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領導者容易陷入自滿?

2020-12-17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領導眼中的自己,與下屬眼中的領導,往往並不相同。

撰 文 | Joan Shafer, Adam Bryant, David Reimer

編 譯 |  曹欣蓓

對高管實行360度績效評估,能充分反映高管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嗎?

顯然不能。領導力是一個全面的概念,這包括身為領導者,你是否擁有足夠優秀的時間管理技能、對於同事和下屬是否擁有足夠的同理心、對於自身領導的團隊是否足夠關注等因素。

很多情況下,雖然領導認為自己的管理模式已經足夠寬容和人性化,自己已經與團隊進行了充分的溝通,知曉下屬對於領導者的期待,並且在合理的情況下,對自身的不足之處及時加以改進和調整。但如果詢問公司的員工,可能獲得的回答是:「啊?怎麼可能?」「我的領導哪裡有這麼好?」

如果這一現象長期持續,就會造成影視中的經典霸道總裁語錄淪為現實。在員工看來,上司就是一名正在叫囂「我不覺得這是個問題」「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聽懂了嗎?全部搞定!」的頑固老闆。

01

領導與下屬之間的思維差異有多大?

在下屬眼中,究竟怎樣才是一名合格的領導?下屬會希望領導加強自身的哪些特質?作為領導者,怎樣才能成為眾口稱讚的優秀領導,以此更好地收服下屬們的心,讓他們一路追隨?

來自英國的Merryck & Co.公司與巴雷特價值中心在過去的15年中,對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亞洲、歐洲大陸和拉丁美洲美洲等地的500名領導者和他們所屬的10,000名下屬進行了調研。

每名領導者都會有20-30名下屬對他們進行評估。為了避免下屬瘋狂吹捧領導的「彩虹屁」,所挑選的下屬都是在工作中並不能完全順暢配合的員工。並且,下屬們能以匿名的形式暢所欲言,不用擔心上司秋後算總帳。

調研結果顯示:對於身處金字塔尖的優秀領導而言,他們自己認為需要「停止或有待改善」的方面,和下屬們認為領導需要「停止或有待改善」的方面,在80%的情況下,沒有任何重合。僅在1%的小概率情況下,領導和下屬達成了全盤共識。

領導與下屬選擇指標的重合性情況

資料來源:Merryck & Co.公司與巴雷特價值中心

換言之,這反映了一個問題:對於領導認為自身需要改善的地方,其實員工覺得已經滿意了,並不需要領導去改變。但對於領導覺得自身已經做得很好的方面,員工內心卻積累了很多不滿,迫切希望領導改善。

此外,Merryck & Co.公司與巴雷特價值中心的調研還有另一層潛藏含義:無論領導者的國籍與背景,在對自身領導力的評價這件事上,基本都算不上成功。在大多數情況下,領導對於自身的認知與下屬對於領導的認知之間,有著巨大的隔閡。難以準確察覺下屬的期望,卻會陷入自我滿足的誤區一事,已經成為了領導者們的普遍缺陷。

這一結果對領導而言,顯然是發人深省的。因為在此情況下,領導者往往會努力錯了方向。雖然領導者可能認為,自己正在不斷提高領導力水平,成為更加卓越的領導人,但在下屬的眼中,其實根本看不到來自上司的努力——畢竟在80%的情況下,這些改善在下屬看來都是毫無必要的。

身為領導,如果始終與下屬的期望之間隔著巨大的馬裡亞納海溝,這份管理上的盲區極有可能阻礙領導者未來的職業發展,或使任務的推進與落實變得緩慢,甚至影響到組織機構戰略的執行。

無論是對組織或是對領導者自身而言,識別盲區勢在必行。

02

常見的領導者盲區是什麼?

如何才能精準改善領導盲區?如何才能使領導的每一分努力,都能精準地被下屬感知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非讓下屬覺得自己的領導只是在「該改善的地方沒努力,不需要改善的地方瞎努力」?

Merryck & Co.公司與巴雷特價值中心對30,000個特質進行了調研,最終選出了領導者和下屬們公認理想領導者的十大特質。值得注意的是,這30,000個特質全是從開放性問題中總結得出,而非由事先以勾選的形式列出,誘導被調研者對已知選項進行選擇,從而限制了調研者的思考空間。

這十大特質也是在成為理想領導者之前,每名領導有待改進的十大領域。一旦忽略了對這些特質的關注,領導者就極有可能陷入盲區,拉大與下屬之間的鴻溝。十大特質可以歸納到兩個分類中:與他人交往的能力,以及促進績效發展的能力。

資料來源:Merryck&Co.和Barrett價值觀中心(其中,*代表並列)

在這十大特質中,公認度最高的當屬情商/人際交往能力和時間管理,有28%的領導和下屬均選擇了此項。對成功的領導者而言,這兩項特質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擁有高情商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能讓領導更順暢地與下屬溝通工作內容,並且傳達決策背後的意圖,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則能助力領導日理萬機,帶動團隊提升績效。

此外,領導風範的重合度也相當高,26%的領導和下屬均選擇了此項特質,在調研中,領導風範指的是在公開場合大膽自信發言的能力。授權並信任的重合度位居其後,24%的領導和下屬均選擇了此項特質。管理學家泰勒曾提出:為了提高效率和控制大局,上級只保留處理例外和非常規事件的決定權和控制權,例行和常規的權力由部下分享。

但事實上,對領導者而言,真正做到授權,並非一件簡單的事。

作為汽車革命的領頭人,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可謂劃時代的標杆,但福特本人非常缺乏安全感,反對授權給其他領導者。他不允許任何人改良自己設計的車,還曾經詆毀手下,排擠公司的經理,甚至自己的兒子。而當福特將總裁之位傳給兒子艾德賽爾後,他依然不斷幹涉兒子的決定,最終導致優秀人才外流。

現實中,雖然很多領導人不如亨利·福特那般誇張,但由於缺乏安全感,因而想要對每一個細節進行指點的領導大有人在。也正是因此,授權並信任成了另一項領導者要注意的盲區。

在所有的盲區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能接觸到領導,以及願景、戰略、組織現階段重點這兩個特質。數據顯示,有96%的員工認為,他們的領導者身處於象牙塔的尖端,並沒有真正了解一線的實際情況,也沒有對公司戰略提供足夠清晰的說明。

誠然,領導者可以通過開會,或是發表充滿激情的演講,鼓舞到臺下的每一名員工,同時傳達公司的戰略願景。如果領導是名極有煽動力的演說家,那麼在聆聽演講的過程中,員工很可能心潮澎湃,覺得自己完全認同公司的戰略發展,正在與公司共同創造偉大的事業。

但是一旦演講結束,員工回到工位忙碌了一個禮拜後,又會重新陷入困惑:「領導到底在想什麼?」「按這個標準開展活動,到底有什麼意義?」「我收到的這些要求和發展方向,究竟是正確的嗎?」對於領導而言,在收到員工的任務匯報後,也會同樣產生疑惑:「為什麼這項任務一直沒能達到我的要求?」「明明已經制定了標準,為什麼始終不能根據標準開展活動?」「明明已經在上周發表了大型演講,怎麼一周後,又重新變了原樣?」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背後的根源就在於——領導者可以通過發表演講,或是召開會議,對一群人同時溝通,但是做不到與每個人分別溝通。當每名員工手中的任務被細化後,他們收到的是關於自身工作的碎片式要求,對於這麼做的背後需求和邏輯是什麼,其實員工無從知曉,也沒有辦法與領導溝通在戰略落地過程中,所碰到的細節與障礙,從而導致員工與領導的心意漸行漸遠,最終「戰略」只淪為停留在領導頭腦中的構想。

Merryck & Co.公司與巴雷特價值中心的研究為領導者提供了一面認清自我的鏡子。在很多情況下,員工因為畏懼丟了工作,不敢在公司說實話,或是與領導深入溝通的機會較少,從而導致領導者無法從下屬中得到正確的反饋,只能根據自身的理解採取行動,卻最終越走越偏。

這份包括與他人交往以及促進績效發展在內的十大特質,反映了大部分人對於模範領導的期許,也是領導容易自以為已做得足夠,但員工依然希望他們改進的盲區。

在加強與他人交往方面,領導需要注意保持與每名員工的溝通,通過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與員工進行更多的接觸,這些渠道可以是正式的公司會議,也可以是午餐時的交流,或是在上班時路過員工工位的簡短聊天。做到了這一點,也自然能做到特質中的溝通與信任。同時,領導要做到放權,只有真正授權給員工,給予他們充分的發揮空間,才能夠幫助員工成長。

在促進績效發展方面,一名能夠做好時間管理,將時間價值最大化的優秀領導,顯然會成為員工心目中的標杆。此外,自信、公開的演講能力,以及對於組織願景和戰略的準確傳達,並讓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能理解最新的發展方向,對於領導者而言同樣至關重要。同時,成為在發生問題時,不會在第一時間推鍋,能及時化解下屬間衝突,並促進整個團隊及個人成長的領導,也更容易得到下屬的認同和追隨。

想要成為眾口稱讚的模範領導,請先消除領導者盲區。

本文由本刊編輯編譯自strategy-business網站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歐商業評論(ID:ceibs-cbr)

本文來源中歐商業評論,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道德經》:謹小慎微,自滿等於自絕
    這是老子對依「道」做人所表現出來的言行的肯定性總結,意思是保持這些道理的人,不會自滿。正因為他不自滿,所以能去故更新。老子認為,「不盈」才能接近於「道」,否則就含「不道早已」,最終消亡。我們做人當如老予所,只有戒驕戒躁,謹小慎,摒棄自做自滿等容易導致「盈」的負面幘緒及亓,才能保持濟靜安寧,並始終在「道」之內,做一個能達到「道」之境界的人。
  • 為什麼傑出領導者,都會給員工足夠的安全感?
    這也是為什麼在當今時代領導力會變得至關重要的原因,因為領導者決定著企業的整體風氣。 她說:「先生,如果我不按照規則辦事,我會陷入麻煩甚至還可能丟掉工作。」 她說的每一句話,都表明對她上司的極度不信任,極度缺乏安全感。 這也是我們都喜歡乘坐西南航空的原因。 不是因為它有更好的員工, 而是因為它的員工有足夠的安全感,從不畏懼上司。
  • 為什麼好的領導者像水?
    作者:埃米尼亞•伊貝拉來源:《能力陷阱》讀書筆記在工作中,許多管理者經常會將自己的活動範圍限制在持續性的慣性行為上,從而陷入儘管許多管理者自身能力很強,也有不俗的業績表現,但他們常常覺得自己陷入了職場瓶頸,無法在管理崗位上獲得進一步提升。原因是這些管理者往往專注於業務內的繁瑣雜事,而忽略了所在部門面臨的一些重要的戰略問題。職場上,我們常常容易陷入的一個死局:我們樂於去做那些我們比較擅長的事情,為什麼呢?因為做這些事情能給我們帶來成就感,於是我們就會一直去做。
  • 位高權重的人,為什麼容易犯錯?
    位高權重的人為什麼容易犯錯?這是個好問題。作 者:Slaughter 等來 源:中歐商業評論(ID:ceibs-cbr)從華爾街寵兒到被股東唾棄,這種轉變可能是迅速而無情的。高層領導者的過激舉動和失策故事比比皆是,而且通常會帶來嚴重的法律或財務後果。當一家公司因為醜聞或道德錯誤而倒閉時,旁觀者自然會想:「領導者怎麼會讓自己陷入這樣的境地呢?」
  • 你是乘法領導者還是除法領導者?
    美/莉茲懷斯曼乘法領導者創造了一個強大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卓越的思想和工作可以蓬勃發展。專制者創造了一種緊張的環境,壓制了人們的思想和能力。一位要求嚴格的領導詹娜·希利是一家大型電信公司的現場運營副總裁。
  • 職場三句話:不自知者自負,不自省者自傲,不自律者自滿
    人有百樣,花有千種,什麼樣的人容易自傲,有專家分析說,生活沒有經歷過坎坷的,情感一帆風順的,沒有社會閱歷的,這三類人容易自傲。說的直白些就是沒有被意識到社會的殘酷性,自我感覺良好,嚴重者甚至認為「就沒有自己辦不到的事」。其實這樣的人會非常讓人討厭,尤其是職場中,如果你是這類人,想要改變自己,那不妨從自省開始,衡量下自己言談舉止,哪些讓同事討厭,哪些讓同事喜歡,並加以改正。
  • 偉大的領導者是那些相信直覺的人
    無論這些領導者是個人還是組織,他們的想法、行為和溝通方式都是一模一樣的,而且跟我們這些普羅大眾完全相反。不管他們是有意,還是無心,他們的思維方式符合一個自然生成的模式,我稱之為「黃金圈」。 黃金圈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有些領導者和組織能夠擁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影響力?
  • 職場上,什麼樣的領導者才算真正的領導者?
    第三個層次就是只要這個領導者在公司,下屬就害怕,害怕被吵、被罵,害怕被領導者的情緒所影響等。4、侮之。最後一個層次是雖然領導者在公司,但下屬不怕他,敢於公司罵他、和他對著幹。因為這樣的領導自私、做事情缺少公平公正,還好色,又有把柄賺在下屬手中等。這樣的領導者,一旦離開這個位置,下屬就可以湊他。
  • 自信而不自滿,昂揚而不張揚
    中國堅定走適合自身歷史、社會、文化條件的道路,同時不會向世界「輸出」中國模式,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自信而不自滿,昂揚而不張揚的態度。  中共自信且昂揚。中共有充分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共不自滿、不張揚。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世界各國的發展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另一方面,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
  • 處理分歧的方式,決定了領導者的層次
    例如《原則》的作者瑞·達利歐所提出的「極度透明」「極度開放」「創意擇優」等,既是原則,也是團隊在一起的原點,當發生分歧時,回歸到原點再去思考,就會發現分歧發生的原因,審視是否脫離了事情本生的軌道,陷入片面的角度之中。一位擁有團隊原點,並能擁抱分歧,發生再大的分歧都能把團隊拉回來圍繞目標繼續前進的領導者,必然是值得追隨的。
  • 【領導方略】領導者自我認知誤差與匡正策略
    大多數單位領導者存在一種心理:什麼樣的苦我都吃過、什麼樣的難題我都見過、什麼樣的麻煩我都能應對。在這種自以為是、目空一切的滿足心理的驅使和誘導下,領導者很容易產生「一切盡在掌控中」的感覺。而且,獲得領導角色之後,領導者的個人意旨、工作命令、決策部署等幾乎遇不到其他阻力和幹擾,很容易就能轉變為組織意旨。
  • 領導者的「三力」
    但由於外力的不可抗性,所以領導者的主要責任最後還是要落到對其它三力的驅動上,即在明確目標後,還必須清楚哪些屬於能力的範疇,哪些屬於動力的範疇,哪些又屬於合力的範疇,從組織的角度、人的角度將目標分解,從而達成最終目標的實現。領導者最大的苦惱,就是為自己設定諸多冠冕堂皇的目標,比如銷售額、市場份額、利潤、EVA等,卻找不到實現這些目標的方法。
  • 「員工」是領導者的「鏡子」
    很多領導者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覺得員工「這裡需要提升」,「那裡需要改進」,於是各種績效考核、學習考核,最後發現過度的績效考核扼殺了很多員工的創造力。當然不能否認績效考核的作用,但這只是手段,根源卻在領導者手中,那就是領導者的影響力。
  • 自學日語為什麼容易堅持不下去,陷入迷茫?
    稍微好一點的,自己自學了五十音圖,之後便陷入了迷茫:不知道學什麼,也不知道怎樣學。沒有一個具體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方向,自然就會停滯不前;沒有了獲得知識的這種正向反饋,自然也就堅持不下去。因此許多的日語學習者感覺自學有心無力,總是「處於並將長期處於一個日語即將入門」的狀態。想要自學一門語言是很不容易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有老師帶著。
  • 成長型企業為什麼需要更多達文西式的領導者
    這種人性化增長的思維轉變為領導者提供了一個機會,使他們能再上一個臺階,把我們所說的「真實增長」——持續性、長期性、普惠性增長——作為新常態。非營利組織「真實增長研究所」(Institute for Real Growth)最近對550名高級營銷人員和其他領導者進行了一項研究,目的是找到成為達文西式領導者所需的特質。
  • 在《神盾局特工》第五季大結局,為什麼讓邁克成為新任領導者?
    在《神盾局特工》第五季大結局裡,似乎神盾局的領導者又換人了。因為悠悠殺死露比的事情讓黛西很為不滿,兩人更是因此而大打出手。後來就蜈蚣血清救寇森還是殺死萬力王的問題上,兩人再次出現了分歧。這裡雖然沒有明確說就是神盾局局長,但此刻領導者的身份,和局長也就差不多了。神盾局首次出現在漫威電影宇宙中是在2008年上映的電影《鋼鐵俠》中,菲爾·科爾森和尼克·弗瑞成為這個機構的代表。
  • 管理篇:提升領導者的決斷力
    這就要求領導者一定要適應客觀環境,審時度勢,捕捉時機,隨機應變,而不能循規蹈矩。否則會陷入被動,影響企業整體利益的發展。「四渡赤水」戰役是運動戰的光輝典範,紅軍的最高領導者審時度勢,敵變我變,指揮若定,處處先人一步。他四渡赤水,屢出奇兵,兵臨貴陽,直逼昆明,調虎離山,巧襲金沙,指揮藝術出神入化。
  • 管理篇:提升領導者的決斷力
    提升領導者的決斷力通常一個領導的心境需要往其性格相反的方向發展,懦弱的性格向強硬的性格發展,強硬的性格向柔和的性格發展,這樣才能面面俱到。這就要求領導者一定要適應客觀環境,審時度勢,捕捉時機,隨機應變,而不能循規蹈矩。否則會陷入被動,影響企業整體利益的發展。「四渡赤水」戰役是運動戰的光輝典範,紅軍的最高領導者審時度勢,敵變我變,指揮若定,處處先人一步。他四渡赤水,屢出奇兵,兵臨貴陽,直逼昆明,調虎離山,巧襲金沙,指揮藝術出神入化。
  • 高效領導者的十大特質
    我們都是人,都容易犯錯,但有效的領導者認識到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並對團隊敞開心扉。把自己當做一個榜樣,你的團隊很可能也會表現出責任感。經驗豐富的領導者明白,計劃、日程安排甚至目標隨時都可能改變。要成為一名強有力的領導者,你的目標應該是採取一種靈活的方法,讓你在必要時能夠調整方向。當你發展適應能力時,你可能還會發現你發展了相關的領導特質,比如足智多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養育孩子最容易陷入的三個誤區
    作為沒有經驗的父母來說,養育孩子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時候不理解孩子的想法,明明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可是孩子卻不領情;有時候以為自己向別人習得了寶貴的經驗,卻不曾想對自己的孩子並不管用……現在的網絡十分發達,網上有許多的育兒專家,分享著不同的育兒觀點,看得父母容易陷入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