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分享 | 相比電子書,為什麼更主張讀紙質書?科學家給你解釋了!

2021-02-15 麗水在線

親子閱讀作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受家長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很大。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電子書開始盛行市場。家長們往往會感到很迷茫:在電子閱讀和紙質書之間,到底該如何取捨?

在2019年4月出版的美國兒科學會主辦的官方刊物「兒科學」(3月25日在線發表)發表了美國密西根大學幾位兒科醫生的一篇研究。題目是:《親子閱讀,電子書與紙質書互動的區別》。 

研究表明:紙質書比電子書更適合孩子。

美國密西根大學兒童醫院的蒂芙尼·芒澤博士帶領團隊做了一項實驗,他們在實驗室錄製了37對親子閱讀時的視頻。家長們以傳統紙質書籍、普通電子書、具有聲音效果或動畫等功能的電子書三種不同的形式閱讀類似的故事。每次的閱讀過程中,研究人員都會觀察親子間的對話、互動及合作。 

研究者發現,在閱讀紙質書籍時,父母和孩子的語言互動更多父母為孩子朗讀紙質書籍比電子書更為有益,因為前者更易在親子間產生有意義的對話。

比如,父母會停下來問孩子是否記得之前發生過的跟書中類似的事情,或者讓孩子猜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而孩子也會主動問一些問題,或發表對書中故事的看法。這些對話或互動對兒童的交流、情感及認知發展都至關重要。 

而在讀電子書時,父母往往談論較多的不是書中的故事,而是電子設備使用方面的內容。這時父母更多的是建議幼兒如何點擊或滑動電子設備的功能鍵,完成電子設備提示的任務,而不是專注在故事內容上的互動。

平板電腦讀物無論是無聲還是有聲的,陪伴閱讀的媽媽或爸爸都是更多的在指導孩子如何使用電子設備,把書裡的故事放到了次要地位。電子產品的使用則會對高質量的親子互動產生妨礙。

蒂芙尼·芒澤博士表示,親子分享閱讀不僅能讓孩子接觸豐富的語言和詞彙,還能增進親子的感情,但是如果過程中使用了平板電腦之類的電子產品,活動所產生的一些積極影響就會被削弱。

同時研究者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相比電子書,讀紙質書的孩子更聰明!那是因為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並頻繁對話,能幫助兒童腦部早期發育。

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耗時2年半,跟蹤調查了波士頓地區30多名4~6歲的兒童。他們發現,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其大腦中語言相關區域的活動就越強。這跟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都無關。

父母和孩子談話,可以影響孩子大腦的發育?這非常神奇。當父母和孩子交談時,除了語言內容,還有非語言方面的信息,比如肢體語言,成人反應能力和社交方面的信息,這些都是有助於孩子語言技能、社交技能和口頭推理能力。

因此,當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紙質書時,透過翻頁、體驗紙張的觸感、手指著一張張的圖畫、和小孩討論故事內容等,會與孩子產生許多互動,而這些是電子書所無法給予的。

但是許多家長因為平常忙於工作沒有時間去了解什麼樣的圖書才適合孩子閱讀,或是沒時間去圖書館借書、借了書沒時間還導致逾期。就讓閱讀這件事變得困難了起來。

現在家樓下、單位樓下就能借書還書了,你還不知道嗎?

愛心書屋讓圖書以更便捷、更智慧的方式進入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商場、公園、真正解決最後100米圖書借閱服務。

系統對接圖書館系統, 實現圖書館與書屋, 書屋與書屋之間圖書通借通還, 通過標準化運營,1個書屋1年流通圖書在3000本以上,相當於一個小型的圖書館。

讀者家中的舊書,可以共享到書屋的捐贈箱, 定期有管理員來收集整理圖書, 用戶獲得與書同價的書票,書票用於購書、文創產品等消費。

讀者可訂閱喜歡的圖書, 附近書屋有讀者喜歡的圖書, 書屋會向讀者推送相關信息。

讀者在系統圖書雲庫看到自己想要看的書, 而書又不在附近書屋, 則可通過預約功能, 把圖書預約投放至附近書屋,方便自己去借閱。

打開書屋小程序, 書屋會自動顯示離你最近書屋的圖書信息,讀者可通過小程序在線上分享讀書心得,交友互動。

讓你更加方便陪孩子養成閱讀習慣,使孩子戒掉電子產品的「網癮」。也使各位家長有更多陪伴孩子的時間,形成高質量的陪伴。所以報讀興趣班固然重要,可以使自己的孩子不至於落後於他人,但是閱讀對於孩子來說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所以不妨抽點時間出來讓孩子好好的看看書本吧! 「一本好書,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趕快來借書為孩子的讀書習慣打下基礎吧~

部分圖片文字來源網絡

▼往期回顧▼

麗水超20萬人關注的權威公眾號

合作熱線:0578-2666333

相關焦點

  • 紙質書和電子書相比之下,哪個的閱讀效率更高?
    文丨 Julie Sedivy譯丨 蟀蟀即使現在電子書發展那麼快,但紙質書相比電子書仍然更受歡迎,而且眾多研究也表明,文字的呈現方式,對人們的認知目標,閱讀體驗與結果的影響,重大且深遠。在我所任職的大學圖書館裡,紙質書依然受到學生們的廣泛歡迎,學生們很難借到紙質版的新書。與此同時,我的出版商也告訴我,購買我所編寫教材的學生中,90%的人依舊選擇了紙質版——足足有四磅重,而非電子版。這兩件事傳達給我們的信息是一樣的:在大學校園裡,紙質書相比電子書仍然更受歡迎。為什麼這些學生依舊願意購買又昂貴又笨重的紙質版教材呢?
  • 電子書VS紙質書,哪種更適合給孩子來閱讀?
    已有研究表明,父母和學齡前兒童(3-6歲)在閱讀電子書時,他們之間的對話互動比閱讀紙質書時少。本文摘譯自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研究項目,關於在閱讀電子書和紙質書時,父母和孩子(本文中該詞特指 2-3 歲幼兒)間的言語互動和非言語互動的報告。
  • 為什麼有人願買紙質書卻不喜歡買電子書?
    本報特對網友回復進行了歸納整理,與大家分享其中精華:  1 堅持購買紙質書的N個理由  @青青♀寶:看電子書我總會走神,所以一般還是會掏錢買紙質書。其實只要每個月少買一件衣服,就能讀到這個月你想讀的所有書了。  @昕怡:閱讀紙質書擁有一種幸福感,在翻頁中找到指引我的字句,在指尖觸碰中感受與作者的共鳴,在迷茫困惑中找尋到內心平靜。這些都是電子書無法給予的。
  • 大學生讀紙質書好還是買kindle讀電子書?
    這其中的原因是從小讀紙質書養成的習慣,每讀到精彩的部分,我會在激動的同時將書半合起來,看看左右手中讀過的部分與未讀的相比是多還是少,如果剩的還多,就會特別期待後邊的劇情,如果不多了,就會特別遺憾特別珍惜,會更加仔細怕錯過任何細節。
  •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紙質書」?
    在電子產品大肆流行的今天,手機、iPad似乎成了哄騙孩子的制勝法寶;不可否認電子產品具有輕便、多元化等特點,在孩子的多維學習方面也有積極的幫助,但家長引導孩子學習,還是建議應以紙質書為主,這是為什麼呢?
  • 書博會意猶未盡:電子書與紙質書,孰美?
    讀者:26歲女白領劉女士跟紙質書相比,我讀電子書會更多一點,亂七八糟什麼都看,但如果在手機上看到喜歡的書就會買一本紙質書珍藏起來。電子書看完就看完了,也不會想著再看它,而且抓不到手裡的書總感覺不是完全屬於我。我會比較捨得花錢買紙質書,但不是很願意花錢買電子書來看。
  • 電子書、紙質書與竹簡,簡體字、繁體字與甲骨文……
    人類的文明發展日新月異,但是直到人們已經完全適應了通過網際網路的「電子方式」來閱讀新聞、信息的今天,在電子書和紙質書孰優孰劣方面依然有著不同的說法、甚至是爭執。我個人對於電子書和紙質書都接受,並沒有任何偏見。
  • 買書借書?新書二手書?紙質書電子書?讀書,你選對方式了嗎?
    如果你有自主閱讀意識,每天可以花固定的時間來看書,那買書跟借書對你的影響都不是很大。如果你想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強迫自己每天閱讀,就可以利用借書這個途徑來養成良好的習慣。況且書籍使用過,並不影響閱讀,只要你真的讀進去了,它的外表是新的或者舊的又有什麼區別呢?
  • 紙質書與電子書,哪個更發光?
    --有人把地鐵裡的紙質書視為發光體,說讀書人就像一束光,照亮了這個浮躁的時代。他們構成了地下流動的圖書館。似乎讀書的大媽有別於在桃花盛開的地方扯絲巾擺POSE的大媽;似乎讀英語原版小說的穿破洞仔褲的年輕人更時尚……有著兩千年歷史的紙張,在如今這個一個季度銷售1億部手機的中國,格外被意義化。一本紙質書就是一個分水嶺?呵呵。
  • 書籍銷售八成仍是紙質書 為什麼紙質書報難以取代
    《電子市場》(Electronic Markets)期刊雜誌刊登的研究顯示,在電子書盛行的當下,人們還是更喜歡捧著紙質書閱讀,而且數據顯示,在全球大環境下,電子書的銷量在下降。另外,在電子產品薰陶下長大的年輕人,對紙質的鐘情甚至超過了老一輩。究其原因,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我們和電子書的感情有些淡薄,缺少歸屬感,而紙質書報會帶給我們更豐富的閱讀體驗。
  • 兒童閱讀宜選紙質書
    暑假到了,好多家長都想讓孩子在假期多讀書,這是很好的決定,但是在選擇紙質書還是電子書時,意見卻不一致。有的人認為,閱讀紙質書符合我們長期以來形成的閱讀習慣,並且閱讀中更易讓讀者思考,也讓閱讀更為系統。也有的人認為,網絡技術的發展使電子閱讀更方便快捷,並且,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無紙化社會」即將到來,閱讀的未來必然是數位化的。還有人認為,閱讀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讀什麼內容。
  • 再論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存廢
    網上關於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存廢之爭,大致有三種看法,一種認為電子書取代紙質書成大勢所趨,一種認為兩種閱讀形式可以並存,第三種觀點認為紙質書永遠存在,不會退出人們的閱讀方式。最佳的當然是兩種閱讀並存,「道並行而不相背,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嘛。對於那些和網際網路一同成長起來的人來說,豈止是紙質書多餘,連電子書都嫌麻煩,一切都」一網打盡」,一隻手機在手,想查啥查啥,想看啥看啥,多方便呢。
  • 美國心理學家:紙質書比電子書更具教育功能
    但是,僅憑一部ipad就可以給你的孩子講故事了嗎?還是說,讓你的孩子被一個小型屏幕吸引注意力就足夠了呢?今年6月,美國兒童研究院建議醫生提醒所有的父母,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應該給他們讀故事聽,而不是簡單地靠一部ipad。另外,該研究院還建議,2歲以下的兒童不應該觀看電視節目或者其他屏幕上播放的內容。
  • 紙質書與電子書:取代還是並存?—新聞—科學網
    「人們都認為,在數位化大潮之下,紙質書閱讀氣數已盡。」徐升國進一步解釋,但經過這些年的體驗以後,發現紙質閱讀、數字閱讀各有優勢,所以數字閱讀還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紙質書閱讀。 他現在發現電子書有不少便利。除了易攜帶,儲存也方便,還有紙質書佔用的空間太多。不過,陳能傑說自己更偏好讀紙質書,最近在家時讀南懷瑾的《莊子》系列。 雖然感覺Kindle已比較接近紙書的狀態,但陳能傑認為,電子書一則不能寫寫畫畫,另外藝術類還是精品印刷更好。
  • 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有什麼區別?
    從電子書的廣泛普及到現在也有十年左右的時間了,但是我們能用它很好的吸收知識嗎?其實,紙質印刷比電子文章更容易理解。「紙質閱讀有點像冥想——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靜止的東西上,」挪威斯塔萬格大學讀寫技巧教授安妮·曼根(Anne Mangen)說:「和電子閱讀相比,紙質閱讀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沉浸式體驗。
  • 閱讀書籍,閱讀體驗最好的是電子書還是紙質書呢?
    平時的閱讀裡,你們是選擇哪種方式閱讀呢,電子書還是紙質書?昨天下班後,我依然習慣用手機看書,只要遇到一本精彩的書籍,我就會一直看到底,直到手機沒電為止。都說書是知識的海洋,書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希望。一本本津津有味的書籍,更多的是開啟了我對人生美好的嚮往。手機沒電了,我立馬抓起床頭一本寫作的書籍,繼續看。
  • 「中國最美的書」設計者許天琪:我們為什麼還是愛讀紙質書?
    電子書必將取代紙質書VS電子書不會取代紙質書,近幾年有關於電子書與紙質書的爭論從未停歇,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熱點話題。 那麼,紙質書到底有哪些經久不衰的吸引力與特點呢?
  • 讀紙質書和讀手機上的電子書真的一樣嗎?作家卻是這樣回答我們
    我一直以來認為讀電子書和讀紙質書是有區別的,因為自己喜歡讀紙質書,電子書基本不讀,但自己也從未質疑過兩者是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我也從未懷疑過讀電子書的效果會差於讀紙質書,對自己的選擇,而僅僅是認為自己的習慣區別而已,於是在有些場合我也對很多人提出的這個問題,並沒有做出二選一的主觀判斷
  • 義大利語範文之電子書和紙質書的利弊
    當你手捧一本紙質書的時候,即刻便會有一系列視覺和觸覺上的感受:立馬能知道這本書有多少頁,書的封面作者名和作品名顯而易見。你可以隨意瀏覽,用書籤標註你看到哪裡,還剩多少沒看。簡而言之,紙質書給你一種手上拿著真實的、存在的、可觸知的東西,而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文件。立馬你眼前就會浮現一位作家在他的書桌前書寫,想像著公眾有一天會讀他的故事的情景。
  • 紙質書不可替代,電子書漸成潮流
    旅途中隨時隨地坐下來讀會兒電子書。首先,讀屏造成的眼疲勞程度比讀紙質書更高,而視覺疲勞會一定程度上影響人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進行深度閱讀時。從讀者群體來看,青少年電子書閱讀時長的增加,也引發了家長對孩子眼睛近視的擔憂。其次,即使這一點隨著科技進步得到改善,電子書也無法滿足深度閱讀所需的「空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