。(C)。不同前體含量的MoO 3 / CCNFs複合材料的速率性能(d)。在0.5 A g -1(e)的電流密度下,0.5-MoO 3 / CCNFs的長循環性能和庫倫效率。

圖7。與之前研究的MoO 3 / C電極的比容量比較

小結

總之,通過電紡絲技術和後退火技術成功地製備了嵌入煤基碳納米纖維中的超細MoO3。相對較高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可為電解質離子提供更有益的傳輸途徑,並為Li +插入提供體積膨脹空間。用強酸處理過的煤具有豐富的含氧官能團,可以有效地固定金屬鉬離子,從而減少MoO 3納米顆粒的團聚。MoO3超細納米顆粒大大縮短了鋰離子的擴散距離,促進了電極反應動力學。作為協同結果,獲得的MoO 3/ CCNFs複合材料具有出色的鋰存儲性能,高容量,穩定的循環性能和優異的倍率性能。可以說,具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的MoO 3 / CCNFs複合材料有望在未來的LIB中應用。

文獻:

Ultrafine MoO3 anchored in coal-based carbon nanofiber as anode for advanced lithium-ion batteries

相關焦點

  • 碳納米管為矽陽極應用鋪平道路 開闢鋰離子電池材料新領域
    據外媒報導,美國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碳納米管來製造帶有矽陽極的鋰離子電池。該設備在1500次循環後的容量保持率優於87%。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發現克服了將矽用作陽極的許多障礙,開拓了鋰離子電池中電極材料的使用。外媒介紹,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的科學家使用碳納米管來克服開發鋰離子電池矽陽極所固有的一些問題。
  • 新型鐵基電極材料延長鋰離子電池工作壽命
    該材料具有較高的晶格穩定性,晶格很少受到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的影響,可逆性良好,在100%DOD條件下,可以充放電2000次以上;但磷酸鐵鋰電極材料的電子離子傳導率相對較低,在電流強度較大的充電-放電操作下依然會影響壽命。  按照電氣化學工業株式會社的觀點,對於汽車應用而言,選用磷酸鐵鋰電極材料的電池,其充電-放電壽命循環總數仍可提高。
  • 具有超快充電/放電和優秀低溫性能的石墨基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在室溫條件下的快速充放能力以及低溫下的充電性能是目前行業面臨的難題。石墨是最常用的商用負極材料,然而鋰離子的長擴散距離限制了它的倍率性能。於此,為了縮短擴散路徑,作者開發了由通孔的薄石墨片和碳納米管組成的複合電極。碳納米管能有效防止石墨片發生重新堆積。
  • 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研究進展
    導讀:本文主要深入分析和討論矽基負極材料的儲能及容量衰減機理, 從矽碳複合材料和 SiOx(0 常見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有軟碳、硬碳、中間相碳微球(MCMB)、人造石墨、天然石墨、鈦酸鋰(LTO)和矽基材料等。
  • 日本開發出一種新型納米薄膜材料;鋰離子電池全球市場數據披露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將塑料和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金屬釩製成的催化劑在溶劑中混合,當釩基催化劑溶解在含有不可生物降解的消費品類塑料(如聚乙烯)的溶液中並暴露在人造陽光下時,它會在六天內破壞塑料中的碳-碳鍵,這一過程將聚乙烯轉化成甲酸。甲酸是一種天然的防腐劑和抗菌劑,可用於發電廠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生產。
  • 石墨烯電池的原理是什麼?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中的應用
    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中的應用   石墨烯直接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石墨烯直接儲鋰的優點:1) 高比容量:鋰離子在石墨烯中具有非化學計量比的嵌入−脫嵌,比容量可達700~2000 mAh/g;2) 高充放電速率:多層石墨烯材料的層間距離要明顯大於石墨的層間距,更有利於鋰離子的快速嵌入和脫嵌。
  • 中德科學家合作研發新型陽極材料 製成高性能且安全的鋰離子電池
    據外媒報導,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和中國長春吉林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非常有發展前景的陽極材料——具有鈣鈦礦晶體結構的鈦酸鑭鋰(LLTO),可製成高性能電池。而移動和靜止的儲能技術都需要合適的電池,鋰離子電池(LIB)就是能在儘可能輕且小的空間中存儲儘可能多能量的儲能設備。該項研究的目的旨在提升此類電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以及循環壽命。為實現此類結果,電極材料就非常重要。鋰離子電池的陽極通常由一個集電極和一種以化學鍵形式存儲能量的活性材料組成,在大多數情況下,石墨就被用作活性材料。不過,由石墨製成的陽極導致電池的充電速率很低,還會產生安全問題。
  • 美國用摻雜氯的鈦酸鋰取代石墨陽極 制大容量的鋰離子電池
    蓋世汽車訊 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充電時,鋰離子在正極(陰極)和負極(陽極)之間移動;在放電時,鋰離子則以相反的方向移動。現在,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和電動汽車所使用的鋰離子電池通常都採用石墨陽極。在充電時,鋰離子會插入到石墨陽極中;在使用電池時,鋰離子則會從電池中退出。
  • 南開大學:三維交聯石墨烯基蜂窩狀碳複合材料,用於鋰離子電池
    2、研究了3DGraphene對BDT鋰離子存儲性能的多重影響成果簡介 由於鋰離子電池的環保,高比容量,低成本和靈活性,有機陰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課題組在Carbon期刊發表名為「A 3D cross-linked graphene-based honeycomb carbon composite with excellent confinement effect of organic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 【催化】Pt/N摻雜的碳納米纖維用於CO2的電化學還原及羧化
    近日,深圳大學的何傳新課題組在柔性碳布(CC)基底上通過靜電紡絲的方法,將鉑納米粒子(Pt NPs)嵌入氮摻雜的碳納米纖維(NCNFs)中,製備出一種新型複合材料(Pt-NPs@NCNFs@CC)。與CO2電還原中常見的碳基材料不同,Pt-NPs@NCNFs@CC可一步成型,並直接作為工作電極用於電催化反應,無需粉末化等後處理過程。他們通過場發射掃描電鏡成像發現,Pt-NPs@NCNFs呈現三維納米網絡結構,並且這些納米纖維部分插入碳布基底中,能夠穩定地固定在碳布表面不會脫落。基於高解析度透射電鏡成像,他們發現絕大多數納米Pt顆粒均勻嵌入在納米纖維內部,其平均粒徑約為5 nm。
  • 【能源】中空Co3O4納米顆粒鑲嵌的介孔碳納米盒用於鋰離子電池
    隨著可攜式電子設備、電動汽車等產業的壯大發展,人們對高容量和優異倍率的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過渡金屬氧化物是一類價格低廉並具有較高理論比容量的材料,被認為是新一代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理想選擇。但是,過渡金屬氧化物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產生的較大體積變化、嚴重的團聚以及緩慢的離子/電荷傳輸導致較低的容量和差的循環穩定性,對其實際應用產生了極大地影響。
  • 鹽可用於電池電極並提升電容
    聽起來像是個天方夜譚,但這是倫敦瑪麗王后大學、劍橋大學與馬克斯普朗克固體物理和材料研究所共同研究成果,只要在超分子海綿加入鹽並加以碳化,就可以打造 3D 多層碳結構,可用於電池電極並提升電容。   科學家研究發現把鹽放入超分子海綿,並置於高溫烘烤環境,就可以把海綿變成碳基結構。
  • 德州大學研發錳基鈉離子電池 或將降低電動車電池成本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鋰離子電池已成為市場中的主流電池產品,許多智慧型手機、電動車輛紛紛採用該類電池。然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Dallas)與韓國首爾國立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共同研發出一款全新電池,其採用錳基鈉離子(manganese and sodium-ion-based material)材料。該材料或將降低電池成本,且生態環保性更佳,所製成的電池可供電動車使用。
  • 科技:製造用於柔性和可穿戴電源的開孔介孔碳納米纖維
    導語:隨著近來用於健康和生物醫學設備的輕型,便攜,柔性和可穿戴電子設備的不斷發展,迫切需要探索具有更高靈活性和人/組織適應性的新電源。現在,研究人員設計了新一代金屬空氣電池,可以很容易地製成柔性和腕帶式電池。
  • 全新陽極和陰極,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科學家開發出更強大的電池
    李巨199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000年於MIT獲博士學位,其後在MIT從事博士後研究,2002-2007年任俄亥俄州立大學助理教授,2007-2011年任賓夕法尼亞大學副教授,2011年被MIT核科學與工程系及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聯合聘為正教授。
  • 預鋰化硬碳陽極+富鋰陰極 研究人員或破解冬季電動車電量驟減難題
    電動車也有類似情況,當溫度降至冰點時,鋰離子電池的電量會流失。如今,研究人員提供了一項新策略,用於規避電池動力驟降(plunging battery kinetics)。他(她)們在研究中涉及了一款電池系統,採用了耐寒型硬碳陽極及功能強大的富鋰陰極(lithium-rich cathode)。
  • 樓雄文教授AngewCo3O4納米顆粒鑲嵌的介孔碳納米盒用於鋰離子電池
    然而,如何將中空結構的過渡金屬氧化物活性材料均勻地限域在納米結構的高導電性碳材料中仍然是材料合成領域的一大挑戰。成果簡介 近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樓雄文教授課題組以ZIF-67納米立方塊為模板,通過刻蝕-熱解-氧化策略,合成了中空Co3O4納米顆粒鑲嵌的介孔碳納米盒(H-Co3O4@MCNBs),並將其用於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
  • 鋰化技術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高比能矽負極中的...
    CHEAH等報導了電紡製備的一維結構的V2O5納米纖維正極與Li4Ti5O12負極的 全電池體系,全電池組裝前,V2O5先放電到2.5 V得到鋰化的Li-V2O5。在20mA/g電流密度下,電池的首次充放電容量分別為125 mA·h/g、119mA·h/g,50周循環顯示了高的庫侖效率。
  • 矽作鋰電陽極材料取得新突破
    矽被用於電腦晶片和許多其他產品,它的吸引力在於它每克容納的電荷量是石墨的10倍。問題是,當矽遇到鋰時,它會急劇膨脹,並且太弱無法承受電極製造的壓力。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由美國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張吉光(音譯)和李曉林(音譯)領導的團隊開發了一種獨特的納米結構,該結構在限制矽膨脹的同時還用碳強化了矽。
  • 東芬蘭大學研發混合材料提升鋰電池矽陽極性能 將電池容量提升2倍
    雖然用矽將鋰離子電池中的石墨取代後,有利於提升電池容量。不過,矽也有很多缺點。為此,東芬蘭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混合材料。  據外媒報導,東芬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新型混合材料,由介孔矽微粒和碳納米管混合而成,可以改善鋰離子電池中矽的性能。電池技術的進步對可持續發展和實現氣候中和來說至關重要。  全球的國家和公司都在尋求新型可持續性技術,以從運輸、消費品生產到能源生產都可實現氣候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