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說「爹親叔大,娘親舅大」,啥意思?覺得有道理嗎?

2020-12-12 農人小霸火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你關注「老實巴交鄉裡人」百家號,期待你評論,轉發,收藏,和你一起分享最真實的農村!

農村本就是人情關係很濃烈的地方,親戚朋友之間交集密切,尤其在親戚交往方面更是很講究。說到親戚關係有很多俗語,小時候並不能明白其中道理,只是覺得很厲害的樣子。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覺得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由衷佩服勞動人民的智慧,就像下面這兩句。

外甥狗,吃了兩頭走;侄兒親,打斷牙齒連著筋

這句俗語就是表達和外甥,侄兒的親疏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外甥真的比侄兒要疏遠很多嗎?農村本就很注重家族關係,外甥是外姓,有些會因為母親和娘家矛盾很容易就斷了來往。但是侄兒不一樣,就算關係再僵,但是都生活在一起,抬頭不見低頭見,到了真正有困難的時候,還是會挺身而出。農村老人經常會舉例子:自古以來,侄兒給叔伯養老送終的很多,但是外甥就很少了。

當然現在外甥對舅舅親的並不在少數,甚至好過侄兒的也大有人在。很多人會覺得這句俗語偏激,如果考慮到農村特殊的環境關係,或是真正在農村生活的人就能深刻體會。因為農村人始終認為,如果叔伯沒有兒子的情況下,侄兒為叔伯養老送終天經地義,但沒有人認為外甥有這義務,這就是思想問題了。

爹親叔大,娘親舅大

這句俗語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娘這邊的親戚最有分量的就是舅舅,父親這邊親戚最有分量的就是叔伯,這是基於血緣關係來區分的。說到「爹親叔大」有兩方面意思。舊時農村家庭大小事都是父親做主,而在遇到重大決定時往往會找兄弟一起商量解決,因為叔伯是自家人。假如父親不在了,叔伯是有權利參與決定侄兒的家事。農村的家譜中,如果誰沒有兒子,往往會把他兄弟兒子過繼在他門下。

「娘親舅大」在母親這邊的親戚中,舅舅是最親的。在農村酒席中有坐次一說,如果是外甥家辦酒席,舅舅往往都是貴賓席,足以顯示出舅舅的尊貴地位。舊時,如果外嫁女兒發生了什麼家庭矛盾了,舅舅作為外親,是外嫁女兒的堅強後盾。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家族之外,肯定數舅舅的分量最重了。如今農村親戚已經沒有了以前那麼密切交往,但是無論怎樣,舅舅叔伯你總要來往的吧。

話說回來,親戚之間永遠是禮尚往來。今天你提著禮品到親戚家,明天他又提著禮物到你家來,以前總覺得這樣多此一舉。其實不然,因為親戚只有在頻繁走動中,關係才變得更加密切。你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娘親舅大,爹親叔大」有什麼意義
    流傳下來的農村老話是很有哲理意義的,也是老祖宗們經過去其糟粕,留其精華,才傳下來的富含哲理性的老俗話。而在農村裡這樣的俗語有很多的,今天我們就分析一下農村老話「娘親舅大,爹親叔大」有什麼意義:首先說一下娘親舅大:舅舅是母親的兄弟,無論在農村裡還是在城市裡都是娘家的靠山。作為一個女人來說,從小在娘家長大,除父母外,最親的莫過於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了。
  • 娘親舅大.大嗎?
    我,在這物質飛躍的時代裡,不定期的要溫習一下這些習俗,為我授課的是我舅。在農村,我們常常聽到老人講過去農村的事,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這麼一句俗語,「天上有雷公,地上有舅公」,舅公在人們心中地位真的這麼大嗎?「天上有雷公,地上有舅公」,這句俗語的含義老農是這麼說的,「如果子女不孝,那麼會遭雷打;在親戚中舅舅會第一個去指責教訓!」
  • 村裡老人常說,「娘親舅大」什麼意思?舅舅真的這麼重要嗎?
    就如「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在過去人們都有「拿來主義」的思想,認為對自己有利的能幫助到自己發展的就去結交,這也是一種世態的炎涼!在農村,我們常常聽到老人講過去農村的事,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這麼一句俗語,「天上有雷公,地上有舅公」,舅公在人們心中地位真的這麼大嗎?
  • 《娘親舅大》今晚完美收官 「全家福」引收視再創新高
    歷時18天陪伴,國民好舅舅在今晚要跟觀眾告別了,但程程的成長之路並未停止,「遠親近親不如娘親,天大地大不如舅大」燃起的親情告白更不會停滯。憑藉著貼地飛行的題材和催人淚下的劇情,《娘親舅大》獲口碑收視率雙豐收,蟬聯CSM全國網收視榜首,收視率1.89%,收視份額7.65%,單集最高收視率2.13%。
  • 「一不做,二不休,不三男,不四女」,農村老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事實上,農村的老話蘊藏著大大的智慧,古人通過觀察、經驗總結等方式,運用簡練的語言,總結出了很多老話,這些老話往往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記憶。其中,不少老話都和數字有關,比如「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三不親,三親,句句戳人心」等。
  • 《娘親舅大》今晚完美收官「全家福」引收視再創新高
    ­  好評如潮觀眾直言:看到前三集就熱淚盈眶­  《娘親舅大》的多場「情感戲」接連出現,精彩劇情也助力口碑與收視屢創佳績,網絡好評越來越多,網播量和收視率持續攀高,大家都靜靜感受這部劇帶給心靈上的震撼。­  《娘親舅大》被網友贊「有質感」,「有內涵」,「錘擊內心」,觀眾評價也幾乎是「零差評」。
  • 農村老話說:「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是何道理?
    那麼,這句老話說:「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是何道理?正月不理髮:民間有地方忌諱正月理髮,說理髮「死舅舅」,有「除舊」之意。所以,當地民間有這種講究,如果舅舅健在,通常要遵守這個沒有科學性的規矩。要不然過年期間,壞了舅舅的心情,惹得舅舅不高興,晚輩就太失禮了,像我玩伴小鄭被他舅舅打了,也算事出有因。
  •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民是非常重視血緣關係的,所以在平常的時候,親戚與親戚之間的來往就是比較密切,在親戚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也會主動幫忙,但是老人們認為親戚也是分親近還是疏遠的,比如說有些老人們就認為親孫子也比外孫子要親等等。
  • 農村老話「頭婚軟如棉,二婚硬如鐵」啥意思,老人的話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頭婚軟如棉,二婚硬如鐵」啥意思,老人的話有道理嗎?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離開家鄉很多年了,有些是因為學業,有一些是因為給家裡人更好的生活。
  • 農村俗語:「舅家風,三代傳」,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生活在農村,常聽到長輩們說一些口頭禪,其實這就是大家常說的俗語,而民間的這些俗語,雖說聽起來比較糙,但是細細品味的話,會有頗多的感受。記得多年前,回鄉下摸不到路了,就問到旁邊幹活的老伯怎麼走,當時由於著急,語氣稍微有點重,老伯直接說上了一句俗語,「問路不施禮,多走五十裡」,雖然是簡短的一句俗語,但是卻告訴了我一些道理,至此以後,但凡出門在外,我都以禮相待,語氣謙卑。其實俗語雖叫俗語,但是一點也不俗,只有我們細揣摩,深領悟才能深知之中的道理。比如下面的這則俗語,農村俗語:「舅家風,三代傳」,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 在農村舅爺、舅公、舅外公和舅老爺有什麼區別?哪個地位更高?
    在農村舅爺、舅公、舅外公和舅姥爺有什麼區別嗎?哪一個地位更高一些?馬上就要過年了,而在年底的時候,農村的酒席也比較多。無論誰家裡辦酒席都是熱熱鬧鬧的,能叫的親戚基本都會叫過來,大家一起來慶祝一下,相互也粘粘喜氣。
  • 《娘親舅大》這部電視劇我從頭到尾哭著看完,這才是我們要的好劇
    梅花依依,一點散落萬裡情....每當這首歌響起我的眼淚就忍不住,這部苦情劇比《渴望》、《媽媽再愛我一次》、《暖春》、《啞巴新娘》、《我的醜娘》更加走心的一部苦情劇《娘親舅大》,作為80的後我基本上是從頭哭到尾,這部劇的音樂跟演員煽動性太強了,而且劇中錄音機、磁帶、喇叭褲錄像廳這些情景很容易觸景生情將人帶入以前80年代的回憶。
  • 農村俗語『養豬莫生雙,養狗莫生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民除了種地有點收入,就是在家養幾隻雞,養一頭豬,母雞下蛋管著日常零花錢,年末殺豬過年也是農村習慣,而狗看家護院,也是農村必備管家,農村有句老話說『養豬莫生雙,養狗莫生六』,這又是啥意思。記得小時候農村家家戶戶都養一頭豬,養母豬的很少,平時放學後大家就挎著籃子,到地裡割草,地裡的紅薯秧子也是它的最愛,吃剩的飯菜都丟到豬槽裡,過年賣掉豬就能過個好年,同村有一家養了一頭大母豬,一窩能下八九隻,大人提前就開始預訂,什麼白花豬、黑毛豬,滿月後就可以逮走。為啥說『養豬莫生雙』呢?
  • 農村老話「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啥意思?你家鄉有這規矩嗎?
    農村裡辦酒席不比城裡,是有很多的規矩的,像升學宴、結婚、生日、喬遷等酒席,一般都對酒席上人員座次的安排是有講究的。在有些地方就流傳著「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的說法,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是一句介紹酒席規矩的俗語,其前半句的意思是說如果父子同去參加酒席了,或者是家裡宴請賓客了,那是不能同坐一桌的。而後半句則是說侄兒子不能和叔叔、伯父們坐在一起對飲。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今天要分享的這句「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下面就來一起看看這句話作何解釋吧!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是禁止在原有老房子的基礎上再從上面加蓋一層,容易導致老房子承受不了太大的重量導致老房子變得不結實,甚至出現倒塌的危險,輕則破財,重者人亡,三年兩年哭。這句俗語有道理嗎?看看大家怎麼說?
  • 農村人說「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啥意思?有道理嗎?
    其中有闡述生活經驗總結的,有關於講訴人情事故的,有關褒貶諷刺的,也有批駁揭露的,可謂是保羅萬象,這些俗語更是我國豐富藝術語言的寶庫。其中最被人們津津樂道就是關於民俗之間的老話,因為這些和農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當飯後,就常聽到老人說到一句老話「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墳對上門對下,男對凸女對凹」啥意思?有道理嗎?
    一,三代不離舅家風老話也常說「娘親舅大」,言下之意,舅舅在一個家庭內的有著絕對的權威和尊敬,在一些地區也常說「外甥家的牛,舅舅家的頭」,也形象的詮釋了外甥和舅舅之間親密的關係,可見舅舅在每個人心中的地位!
  •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女兒像爹吃穿不缺」啥意思?是何道理?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女兒像爹吃穿不缺」啥意思?是何道理?文/農夫也瘋狂二胎政策放開了以後,在農村裡有不少的年輕人加入到了生二胎的行列中,其中還有一些70後的大叔、大媽們也來湊熱鬧了。而這時有些老人就常會念叨「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女兒像爹,吃穿不缺」這樣一句俗語,其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古人所說的這話是何道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先來看看前半句,「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意思是說如果兒子長得像媽媽,那麼以後就會有出息,將來長大了會是大富大貴之人。老祖宗的這話是何道理呢?
  • 農村老話講「親家隔壁住,人熟禮不熟」啥意思?這是真的嗎?
    農村老話講「親家隔壁住,人熟禮不熟」啥意思?這是真的嗎?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陽叔敘說家鄉事」,了解更多農家事。你的一個點讚,一句評論留言都是我前進的動力!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意見都可以評論下來,小編都會參考回復,也歡迎大家積極轉發,此文章為本人原創,維權必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農村老輩人最看重禮法。「親家隔壁住,人熟禮不熟」而這句就是表示現在農村禮法有多看重。農村老俗話說「人親財不親」,人與人之間不管平時關係有多好,帶頭不見低頭看的,也要懂得禮數,逢年過節的,該走的禮數一樣也不能少。
  • 老話說「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其中有各種或宏大或精美的物質文化,還有反映歷代人們生活的非物質文化,如唐詩宋詞、雜曲小調等等。當然,俗語也是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俗語不論對於前人還是我們當代人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給大家說一說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這句俗語想表達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