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不過319年的歷史,但青史留名的人卻數不勝數,除了我們熟知的蘇軾、王安石、歐陽修、晏殊、秦觀、範仲淹、李清照等等,還有一位絕對不能忘記的人,那就是黃庭堅。他是蘇軾的門下,後來與蘇軾齊名,被稱「蘇黃」。他以能詩,能詞,擅行草而聞名。
生於1045年8月的黃庭堅,號山谷道人。少時就聰穎好學,勤奮有加,小小年紀博覽群書,6歲就寫了這樣一首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7歲再做詩一首:「萬裡雲程著祖鞭,送君歸去玉階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謫在人間今八年」。這兩首值得細品和讚嘆的小詩,竟然是才六七歲的孩子所作,實在令人震驚。
黃庭堅的聲名鵲起是因為蘇軾,當時黃庭堅以優異的成績考中進士,擔任國子監的教授,蘇軾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他寫的詩文,大讚這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並稱「其詩超軼絕塵,獨立萬物之表」。以蘇軾在宋朝文壇的地位,黃庭堅從此也名揚四方。
黃庭堅被蘇軾看重後,自然是得到蘇軾的諸多點撥,本來蘇軾就愛才,看到這麼個可塑之人,更是萬分欣喜,在蘇軾的影響下,黃庭堅的詩詞也有著豪邁的氣度與風範,讀來氣象開闊,坦蕩磊落,比如他的《登快閣》:
《登快閣》宋代: 黃庭堅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裡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這首《登快閣》寫在1082年,此時的黃庭堅在江西做知縣,某日他忙完公務之後,在落日的餘暉裡,來到快閣,登高望遠,盡抒感慨之情。這首詩最著名的就是其中的「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作者目及秋山無數,重重疊疊,秋色漸濃,落葉飄零,不禁感慨萬端,天地之間如此遼闊而遠大,但見淙淙流淌的澄江水,在月色的映照之下,空曠澄澈。
《登快閣》語言樸實,夾敘夾議,用筆堅實,力道剛勁,有著意味雋永的持久回味,代表了黃庭堅詩詞作品的風格,詩作中表現出的豁達的胸襟,悠遠的氣勢,同樣也是黃庭堅書法作品的特點。他的詩詞與書畫作品,成就了無數瑰麗與雄健的傳世之作。
黃庭堅的書法在楷書、行書與草書都頗有成就,特別是他的楷書,以其獨有的特點,自成一體,為後人仰慕。蘇軾不僅是他詩詞作品的老師,也給了黃庭堅書法造詣上的指點,因此在黃庭堅的書法作品中,可以明顯感覺到受蘇軾的影響。
後人將黃庭堅歸入著名的「宋四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這四個人可以代表宋代書法領域的最高水平,黃庭堅位居第二,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但也有人為其不平,便是,若蘇軾不參加這個排名,或兩人不在同一時代,那麼,黃庭堅鐵定第一,絕對橫掃江湖,孤獨求敗,這話也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