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本是一位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孩子也如願考入理想學校的優雅女性,常常讓身邊的人羨慕不已。
可是最近好像一切都變了,工作上總是力不從心,稍有不如意的小事情,就能讓她情緒激動、常常委屈得想流淚,容易心煩意亂,生活也似乎失去了意義。
周圍好像還總有人在竊竊私語「她更年期啦!快離她遠點,別惹她!」。
她與家人朋友訴說這些痛苦,好像也沒有人能夠理解。更糟糕的是,原本身材窈窕、體態優美的她,現在卻不可控制地發胖,心慌、全身關節疼痛,也不知道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夜裡輾轉難眠,一陣陣潮熱出汗浸透了衣衫,私密部位的不適,也讓她失去了「性趣」。
這一切的變化,到底是怎麼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正確認識更年期
要形容一位 50 歲左右喜怒無常的女性,人們常常首先想到「更年期」。
那麼關於「更年期」「圍絕經期」「絕經」這些密切關聯的詞,都是什麼意思呢?女性如何判斷自己處於哪個階段呢?
更年期:是大眾對於絕經期女性的通俗稱呼,「更年」顧名思義,指年代的更替,女性因為卵巢功能下降,從有生育能力轉變為沒有生育能力,進而衰老的階段。
圍絕經期:是更年期的醫學術語,女性往往 40 歲以後出現月經紊亂,便開始進入了圍絕經期,直至最後一次月經之後 1 年,圍絕經期結束。
絕經:是女性一生中經歷的最後一次月經,意味著卵巢功能就此終止。
目前尚無明確的方法來預測最後一次月經的時間,因此絕經是一個回顧性的概念,如果最後一次月經後 1 年再無月經來潮,就可以確定為絕經。
絕經後期:最後一次月經之後的所有時期。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更年期都有什麼症狀?
絕經後的女性衰老的根本原因是雌激素的缺乏。雌激素的作用很廣,不僅參與生育功能,還作用於全身各個器官,如皮膚、黏膜、骨骼、血管、神經等,如果雌激素缺乏會出現以下症狀:
近期:潮熱出汗、骨關節痛、情緒異常、感覺異常等;
中期:泌尿道、生殖道黏膜萎縮導致的不適等;
遠期:骨質疏鬆、心腦血管疾病及老年痴呆等。
如何自我判斷更年期症狀嚴不嚴重?
目前,改良的 Kupperman 評分系統是評估更年期症狀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相對客觀地評價更年期症狀的輕重。
不妨來測一測自己的「更」值是多少吧!
通常 Kupperman 評分中任何一項達到 2 分即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即症狀嚴重。
圖片來源:騰訊醫典
面對更年期,如何科學度過?
為什麼提倡更年期管理?
在 20 世紀,多數女性預期壽命都還到不了絕經年齡,所以有「60 大壽」的說法。
而如今,據統計,2018 年北京市女性預期壽命已達到 84.63 歲,人們越來越不在意「60 大壽」了,而女性的絕經年齡多數維持在 45~55 歲之間,這意味著女性延長的 30 多年壽命都處於絕經後期。
在自然狀況下,女性將度過漫長的缺乏雌激素的生活,很難想像一個沒有雌激素的女性,如何能夠健康地存活 30 多年。
30 年幾乎佔據女性一生 1/3 的時間,生命延長的不僅是長度,更需要的是寬度。
絕經激素治療
女性絕經後引發衰老,在本質上就是因為女性沒有了雌激素的保護。
因此,絕經後管理首先要把體內缺少的東西補回來。
補充雌激素之後可以有效緩解更年期症狀,改善泌尿生殖道黏膜萎縮帶來性生活的不和諧及難言之隱,預防骨質疏鬆、心腦血管疾病及老年痴呆。
生活中應該注意些什麼?
絕經後女性體內糖、脂代謝易紊亂,脂肪重新分布,呈現出體脂肪和內臟脂肪增加,肌肉組織減少的特點,更需要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此,應該每天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少吃糖、鹽、油,多吃蔬菜,限制酒精和咖啡的攝入,戒菸,規律運動,控制體重。
多一些理解多一份愛,優雅迎接「第二春」
從醫學的角度而言,更年期只是女性自然到來的一個生理階段,與青春期、育齡期一樣。
她們為家庭,為社會付出了前半生的辛苦,到了 40 多歲,終於嚮往著享受自己的人生了,卻由於卵巢這一器官的自然衰竭,由於雌激素的缺乏,而開始獨自承受更年期所帶來的一系列外人難以體會的折磨。
女性面對更年期本就不易,社會卻還賦予了「更年期」諸多隱喻,這讓她們處境更加艱難。
她們需要來自家庭、來自社會的關懷,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愛給我們周圍的她。
讓我們大家共同陪伴她科學度過更年期,優雅迎接「第二春」。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