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發家致富這個話題,人們津津樂道,也是頗為痴狂。雖然現實,但我們很難反駁,生活中每一個人其實都希望自己「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廣進達八江。」
畢竟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沒錢就是原罪,那是一種連基本生活都難以保障的痛苦,誰也不願去品嘗其中滋味。
但讓人費解的是,不知從何時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聚財的「因」,都歸納於佛菩薩身上,甚至不遠萬裡,跋山涉水也要去拜訪一些古剎廟堂,想通過求神拜佛的方式來圓自己的發財夢。
這種行為實在令人不敢恭維,說得難聽點,顯得有些滑稽愚昧。
要知道佛非神祗,它沒有無上神通,更不能直接實現世人的願望,把發財的美夢寄托在佛祖身上,只怕是燒再多香,在佛前磕再多響頭,也註定徒勞無功,枉費心機。
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佛陀不能直接為世人帶來財富,但在佛法中卻隱藏著許多聚財的奧秘,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我曾有幸結識一位無名老僧,他告訴過我:發財其實沒有太多講究,也不需要迷信,只要平日裡多行布施。在佛家看來,布施是發財的因,越布施,越有錢,可惜太多人對布施有誤解,看不透這一點。
起初我對老僧所言半信半疑,但在他的指點解惑下,我才恍然大悟。今日我便藉此機會,將老僧的見解分享給大家,看看老僧所言是否有道理。
01越有錢的人越熱衷於慈善
老僧先是舉例提到民間「財神爺」範蠡:
相傳範蠡祖上三代人在太湖經商,到了他這一輩時,不說富可敵國,也是坐擁億萬家產。在他掌管家族企業時,他沒有像祖父那般擴張產業,而是竭盡全力接濟百姓,經常開倉放糧,造福百姓。
有一年,範蠡家鄉鬧饑荒,家鄉老百姓食不果腹,範蠡家卻糧食充沛,絲毫不受饑荒影響。
原來,曾經被他施恩過的人們,得知範蠡家鄉鬧饑荒,都想回報範蠡昔日恩情,有錢的都會掏錢,沒錢的也會贈送糧食,這麼一來範蠡家的產業沒有因為鬧饑荒受到影響,反而更加富足。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慈善事業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很多富人、明星都開始行動起來,創立慈善基金,主動救濟、捐款給某些受災群眾或貧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