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天團」短尾貓,樹上捉鼠、海捕鯊魚,常獵食大自己數倍的鹿

2020-12-10 八兩科學

在北美印第安人的神話傳說中,有兩種動物象徵著大自然的強大力量風、霧,平等又相互對立,它們就是短尾貓郊狼。在印第安部落莫哈維人(Mohave)的文化裡,夢到短尾貓有著特殊的意義,能賦予人力量、狩獵技巧和財富。因此短尾貓相比其他動物更有敬畏感。

當然,這個短尾貓不是日本短尾貓,而是一種優雅而隱秘,穩居北美大陸食物鏈第二梯隊的兇猛中型食肉猛獸。至於該如何形容它在貓科動物中的地位呢,總的來說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不叫「猞猁」的短尾貓,短尾貓:我尾巴是最長的!

短尾貓(學名:Lynx rufus,英文名:bobcat),又叫北美山貓、赤猞猁、美國山貓,屬於貓亞科猞猁屬動物,是北美大陸上分布最廣的、數量最多的貓科動物。它們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南部到墨西哥北部,以及整個美國本土(夏威夷和阿拉斯加除外)地區,能生存在從加拿大針葉林到佛羅裡達沼澤地及墨西哥荒漠在內的各種生態環境。

短尾貓體型矮壯結實,體長大約有72cm-98cm,尾長10-18釐米(雖稱短尾貓,但就身體比例而言,其尾巴的長度遠遠超過猞猁屬其他成員。體重大概是家貓的2倍左右,雌雄成年個體平均體重分別為6.8和9.6千克,雄性最大個體可超過15千克(現記載的最大體重是1984年於美國威斯康星州捕獲的一隻體重22.2千克的個體)。

從外形上看,短尾貓的毛色從淺灰到紅棕色不等,脊背中部的毛顏色通常較深,但轉入腹部後毛色逐漸變淺,但都鑲嵌有黑色或深棕色的斑點,毛茸茸的短尾巴上還點綴著一些深色的環狀斑紋,到了尾尖就成了黑色。

短尾猞猁天團四大成員,傻傻分不清!

猞猁一般指歐亞猞猁,猞猁屬其他動物都不會用猞猁泛稱,如短尾貓、加拿大猞猁、伊比利亞猞猁。但是如果將這4大猞猁擺在你的面前,你還能快速區分開來麼?

地域:短尾貓和加拿大猞猁分布在北美地區,一南一北,有重疊;伊比利亞猞猁目前歸屬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歐亞猞猁分布較廣,但和伊比利亞猞猁沒有重疊。

體型:歐亞猞猁是猞猁天團中體型最大的,短尾貓是猞猁屬中體型最小的。加拿大猞猁和伊比利亞猞猁相差無幾。

外表:加拿大猞猁看起來比較胖,有超厚的雪地靴(腳掌最大);伊比利亞猞猁身上斑點顏色最深、黑幫老大一樣的絡腮鬍;短尾貓的面孔看起來和家貓差不多。排除法剩下的就是歐亞猞猁。

戰力值:歐亞猞猁>短尾貓>伊比利亞猞猁>加拿大猞猁。加拿大猞猁墊底,在冬季時會被小几倍的漁貂襲殺,而短尾貓則是漁貂天敵中的主力軍,位列「北美四大兇獸(美洲獅、灰狼、郊狼、短尾貓)」。

北美猛獸美食家,河吃鮭魚,路殺騾鹿,海捕鯊魚!

加拿大猞猁最愛的食物是雪靴兔,為了吃雪兔,還把自己身體特化了,真是愛得深沉呀。雖然短尾貓也愛吃雪兔,但相對靈活多了。只要是肉,它幾乎都吃,屬於雜食動物。短尾貓是遊泳健將兼爬樹高手,所以能以捕到的任何動物為食,包括嚙齒類動物、鳥類、小型哺乳動物、蛙類、爬行動物、家畜甚至腐肉等等,可謂是吃遍整個北美地區。簡而言之,適應環境能力超強,遇啥吃啥,不挑食!

短尾貓個頭不算大,但對於比它體型大的有蹄類動物來說仍然是危險的殺手。尤其是鹿,一旦它們停下來靜立歇息一會兒,碰到有短尾貓在附近,就有可能遭遇危險。尤其短尾貓衝刺的最高速度約55公裡/小時,殺招轉瞬即至。不論圖片還是視頻,都有記錄了短尾貓捕殺比自己體型大幾倍的偶蹄目動物。

舉個慄子:

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一隻短尾貓襲擊一隻鹿,緊緊咬住鹿的脖子不放。

在2015年美國內華達州的一條公路上,一隻短尾貓竟然在捕殺一頭約70公斤的黑尾鹿。面對過路司機的拍攝,短尾貓沒有表現出對人類圍觀者的恐懼。而且有研究資料顯示,似乎某些地方的短尾貓已經成為『獵鹿專家』,其中包括成年的白尾鹿,而不僅僅是幼鹿!如西維吉尼亞州的短尾貓種群,其胃內容物中最常見的獵物是白尾鹿。

在2015年的美國佛羅裡達州維羅海灘,發現一隻短尾貓(bobcat)在海中獵食,而它的獵物竟然是一條鯊魚。

此外短尾貓會根據氣候來調整自己的活動行程表。一般情況下,它們在日落前三小時開始出發捕獵,直至午夜時分回去睡覺,接著會再次在黎明前至日出後三小時,接著早晨回去睡覺。但到了冬季,它們會調整生物鐘,白天花更多時間捕獵,晚上儘量多休息。

結語:

短尾貓不是北美大陸食物鏈頂端掠食者,但很少被其他掠食動物捕殺的現象,算是總體上沒有天敵(美洲獅和灰狼偶有殺戮,但很少。在其生態位上,郊狼是其主要的競爭對手(資源競爭,郊狼殺死短尾貓但不食用)。觀察發現,由於郊狼的體型比短尾貓大得多,尤其是面對多隻郊狼的圍攻,會給處於空曠地帶的雌性短尾貓及幼崽造成傷亡。若郊狼在數量沒有明顯優勢(2對1、1對1),短尾貓會毫不猶豫先發起襲擊,打不過就爬上樹。

目前短尾貓的種群數量是無危的。不過近年來,美國南部像佛羅裡達沼澤地區的短尾貓數量銳減。但這個銳減不是出現大規模死亡,而是短尾貓被迫離開了這裡。主要原因是自2000年來,佛州緬甸蟒的泛濫吞噬了短尾貓賴以生存的動物,包括兔子、浣熊和齧齒動物。在2003年至2011年期間,大沼澤地區發現短尾貓的數量下降了87.5%,而且已有2次在安樂死的蟒蛇體內發現短尾貓屍體。

短尾貓:戰略性撤離,不用大驚小怪!

—End—

相關焦點

  • 狹義上如何區分短尾貓與猞猁?它們有何異同?
    ,可能一時間難以區分,甚至觀察好久之後對自己給出的答案也都不確定,因此很有必要給大家說一下這兩個物種,它們有何異同?猞猁屬物種短尾貓是猞猁屬下的大家族,一共有12個亞種,命名規則幾乎都是按照分布地域制定的,比如短尾貓墨西哥亞種、短尾貓佛羅裡達亞種則是對應分布在墨西哥、佛羅裡達州的短尾貓亞種;歐亞猞猁也是一個大概念
  • 一種被稱作貓的猞猁,只看標題試試能不能答對?
    短尾貓的分類曾出現爭論:究竟應該是屬於猞猁屬或是貓屬,這亦是應否成立猞猁屬爭論的縮影。不過猞猁屬現已被接納,而短尾貓亦屬其中。有指猞猁屬是與美洲金貓屬、豹貓屬及貓屬於715萬年前是源自同一分支的。猞猁屬最先約在324萬年前分開出來。
  • 猞猁被美洲獅追到樹上,情急之下,猞猁從7m高的大樹一躍而下!
    猞猁被美洲獅追到樹上,情急之下,猞猁從7m高的大樹一躍而下!一隻黑熊遭到一隻老虎的捕殺,黑熊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爬到了一棵樹上。老虎雖然也能爬樹,但看到黑熊的氣勢不減,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就放棄了對黑熊的捕殺。
  • 貓科裡面的雜食性動物:逮誰吃誰是它的天性,兇猛程度堪比猞猁
    ,主要就是它們在調節自己的身體機能。整個貓科家族裡面還是有像熊類一樣的雜食性動物,那就是短尾貓。短尾貓是一種長得很像猞猁的動物,身長不到2尺,體重在5-14公斤左右,比我們家養的貓咪要大一些;它的毛髮顏色各不同,主要呈現灰褐色跟黃褐色,背上的毛髮比較深,肚子呈現白色或者灰白色,身上長有像猞猁一樣的斑點,但是跟豹字有很大的差別。
  • 從皮毛農場救下兩隻大猞猁,和哈士奇養在一起,拴上皮帶就能遛
    幾個月過去了,小猞猁很快長成了大猞猁。因為被女孩購買的緣故,它成了受全農場寵愛的寶寶,而不是一件皮大衣。有了第一隻猞猁的飼養經驗,女孩決定再養一隻猞猁給它作伴,這次她帶回來的是一隻雌性猞猁,取名為bulochka,是小麵包的意思。主人表示,兩隻猞猁相處十分愉快,傑洛特似乎把小麵包當成了它的女兒來疼愛。
  • 猞猁是純肉食性動物?調查發現這個地區猞猁的食物近1/3是植物
    猞猁是純肉食性動物?調查發現這個地區猞猁的食物近1/3是植物猞猁是一種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的中型貓科動物,它們的特點是尾巴很短,不畏嚴寒,最喜歡吃兔子。猞猁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歐洲(除伊比利亞半島)和亞洲北部,生活著歐亞猞猁;在北美洲靠北,生活著北美猞猁;在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生活著伊比利亞猞猁;在北美洲靠南,生活著短尾貓。一般來講,猞猁是肉食性動物,且最喜歡吃兔子,比如伊比利亞猞猁幾乎完全以兔子為生,兔子佔其食物總量的9成。即便猞猁吃草,也不會吃得太多。
  • 北美特有「大貓殺手」,捕食豪豬、襲殺猞猁,對獵物大小不設限!
    雖然研究人員從未親眼目睹過一次襲擊,但有證據表明它可以幹掉比自己體型大2-3倍的加拿大猞猁。是不是有點難以置信?但這恰恰是鼬科家族成員最擅長幹的事,以小博大!鼬科四哥,北美特有的中型哺乳動物!漁貂(學名:Pekania pennanti),俗稱漁貓,屬於鼬科貂屬動物,為北美原產的中型哺乳動物。
  • 歐亞猞猁與狼獾誰怕誰?動物學家實拍猞猁打跑狼獾
    去年白俄羅斯的資料面世以來,歐亞猞猁打敗大灰狼的表現也漸漸深入人心。那麼,作為漁貂和蜜獾的"大表哥",狼獾能否力壓高緯度地區最大的貓科歐亞猞猁?猞猁是精緻的獵手,而狼獾是敏銳的清道夫,它們的之間的競爭將如何展開?今天,動物志結合瑞典農業科學大學生態學院的珍妮·馬蒂森教授的三篇論文,一探該問題的究竟。
  • 狼見了都要叫大哥的「猞猁」,在森林裡到底有多恐怖?
    很多人都只知道狼是最兇殘的動物,殊不知它在森林裡經常也得戰戰兢兢,防止自己的小命被別的動物給奪去了。雖然在森林裡動物界都有一個潛規則:那就是食肉動物一般不會主動進攻肉食動物。但是任何規則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 對西班牙猞猁你了解多少?西班牙猞猁知識大全
    西班牙猞猁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裂腳亞目、貓科、貓亞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Spanish Lynx,命名人為Temminck,命名時間在1827年。它頭體長60-100釐米,尾長5-19釐米,肩高40-50釐米,重量5-15千克,雄獸比雌獸大。身上帶有像豹的、明顯的斑點,毛色為明亮的黃紅色到黃褐色,覆蓋有棕色或黑色的斑點,下體為白色。西班牙猞猁與歐亞猞猁在外貌上分別不大,非常相似,除了體形較小,體色較淺,斑點較深外,其他幾乎沒有區別。尾粗,尾端黑色。耳尖、觸鬚和鬢角各有一束黑色的毛。
  • 日本短尾貓品種介紹 日本短尾貓的品種起源
    日本短尾貓又名招財貓,在日本甚是受歡迎。貓友們一聽說招財,一定都想抱回家一隻,等下,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日本短尾貓這隻小招財貓吧!日本短尾貓的品種起源  日本短尾貓是日本土生土長的貓種,在日本飼養的歷史可追溯到很多世紀以前。傳入美國後經過改良培育而成。
  • 「夜行動物奇遇記·第3講」身為猛獸,猞猁竟是動物界的「裝死大師」?
    雄貓溫順可愛,天天在家捉鼠看蛇;雌貓卻淘氣頑皮,整日在山林裡奔跑。(▲圖:成年猞猁)有一天,雌貓在林中與蒙古豹相遇,竟然擦出了愛的火花。不久後,它生下了一群似豹非豹、像貓非貓的寶寶,它們機靈乖巧,可愛至極。忽一日,雌貓領著它們不辭而別,到大山裡過上了優哉遊哉的生活。它們逐漸演變,便成了後來的猞猁。
  • 鼠年說鼠14:「鼠」字成語知多少?
    於是它跳進玉瓶,就把玉瓶當成自己的家,將其「佔為已有」。老鼠天天從玉瓶裡出出進進,時間長了,富人當然也就發現了。富人大為惱火,「我花了那麼多的錢買到的玉瓶,豈是讓你這個老鼠來安家的?」更為可氣的是,這隻老鼠,竟然從玉瓶裡探出頭來,跐牙裂嘴,向富人示威,似乎在說:「此瓶是我家,你在裡瞎琢磨什麼,趕快離開?」
  • 賀蘭山現猞猁捕食巖羊,公羊為救羊群,設計引開猞猁
    賀蘭山也是野生動物的樂土,裸露的山巖上,經常看到巖羊、鵝喉羚與馬麝活動的身影,它們成群結隊地穿梭於懸崖峭壁之間,行走山巖如履平地;還有猞猁,偶爾出現在賀蘭山,它擅於隱蔽,加上數量極少,一般發現不了它的蹤跡。但是,探險愛好者夏益民這一次卻很幸運,竟然在賀蘭山深處(為保護野生動物,詳細地點已略去)不僅遇到了猞猁,還見到了猞猁捕食巖羊驚心動魄的場面。
  • 【動物百科】雪地中的獨行俠——加拿大猞猁
    加拿大猞猁(Canadian Lynx)加拿大猞猁是歐亞猞猁的親戚,也是分布緯度最高的貓科動物。它的外貌酷似家貓,但比家貓體型要大,體長通常為90~110釐米,體重為4.5~18公斤,雄性比雌性略大。通體灰色或紅棕色,有時會出現淡雅的「藍色型」,斑點不明顯。
  • 行程200公裡跋涉2個月,一隻2歲大的猞猁找到配偶,還生下3隻幼崽
    01一身黃底黑斑如豹紋,靠絡腮鬍撐門面生活在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擬虎貓,1827年命名為Lynx pardinus,其中文學名叫西班牙猞猁,又名南歐猞猁,人們習慣叫它伊比利亞猞猁。擬虎貓是食肉目下貓科猞猁屬動物,為伊比利亞半島特有的物種,也是歐洲本土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
  • 猞猁到底有多厲害?在一片森林裡,歐亞猞猁大殺四方!
    猞猁是一隻可愛的野生貓科動物,耳朵上有自己的"天線"。它看起來像一隻家養的貓,但它的尾巴很短,體型是貓的兩倍多。世界上有三種貓科動物叫猞猁,分別是歐亞猞猁、加拿大猞猁和伊比利亞猞猁。雖然短尾貓屬於猞猁,但它們通常不被稱為山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