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人們表達願望、抒發情感的一個良好途徑,作者為了更好地傳情達意、升華主題,也非常注意收尾。有時可以直抒胸臆,比如李煜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時也可以用聯想收尾,比如秦觀的《滿庭芳》,「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更有借景抒情的結尾,比如蘇軾的《行香子》,「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北宋一位才子也非常善於賦詞,而且結尾也非常講究。下面介紹的是黃庭堅偶遇佳人,這首詞語淡情深,最後三句更是意濃韻遠。
驀山溪
宋代:黃庭堅
鴛鴦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娉娉嫋嫋,恰近十三餘。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
尋花載酒,肯落誰人後。只恐遠歸來,綠成陰、青梅如豆。心期得 處,每自不由人。長亭柳,君知否,千裡猶回首。
北宋崇寧三年,58歲的黃山谷在赴宜州貶所途中,偶遇一位名叫陳湘的歌女,一番交談之後,詞人忽然感到她談吐不俗、舉止優雅,而且非常溫柔體貼,真有相見恨晚之感。可惜黃山谷最後不得不與之分手,惆悵之餘填詞相贈。
這是一首贈別之詞,上段寫陳湘年輕貌美,多愁善感。「鴛鴦翡翠,小小思珍偶」,鴛鴦和翡翠,都是鳥名,也都較珍貴。李白《宮詞》中寫道,「玉樓巢翡翠,金殿鎖鴛鴦。」黃庭堅以比興手法開篇,不僅描繪了佳人的美麗姿容,而且傳達出少女懷春的情懷。
接下來進一步描繪這位佳人的嬌美風姿,「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秋波,形容美人的眼睛,清明若秋水。蘇軾有詩,「佳人未肯回秋波」。遠山秋波,比喻陳湘的眉清目秀。「山明水秀」呼應前面的「眉黛、秋波」,表達了詞人對她的愛慕之情。
黃庭堅估計很久沒有心跳加速的感覺了,如今忽然出現一位「娉娉嫋嫋,恰近十三餘」的佳人,也激發了他的創作激情。「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女子柔情脈脈、春愁懨懨,讓黃大詞人有點心醉,卻既愛猶憐。作者化用杜牧詩句,以春花作比,狀其年輕姿態之美,所用「透」、「瘦」、「愁」三個字,極工致纖巧。
下段寫詞人與她聞名結識,臨別戀情的過程。首兩句言結識之情,「尋花載酒,肯落誰人後」,生動地表達出詞人希望與之謀面,並一傾積愫的感情,作者不言傾慕,但愛戀之情已溢於言表。「只恐遠歸來,綠成陰、青梅如豆」,這三句也是化用杜牧「狂風吹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的詩意,黃山谷擔心自己一去不歸,將無緣與之相見,心中鬱悶不已。估計詞人此時心中正翻江倒海,這一路上都難以忘記佳人那清麗的容顏、纖巧的身姿。
詞人雖然依依不捨,但「心期得 處,每自不由人」,很多事情不由自己,很多時候更感到無助,心中的酸楚有誰可述。最後三句更加令人心碎,「長亭柳,君知否,千裡猶回首。」
作者此時的心情以跌落到最低點,對她一往情深,又實在什麼也無法承諾,滿腹心思只好深埋心底。長亭柳、情依依,「千裡猶回首」,詞人尋覓那折柳贈行者的倩影,更顯得如此深沉和真摯。
縱觀黃庭堅的這首詞,前面重在描摹,故其詞麗膩;後面重在述情,故其意柔深。此種題材,頗難於著筆,妙在融化小杜的《別妓》,最合情趣和身份,既貼切又婉轉,有一往情深之概。
可惜黃庭堅到了宜州之後,便貧病交加,朝廷更是對他不管不顧。他大哥千裡迢迢去看望他,分手後不久,山谷先生就客死他鄉,他與那位佳人再也無緣相見。關於黃庭堅,朋友們有何看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