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老子如何教育我們成為人上之人

2021-01-09 柴米油鹽小助手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語出《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是在闡述道家哲學,做人如水,你高,我便就褪去,又曰,水乃萬物之源!。其實我們做人應該學習水的特點。當別人的缺點出現時,不要去暴露它,當別人的優點出現去,我們也不要心生嫉妒去掩蓋它。人與人之間沒有多麼大的仇恨,而仇恨的起源就在於嫉妒。

嫉妒他人,就是自己的無能,是一個人發自內心的對另一個人最大程度的認可,因為無能所以才會去處處詆毀排擠比自己有優勢的人,比自己個性鮮明的人,比自己更受大眾喜歡的人。

人生難得幾回事,幾人能為人上人?要做到心如止水,並非一件易事,因為這個時代充滿了太多的誘惑,一點點的蠅頭小利我們都不捨得放棄,何況那可以成為人上之人的機會呢?

心態非常重要,做人應如老子所說,行善事,與善仁,以善治人,方為管人育人之王道。動與靜之間,無非是處事的兩個極端選擇,也可以理解為道家的八卦陰陽,動與靜也即是為陰陽。

以善為本,自然心安,心安,天下安,世間一切自然就是美好的,也正是心如止水也。我們要把自己當做水,去容納世間萬物,必要的時候學會以柔克剛,而不是硬碰硬。水以柔為美,故曰,女人如水。而男人也需要這樣的柔之美,尤其是與他人相處,出現隔膜之時,就必須用水柔之道治之。

做人如水,水之浩瀚,是胸襟、氣度,如水,即可心懷天下。那麼相對做事即如山,山之層戀疊嶂是為山的氣質,綿延千裡不絕是山的氣勢,那麼做事無非如此,大氣,穩重。以山之氣得眾人信賴,豈不為妙?

上善之道,即為老子所言的「不爭」,不與他人爭名奪利,名利是為身外之物,虛無之事。同樣以水為例,教育後人,水生萬物,卻不求回報,不爭名,不奪利。而「不爭」是為爭,不是讓我們不思進取,安守固有,而是以水的姿態,無為而求之。此即為道家治國治家的中心思想無為而治。

是故,我們應如水一般,無私善行,方可成為受人擁戴的人上之人。

相關焦點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其實,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此話出《易經》中,顧名思義厚德載物是用來比喻當一個人的德行積累到無限大之後,他就可以容納萬事萬物。
  • 教師篇 |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來自我的母校石家莊一中。「上善若水」意為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厚德載物」意為以深厚德澤育人利物。秉著這八個字,我來到了優加青少英語的大家庭。 初入優加時,正值「疫情」之際。讓我感慨萬千的莫過於優加「停課不停學」的舉措。
  • 說文解字|亳州市渦陽人老子認為:上善若水,「水」到底是何意?
    春秋時期的安徽省亳州市渦陽人,老子認為:上善若水,「水」到底是何意?探究老子的上善若水的奧義,必須理解「水」在春秋時期的含義,現在就從三個方面來解讀上善若水的「水」字。安徽省渦陽之水儘管老子在上善若水中沒有直接說水的特點和性質,但是可以從《道德經》文本的上下文分析,上善若水,
  • 老子的「上善若水」是何意?其實意思很淺顯,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上善若水」,就是出自《老子》中的一個成語,整句為: 「上善若水 說的是一個人的至高品性,應該是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較高下或爭一時之長短。 實際上儒家所倡導的君子之道,與這種思想和理論有重疊的地方。說的都是一個高尚的人的德行,就應該像水的品性一樣,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
  • 昂揚奮進的一劑鎮定劑,上善若水
    黃金成為了貪婪與狡詐的代名詞老子之所以說「上善若水」,不僅僅因為水能利益眾生、處下而不爭;更是因為水能處下,讓萬物在不相互爭奪的情況下,都受其恩澤。於是老子感嘆:水真是達到了無為之治的境界啊!得「道」的聖人效法水的精神,並不是自甘落後、不去進取奮鬥;而是學習水的謙遜、平和與本真,學習水的順應、尊重與博大。對待自己,我們應該像水一般謙遜,水居低處,人要謙遜,不管處在什麼樣的社會地位,都應當謙遜厚重,不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 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
    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每次背誦文言文時都會覺得十分困難。這主要是因為文言文表達方式與現代不同,我們不容易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在背誦時就會困難一些。「上善若水」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的經典思想。那麼它究竟是什麼意思?所謂上善,指的就是水對世界萬物是十分重要的,水滋養了萬物卻沒有邀功,默默付出不求回報,這樣世間萬物慢慢習慣了水的付出。那麼,「上善若水」這個詞語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 老子當年教導孔子怎樣理解「上善若水」,孔子聽後頂禮膜拜
    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道」,在宏觀層面,宇宙有宇宙的大「道」,在微觀層面,人有人的「道」,物有物的「道」,無「道」不成方圓。水作為世界上最常見的物質,老子同樣對水之「道」進行了精準的闡釋,並用一個成語「上善若水」對其概括出來。
  • 傳統文化與為人,什麼是上善若水?什麼是厚德載物?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兩句話歷來成為很多仁人志士們所崇尚的高尚道德境界,這八個字很多人會把寫成匾懸掛於書房或辦公室,以警示自己做個有道德修養的人。「上善若水」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句話的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應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造福萬物卻與世無爭;水總是處於人們所不願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則。
  • 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究竟是啥意思?真正含義少有人知
    如果單從字面意義上去分析,可以得知「上善若水」,指的是最高級的善意、善念、善心,就像水一樣既無形又廣博。如果從其深意去詮釋,恐怕就只有細讀《老子》了。大家都知道《老子》,是一部道家學派經典史籍。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老子》又可以稱為《道德經》、《五千言》。相傳這是一部由道家創始人老子,創作的一部蘊含道家哲學思想的書籍。可以根據思想內容劃分為,上篇《德經》、下篇《道經》。
  • 文史隨筆「上善若水」成語的解釋——最高境界的德行
    「上善若水」,最完美的德行就是像水一樣。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水的優秀品德有: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汙淖是一種奉獻。水的品行說不完,它始終為人類服務。
  • 以德服人,說說「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中的德
    上善若水,從善如流, 如水人生,隨緣而安。做人如水:能適應任何環境,就像水一樣,能包容萬物,本身卻非常的純靜;做事如山:要踏踏實實的做事,像山一樣穩重,像山一樣給人以信任!做人像水。水,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一切都是因為它柔美、滋潤。老子說:「上善若水。
  • 老子為什麼說上善若水?水的生存哲學能為人生帶來哪些啟示?
    儒家強調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不管前途如何命運如何,總要先試試看,這就是儒家所謂的盡人事知天命。而道家文化就大異其趣了,道家是知其不可而逃之,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天地自然和人類社會,都遵循著道,而道是自然而然的,是人力無法改變的,所以,你幹嘛要自找苦吃,還不如將身心精神安頓在青山綠水中,暢遊在五湖煙海之中,像波浪一樣自由,如風兒一樣飄蕩。一顆活潑潑的靈魂才能得到最好的安身立命之處。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人要如水般一樣的善良、包容,蘊含做人的大智慧,處事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若水:「上」是最的意思。
  • 老子講「上善若水」的7種境界,你若能達到4種,就很了不起了
    歡迎來到文學漫談,今天我們來了老子《道德經》中的一句話「上善若水」,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也是最著名的一句話。為什麼說「上善若水」呢?,老子認為悟道人的平性與水很接近。老子說解釋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
  • 「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深受人們的喜愛?
    「上善若水」僅僅四個字,卻博大精深,寓意深刻,從古到今,曾經被許多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甚至把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澄清「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我們很多人會直接通過想像水的各種特質,來理解這句話,這樣理解,不完全對。這就是大概老子的價值取向,他全文處處批評文明人的貪婪與欲望,處處在讚揚原始氏族的那種簡單祥和的生活。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幹部當修煉「上善若水」之道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是生命之源、萬物之本。其至潤,可滋養萬物;至博,可海納百川;至公,可仁民愛物;至澄,可赤心相待;至正,可守法奉公;至能,可遊刃有餘;至活,可見機行事。幹部亦當修煉「上善若水」之道,方可使復興攻堅之力綿延賡續,使中華偉業之基蒂固根深。
  • 從上善若水,翻開道德經-
    書中出現最多的詞是「無為」「自然」「不爭」..而讓我決定研究細看道德經的是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又靜,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上善若水」一次可能很多人都見到過,之前自己也經常在別人的字畫上見到,當第一次道德經中看到完整的原文,給了我心裡很大的震撼和一種釋放釋然。
  • APEC讓世界讀懂中國水文化:厚德載物 大水必觀
    北京召開的APEC,再一次把象徵生命之水的藍色水立方介紹給世界。  而各國繼北京奧運會之後、由又一次在國際盛會上認識到的水立方形象,絕不僅僅是一座作為遊泳中心的國家建築,而是一種代表民族精神的文化內涵——就是「水」在中國文化中的德性意義。  正如習近平主席特意說給世界聽的:「水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