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今冬霧霾頻頻來襲,AQI爆表的新聞也屢見不鮮,而「爆表」究竟是什麼意思?重汙染出現時該如何預警? 拉出「紅警」就意味著AQI爆表了嗎?要想明白這些問題,先要來了解下AQI。
1、什麼是AQI?
AQI是空氣品質指數的簡稱,它的英文名字是Air Quality Index,是定量描述空氣品質狀況的無量綱指數,是一種反映和評價空氣品質狀況的方法,將常規監測的幾種汙染物的濃度簡化成為單一的概念性數值形式,並分級表徵空氣品質狀況與空氣汙染程度,其結果簡明直觀,便於理解和使用。
大氣中汙染物種類繁多,用於AQI考量的汙染物包括以下六項目: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粗顆粒物(直徑≤10μm,PM10)、一氧化碳(CO)、臭氧(O3)、細顆粒物(直徑≤2.5μm,PM2.5)。
2、AQI 如何確定?
在計算AQI時,首先要將每項空氣品質汙染物根據不同目標濃度限值折算成空氣品質分指數(IAQI),具體分級濃度詳見表1。六項汙染物IAQI中最大值即為AQI。當AQI大於50時,IAQI最大的汙染物確定為首要汙染物;IAQI超過100時,則為超標汙染物。
3、小時濃度分級為何並不完整?
有心人會發現,SO2小時值、O3 8小時滑動平均值大於800微克/立方米的時候,不再計算小時值的分指數。這又是為什麼呢?中國缺乏空氣品質濃度分級相關研究,在制定空氣品質濃度分級方案主要借鑑了美國的標準。美國在進行汙染物濃度分級時,主要基於健康風險評價研究成果。高濃度時, SO2小時濃度分級指數參考24小時平均濃度的分級指數, O3 8小時滑動平均濃度的分級指數參考小時平均濃度的分級指數。另外,目前的分指數濃度限值中並不包括顆粒物的小時濃度限值。在實際發布時,顆粒物的小時分級指數按照24小時的分級濃度限值進行計算。由於對顆粒物健康風險研究的局限性,目前中、美、英等國均未提出顆粒物小時濃度分級方案。隨著健康風險評價研究的進一步推進,我國AQI分級濃度限值分級也會更加全面完整。
4、不同空氣品質指數級別代表什麼?
我國AQI最高為500,劃分為六個等級,分別是優、良、輕度汙染、中度汙染、重度汙染、嚴重汙染。AQI指數越大,級別越高,說明汙染越嚴重,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越明顯。一般來說,優對應的是汙染物濃度限值一級標準,良對應的是汙染物濃度限值二級標準,此時,絕大部分人群可正常戶外活動。當AQI大於100時,意味出現空氣汙染,兒童、老年人及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減少長時間、高強度戶外運動。當AQI指數超過200(重度汙染)或300(嚴重汙染)時,不僅特殊人群需要注意,一般人群也應避免戶外活動。當AQI指數達到500時,就是網友所說的「爆表」,意味著某項汙染物濃度已超過分指數對應汙染物濃度的最大限值,此時應加強防護、儘量減少戶外活動。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