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是一門多聲部聲演唱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分為純人聲合唱(無伴奏合唱)、有伴奏合唱,在演唱時要求各聲部合唱隊員遵循統一的音色、力度、音樂線條營造出和諧的整體聲音效果。合唱藝術也是一門參與範圍最廣、受眾人群最多的一門歌唱藝術,多聲部演唱的運用是獲得立體合唱音響的基礎,只要具備一定的合唱意識和運用聲音的技巧,就能夠在指揮的引領下去完成不同的音樂作品,表達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以此抒發音樂情懷。合唱藝術通過它對音響構成的不同變化來表達不同作曲家作品的不同音樂思想,所以要求合唱隊在演唱時要對不同音樂作品有不同的音響變換和情感變換。
01
合唱指揮需要具備的基礎知識
指揮作為合唱隊的核心,是引領合唱隊員表達音樂作品的靈魂,合唱指揮的綜合藝術修為直接關乎到一個合唱隊能否用準確地音響效果和情感來表達所要塑造的音樂形象。作為合唱指揮想要訓練出一支具有高水準的合唱隊伍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帶領合唱隊員塑造出好的合唱音響,表達更準確的音樂情感。合唱藝術迄今為止已經有700多年的發展歷史,最早起源於歐洲的宗教音樂。在合唱發展的漫漫長河中逐步從單聲部的齊唱演變成為多聲部的立體發聲的合唱,也從單一的為宗教服務的音樂轉變成為政治、生活、愛情等抒發情感的多元化歌唱藝術。每首合唱作品都有其時代背景和創作意圖及其產生的原因,研究合唱作品的內容及其構思才能更好地把握不同藝術作品的脈絡和演唱風格,很好的讓作曲家的意圖得到再現。從巴洛克時期到古典時期再到浪漫派時期以及近現代的作品都有著不同的演唱風格,這其中包含咬字、發聲、力度、音樂線條的呈現等,所以作為合唱指揮一定要對每個時期的合唱作品風格進行細緻的研究,這樣才能準確的揭示作品內容、塑造作品中的音樂形象。
鍵盤樂器可以最直接的模仿合唱作品的音響感覺,一個合格的合唱指揮需要具備一定水平的鋼琴基礎,指揮在準備排練作品的前期一定要按照合唱作品的總譜在鍵盤上生成整個音響效果形成對作品和聲走向的洞察力,這樣在排練中如出現音準問題以及和聲上的偏差,指揮耳朵裡已經潛在音響就會幫助大家糾正到正確的音響上來。所以指揮在日常訓練中一定到多進行耳音聽力的練習多接觸和聲樂器。指揮對藝術作品的直接表達就是指揮的手勢、眼神和表情,合唱隊員的每一次強弱,呼吸、音樂思想都集中在指揮的手勢上,所以說指揮在指揮動作上的協調統一是預示整個合唱隊伍和音樂之間關係的橋梁,最準確的指揮動作才能更貼切的表達音樂作品,這就需要指揮在揮拍方面做到準確、簡單、和美觀,這三點也是指揮基礎的三個要素。
02
合唱指揮對合唱隊的發聲音準訓練能力
合唱作為一種集體演唱的藝術形式,要以唱作為訓練的基礎,這裡面就包含了科學的發聲方法和準確的音準演唱技巧,所以說有了好的歌唱控制力才可以解決好對音準的控制力,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聲音的訓練上,要以科學的美聲唱法為發聲基礎,從最基礎的聲樂理論作起,使每一個合唱隊員深入地了解發生的原理,怎樣去把控歌唱中的氣息以及歌唱中的咬字,所以科學的訓練方法至關重要,要想使多個人發出一樣的聲音位置運用統一的發生氣息,就需要平時嚴格的訓練方法,尤其是在共性發聲上的訓練,可以更多地採用義大利美聲訓練系統裡的元音訓練引導發聲,從a、e、i、o、u做起逐步加入一些輔音的訓練最終使大家融會貫通能夠唱統一的音色。
室內合唱作品和歌劇裡的合唱用聲要有所區別,但兩者演唱時都應以美聲唱法作為基礎,美聲唱法由於其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其音色優美、富於變化,也適用於多種不同作品以及風格上的表達。所說的美聲唱法是合唱演唱的基礎課,必須遵循嚴格系統的訓練方法,使大家可以做到強弱可控、高低可辨。美妙動聽的聲音來自好的呼吸支持,不能很好地控制氣息就不可獲得好的歌聲。所以說一切聲音的表演技巧都與呼吸有著緊密的聯繫。美聲唱法中的低喉位深呼吸能夠更好地獲得充分的共鳴和圓潤的音色,如何才能夠使氣息變得流暢、自然、豐滿需要一個長期系統的訓練過程和方法。
克拉克在論呼吸中主張歌唱的第一要素就是呼吸。《喉頭生理學》一書中也認為呼吸才是聲音的生命力。
下面是呼吸的三種方法:
1.胸式呼吸法。這種呼吸吸氣量不大,主要集中在肺的上部,這樣的吸氣淺薄就容易給喉部肌肉造成緊張,導致發出的聲音乾癟而缺乏充分的共鳴,所以在聲音訓練中是不被提倡的。
2.腹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依靠腰腹擴張呼吸方法。它吸氣比胸式要深,由於氣息吸得過深經常會導致氣息僵滯,如果流暢性不夠,就會影響發聲的位置,容易使聲音缺乏圓潤性和靈巧性,並出現聲音位置偏低。
3.胸腹式聯合呼吸。這種呼吸是充分利用胸腔和橫膈膜共同作用工作的呼吸方法。也被認為是最科學和合乎生理構造的方法,這種呼吸方法在於氣息吸得深而飽滿,使發聲器官得到了充分的放鬆,對喉部的穩定和聲帶的鬆弛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加上吐氣的控制力,即可使聲音變得圓潤飽滿,使高、中、低三種音區的轉換變得自然鬆弛。
懂得了呼吸方法還不行,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練習才能達到歌唱時運用自如,快吸慢呼、慢吸快呼、都是日常練習的基本功,再輔以跳音練習,充分調動橫膈膜的彈性,加強氣息與聲帶閉合間的協調能力。特別是共性聲音的訓練需要大家集體做發聲和氣息的練習,逐步形成高度的聲音融合性,使各聲部之間的音色達到統一。
03
合唱指揮的揮拍與音樂表達
指揮的基本圖式練習是指揮的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它不僅提供給合唱隊員演唱時的呼吸吐字以及收拍等,還是引導和吸引合唱隊員統一表達音樂形象的重要行為。通過幾個世紀的總結與發展,指揮的揮拍圖示也逐步統一,基本動作是:強拍向下弱拍向上,在指揮的圖式練習中左右手要分工明確,不能兩隻手無休止的同時打拍子,右手應該作為基本節奏強弱的執行者,而左手因該更多的指示合唱隊員咬字發音保持氣息,以及音樂線條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拍子的基本分類分為:單拍子(大多出現於戲曲中)、復拍子(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還有混合拍子都是以單拍子或是復拍子混合而成。這些拍子的基本圖式都是指揮日常練習中的基礎,在日常練習中指揮要做到要從實戰技巧不斷加強練習,如在起拍、收拍、漸強、漸弱、漸快、漸慢等典型作品處理的手法上達到貼近音樂自然的運用。
指揮作為合唱隊的靈魂,在指揮作品的時候,不可一味的去劃拍圖而忽略掉音樂風格和音樂線條等重要因素,在不同音樂風格裡面,不一定是傳統的富有規律性的節拍,尤其許多地方性的音樂作品都具有鮮明的音樂個性,這就需要指揮在排練前要熟讀總譜,根據樂曲風格來安排自己貼近作品的肢體語言,更好的引導合唱隊員表達出作品的音樂內涵。不同的合唱隊與不同的指揮表達出的音樂作品風格也不盡相同,但音樂思想跟作曲家的初衷是統一的。指揮和歌者從不同角度去理解作品是會有風格差異的,也正是這些風格上的差異才會更多的賦予合唱作品新鮮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