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在現今的社會上,愛情自由是我們的追求。但對於愛情是什麼?什麼樣的情感才是愛情?
查爾頓說:"愛情是大自然的珍寶,是歡樂的寶庫,是最大的愉快,是不使人生厭的祝福。"
而理查·德·弗尼維爾則認為:"愛情是一片熾熱狂迷的痴心,一團無法撲滅的烈火,一種永不滿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悅,一陣如痴如醉的瘋狂,一種沒有安寧的勞苦和沒有勞苦的安寧。"
事實上,對於愛情,我們沒有標準的答案,每個人對於愛情的理解都是不盡相同的。事實上,愛情沒有標準,但認知自己很重要。
案例
在脫口秀節目《奇葩說》的最新一期裡,就有關於愛情的一個辯題:"大學開戀愛必修課,你支持嗎?"
在節目中,現場的觀眾和辯手們組成正辯與反辯兩支辯論隊伍。辯論一開始,就由反方首先發起攻擊。反方辯手以幽默風趣的逗比風格為我們講述了大學開戀愛必修課之後學生們上課時出現"學生只想學會如何快速脫單和如何有效表白"的快速脫單技巧,而授課老師只會傳授我們關於"戀愛心理學、戀愛溝通技巧以及兩性之間的相處原則"等一系列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造成我想聽的你沒法講,你講的我沒法聽",考試成績無法驗收的尷尬局面,那麼這堂必修課開了也沒有意義。除此之外,辯手們還闡述了學生在接受戀愛課程之後會由於各種原因而對戀愛產生一種"新的戀愛刻板印象",在遇到愛情時就會自動代入分析的機械式做法;傳授知識的博士生老師自身並未脫單,是否能資格來教學生等問題。
在辯論當中,反方的一辯與二辯兩個人以自己的獨特風格,贏得了絕大多數觀眾對反方觀點的支持。
而正方在面對反方如此強勢的對手時,並沒有退縮,通過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工作經歷,將我們帶入一種情感之中,也為我們講述了大學開設戀愛必修課不是為了教你如何談戀愛,而是教你如何避免盲目的愛情的做法。他們還將戀愛課的意義引申為對人的"內在世界"的探尋和理解,闡述"學習戀愛"和"認識自己"、"保護自己"之間有著同等地位。
正方也通過這樣的方式,拉回了一些觀眾的支持。
隨著雙方激烈的辯論以及觀眾在支持與反對之間不斷來回搖擺,最終,反方以三辯選手邱晨的"我們上了太多的課,卻錯過了整個人生" 以及"不反對戀愛課,反對的是'必修'"的哲理性反擊取得了整場比賽的勝利。
在這期節目中,節目主持人蔡康永說,這是《奇葩說》第六季開播以來最有意思的辯論之一。
而這場辯論中,我們知道,雖然戀愛必修課並不一定要必修,愛情也並沒有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但追求愛情的前提是我們對自己有一定程度的認知。
認識自己,方能認識愛情、認識人生
1、認知自己,才能清楚自己的方向
在萬行大和尚著述的《善用其心》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個人只有認清了自己,才能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和方向。所謂讓自己的前途事半功倍,首先對自己要認識到位,然後把認識和實踐相結合,通過實踐來改變自己,在實踐中讓自己的思想得到升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完美的人。 "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不了解,那麼他就無法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無法明確自己未來的生活方向,一生只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碌碌無為,而這樣的人生,對於我們來說也只是虛度光陰,是毫無意義的。
蘇格拉底也說:"做人首先要認識自己。"
我們只有對自己有正確清楚的認知,才能知道自己擅長什麼,自己的短處是什麼,自己的興趣與夢想是什麼。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明確自己的目標,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在追逐夢想的路上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彌補和避免自己的短處,最終走向自己的夢想。
2、認知自己是了解別人的充分條件
《孫子兵法》上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意思是對敵人的情況和自己的情況都有清楚徹底的了解,才能夠在戰爭之中不被打敗。
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每每帶兵去打戰時,一定會自己親自去了解自己的軍營情況,然後去查看打戰的地形情況;在半夜的時候偷偷潛入敵人的軍營去觀察敵人的軍情。儘管每次出行都是十分危險,但李世民也沒有把這件差事交給別人去做。因為他知道自己作為將領,應該對自己和對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確的策略,作戰時才胸有成竹。
假設李世民對自己的軍隊情況和作戰地形的了解,就算他了解了敵人的軍情,沒有辦法拿出最好的方法策略來,打戰時也有可能戰敗。
而這在我們現代生活中也一樣,一個連自己都不了解的人,又怎麼能夠去了解對方、了解別人呢?就算了解了別人,我們對自己不了解,就沒有辦法拿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案來和對方比較,這樣最終失敗的是我們自己 。
只有當我們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知之後,我們才能看清楚自己的模樣,才能和別人對比。否則,我們也就沒有了解別人的必要了。
如何認知自己
1、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認識自己
在《善用其心》有這樣一句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交往,就是讓你藉此認清自己。你認為你哪方面超越了,你就去面對它,看看是不是真超越了。只有當你面對它的時候,你才知道你是否真超越了。"
我們在和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會和他人談論關於自己的一些事情,例如生活、理想;同樣的,通過工作上和同事的一些交往,我們能夠了解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和他人的能力,我們也會在有些時候和他人進行比較;通過他人的態度與評價來了解自己。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會因此對自己有更加深入的認識並且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然後去直面他,克服它。
2、在反省中認知自己。
孔子的得意門生曾參每天都會對自己進行多次反省:在幫別人做事的時候有沒有去盡心盡力去做;和朋友交往的時候有沒有誠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認真的複習?曾子正是這樣地每天不斷反省自己,自己才能在生活中不斷地進步,在當時世道紛紜仍能夠保持自我.
對於我們,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而反省就是了解我們自己的最好方式.通過對過去一天行為的反省,詢問自己是不是將事情做到自己心中所期望的那樣,從而認識到自己在各個方面的不足,加強對自己的完善,讓自己不斷地往完美的方向靠近.
蘇格拉底說:"未經反省的生活不值得過。"
我們只有每天對於自己過去一天進行反省,經常對自己的內心進行分解,然後思考;,分析自己的的想法,只有我們在認清自己以後,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3、正視自己,接受現實
如若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敢直視面對,其他人又怎麼會對你正眼相看呢?如果自己總是喜歡活在夢裡,活在虛幻的假象裡,而不接受現實。那麼就算你在夢裡夢到所有,當你醒來,一切也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降伏其心》中也這樣寫道:"人最大的無明是不認識自己,最大的過錯是無法改變自己,最可憐的是自己欺騙自己。"
所以,我們只有正視自己,接受現實,不讓自己活在自己想像的虛幻世界裡,才能夠更好地認知自己,改變自己,不讓自己成為那個只會欺騙自己的可憐的人。
結語
許多事情都是需要我們在認知自己之後,才能去完成的。就像認識了解別人前提是我們對自己有一定的認知,而對於我們人生的認知,對於世界的認知來說,更是如此。
而真正認識我們自己,也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我們需要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自己生活中,不斷地在與自己對話,溝通,反省,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改變。才能在最終完全地認識自己。就好比爬山一樣,我們需要一個腳步慢慢地往上爬,在爬山的道路上不斷地發現每一個自己,最終到達山頂,見到完全、真實的自己。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情感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