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這個詞聽起來很刺激,引無數人注意,但事實上,冒險是什麼都是一個很有趣的討論。
何為冒險?我先舉個例子。
考研時,我有一位朋友,她說她想考北師大的英語專業。
但是她的同學,都覺得這是在冒險。
原因有二:
1、北師大是985
2、我們學校的學生考上985的概率比較小
所以她班上那些要考研的同學,聽說自己班上有人想考北師大,都覺得這個人一點也不腳踏實地。
她和我交流過,她之所以選北師大的原因在於:
1、她研究過真題,並沒有特別偏、怪、難的題目
2、所有指定用書她都看過,在大學期間,她幾乎沒有太多的社交,更多地是在圖書館看一些專業書
3、往年考上北師大的學生中,也有不少同學的本科並不是很好。
於是,她覺得報考北師大並不是一種冒險,反而覺得這只是一種普通的選擇而已。
你看,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不同,視角就會不同。
對於旁觀者而言,他們並不需要知道你做了什麼、客觀實際是什麼。他們只需要根據自己理解和認知就會判斷你是不是在冒險。
但是對於當事人而言,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實際情況是什麼,別人眼中的冒險就只是非常普通的一件事。
我們經常說「富貴險中求」,但事實是這樣嗎?不是。
就拿股票來說,沒有一點專業知識不要買股票,否則對自己而言,那才是冒險。
一個只會冒險的人,其實是把命運交給了運氣,但運氣本身並不靠譜。
因而,有時候冒險非但得不了富貴,反而容易傾家蕩產。
對於懂得股票知識的人來說,他們每一次大額地買進賣出,雖被別人看做是一種冒險,但事實上,這只是經過自己分析後,一次理性的選擇。
很多頂級運動員從不冒險,他們平時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以穩定自己在賽場的成績。
所以,對於旁觀者而言,那些通過「冒險」獲得財富的人符合「富貴險中求」這個說法,但只知其表,不知其裡。
就像很多投資人一樣,在外人眼裡,他們投巨額資金放到一家初創公司是一種冒險,但是誰又會拿自己的錢冒險呢?他們只是在思考後,為自己找準一個賺錢的可能而已。
因而,我們甚至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
如果想要獲得含金量高的東西,那麼就去做別人認為是冒險,但在自己的冷靜分析後,覺得不是冒險的事。
原因也只有兩個:
1、別人覺得是冒險,自然會有很多人不會行動。
2、你冷靜分析後,覺得不是冒險,那就說明更有可能會成功,也就會因為人少而多分得一點稀缺資源。
寫到這裡,我突然記起,我的一位英語老師在考試前,要求我們背作業。
但是班上有幾個同學覺得這種方法過於呆板,還不如臨場發揮。
老師說,想要得高分就得多準備,考試這種東西沒有臨場發揮,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
其實這就是一種規避風險的行為,通常情況下,我們要做的並不是去冒險,而是像我的這位英語老師說的一樣,去規避風險。
最後再試著下個結論,是不是冒險的關鍵在於,你是否能說清楚「冒險」的依據,這個依據應該是自己思考得來的。
如此說來,所謂的「無知者無畏」還真是一個超級刺激的大冒險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