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無關。圖:百度圖片
退化性髖關節炎治療是要看疾病發展的病程,開始的時候西醫的治療一般是使用止痛藥或是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及復健,目的是減少疼痛、增進肌力、改善活動範圍。中醫則可從清熱解毒,利溼逐痰瘀及補益性的藥物著手調理。
從中醫的觀點,退化性髖關節炎通常是由風、寒、溼所造成,其他還有體質偏痰、溼、瘀、虛。常見因飲食及生活習慣所造成的體質中,燥熱、溼熱、血瘀型的體質。而這些體質易造成關節發炎腫脹及疼痛。所以在施藥的方向上,除了一般風寒溼的考慮外,使用清熱解毒,利溼逐痰瘀及補益性的藥物,對症狀改善有幫助。
此症初期多以「邪實」為主,多影響到肢體經絡。久病則多屬「虛實夾雜」,影響到筋骨或臟腑,痺證日久,患者常見痰瘀阻絡,氣血虧虛,肝腎不足等症候,應配合「扶正袪邪」。
退化性髖關節炎主要可分為行痺、寒痺、溼痺以及風溼熱痺類型,可配合內服調理,若有虛證配合補虛,有發炎應配合止痛調理。術後保健應配合營養補充,強筋壯骨。
退化性髖關節炎辨證類型,通常風邪偏盛,則關節酸痛,遊走不定為風痺,屬於「行痺」;寒邪偏盛,則痛有定處,疼痛劇烈為「寒痺」;溼邪偏盛,肢體酸痛重著,肌膚不仁為「溼痺」。以及「風溼熱痺」則以關節紅腫灼熱疼痛來表現。可應用袪溼熱,改善患處關節腫脹等藥物調理。若有腎虛,常用地黃丸系列藥方加減。有發炎現象者,則應配合清熱利溼、袪風止痛。
若患者曾施行手術,術後初期應給予富含營養、易消化的飲食,宜清淡,如牛奶、麵條、米粥、新鮮蔬菜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類食物;中期則應予以富含維生素、鈣質及蛋白質的食物,如豆製品、雞蛋、排骨湯、魚類、肉類等;晚期則「虛以補之」,多吃動物肝腎、紅棗桂圓湯等補益肝腎之品,以滋補氣血、強筋壯骨。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曹淑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