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局勢有新變化?上海微電子正式宣布,華為晶片再迎轉機!

2020-12-22 騰訊網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經說過2020年將會是華為最為艱難的一年,果不其然,這一年美國川普政府對華為的打壓並沒有停止,反而是繼續升級了對華為採取的打壓措施,而且這一次可以說找準了華為的「軟肋」,那就是華為雖然擁有著世界上頂尖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半導體,但是華為卻並沒有製造晶片的能力,也就是離開了高端晶片代工巨頭臺積電,華為海思設計的晶片只能躺在「PPT」上,不能夠代工實現的晶片幾乎沒有任何意義,那麼最終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那就是華為只能乖乖的購買來自美國高通的晶片,從此智慧型手機領域就少了華為麒麟處理器。

美國商務部於2020年5月15日收緊了對全球晶片晶圓來源的管控,同時也明確指出凡是向華為提供技術和半導體的任何合作都需要獲得審批許可,可以說指向性非常強就是瞄準了一直以來為華為代工的臺積電,這一次華為面臨的情勢再次嚴峻起來,不過華為其實也並不會太過擔心這種情況,畢竟華為目前的晶片儲備量可以維持兩年,而且國內還有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或將成為華為最後的「救命稻草」。

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卻很骨感,事情總是會出人意料的南轅北轍,中芯國際的局勢再次出現了新的變化,在中芯國際的最新招股書中,我們竟然發現了,中芯國際如果為華為提供代工的話,那麼也需要獲得美國商務部的授權許可,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中芯國際的晶片生產線也是採用了美國的技術。我們都知道中芯國際的普通光刻機其實也是採購自荷蘭ASML公司,很顯然也會用到美國的技術。

而中芯國際目前成為華為「救星」的這一願望暫時是不能實現了,而這其實從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國在半導體行業的技術缺失與空白,也可以看出美國幾乎壟斷了晶片設計的所有EDA技術,中芯國際的這一消息可以說完全令人猝不及防,畢竟我們都知道中芯國際近期獲得了國家級基金的注資,而且其最大股東也都是大型國企,所以我們便想當然的認為中芯國際一定會為華為進行代工,對我們來說,中芯國際不能為華為代工絕對是一個壞消息。

但是在中國半導體行業也是有好消息的,近日國家控股的上海微電子公司就給我們帶來了這樣一個好消息,上海微電子計劃在一年內推出國內首臺採用ArF技術的光刻機設備,根據目前得到的曝光信息來看,這臺國產光刻機的製程工藝可以達到11納米,雖然比目前臺積電的7nm和5nm製程工藝水準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這對於國內半導體行業來說已經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了。

同時還有報導稱上海微電子的這個國產光刻機如果更換採用更優的華卓精科工作檯(1.7nm)的話,在配合多重曝光技術,甚至可以生產出7nm製程工藝的晶片,那麼果真如此的話,華為的7nm晶片訂單豈不是便可以解決了,當然了雖然製程工藝能夠達到,但是多方面性能調教還是需要時間的,畢竟對於量產來說仍然需要很大的優化和測試。

可以說上海微電子的這一技術突破再次為華為晶片帶來了新的轉機,當然了其實國內如果光刻機這塊能夠實現突破的話,那麼在晶片代工領域可以說將不會再次被美國扼喉,那麼完全純國產的高端晶片也將徹底打破全球晶片代工的格局,畢竟誰笑到最後還不一定呢?

相關焦點

  • 上海微電子、中芯國際接連宣布,華為迎來希望
    這一年多來,華為在美國各方面遭受重創,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華為不斷地將其「秘密武器」——海思麒麟晶片、手機服務生態以及手機系統拿出來。在華為遭受重創的這一年多時間裡,不但很好地化解了危機,更給我們國人帶來了一個又一個驚喜。
  • 沒有人能隨便成功,中芯國際不能、上海微電子不能,華為也不能!
    中芯國際研製晶片18年,目前也只能生產14nm晶片,想要實現5nm最快也要2024年,屆時還是會與臺積電有4-5年的差距;上海微電子研製光刻機18年,目前也只能達到28nm的水平,想要實現28nm光刻機產出最快也要2021年,屆時與阿斯麥現在的5nm光刻機不知道還有多少年的差距;華為研製晶片技術
  • 餘承東承認:華為手機沒晶片了!中芯國際能否追上臺積電?
    「由於第二輪制裁,晶片在9月15號之後,生產就截止了,可能是麒麟高端晶片的最後一代,絕版。現在國內的半導體工藝上還沒有趕上。」7日下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表示,受美方對華為新一輪限制措施的影響,9月15日後臺積電將無法再承接華為高端晶片代工訂單,這也就意味著,華為麒麟高端晶片很快將成「絕版」。
  • 兩條消息傳來,壞消息臺積電正式宣布,好消息上海微電子成功突破
    01臺積電的宣布在美國針對華為晶片禁令中,臺積電扮演著重要角色。如果臺積電可以一直給華為生產晶片,那麼華為就不會有任何的阻礙了。有人對華為手機做出檢測,發現一部華為手機上使用的美國零部件只有幾顆,甚至是沒有。因此華為是可以做到完全國產化,替代美國的零部件供應商。雖然在零部件可以不用美國的,但是在設備和技術上,卻和美國有很大的關係。
  • 華為、上海微電子紛紛傳來好消息,晶片和光刻設備將實現去美化?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市場中的半導體相關企業的數量已經高達27萬多家。不難看出,半導體產業現如今在我國之內是十分火熱的。而這一切的最終目的,就是能夠在技術和設備上實現去美化,生產出真正的「中國芯」!作為我國半導體產業的巨頭,華為和上海微電子近期接連傳來了好消息,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華為鴻蒙OS 2.0手機版正式發布/中芯國際內鬥上演新劇情
    華為鴻蒙OS 2.0開發者Beta版正式發布:公測招募中在今天上午,華為鴻蒙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發布會正式舉辦,期待已久的鴻蒙OS手機版本正式亮相。◐ 前臺積電元老再次入職,引發中芯國際人事動蕩近日,中芯國際正式宣布,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蔣尚義將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就在該事件宣布不久之後,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突然宣布辭職。
  • 國產「芯」風暴已來!中國晶片代工巨頭崛起:中芯搶下華為晶片訂單
    但隨著中興、華為事件之後,也是讓國內眾多科技企業都紛紛意思到了「自研晶片」的重要性,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夠在關鍵時刻,成為自己的「免死金牌」,對於華為而言,便是如此,在遭受到了一系列的「晶片、作業系統」的斷供之後,華為也是強勢將「備胎晶片」轉正,目前華為海思晶片性能也是堪比國際晶片巨頭,同時華為還推出了華為鴻蒙OS系統以及華為HMS服務,以讓華為全面擺脫
  • 上海微電子投訴華為,國產光刻機路在何方?
    華為高薪招納科技人才2020年5月15日,美國宣布升級對華為的制裁,致使華為高端晶片面臨斷供的風險。臺積電是國內唯一能夠量產5nm和7nm晶片的企業,但由於在臺積電的加工體系中存在美國的技術支持,所以也被納入了美國禁令範圍內。
  • 華為要自己造晶片,不靠臺積電?每年20萬晶片人才流失
    華為今年有多艱難,相信經常關注文章的粉絲都知道!華為最近宣布出售的手機業務,這說明華為現在已經困難到要賣業務維生了。從美國宣布制裁華為公司開始,包括5G、手機等大部分業務都受到衝擊,尤其是對於今年連續兩次加大制裁力度,讓臺積電、三星電子、高通等合作企業紛紛與華為割席。
  • 華為5G業務順利開展 背後有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力挺
    美國商務部前官員、律師合伙人沃爾夫對《紐約時報》表示,他為多家為華為供貨的美國科技公司提供過諮詢。這些企業都急切地想弄清楚,要如何繼續向華為供貨,一些企業正在考慮將部分產品的生產線及服務全部轉移至美國以外。核心事實是:亞洲的最高晶片製造水平(目前為7納米),甚至超過了美國自身。如臺積電、三星、總部在上海的中芯國際等。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5期:麒麟晶片將絕版!華為手機被熱炒,最...
    近日,有消息稱,「因華為麒麟晶片庫存告急,導致華為Mate、P40、NOVA系列天天漲價,並且購買華為手機還要以當天的報價為準」。有華強北的商家表示,儘管華為和榮耀的官方授權體驗店還未漲價,但一些非授權店已經開始紛紛漲價,市面上搭載華為麒麟晶片的手機普漲300元左右,有熱門的華為mate 30保時捷版漲了3000元。此外,有經銷商已經開始囤貨華為手機。
  • 外媒:華為正逐步將公司設計晶片生產工作從臺積電轉移到中芯國際
    (原標題:外媒:華為正逐步將公司設計晶片生產工作從臺積電轉移到中芯國際)
  • 代工或迎「漲價潮」,前臺積電COO再入中芯國際
    雖然此前臺積電曾明確表示不會跟進調漲報價,但仍有消息傳出臺積電將取消12英寸接單價取消往年的折讓,等同於變相漲價。這將直接影響到臺積電的所有製程,明年晶圓代工不只8英寸供不應求,連12英寸也相當吃緊。臺積電回應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聞和價格問題。
  • 傳上海微電子將推28nm光刻機,使用國產組件,擺脫對美國依賴
    2017年10月,上海微電子承擔的02重大科技專項「90nm光刻機樣機研製」任務通過了專家組現場測試,2018年3月,90nm光刻機項目通過正式驗收。「十三五」期間,上海微電子裝備正在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標誌性項目「28nm節點浸沒式分布重複投影光刻機研發成功並實現產業化」等。
  • 國產光刻機「一哥」上海微電子最大股東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晶片製造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光刻機,高端的7nm和5nm都被荷蘭ASML公司壟斷,但現在又不賣給中國。就在近日,國產光刻機「一哥」,上海微電子集團宣布將最快在2021年交付第一臺國產28nm光刻機,無疑是重大突破。
  • 國產晶片大放異彩!又一國產晶片巨頭正式官宣:再次傳來了好消息
    ,反觀在房地產、網際網路等產業,卻有了更好的發展,但就在中興、華為事件之後,也讓我們國內科技企業徹底的警醒,開始拋棄了「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理念,國內很多晶片研發企業都已經開始行動了;就在近日,又一國產晶片巨頭帶來了好消息,紫光國芯正式對外官宣,推出了全新12nm工藝的GDDR6存儲控制器和物理接口IP,雖然晶片工藝製程只有12nm,但整體速率卻可以達到16Gbps
  • 中芯國際擠走臺積電,拿下華為海思14nm代工大單
    (觀察者網訊)面臨美國在晶片領域「卡脖子」,中國企業繼續布局。關注半導體產業的臺灣《電子時報》13日報導稱,中國大陸晶片代工廠商中芯國際擊敗臺積電,奪得華為旗下晶片企業海思半導體公司的14納米FinFET工藝晶片代工訂單。
  • 智東西周報:傳比特大陸大分拆啟動 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 美團王慧文...
    2、中芯國際宣布蔣尚義回歸任副董事長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港交所公告宣布,現年74歲的前臺積電營運長、前中芯國際獨立董事、前武漢弘芯CEO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第二類執行董事、董事會副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成員。本次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薪酬為67萬美元年薪及年度激勵。
  • 華為筆記本電腦目標營收百億美元;中芯國際回應美國出口限制;高德...
    每日分享網際網路圈兒最新資訊 歡迎各位關注、轉發 今日看點 華為搶攻筆記本電腦市場,目標營收百億美元 中芯國際回應美國出口限制:正評估對公司經營活動的影響
  • 上海芯動:下一個晶片製造業的中心
    它有理由期待一個更遠大的未來。上海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可謂「芯」事不斷:9月28日,臺積電宣布在上海松江的8英寸廠正式批量生產。10月11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聲稱與德州儀器就90納米處理技術籤署製造服務合約,引得市場一片譁然。而最新爆出的一則猛料是,李嘉誠以和黃與長實的名義投資上海宏力9000萬美元。素以投資超人著稱的李嘉誠先前從未投資過晶片業,而此次何以看上上海的晶片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