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親戚的稱謂中,父親那一系中與自己同輩的人稱「堂」,例如堂兄弟姐妹。
媽媽那一系中和自己同輩的人,則稱「表」。
同時,姑母一系的同輩兄弟姐妹,也稱作表。
那麼,這種稱謂的起源是什麼呢?
父親、母親兩邊同輩親屬稱謂不同的原因,細究下去,關係到宗法制的問題。
1、宗法制中的婚姻關係
親戚的稱謂,主要源自於上古時期父系時代。
所以,宗法制中的親屬關係,主要以父系血緣為核心。
簡單來講,古時候提到家族這個概念時,主要包含的對象是父系這一邊的男子,而母親或者妻子的血親,以及女兒都不屬於父親家族的成員。
宗法制中的婚姻關係,在對家族區分上格外嚴格,它遵循了上古部落時期,家族等同部族的歸屬意識。
在古人心目中,以父系血緣關係為核心的後代,代表著家族的延續。
所以,古時候又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
2、堂和表的區分
堂和表的區分,在一開始並不嚴格。
父之姐妹之子女可以稱中表,母親兄弟姐妹的子女,一開始也可以稱中表。
所謂中表,指的是宗族和「外戚」觀念的中間點。
古代以父系親族為「內」,母系親族為「外」,而中表便是介於兩者之間的親戚。
所以,堂和表的親戚界限,其實是在漫長歷史中,發展出的產物。
它脫胎於以血緣關係,為核心的禮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