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閱讀軟體和電子閱讀工具出現,無紙化閱讀真的能完全代替紙質閱讀嗎?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又有什麼區別?哪種閱讀,更利於培養我們的深度閱讀習慣?閱讀下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碩士 Kerry Benson 為你解答~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酷炫腦」
開智學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世界的學校都由面對面教學改為遠程線上授課,很多學生也都用線上資源代替了傳統的紙質筆記本和教科書。
從電子書的廣泛普及到現在也有十年左右的時間了,但是我們能用它很好的吸收知識嗎?
其實,紙質印刷比電子文章更容易理解。
「紙質閱讀有點像冥想——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靜止的東西上,」挪威斯塔萬格大學讀寫技巧教授安妮·曼根(Anne Mangen)說:
「和電子閱讀相比,紙質閱讀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沉浸式體驗。我認為能坐下來靜靜地去理解和分析一些不亂動、不吵鬧、不會打攪我們注意力的文字信息對我們是有好處的。」
對我們的視覺系統來說,讀紙質書不像讀電子書那麼費神費力,它能給我們提供更多空間上和觸覺上的線索,以幫助我們的大腦更輕鬆地處理頁面上的文字。
閱讀時人們所處的心境也很重要,如果人們在電子屏幕上閱讀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像是在隨意地瀏覽網頁,他們的目光可能只是囫圇吞棗地掃過屏幕,這種浮躁的心態很難讓人們完全理解文章的內容。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是個例外?很多人都這樣想。不過研究發現習慣電子閱讀的這類人對自己的表現還是過於自信了。
「的確,我們閱讀屏幕上的文字時速度更快,所以我們會覺得自己對屏幕上的文字理解能力更強。」在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負責研究閱讀理解能力的勞倫·特拉克曼(Lauren Singer Trakhman)解釋道,
「這是資訊時代好的一點,全世界都浮現於我們指尖,我們能在幾秒內獲得很多頭條信息。但這也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因為獲取信息太過快速和容易,我們可能無法徹底理解和消化所讀到的信息。」
這兩位科學家都認為我們可以用電子產品看一看新聞頭條或者略讀一下文章大意,但是對於冗長繁雜的文章還是閱讀紙質版好,尤其是我們想把注意力放在細節上的時候。
圖片來源 Pixabay
2016 年,SingerTrakhman 研究比較了大學生分別用紙質版和電子版閱讀文章時的理解能力,發現不同的文章形式並不影響他們對主要內容的掌握,但是閱讀電子版時學生更容易漏掉一些細節。
閱讀電子版會影響理解能力,對於更長更複雜的文章更是如此,曼根說。這可能與淺化假說有關。這個假說認為我們經常接觸到的快節奏電子媒體讓我們的大腦處理信息時也更快速,但是不夠透徹和深入。
「有關文章閱讀的神經科學研究並不多。」曼根說。但是現有的研究也能給我們提供一些線索。在 2009 年的一項研究中,市場調研公司華通明略發現,大腦對實體信息和電子信息的處理方式有所不同。
被試分別在電子屏幕和列印的小卡片上閱讀同一則廣告,與此同時功能性核磁共振機器(fMRI)會檢測他們的大腦活動。
閱讀紙質材料時,大腦的內側前額葉皮層(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和扣帶回皮層(cingulate cortex)更加活躍,這兩個區域都參與我們對情緒的處理。同時,紙質閱讀材料也使處理視覺和空間線索的頂葉皮層更加活躍。
翻頁還是上下滑動?我們閱讀電子文章的時候通常都會上下滑動,這可能會引起空間感知的問題,從而影響我們對文章的理解。
2017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們看漫畫時如果向下滑動著看每一幅單獨的畫面,相比在一頁上同時看到多個畫面的傳統習慣,他們的理解能力會顯著下降。
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大腦會把讀到的內容繪製成一副地圖,比如說我們能回憶起某段信息出現在左邊書頁的上方。
但是如果繪製地圖的時候地標都在不停移動,就像在網頁上一樣,那麼確定這些詞句在整個文章中的位置就變得難上加難了,因為我們看不到重要的「視覺位標」,特拉克曼解釋道。
上下滑動著閱讀對我們的工作記憶要求更高,她補充道:「我們的工作記憶能夠同時記住的東西數量大概只有七個左右,所以閱讀時應該儘可能少地佔用我們的工作記憶。當我們需要記住剛剛讀過的內容卻沒有空間線索的幫助時,閱讀就佔用了我們更多的工作記憶。」
另外,LED 屏幕不斷地跳躍閃爍也讓我們的眼睛看起來更費勁,容易導致視覺和精神的疲勞。
但是 Kindle 之類的電紙書不需要上下滑動,而且這裡的電子墨水技術也可以減少對眼睛的刺激。電紙書會比電子文章好一些,曼根說,但是它們還缺少閱讀體驗的一個重要環節,那就是翻頁。
在曼根的一項研究中,一部分被試在 Kindle 上閱讀一個故事,另一部分則閱讀了列印出來的版本。之後,他們參加了閱讀理解測試。
他們讀的文章完全相同,但是 Kindle 讀者通過按鈕翻頁,而閱讀列印版的人會翻閱真實的紙張。實驗發現,紙質版本的讀者能更準確地回憶出故事發生的時間順序。
曼根說,這是因為紙質版會在讀者翻頁時提供一些感覺運動的線索,幫助讀者處理文中的信息。
我們拿著一本書,很自然地就能感受到讀了多少頁,還剩多少頁,如果需要的話也可以隨時翻回去重讀一遍。
有些研究證明,我們如果在看到文字的同時還能感受到書本在手中的重量,聞到紙頁的味道,就會同時用到多種感官和多個腦區,處理信息也會更快更好。
圖片來源 Pixabay
我們不但不會更加擅長電子閱讀,甚至還可能變得越來越差。
一項研究比較了 2000 至 2017 年間很多關於閱讀理解的研究,發現理解電子文章變得越來越難。
在今天,紙質閱讀的相對優勢相比 2000 年反而更加明顯。換言之,電子閱讀所帶來的問題根本沒有解決,也不會消失。
「這同樣和淺化假說有關係,」曼根說,「這是大量的電子閱讀給我們養成的習慣,我們通過更快卻更膚淺的理解方式處理著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所帶給我們的過量信息。」
曼根和特拉克曼認為,我們不應該完全拋棄電子閱讀,而是應該根據閱讀的內容和場合選擇合適的閱讀方式。
「我不會建議所有人都應該永遠只讀紙質書,」特拉克曼表示,「每當別人知道我有 Kindle 的時候都挺驚訝的。我很喜歡 Kindle,但是我不會在正式嚴肅的閱讀時用它,只是把閱讀當作無聊時的消遣時用。」
如果想記住更多電子屏幕上的內容,兩位科學家都建議可以讀得慢一點,同時手寫摘抄一些讀書筆記(打字也可以,但是手寫更有助於記憶)。
當你需要從眼花繚亂的電子世界休息一會,千萬別低估了紙質書的力量。考慮一下關掉電子產品,拿起一本好書,舒舒服服地蜷在沙發裡,享受紙張翻動的過程吧。■
⇲ 參考資料:
1.Delgado,P., Vargas, C., Ackerman, R., & Salmerón, L. (2018). Don’t throw awayyour printed books: A meta-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reading media on readingcomprehens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25, 23–38.
2.Garland, K.J., & Noyes, J. M. (2004). CRT monitors: Do they interfere withlearning?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3(1), 43–52.
3.Hou, J.,Rashid, J., & Lee, K. M. (2017). Cognitive map or medium materiality?Reading on paper and scree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67, 84–94.
4.Lauterman,T., & Ackerman, R. (2014). Overcoming screen inferiority in learning and calibration. Computersin Human Behavior, 35, 455–463.
5.Mangen, A.,Olivier, G., & Velay, J.-L. (2019). Comparing Comprehension of a Long TextRead in Print Book and on Kindle: Where in the Text and When in theStor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38.
6.Mangen, A.,Walgermo, B. R., & Brønnick, K. (2013). Reading linear texts on paperversus computer screen: Effect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8, 61–68.
7.Mayer, K.M., Yildiz, I. B., Macedonia, M., & von Kriegstein, K. (2015). Visual andMotor Cortices Differentially Support the Transl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Words. Current Biology, 25(4), 530–535.
8.MillwardBrown Case Study—UsingNeuroscience to Understand. (2009).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illwardbrown.com/docs/default-source/insight-documents/case-studies/MillwardBrown_CaseStudy_Neuroscience.pdf
9.SingerTrakhman, L., & Alexander, P. (2016). Reading Across Mediums: Effects ofReading Digital and Print Texts on Comprehension and Calibration. Th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10.Smoker, T.J., Murphy, C. E., & Rockwell, A. K. (2009). Comparing Memory forHandwriting versus Typing. Proceedings of the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Society Annual Meeting, 53(22), 1744–1747.
11.Yan, Z.,Hu, L., Chen, H., & Lu, F. (2008). Computer Vision Syndrome: A widelyspreading but largely unknown epidemic among computer users. Including theSpecial Issue: Internet Empowerment, 24(5), 2026–2042.
如何培養深度閱讀的習慣?你可以加入開智「認知與改變·閱讀訓練營」。不僅教你更好的閱讀方法,更帶你踏入全新領域,學習認知-情緒-動機-行動主題,升級認知,提升技能。2021 年學習通道已經開啟,歡迎你來~
改變世界,先改變自己
改變自己,先升級認知
👇👇👇
立即加入,升級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