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陪他長大,教他學習,傾注了無數的心血和精力。但孩子總有自己獨自飛翔的一天,很多家長卻無法面對這種行為,不理解孩子獨立的成長需求。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反向依賴。家長需要學會放手,給孩子充足的成長空間。
小敏是一位剛剛完成中考的中學生,十幾歲的她極其具有獨立意識,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夠像大人一樣擁有自主性。由於小敏是家中獨生女的關係,她從小備受父母的寵愛。不僅享有優越的物質條件,在生活上有求必應。爸爸媽媽也對她照顧的非常精心,事無巨細,生怕她受到一點委屈。
然而小敏卻不願意自己永遠生活在父母的照顧下,所以在選擇高中的時候偷偷報名了學校的宿舍,想要體驗住宿生活。這個決定讓小敏的爸爸媽媽非常不理解,甚至情緒一度崩潰,認為女兒長大了想要離開家,不需要爸爸媽媽了,因此心裡有百般不舍。
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類似於小敏的這種狀況,父母面對孩子的獨立和成長總是非常排斥,害怕孩子遠離自己,表現出激烈的反對情緒。其實這種狀況主要是由於父母的反向依賴所造成的,如果不能夠及時地調整狀態,將會給親子關係造成極大的阻礙。
1、過多插手孩子的生活。
有些父母過多的插手孩子的生活,對孩子照顧的面面俱到,覺得小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一切生活所需父母都可以幫助解決。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學習的規劃,興趣的選擇,父母都要插手安排。而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總會具有獨立的需求,因此就會和父母的行為出現矛盾,因此就會拒絕父母的依賴。
2、對孩子要求過高過嚴。
有些父母對於孩子有著極大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夠變成非常優秀的人,在人生中取得成功。所以生活中對孩子要求的非常嚴厲,哪怕是犯了很小的錯誤,也會讓父母大發雷霆,毫不留情地訓斥孩子。這種教育方式自然也會引發孩子的反感,導致孩子出現牴觸情緒,希望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
3、教育態度過於強勢。
還有一些父母的教育態度過於強勢,他們認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一切都應該聽從父母的。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獨立想法,也不允許孩子對於父母的話表示不認同。這種強勢的教育方式,只會導致孩子的反抗,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緊張。
反向依賴承載著父母對孩子沉甸甸的愛,但是卻也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疏遠,讓孩子迫切的想要逃離父母的身邊。因此家長應該學會放手,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反而更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1、尊重孩子的想法。
首先,家長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認為孩子年紀小,所以就可以忽略孩子的喜好。在給孩子添置衣物,購買文具的時候,可以適當地徵求孩子的意見,包括興趣愛好的選擇也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孩子一點一點建立對生活的掌控感,由此來獲得更多的認知,擁有強大的自信心。
2、良好有效的溝通。
其次,家長需要和孩子保持良好有效的溝通。如果親子雙方溝通不順暢,彼此無法理解對方的用意,自然在相處的時候就會誤會頻繁,滋生出許多矛盾。反之,如果家長能夠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互相了解對方的想法,傾聽內心的聲音,更有助於親子關係的維護。也能讓家長更加了解孩子,隨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3、構建彼此依賴的良性關係。
最後,家長應該和孩子構建一種彼此信賴的良性關係。毫不吝嗇地對孩子表達自己的關愛的同時,也要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親子雙方互相信任,互相依賴。家長應該試著蹲下身子,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只有互相理解,互相依賴的良性關係,才能夠在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同時,也不斷地增進親子關係,讓親情變得更加緊密。
父母對孩子的愛毋庸置疑,但是如果父母沒有掌握好表達愛的尺度,過於強勢的插手孩子的人生,反而會帶來相反的效果。導致親情關係越來越疏遠,甚至會讓孩子想要逃離。
今日話題:您是否存在反向依賴孩子的現象呢?你覺得如何才能給孩子更好地成長空間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