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學生的幸運是遇到一位好老師,而我想說:座位教師我的幸運是人生旅途中有花樣的學生陪伴,傾聽花兒盡情綻放,我們的生命才會飽滿豐盈。這是我學習「新基礎教育」的最大感悟。
初讀此書,感悟膚淺,但一本好書的最大價值是耐讀,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初讀無味,繼之有感,再讀如佳釀。《新基礎教育》以它獨特的魅力,充滿活力的腳步,在反覆研讀中讓我頓悟,在不知不覺中邁出了課改的腳步……
通過學習,我對「新教育觀念是新基礎教育之魂」有了全新的認識,它包括三個層面:即基礎教育的價值觀,學生觀,學校教育活動觀。
感悟一
感悟之一來自於第一層面:教育要「面向未來」。無論從社會的角度還是個體的角度看,基礎教育永遠是一項面向未來的事業,所以,在時間的價值取向上,增強未來意識是新基礎教育的重要觀念。而對「生命性」的理解是:在現實的基礎教育中常常忽視了對象是「人」,是具有世界上最大豐富性和主動性的生命,忽視了教育是面對處在人生最重要時期的、具有奠基意義的「發展中的人」——青少年,同時,還忽視教師同樣是一個有多種需要和能力、具有發展可能的人。強調基礎教育要有遠慮,不可只求近利。要為社會的持續發展和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這就是基礎教育所要體現的「社會性」
感悟二
感悟之二是如何看待學生。在這一點上,根據以前的經驗,總是把學生看作是接受教育的被動者,缺乏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習過程中過分依賴或服從教師。而新基礎教育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被動學習上升為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都發揮出來,使學生實現智慧和才能的發展。同時,在新基礎教育過程中,承認差異,關注差異,採取不同的教學,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實現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長和個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發展。
感悟三
感悟之三就是學校教育活動觀的更新,我的理解是「決戰課堂」。倡導「以學生發展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的新教學理念,就要:
1。為學生提供課堂主動學習的條件。(包括時間和空間)
2。幫助學生掌握主動學習的「工具」。
3。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和要求教師學會「傾聽」
4。加強「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溝通。
5。豐富課堂師生的互動關係
6。營造富有人文氣息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搭建展示他們才能的舞臺,使他們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新基礎教育」
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最關注的是生命的整體性和人的發展的能動性。可反思自己的教學,我是把學生當作一個生命體了嗎?我以前始終都是把學生看作認知體,認為只要讓他們在各式各樣的考試中有一個好成績就行了。從來不會考慮,教育對於學生和教師生命成長的意義是什麼。葉教授的話讓我真正開始認真思考:怎樣的教育活動是最利於生命成長的。首先我認為要改變自己與學生的關係,關注學生的表現,傾聽學生的意見,開放課堂,給學生創造一個敢於發表自己意見的氛圍,改變學生的發言方式,用「我有個建議」「我還想補充」……其次做好自我反思,就是針對課堂中出現的種種弊端進行思考,然後確定在以後的教學中該如何改進
問題
出了問題,我不能只是一味的尋找學生的問題,也要反思自己。例如課堂上學生思想注意力的不集中,紀律的渙散,不能僅僅從加強學生的行為規範教育這個方面去反思,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難道不應該從教學方法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直觀性,教育理念的先進性上去反思考慮嗎?再例如學生成績考得不理想,就責怪這些孩子學習不努力,智力落後;學生課間吵鬧,就批評他們不能遵守紀律,調皮搗蛋。如此一味地強調學生方面的原因,而忽視了自身的原因。以前我認為只要上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發言踴躍,看起來熱熱鬧鬧,這堂課基本上就算成功了,就可以說把課堂還給學生了,實際上這是錯誤的想法。真正意義上的好課,不僅要看這種表面的活,更重要的是學生從思維深處真正活起來,學生表面的活是基於他們經過理解而來的,而不是為了純粹的表現。看來「以學生發展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真的不是一句簡單的話說說就行。
最燦爛的職業
真的希望作為太陽底下最燦爛的職業,人民教師中的.一員,我的一言一行不會辱沒教師的角色,不會辜負人民賦予我的神聖使命,別無選擇,我惟有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全新的思想和行動用心去餞行葉瀾教授的教育思想,在時間中去驗證其理論。
我願意成為太陽花叢中的一朵,雖不起眼,卻能在陽光下燦爛開放,我更願意與我的學生們一起在「新基礎教育」這一片太陽花中,共享陽光雨露的滋潤,盡情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