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Pt/N摻雜的碳納米纖維用於CO2的電化學還原及羧化

2021-02-23 X-MOL資訊

‍‍‍

CO2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之一,同時也是一種廉價無毒、來源廣泛的C1資源。使用化學方法固定CO2不但具有環保價值,還可以獲得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化學產品,因而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例如,CO2的電化學還原可以用化學能的形式轉化和儲存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另外,CO2與有機化合物分子可發生羧化反應,可以獲得具有生物活性的羧酸等產物,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儘管CO2電還原與CO2羧化反應都已經得到大量的文獻報導,但是單一催化劑同時具有兩種催化反應活性的仍然非常罕見。

近日,深圳大學何傳新課題組在柔性碳布(CC)基底上通過靜電紡絲的方法,將鉑納米粒子(Pt NPs)嵌入氮摻雜的碳納米纖維(NCNFs)中,製備出一種新型複合材料(Pt-NPs@NCNFs@CC)。與CO2電還原中常見的碳基材料不同,Pt-NPs@NCNFs@CC可一步成型,並直接作為工作電極用於電催化反應,無需粉末化等後處理過程。他們通過場發射掃描電鏡成像發現,Pt-NPs@NCNFs呈現三維納米網絡結構,並且這些納米纖維部分插入碳布基底中,能夠穩定地固定在碳布表面不會脫落。基於高解析度透射電鏡成像,他們發現絕大多數納米Pt顆粒均勻嵌入在納米纖維內部,其平均粒徑約為5 nm。作者還利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發現Pt-NPs@NCNFs@CC主要含有C、N、Pt等元素,其中N元素以吡啶N為主,而Pt元素處於零價態。

為了評估Pt-NPs@NCNFs@CC對於CO2還原的電化學能力,作者進行了線性掃描伏安測試,發現Pt-NPs@NCNFs@CC電極的CO2還原起始電位僅為-0.4 VRHE,其過電勢低於大部分目前已經報導的催化劑。他們通過恆電位電解進一步檢測其CO2電還原活性,在-0.3至-0.8 VRHE的電解電位範圍內,甲酸是主要產物,並在-0.5 VRHE 時達到91%的最大法拉第效率。他們還在-0.5 VRHE恆定陰極電位下測試了Pt-NPs@NCNFs@CC的長時間電解性能,在長達30小時的測試過程中,其CO2還原的電流密度始終保持在40 mA•cm-2左右。根據對比實驗以及已有的報導,作者提出在Pt-NPs@NCNFs@CC催化過程中,CO2分子首先吸附在吡啶N附近的碳原子上,同時Pt表面產生Pt-H自由基,兩者結合形成*COOH中間體,該中間體進一步還原為甲酸。Pt-NPs@NCNFs@CC不但可用於CO2直接電還原,還可用於CO2與有機溴化物的電羧化反應,主要產物為2-苯基丙酸,產率(99%)和選擇性(>99%)甚至和均相金屬配合物催化劑相當。2-苯基丙酸是合成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的關鍵中間體,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反應都在常溫常壓下進行。不論是在CO2直接電還原還是在CO2電羧化反應中,Pt-NPs@NCNFs@CC都極易回收使用,用水簡單清洗後即可用於下一步反應,多次重複使用後,仍可保持原有的活性。因而Pt-NPs@NCNFs@CC催化劑具有實際應用的可能性。

相關成果以封底文章的形式發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 上,並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深圳市政府科技計劃項目的支持。文章的通訊作者為何傳新副教授,第一作者是楊恆攀博士。

該論文作者為:Heng-Pan Yang, Qing Lin, Han-Wen Zhang, Guo-Dong Li, Liang-Dong Fan, Xiao-Yan Chai, Qian-Ling Zhang, Jian-Hong Liu and Chuan-Xin He

原文(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後直達原文頁面):

Platinum/nitrogen-doped carbon/carbon cloth: a bifunctional catalyst for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and carboxylation of CO2 with excellent efficiency

Chem. Commun., 2018, 54, 4108, DOI: 10.1039/C8CC00969D

導師介紹

何傳新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1916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簡易合成用於電化學的Co3O4多通道碳納米纖維
    Interfaces:簡易合成用於電化學的Co3O4多通道碳納米纖維DOI: 10.1021/acsami.0c06254鑑於其優異的電化學性能,人們對基於多孔碳納米纖維的複合納米材料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然而,將無機組分引入多孔結構操作複雜且產率低。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簡單合成鈷氧化物摻雜多通道碳納米纖維(P-Co-MCNF)作為電化學應用電極材料的方法。
  • 科技:製造用於柔性和可穿戴電源的開孔介孔碳納米纖維
    「從理論上講,基於中性電解質的鎂空氣電池在生物醫學應用方面具有潛在優勢,優於其他鹼性金屬空氣電池,」柏林自由大學化學系AvH研究員兼碳納米材料專家Chong Cheng博士說。 (德國)。然而,鎂空氣電池的常規應用面臨若干挑戰,其中之一是氧氣的緩慢動力學空氣陰極中的還原反應(ORR)。
  • 中科院化學所:N,P共摻雜的碳氣凝膠高效電催化CO2還原為CO
    但是,電催化CO2還原制CO很難同時達到高法拉第效率(FE)和高電流密度。NPCA比N或P摻雜的碳氣凝膠具有更高的電化學活性面積和整體電子傳導性,這有利於電子從CO 2轉移其自由基陰離子或其他關鍵中間體。通過進一步的控制實驗和理論計算發現,吡啶氮對將CO2還原為CO具有高的活性,P與N的共摻雜顯著抑制了析氫反應(HER),因此實現了高的電流密度和FE。
  • 氮摻雜碳納米纖維用作鋰多硫化物電池的獨立式高硫負載電極
    :聚醯胺-胺樹枝狀大分子功能化的氮摻雜碳納米纖維用作鋰多硫化物電池的獨立式高硫負載電極DOI: 10.1021/acssuschemeng.0c00300鋰硫(Li-S)電池由於其能量密度的優勢而被認為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儲能設備。然而,硫負載量、活性物質利用率低和循環穩定性差限制了其商業應用。
  • 金屬單原子催化劑、無金屬異質原子摻雜碳、高活性無定型RuCu納米...
    在此,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嶽峰團隊闡明了還原氣氛下具有高位點密度(最高5 wt%)的鈀單原子的固有驅動力,以及其對氫化反應的獨特催化性能。 03 無金屬異質原子摻雜碳實現高選擇性CO2
  • 全固態柔性鋁空氣電池的磷摻雜碳點/石墨烯氣凝膠上的氧還原反應
    成果簡介 碳點是鹼性介質中氧還原反應(ORR)的最有希望的候選者之一。但是,金屬空氣電池中所需的ORR性能通常受到適度的電催化活性和缺乏實現良好分散性的方法的限制。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一種生物質衍生方法可實現碳點的原位磷摻雜(P摻雜)並同時裝飾在石墨烯基體上。獲得P摻雜碳點/石墨烯(P-CD / G)納米複合材料,可以達到碳納米材料的超高P摻雜水平。發現P-CD / G納米複合材料表現出優異的ORR活性,可與市售Pt / C催化劑高度媲美。
  • 【催化】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胡勁松課題組揭示碳基納米催化劑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的活性機制
    CBG在線商店防疫專區現已上線 限時優惠進行中詳情點擊「閱讀原文」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溫和可控的條件下電催化還原轉化二氧化碳為有用燃料和化學品是能源化學的重要前沿其核心挑戰是開發高性能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的電催化劑,提高目標產物產率和實現高選擇性。
  • AM:多孔碳摻雜的高Ti3+濃度TiO2納米片高效光催化合成氨
    目前,儘管光催化合成氨極具吸引力,但同時具有相當大的挑戰性,而且產率一般。最大的挑戰之一是開發具有高活性中心的光催化劑用於環境條件下N2還原。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北京理工大學韓慶教授報導了一種簡單的自下而上的方法,即以Ti3SiC2 MAX為特定前驅體,製備高濃度Ti3+碳摻雜的銳鈦礦型氧化鈦(C-TiOx)納米片。
  • 一種簡單製備磁性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催化材料的方法
    然而,鋅空電池面臨著穩定性差和功率密低等問題,這些問題與空氣陰極催化反應密切相關。傳統貴金屬催化劑具有優異的電催化活性,但是,高成本和差穩定性限制了其規模化應用,因此,進一步開發優異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的非貴金屬催化劑成為重要挑戰。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材料孔隙和電子結構豐富,成本低、結構可調,催化活性位點多,在取代貴金屬催化劑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 ChemSusChem:N,S-共摻雜Co-Fe MOF材料直接用於電催化析氧反應
    N,S共摻雜-MOFs,電催化析氧,分級孔結構,雙金屬催化劑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為一種新興類沸石材料,由於其可調控的結構、超高的比表面積和孔隙率、高兼容性等優點,使其在氣體吸附/分離、非均相催化、能源轉化與技術等領域展現了巨大的應用前景,尤其是在電解水制氫氣方面。
  • 楊培東Nature Energy:用於高效特異性CO2電催化的納米顆粒/有序配體間層
    近日,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楊培東等研究者,報告了一種納米顆粒/有序配體間層,其包含一個多組分的催化口袋,可用於高特異性CO2電催化。相關論文以題為「Selective CO2 electrocatalysis at the pseudocapacitive nanoparticle/ordered-ligand interlayer」於11月30日發表在Nature Energy上。研究表明,納米顆粒/有序配體間層包括金屬納米顆粒表面及其附近的脫離的配體層。
  • Nano Mater:RuO2納米棒包覆碳納米纖維用於超級電容器
    DOI: 10.1021/acsanm.0c00579為了研究RuO2納米棒在超級電容器中的電容行為,採用沉澱和重結晶法在電紡碳納米纖維上簡單地生長了RuO2納米棒。在180℃、220℃和300℃的不同溫度下仔細地進行熱處理再結晶。
  • 【材料】金屬型與半導體型單壁碳納米管的電化學性能研究
    單壁碳納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SWNTs)可分為金屬型(metallic,
  • 一鍋法合成氧還原反應的鈷基類石墨烯結構摻雜碳材料
    本文要點:一鍋法製備Co,N和F摻雜的石墨烯狀結構催化劑的方法成果簡介 氧還原反應(鉑通常用於加速反應。這是燃料電池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過渡金屬和雜原子共摻雜碳材料在ORR催化中具有巨大潛力。但是,一步法合成高活性和穩定性的過渡金屬和雜原子共摻雜電催化劑仍然是一個挑戰。本文,用一步法由三聚氰胺,聚四氟乙烯和乙酸鈷製備氮,氟和鈷共摻雜的碳催化劑MPCo-950-5。MPCo-950-5具有石墨烯結構,比表面積為642 m 2 g -1。
  • 我發現宏量合成多孔摻雜 碳納米材料製備新途徑
    科技日報合肥7月29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教授和梁海偉教授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過渡金屬鹽催化有機小分子碳化的合成新途徑,實現了在分子層面可控的宏量合成多孔摻雜碳納米材料。研究成果發表在7月27日出版的《科學進展》上。
  • 【分析】L-Cys-hemin/G-四分體構建新型電化學自催化平臺用於高靈敏生物分析檢測
    然而,人工酶對底物缺乏結合位點,導致其對底物的親和力相對較低,限制了催化效率的提高。因此,人們迫切需要一種簡便的新方法來增強hemin/G-四分體與其底物結合的親和力。最近,為了提高人工酶的催化效率,研究人員試圖通過控制酶和底物在一定空間區域內的距離,以提高親和力,從而縮短酶與底物的距離。但酶的封裝具有隨機性,其無序分布引起空間效應,仍然抑制了催化效率的提高。
  • 萬立駿、夏幼南、李春忠、朱禹潔、劉暢、呂炯、黃偉新、臧宏瑛教授等催化研究最新成果速覽
    .: 空心碳基納米球顆粒化學——合成策略,力學原理及電化學應用空心碳基納米球(HCNs)在用於能量轉換/存儲的電化學器件等研究領域顯示出巨大的潛力。目前HCNs的合成方法主要依賴於模板路徑(TBRs),這種合成方法在概念上很容易形成空心結構,但存在著耗時長、產品收率低以及由有害蝕刻劑引起的嚴重環境問題等挑戰。同時,這些策略在構築複雜碳材料結構方面也表現出不足。
  • 新疆大學:嵌入煤基碳納米纖維中超細MoO3,用於鋰離子電池的陽極
    本文要點:通過電紡絲技術和後退火技術成功地製備了嵌入煤基碳納米纖維中的超細MoO3成果簡介 三氧化鉬(MoO3)具有獨特的層狀納米結構和高容量,目前正作為鋰離子陽極材料研究之一。本文,通過電紡絲製備了固定在煤基碳纖維中以形成納米複合材料(MoO 3 / CCNFs)的超細MoO3均勻嵌入煤基碳納米纖維中的超細MoO 3納米顆粒(1-3 nm)的獨特結構,顯示出Li +擴散距離短、反應動力學快和體積膨脹減小的優點。MoO3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煤碳化過程中釋放出的小分子氣體引起了/ CCNFs的增加,這可以為電解質離子提供更有益的傳輸途徑,並緩解鋰引起的體積應力。
  • 電化學冶金與電池電化學分會場---「中國有色金屬2018青年科技論壇」
    電化學冶金與電池電化學分會場(8月22日下午和23日全天)電化學冶金與電池電化學分會場報告……(召集人:焦樹強、鍾勝奎、賴延清、張培新、羅紹華、蔣  凱、肖  巍、鍾  澄、楊海濤、黃  惠、蔣良興、王  偉)(1) 王明湧 北京科技大學 研究員報告題目: 低濃多元金屬溶液電化學冶金
  • NSC系列10篇,JACS 6篇,催化前沿每周精選丨1021-1027
    Cullen等多團隊合作,通過將Fe離子嵌入氮摻雜的碳中,然後進行受控的熱活化,闡明了Fe‐N4位點的形成機理。 在研究的宿主中,ZIF-8衍生的氮摻雜碳是具有明確氮摻雜和孔隙率的理想模型。Angew:碳納米塗層CoS@TiO2納米纖維膜:界面工程異質結用於高效電催化NRR開發無貴金屬的電催化劑對電催化氮還原(NRR)合成氨至關重要。然而,由於差的界面反應動力學,已有的過渡金屬電催化劑具有低活性和低法拉第效率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