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類小說受市場追捧 《清明上河圖密碼》電子書銷量超紙質書

2020-12-20 鳳凰網讀書

近日,講述北宋手工業全貌的暢銷書《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第四部《清明上河圖密碼4》上市,一上市即迅速登上各大網站圖書排行榜。在受到市場追捧的同時,小說的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0分,口碑爆棚,成為近十年來罕見的現象級國內原創小說,引發關注。與此同時,根據小說改編的大電影、電視劇阿里影業已經啟動,投資高達幾億人民幣,被業界稱為是繼《盜墓筆記》《鬼吹燈》《藏地密碼》之後的最強IP, 迅速俘獲了市場和口碑。

《清明上河圖密碼4》

傳奇:復活千古名畫中824個人物

13年前冶文彪偶遊開封,一眼見到《清明上河圖》的臨摹畫,自此迷上了《清明上河圖》。冶文彪本人極喜歡歷史,於是便生出了要找出這畫中824個人物身世之謎的念頭。別人知道了就當個「笑話」聽了,沒有人會因為一張畫會想到去研究畫中每一個人的身份,甚至是姓名,最多也就是拿來只為解讀解讀當時的歷史、背景、各種野史小故事罷了。但作者冶文彪徹底陷進去了,《東京夢華錄》《續資治通鑑長編》《三朝北盟會編》《宋史》《宋會要輯稿》《東都事略》《宋人軼事彙編》等幾千萬字的宋史典籍,到近四百萬字的《全宋詞》都被他通讀了一遍。為了有更多的感受,冶文彪還曾經多次去開封實地考察。

五年思考,三年創作,在此期間冶文彪辭職在家全心創作,跟著名導演李安一樣全靠「老婆」收入養活。畫中824個人物都有名有姓,全部復活:開食店的章七郎、挑著擔子的牛小五、掌管京城魚行的蔣魚頭、開客店的房敬、看茶棚的嚴老兒……圖書出版之後,一舉暢銷幾十萬冊,影視版權也被阿里、光線聯手天價競得,冶文彪自此躋身中國暢銷書作家之列,也成就了一段文壇佳話。

新鮮:《清明上河圖密碼》電子書銷量超紙質書

《清明上河圖密碼》的暢銷,在出版界看來有些不可思議。單本書字數50萬,定價近50,跟當今快餐化、碎片化、節奏快的社會似乎格格不入。然而來自市場的數據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不僅本本暢銷,還一口氣出到第四本,追讀的人越來越多,在豆瓣上評分也越來越高。據作者冶文彪介紹,《清明上河圖密碼》電子書的總收入甚至已經超過紙質書,「大部分都是年輕讀者,這讓我有點意外」。

劇數字平臺運營人員辛辛介紹,《清明上河圖密碼》厚達500多頁,電子書更方便攜帶,加上懸疑小說讀者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受到讀者追捧也在情理之中。在運營策略上,《清明上河圖密碼4》也採取了近幾年最先進的電子書首發。據了解,《古董局中局》《餘罪:我的刑偵筆記》等暢銷書也是採取電子書先行的策略,在實際操作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相關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暢銷書電子書稿費超過紙質書雖然不是常態,但這種現象已經陸續出現。之前數字出版沒有發展,紙質書渠道比較單一,但現在亞馬遜、騰訊、掌閱、小米、噹噹、京東等多家數字平臺崛起,一本暢銷書數字版收入也能達到上百萬人民幣,一旦有影視的帶動,幾個月的收入甚至能達到數百萬。加之現在圖書市場的主流讀者以80後、90居多,他們都是隨著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一代,有付費購買電子書的習慣。因此,對於特別適合年輕人的暢銷書,它們的電子書成績也不會太差。

記者調查發現,傳統文化小說已經悄然走紅市場,受到年輕人追捧,而《清明上河圖密碼》在文化市場的熱銷是有跡可循的。早在2008年,講述西藏文化與地理的百科全書《藏地密碼》爆火,在小說的暢快閱讀中,讀者感受到西藏的深厚歷史與文化。小說大賣1000萬冊,影視版權更是受到好萊塢的爭搶,動畫片、主題公園也提上日程。緊接著在2011年,暢銷書《山海經密碼》出版,將中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山海經》還原成一部老少鹹宜的長篇小說,銷量100萬冊,影視版權甚至受到《魔戒》導演的青睞,最終被中影重金購得。據最新消息顯示,《山海經密碼》大電影將由曾拍攝過《畫皮》《四大名捕》等電影的陳嘉上執導,動畫及網劇計劃也都在規劃中。到了2015年,講述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的《清明上河圖密碼》橫空出世,剛出版就引發光線傳媒高層與阿里影業高層的關注,版權爭奪與版權價格更是創下IP熱潮中的紀錄。2016年,跟風《清明上河圖密碼》的《大唐懸疑錄:蘭亭序密碼》出版,影視版權也賣出了上千萬人民幣的高價。

在傳統文化小說中嘗到甜頭的民營出版商讀客圖書,甚至將公司願景改成「發揚傳統文化」,並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旨在挖掘、發揚、傳播傳統文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讀客合伙人程峰在接受採訪時說:「讀客發現,那些帶著中國文化母體的產品在市場上會走得更遠,屢屢創下中國圖書市場奇蹟,因為這背後是文化的復興和覺醒。比如我們出的援藏後代寫就的小說《藏地密碼》暢銷1000萬冊;人大史學碩士的《知行合一王陽明》單本暢銷100萬冊;牛津大學教授的《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單本暢銷50萬冊;醫學博士把關的《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病一掃光》創下中國生活健康書銷售紀錄;經典童書《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更是每年銷售額幾千萬。隨著中國的崛起,我們堅信作為一家本土公司,『發揚傳統文化』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

相關焦點

  • 電子書銷量持續下滑 年輕一代愛上紙質書
    紙質書的死忠可以鬆一口氣了,新數據顯示電子書銷量正在下滑,而紙質書的銷量則在上升,而且這一轉變是由年輕一代驅動的。根據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的報告,2016年英國售出超3.6億本書,英國消費者在紙質書和電子書上花費總計達1億英鎊(合8.5億元人民幣),數量和金額分別比上一年多出2%和6%。數據還顯示,實體書店生意好轉,去年英國實體書店銷量總體上漲4%。
  • 有聲書市場或成下個「藍海」
    《餘罪》《清明上河圖密碼》等暢銷書很早便試水紙電同步,今年最新的紙電同步案例是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新書《刺殺騎士團長》和知名演員王俊凱的新書《十九歲的時差》。紙電同步的流行標誌著電子書市場的成熟,而當下市場嗅覺靈敏的出版機構已經瞄向下一個高速增長的藍海——有聲書市場。
  • 書博會意猶未盡:電子書與紙質書,孰美?
    紙質書帶來的奇妙「閱讀感」中南博集天卷文化出版人員:我個人一定會選擇紙質書,因為紙質書才會給我一種閱讀感,在燈下捧著書讀的感覺是電子書給不了的。眼睛和紙的對接跟看手機的感覺也完全不一樣。人類開始讀書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了,一直讀的是紙質書,真要接受電子書也得有一個過程。
  • 紙質書與電子書:取代還是並存?—新聞—科學網
    顯然,現實並不像他所說的那樣,還似乎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去年美國皮尤研究所的一項報告顯示,過去12個月在美國讀過一本紙質書的人依然比看電子書的人數多出一倍以上;而英國調查機構尼爾森的最新數據顯示,電子書的銷量連續兩年下滑,紙質書的銷量則不斷上漲,年輕一代的閱讀習慣是造就這一趨勢的主要驅動力。
  • 《清明上河圖密碼》,國產懸疑推理小說的巔峰之作!
    今天小編推薦的是一本國產推理小說——我心中排名第一的巔峰之作——《清明上河圖密碼》,講述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這套書小編妥妥的跪服!膜拜!景仰!絕對的世界級大師水平!絕對的國產懸疑推理小說的巔峰之作!絕對的中國特色推理!作者的傳統文化功底之深厚,文學修養之高,關鍵是力透紙背的大胸襟、大氣度……把局布得如此之巧妙,如此之大,還滴水不漏,思維縝密,推理嚴謹,真可謂曠世奇局。在這套書面前,小編只能跪服!!!
  • 有聲書銷量或超電子書
    德勤全球公司調查顯示,有聲書市場增長迅速,未來銷量有望超過電子書。英國《泰晤士報》12月2日以德勤年度技術和媒體趨勢預測報告為消息源報導,全球有聲書市場2020年將增長25%,達到近40億英鎊(約合363億元人民幣)。
  • 電子書 到底適不適合幼兒
    數據顯示,童書和小說是2017年市場發展迅速、銷量可觀的兩大圖書品類,二者碼洋均達到超60%的高速增長。從閱讀行為來看,用戶最主要的閱讀形式是紙質書。  圖畫書仍佔主流 挫折教育成熱點  2017年,噹噹童書累計售出童書4.1億冊。  數據顯示,家長們最愛購買的童書品類是:兒童文學、圖畫書和科普/百科。這三類圖書也是引進童書數量最多的種類。
  • 名畫《清明上河圖》中隱藏的殺局:暗藏24具屍體,還有間諜藏身
    名畫背後的秘密都在這本國產懸疑巔峰之作《清明上河圖密碼》中本書作者冶文彪從構思到完成《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作品,用了十五年的時間,這期間他閱讀了3000萬字的宋史典籍,近400萬字的《全宋詞》,細讀60位名家詞集,活脫脫成了書齋裡的宋朝人,只為解讀"清明上河圖"背後的824個人姓名和故事,打造《
  • 《秘密花園》告訴你紙質書還在
    近來,蘇格蘭插畫家喬安娜·貝斯福德為成年人定製的塗色書《秘密花園》火了。這本在2013年出版、僅有264個字的塗色書目前在全世界售出200萬本,在美國登上了亞馬遜網站的銷量冠軍寶座。  其實,不獨《秘密花園》,其他成人塗色書也受到了讀者的熱烈追捧。英國和美國亞馬遜熱銷書前20名中,多本成人塗色書在列。
  • 紙質書不可替代,電子書漸成潮流
    如果覺得手機閱讀不過癮,還有五花八門的電子書閱讀器可供選擇,除老牌亞馬遜kindle外,掌閱、博閱、漢王、文石等品牌的新產品也收穫了良好口碑。隨著科技進步,電子書閱讀器給讀者的體驗越來越接近於紙質書。今年3月,科大訊飛發布全球首款彩色電子閱讀器,已經可以顯示4096種色彩,使插圖較多的美術攝影類書籍的閱讀體驗接近紙質書。
  • 再現大宋風華:5米長卷立體書《清明上河圖》推出
    讓「國寶」融入大眾《清明上河圖》立體書預售獲萬人關注3秒鐘,早鳥售罄;1分鐘,眾籌目標達成;1天內,眾籌金額超20萬元;眾籌上線22天,獲得了近萬人關注,眾籌金額突破210萬元。10月24日,在文化創意眾籌社區摩點上,一本書完成了它的首發眾籌。火爆異常的認籌數字,顯示出讀者的噴薄熱情。對這種熱情,出版方早有預期。
  • 紙質書與電子書,哪個更發光?
    --有人把地鐵裡的紙質書視為發光體,說讀書人就像一束光,照亮了這個浮躁的時代。他們構成了地下流動的圖書館。似乎讀書的大媽有別於在桃花盛開的地方扯絲巾擺POSE的大媽;似乎讀英語原版小說的穿破洞仔褲的年輕人更時尚……有著兩千年歷史的紙張,在如今這個一個季度銷售1億部手機的中國,格外被意義化。一本紙質書就是一個分水嶺?呵呵。
  • 金庸作品有聲書銷量大增,有聲書市場井噴發展
    京東大數據顯示,從10月30日19點開始,金庸作品銷量一路直上;到20點時較29日增長超過120倍。而噹噹數據表明,36冊《金庸全集》於19點開始下單量大幅上漲,到31日零時環比前一日增長超350倍。澎湃新聞記者還觀察到,除了傳統紙質書銷量上升,金庸作品的有聲書銷量也直線提升。
  • 程民生談《清明上河圖》的文化效應
    晚明李日華提及:「京師雜賣鋪,每《上河圖》一卷,定價一金,所作大小繁簡不同」,正是當時北京市場的記錄,足證臨摹《清明上河圖》已經產業化、商業化。又如清代蘇州畫家黃彪,以擅長臨摹《清明上河圖》聞名:「摹仿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幾欲亂真。」其摹本恐非一幅,當屬商業行為成就的名氣。
  • 買書借書?新書二手書?紙質書電子書?讀書,你選對方式了嗎?
    閱讀以前買書基本都是網上選的新書,但筆者最近淘了幾本二手書,發現了另一番新天地。二手書市場從之前的二手書店,漸漸轉移到了線上二手書市場。這裡不僅有各種課外書、小說、散文,還有各個專業的輔導書,專業書新書基本都要幾十塊一百多,在這裡幾塊十幾塊就可以買到,同時不影響閱讀質量。
  •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
    不過在當今社會,真的有人把畫「復活」了,不是隨便哪張畫,他「復活」的可是我國國寶級文物、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今天要說的這本書,就是一本以「清明上河圖」為構思腳本,歷經八年才創作出的中國大型原創懸疑推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
  • ...偏好經管、社科類圖書-高難度,上海,電子書,紙質,中國,房思琪...
    從2018年上半年紙質書和Kindle付費電子書暢銷榜來看,上海前十書目與全國對應榜單前十書目的重複率分別高達80%和70%。上半年最受上海讀者青睞的紙質書和Kindle付費電子書分別是《原則》和《月亮與六便士》。
  • 故宮推出《清明上河圖》立體書,國寶背後的秘密,都在這裡
    為了讓更多人欣賞到它的震撼之美,了解其背後的文化歷史,故宮出版社想了個妙招兒:  他們耗時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立體書,讓千年前的北宋街頭眾生相,在你手中「活」了起來!    除了給你視覺震撼的立體書,還精心製作做了一本《清明上河圖面面觀》。  書內分別從十五個不同的觀察面,解讀了《清明上河圖》的歷史背景、流傳變遷、文化和藝術價值等等。
  • 電子書與實體書和諧相處 數字出版迎來大爆發
    據記者調查,《古董局中局4》電子書的熱銷,只是國內數字出版大爆發的一個縮影。  現象 電子書已成實體書口碑發動機  電子書和實體書的關係,一直都是出版界討論的話題。在傳統出版商的印象裡,電子書的發展壯大會分流實體書的銷量,還容易滋生盜版,對實體書市場的收入造成削減影響,二者水火不容。
  • 大學生讀紙質書好還是買kindle讀電子書?
    其實紙質書和電子書的選擇,真的都是因人而異的,全部是個人喜好的問題,因此我也只是從我的角度出發寫些感受,可能不具有什麼普世的意義。我想提取三個關鍵詞:大學生,紙質書,kindle。我分開講講我對於這三個點的感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