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博會意猶未盡:電子書與紙質書,孰美?

2020-12-11 澎湃新聞

第29屆全國書博會

已經在西安圓滿落幕

4天時間來,7大展館共吸引了

1234家單位參展

留下了41.2萬人次西安市民的足跡

零售圖書總計51.2萬冊(套)

營銷總收入達2192萬元

愛書市民紛紛駐足於

出版社展位、作家籤售會前

購書閱讀熱情如此高漲

大西安書香之城實非虛名~

在博覽會A館的一角,有一處顯著的數字圖書出版區,吸引著逛展市民的視線。與熙熙攘攘擺滿了書的其他展區相比,數字圖書出版展區則顯得較為空曠,擺出來更多的是二維碼和文創產品,但二維碼背後則是海量的電子化圖書。

這些出版商能夠在書博會上出現,已然昭示著視頻、動畫、電子書等線上閱讀的高速發展,而線上閱讀中最受人矚目的當屬電子書。近年來,電子書愈發呈現出火熱的趨勢,IP的大賣、Kindle的熱銷以及人們閱讀習慣的變化都頻頻將電子書推進人們的視線,據《2018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4.3億人,人均單次閱讀時長71.3分鐘,人均數字閱讀量12.4本。2007年底,亞馬遜發布第一代kindle,一度有人高呼:實體書終將被電子書所取代。

但十二年後,這個聲音漸漸弱化。這幾年陸續發布的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國內數字閱讀(包含電子書、資料庫、電子文獻、電子閱讀器等)市場規模在2012~2013年,曾經連續兩年增速超過40%。但從2014年開始則從當年的37%一路下滑至2018年的19.6%,產業規模254億元。

電子書的發展究竟如何?

實體書在人們心中還有地位嗎?

帶著這些疑問

小布在書博會上進行了採訪

電子書是購買紙質書

之前的試驗田

中南博集天卷文化出版人員:

很多人會在網上看電子書,因為可能這本書實體書要50塊,電子書卻只要八塊或六塊就可以看到。但根據我們的讀者調查,還是紙質書比較受歡迎,很多人看過的電子書要是不喜歡就略過,要是喜歡就會專程買一本實體書來收藏和反覆閱讀。

陝西書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我覺得電子書和紙質出版物一定要融合,電子書和出版物兩者的衝突十多年前就開始了討論,這幾年紙質書受到了一點衝擊,但還是有很多人會買典藏的書籍回家收藏。但在收藏的同時,沒有人能隨時抱著一本很厚的書來看,等車的間隙我們可以把電子書拿出來看一看,等到回家再泡上一杯茶拿出典藏版來閱讀,這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讀者:42歲的主婦方女士

平時也會讀電子書,但嚴肅的文學作品還是會閱讀紙質書的。因為電子書閱讀的時候很多一划而過,想要記下來的句子和片段也沒辦法留存,不像我拿著紙質書可以在旁邊記錄一小段話,可以把喜歡的頁摺疊起來,如果可以滿足我這些要求那電子書我也可以接受。

讀者:26歲女白領劉女士

跟紙質書相比,我讀電子書會更多一點,亂七八糟什麼都看,但如果在手機上看到喜歡的書就會買一本紙質書珍藏起來。電子書看完就看完了,也不會想著再看它,而且抓不到手裡的書總感覺不是完全屬於我。我會比較捨得花錢買紙質書,但不是很願意花錢買電子書來看。

紙質書帶來的

奇妙「閱讀感」

中南博集天卷文化出版人員:

我個人一定會選擇紙質書,因為紙質書才會給我一種閱讀感,在燈下捧著書讀的感覺是電子書給不了的。眼睛和紙的對接跟看手機的感覺也完全不一樣。

人類開始讀書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了,一直讀的是紙質書,真要接受電子書也得有一個過程。電子書的受眾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學生,而上了年紀的、經濟基礎較好的人比較會選擇紙質書。

三秦出版社大眾圖書部主任:

從前年開始,我們開通了電子出版業務,銷量還不錯。但我認為短期內紙質圖書還是不會消亡的,西方科技領先世界,但直到現在紙質圖書還是主流。雖然紙質圖書銷量總體來說是在下滑的,但真正讀書的人都會追求將書捧在手裡的「閱讀感」。

讀者:剛高考完的18歲學生

再高級的電子閱讀器也代替不了把書拿在手裡的感覺。我會拿電子書看小說,但比如剛看的《妞妞》我就會選擇紙質書。

小布:為什麼?

學生:(……沉吟片刻)

因為感覺拿電子書看這種比較沉重的文學有些不尊重。

電子書與繞不開的網絡文學

三秦出版社大眾圖書部主任:

我發現人們傾向於用電子書來閱讀一些輕鬆的網絡小說,而會用紙質書來閱讀嚴肅文學。

陝西書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電子書的讀者一般都是碎片化閱讀,這時他們只是想獲得相對來說輕鬆愉悅的體驗。而傳統文學的閱讀是要耗腦子的,同時也需要大塊的時間。我們網站的目標客戶是18到35歲的年輕群體,但最近發現有一些五六十歲的讀者,他們很愛看像《強國重器》這類嚴肅向、現實向的題材。

讀電子書

你能做到專心嗎?

讀者:剛高考完的另一位18歲學生

我平時會看電子書,各種類型的書都會看,網絡文學和傳記類的書都會用kindle來看,我覺得跟紙質書相比沒什麼不同,我都能看進去,而且電子書會更方便觀看、搜尋,容易攜帶。

讀者:31歲的圖書從業者姚先生

我覺得不能說是讀電子書會沒有紙質書專心,其實是客觀因素決定,讀電子書的時候你所處的空間會是路途中或零散時間,而讀紙質書會在一個相對安靜的場所,家裡或者咖啡館,也會有比較多的時間來讀它,自然就比較專心。

中信出版社銷售總監:

現在我們的紙質書銷量是更大的,而電子書這個趨勢我覺得已經有點過了,最高峰的那幾年已經過去,電子書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增速不再像前幾年那樣突飛猛進,變成了緩慢增長。

一方面,網際網路的發展帶給年輕人的選擇更多了,僅看書就不止紙質書和電子書,還有有聲書等等更多的閱讀形式,除此之外各種APP,比如微博抖音之類的,也分流了人們的注意力,奪走了年輕人的時間。

實體書店的紙質書銷量是下滑的,但網絡上紙質書的銷量是上漲的,尤其是童書的銷量。

電子書和紙質書只能說各自有群體,有一些人是只看紙質書,甚至對電子書會有抗拒心理。但也有像我這樣的人,是從看紙質書,到跟風看電子書,再到回歸紙質書。為什麼那麼多人的kindle閒置了,因為你會發現在用它讀書的時候特別容易走神,不能讓你很專注,當你花費了很多時間在上面卻覺得學不到什麼東西的時候,就會覺得,還是拿起紙質書來吧。

書博會期間

無數冊圖書在開展前被搬進展館

又被從各地來逛展的市民帶回家

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安了新家

紙質書仍舊受歡迎嗎?

也許書博會已經給出了答案

你會讀電子書嗎?

也許也並不用牴觸它

無論什麼形式的閱讀

只要你在閱讀 那總是好的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白素素

編輯:西安報業全媒體編輯 蜀妹在西安

審核:何礫 周粟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

點擊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在看

相關焦點

  • 再論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存廢
    作者 | 一灣灣流水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態據說2020年有196萬種圖書賣出不到上千冊,有近一半賣出不到10本書,看來中國人真要和紙質閱讀漸行漸遠了?網上關於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存廢之爭,大致有三種看法,一種認為電子書取代紙質書成大勢所趨,一種認為兩種閱讀形式可以並存,第三種觀點認為紙質書永遠存在,不會退出人們的閱讀方式。最佳的當然是兩種閱讀並存,「道並行而不相背,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嘛。對於那些和網際網路一同成長起來的人來說,豈止是紙質書多餘,連電子書都嫌麻煩,一切都」一網打盡」,一隻手機在手,想查啥查啥,想看啥看啥,多方便呢。
  • 電子書、紙質書與竹簡,簡體字、繁體字與甲骨文……
    人類的文明發展日新月異,但是直到人們已經完全適應了通過網際網路的「電子方式」來閱讀新聞、信息的今天,在電子書和紙質書孰優孰劣方面依然有著不同的說法、甚至是爭執。我個人對於電子書和紙質書都接受,並沒有任何偏見。
  • 紙質書與電子書:取代還是並存?—新聞—科學網
    會被電子書取代嗎?這是自數位技術發展以來,一直迴旋環繞在人們頭腦中,也是一直拿來討論的問題。 有許多數據以及研究都表明,隨著技術的提升,電子書銷售越來越樂觀。201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尼葛洛龐帝預言紙質書將在五年內消亡。
  • 紙質書不可替代,電子書漸成潮流
    電子書閱讀給人們閱讀方式、認知模式與思維習慣帶來了改變,疫情期間,電子書閱讀的快速增長,也再次引發人們對相關問題的思考。電子書與紙質書各有什麼優勢?二者能否長期共存?如果覺得手機閱讀不過癮,還有五花八門的電子書閱讀器可供選擇,除老牌亞馬遜kindle外,掌閱、博閱、漢王、文石等品牌的新產品也收穫了良好口碑。隨著科技進步,電子書閱讀器給讀者的體驗越來越接近於紙質書。今年3月,科大訊飛發布全球首款彩色電子閱讀器,已經可以顯示4096種色彩,使插圖較多的美術攝影類書籍的閱讀體驗接近紙質書。
  • 紙質書與電子書,哪個更發光?
    --有人把地鐵裡的紙質書視為發光體,說讀書人就像一束光,照亮了這個浮躁的時代。他們構成了地下流動的圖書館。似乎讀書的大媽有別於在桃花盛開的地方扯絲巾擺POSE的大媽;似乎讀英語原版小說的穿破洞仔褲的年輕人更時尚……有著兩千年歷史的紙張,在如今這個一個季度銷售1億部手機的中國,格外被意義化。一本紙質書就是一個分水嶺?呵呵。
  • 電子書銷量持續下滑 年輕一代愛上紙質書
    隨著智能電子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人唱衰紙質書,有人甚至放話說紙質書必將走向消亡。這些人可能要失望了,因為最新數據顯示,這兩年紙質書銷量一路上漲,應時而生的電子書銷量反而持續下滑。那麼,是什麼成就了紙質書的華麗逆襲?
  • 為什麼有人願買紙質書卻不喜歡買電子書?
    【互動】  紙質書與電子書孰優孰劣的話題,已經爭論了多年。不能否認,更多的人,開始慢慢接受在電子設備上閱讀書籍。也有很多人,堅持購買紙質書。  針對「為什麼有人願買紙質書,卻不喜歡買電子書?」這一問題,我們通過微信平臺(微信號:ibookreview)進行了專題互動。
  • 義大利語範文之電子書和紙質書的利弊
    當你手捧一本紙質書的時候,即刻便會有一系列視覺和觸覺上的感受:立馬能知道這本書有多少頁,書的封面作者名和作品名顯而易見。你可以隨意瀏覽,用書籤標註你看到哪裡,還剩多少沒看。簡而言之,紙質書給你一種手上拿著真實的、存在的、可觸知的東西,而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文件。立馬你眼前就會浮現一位作家在他的書桌前書寫,想像著公眾有一天會讀他的故事的情景。
  • 買書借書?新書二手書?紙質書電子書?讀書,你選對方式了嗎?
    電子閱讀器跟普通電子產品相比,是專門針對閱讀開發的一款產品,電紙書的屏幕是仿紙書,不是液晶顯示屏,在太陽下或者光線很充足的地方,跟看書沒有差別。手機的屏幕是背光的,光線強的情況下,光源會直接照射到眼睛裡,長期看的話對眼睛有傷害。用過電子閱讀器的都知道,閱讀感覺跟看書的質感很接近,不是手機閱讀可以相比的。
  • 閱讀書籍,閱讀體驗最好的是電子書還是紙質書呢?
    平時的閱讀裡,你們是選擇哪種方式閱讀呢,電子書還是紙質書?昨天下班後,我依然習慣用手機看書,只要遇到一本精彩的書籍,我就會一直看到底,直到手機沒電為止。都說書是知識的海洋,書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希望。一本本津津有味的書籍,更多的是開啟了我對人生美好的嚮往。手機沒電了,我立馬抓起床頭一本寫作的書籍,繼續看。
  • 大學生讀紙質書好還是買kindle讀電子書?
    其實紙質書和電子書的選擇,真的都是因人而異的,全部是個人喜好的問題,因此我也只是從我的角度出發寫些感受,可能不具有什麼普世的意義。我想提取三個關鍵詞:大學生,紙質書,kindle。我分開講講我對於這三個點的感受。 1.
  • 電子書VS紙質書,哪種更適合給孩子來閱讀?
    已有研究表明,父母和學齡前兒童(3-6歲)在閱讀電子書時,他們之間的對話互動比閱讀紙質書時少。本文摘譯自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研究項目,關於在閱讀電子書和紙質書時,父母和孩子(本文中該詞特指 2-3 歲幼兒)間的言語互動和非言語互動的報告。
  • 美國心理學家:紙質書比電子書更具教育功能
    如今,閱讀已經逐漸變成了在電子屏幕上簡單的「翻頁」,父母到底應該聽從誰的建議呢?對此,研究員們表示還不能給出確切的答案。電子書儘管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但仍然不足以通過廣泛深入的調查來確定其對於學習的影響。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僅僅通過電子屏幕來給孩子們講故事,會損害兒童的語言發展。
  • 紙質書和電子書相比之下,哪個的閱讀效率更高?
    文丨 Julie Sedivy譯丨 蟀蟀即使現在電子書發展那麼快,但紙質書相比電子書仍然更受歡迎,而且眾多研究也表明,文字的呈現方式,對人們的認知目標,閱讀體驗與結果的影響,重大且深遠。在我所任職的大學圖書館裡,紙質書依然受到學生們的廣泛歡迎,學生們很難借到紙質版的新書。與此同時,我的出版商也告訴我,購買我所編寫教材的學生中,90%的人依舊選擇了紙質版——足足有四磅重,而非電子版。這兩件事傳達給我們的信息是一樣的:在大學校園裡,紙質書相比電子書仍然更受歡迎。為什麼這些學生依舊願意購買又昂貴又笨重的紙質版教材呢?
  • 第26屆書博會回顧 譜寫書博會歷史的最美樂章
    ■ 八大亮點凸顯 七個第一領先   書博會是體現包頭綜合實力、彰顯包頭文化魅力、展示包頭城市形象、統籌經濟文化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載體。本屆書博會在充分學習借鑑往屆承辦城市經驗基礎上,突出打造了八大亮點,同時也創造了書博會歷史上的七項第一,成為本屆書博會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 紙質書:請再愛我一次 電子書:有種愛叫放手
    那麼電子書跟紙質書,以及手機等智能設備相比,在閱讀方面有哪些獨特的優勢? 紙質書vs電子書vs手機 顯示效果 前面提到,紙質書能帶給讀者最真實的質感,原因就在於紙張上的印刷文字本身並不發光,而是通過自然反射光進入人的眼睛,所以讓人覺得自然、真實,對眼睛傷害相對較小,長時間觀看也不容易疲勞。
  • 第27屆書博會開幕 三千餘種湘書亮相參展
    以龍鳳文化而著稱的廊坊,將洋溢起「湘書」的味道。   「最想閱讀的」都能在湖南展區找到   本屆書博會主會場設在在廊坊市國際會展中心,並在唐山市設立分會場,湖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統一組團參展,中南傳媒具體承辦,屆時,湖南代表團將在廊坊國際會展中心A館設立專屬展區,通過35個展位,集中展示最新圖書。
  • ...北上廣最愛買書 -高難度,電子書,紙質,中國,亞馬遜,中國史,付費...
    根據亞馬遜中國2018年紙質圖書和Kindle電子書的銷售數據(2018年1月 1日至2018年12月15日),《原則》一舉斬獲2018亞馬遜中國年度紙質書暢銷榜、紙質書新書榜和Kindle付費電子書新書榜三料冠軍;《月亮與六便士》奪得Kindle年度付費電子書暢銷榜榜首;《毅力:如何培養自律的習慣(漫畫版)》是2018年度閱讀完成率最高的Kindle電子書;東野圭吾繼續蟬聯年度紙質圖書和
  • 親子閱讀分享 | 相比電子書,為什麼更主張讀紙質書?科學家給你解釋了!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電子書開始盛行市場。家長們往往會感到很迷茫:在電子閱讀和紙質書之間,到底該如何取捨?在2019年4月出版的美國兒科學會主辦的官方刊物「兒科學」(3月25日在線發表)發表了美國密西根大學幾位兒科醫生的一篇研究。題目是:《親子閱讀,電子書與紙質書互動的區別》。
  • 英國《衛報》:電子書閱讀效果不如紙質書
    參考消息網8月21日報導 據英國《衛報》網站8月19日報導稱,一項新研究發現,用Kindle看書的人在回憶懸疑小說情節的發生時間時「明顯」不如紙質書讀者。研究人員正在全歐洲範圍開展一項大規模調查,以評判數位化對閱讀體驗產生的影響,上述研究即為這項大規模調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