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是中考的熱門文章,今天小編編輯了本文的應知應會知識清單,為中考助力。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可以寫景狀物,如《小石潭記》;可以敘事,如《桃花源記》;可以將寫景狀物與議論抒情結合起來,如《嶽陽樓記》《醉翁亭記》。
記,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碑記:古代一種刻在石碑上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2)遊記: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文體。
(3)雜記:古代因事見議,雜寫所見所聞,不多加議論的文體。
(4)記……事,古代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範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26歲登進士第,因直言進諫,屢遭貶謫,久不被重用。慶曆元年,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鞏固邊防,當時軍中流行著「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的傳說。慶曆三年,任參知政事,提出十項政治改革方案,為守舊派所不容,遂外放任鄧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
範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也非常突出,工於詩詞散文,所寫的文章飽含政治抱負,文詞秀美,氣度豁達,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本文寫於宋仁宗慶曆六年9月15日,當時作者貶居鄧州。這年六月,與範仲淹同為大中祥符近士、因遭誣陷而被降職嶽州的滕子京重修的嶽陽樓行將落成,滕子京函請範仲淹作記,並附上名家所繪的《洞庭晚秋圖》,連同親擬的《求記書》一併寄給好友範仲淹。範仲淹欣然受命,寫成了這篇流傳千古的《嶽陽樓記》。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託)
古今異義
越明年,政通人和。(越,古義:到。今義:跨過)
增其舊制(制,古義:規模。今義:制度)
氣象萬千(氣象,古義:景象。今義:大氣的狀態和現象)
前人之述備矣(備,古義:詳盡。今義:準備)
薄暮冥冥(薄,古義:迫近。今義:跟「厚」相對)
則有去國懷鄉(國,古義:國都。今義:國家)
春和景明(景,古義:日光。今義:風景)
把酒臨風(把,古義:持。今義:介詞或量詞)
進亦憂(進,古義:在朝廷做官。今義:向前移動)
微斯人(微,古義:如果沒有。今義:細小,輕微)
以:
屬與作文以記之(以:連詞,來)
不以物喜(以:介詞,因為)
或:
或異二者之為(或:副詞,也許,表示委婉的語氣)
而或長煙一空(或:副詞,有時)
極: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極:動詞,到達)
漁歌互答,此樂何極(極:名詞,盡頭)
觀:
予觀夫巴陵勝狀(觀:動詞,看)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觀:名詞,景象)
一:
一碧萬頃(一:一片)
而或長煙一空(一:全)
和:
春和景明(和:和煦)
政通人和(和:和樂)
百廢俱興(廢,動詞用作名詞,荒廢了的事業)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北,南,都是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北」「向南」的意思)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先,後,都是名詞作狀語,分別是「在……之前」在……之後」的意思)
省略句
屬予作文以記之(省略主語「滕子京」
判斷句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也」表判斷語氣)
倒裝句
吾誰與歸(賓語前置,應為「吾與誰歸」)
這篇記通過描繪嶽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後所產生的不同情感,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同時也有勸慰友人之意。
(哈爾濱)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這樣的胸襟嗎?請結合文章的內容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有。「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嶽陽樓」,體現了滕子京雖遭遇貶謫,卻沒有因此沉淪,而是積極理政,政績顯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甘肅天水)有人認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偉大的事,與我們普通人無關。對此,你怎麼看?
參考答案:
示例:我不同意這種觀點,「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