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陶生策課題組基於時序血清樣本...

2020-12-17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2020年2月27日,國際知名期刊EBioMedicine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陶生策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李鶴成團隊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Longitudinal Serum Autoantibody Repertoire Profiling Identifies Surgery-Associated Biomarkers in Lung Adenocarcinoma」。該研究針對肺腺癌病人術前、術後一系列隨訪的血清樣本進行了全局性自身抗體譜的時序分析,首次揭示了其動態變化規律,並鑑定了數個具有肺癌術後復發監測潛力的自身抗體標誌物,對腫瘤相關自身抗體的臨床應用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腫瘤和機體免疫系統之間存在複雜的相互作用,體液免疫是其中的重要參與者。機體可針對腫瘤相關性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產生自身抗體,即為腫瘤相關自身抗體。腫瘤相關自身抗體已被廣泛發現和研究,但主要局限於疾病-對照(case-control)的研究方式,目的是鑑定適用於腫瘤早期診斷的生物標誌物。一些報導中發現,血液中腫瘤相關自身抗體的濃度或與腫瘤負擔相關,因此被認為具有腫瘤復發監測和預後評估的潛力。然而全局性的、基於時序樣本的系統性研究依然缺乏。本研究以肺腺癌為疾病模型,基於手術治療病人術前、術後一系列的時序樣本,利用包含20,240種重組蛋白的人蛋白質組晶片,全局性地研究了肺腺癌病人自身抗體譜及其動態變化。研究發現對單個個體而言血清自身抗體整體上較為穩定,絕大多數自身抗體在手術前後並無顯著變化,而不同病人間則存在較大差異。通過進一步分析和驗證,最終鑑定了6個蛋白抗原,其自身抗體水平在手術治療後出現顯著且持續的下降(定義為手術相關自身抗體標誌物),而在所研究的5位病人中均發現了此類標誌物的存在;通過擴大樣本發現,這些標誌物在肺癌腺病人中顯著高於健康人群和良性腫瘤,雖然在在群體中的陽性率較低,但作為組合可覆蓋35%的肺腺癌人群。本研究的意義在於全局性地解析了腫瘤病人自身抗體譜在治療前後的動態變化規律,發現了治療相關自身抗體標誌物在肺腺癌病人中廣泛存在,且在不同個體間存在顯著差異,這表明自身抗體在個體化的腫瘤復發監測中或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本研究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

 

腫瘤自身抗體用於個體化術後復發監測的模型

本文的通訊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院研究員陶生策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胸外科主任李鶴成,博士生李陽和李成強為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原文連結: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biom/article/PIIS2352-3964(20)30049-9/fulltext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醫學院瑞金醫院找到7項胃癌血清標誌物—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劉炳亞課題組與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陶生策課題組合作,利用蛋白質晶片平臺,
  •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張冰課題組發現新的DNA修復通路
    2020年7月28日,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張冰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Cell Reports》上,發表了題為《LARP7 is a BRCA1 ubiquitinase substrate and regulates genome stability and tumorigenesis》的研究論文。
  • 上海交通大學呂海濤課題組聯合中科院大學重慶醫院王槐志課題組...
    近日,愛思唯爾旗下著名藥理學雜誌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在線發表上海交通大學呂海濤團隊與中科院大學重慶醫院王槐志團隊合作研究成果「Metabolomics identified new biomarkers for the precis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and associated
  •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夏偉梁課題組發表Oncogene、Theranostics論文...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Med-X研究院夏偉梁教授課題組在Oncogene (IF=6.634)雜誌在線發表了研究成果Enhanced autocrine FGF19/FGFR4 signaling drives the progression of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hich
  • 2019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影像中心鄭國焱教授課題組...
    研究院建設對接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圍繞國家重大醫學需求,服務大健康產業發展,面向微創手術、康復治療、生活輔助等各類醫療應用,開展醫療機器人技術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影像導航介入中心是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的十大中心之一,於2019年1月1日成立。中心以計算機輔助外科手術中的術中成像和感知技術以及影像引導技術為主要內容。
  • 2019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講席教授杜一平課題組招聘2名...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杜一平教授向國內外誠聘磁共振成像方向博士後研究人員2名,從事智能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發和臨床應用。杜一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影像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從事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發二十餘年。曾任國際華人醫學磁共振學會主席。
  • 上海交通大學聯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eLIFE發現新蛋白質去乙醯化酶
    上海交通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蛋白質組晶片,以大腸桿菌為模型,發現了一種全新的蛋白質去乙醯化酶YcgC,這一研究成果2015年12月30日在eLIFE雜誌在線發表。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陶生策研究員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朱衡教授和Philip A. Cole教授是本文的通訊作者。陶生策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蛋白質晶片的構建和應用,構建了世界上第一張基於純化蛋白質的肺結核杆分枝桿菌蛋白質晶片,並以蛋白質晶片為平臺在蛋白翻譯後修飾方面進行了系列有影響的工作。
  • 第一屆轉化系統醫學研討會在上海交大召開
    由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美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美國P4醫學研究所及上海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聯合舉辦的第一屆轉化系統醫學國際研討會10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召開。來自中美等國多所高校、科研機構的二百餘名專家學者及學生代表出席了會議。
  • 西安交通大學 光電化學成像與生物醫學傳感課題組 張德文研究員團隊 招收2021屆推免研究生
    1.招生類型    推免研究生2.招收學校(單位)名稱    西安交通大學 轉化醫學研究院 醫學工程研究所
  • 西安交通大學光電化學成像與生物醫學傳感課題組(張德文特聘研究員)
    2018年入選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生物物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及相關專業的學生推免或報考本課題組的碩士和博士。2015年至2017年獲得歐盟「瑪麗居裡」學者項目資助,任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瑪麗居裡學者。2018年入選「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擔任西安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學工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研究領域主要為光電化學成像與生物醫學傳感及其在單細胞檢測與生物醫學中的應用。
  • 2020上海交通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鄭國焱教授課題組...
    招聘崗位:機器學習方向專職科研人員招聘人數:1 名聘用方式勞動聘用招聘條件研究生教育學歷,博士學位1、博士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2、具有計算機、電子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35歲以下,可直接到崗者,優先考慮;3、對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算法有深入理解
  • 上海交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韓達研究員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2020年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揭曉了中國最權威青年人才榜單—《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評選結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和仁濟醫院的PI韓達研究員獲得「遠見者Visionaries」稱號。
  • 生物醫學領域,復旦大學被上海交通大學超越了嗎?
    >上海交通大學則被收錄了40,916篇論文。Medline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主持的醫學生物領域資料庫,故反應了這兩個大學在生物醫學領域的科研情況。結果顯示:在醫學生物研究中,復旦大學沒有被上海交通大學超越。
  • 上海生物樣本庫達到"國際級"
    近期,該研究中心主任甘榮興研究員受聘擔任泛歐洲生物樣本庫與分子生物資源研究中心(BBMRI-ERIC)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同時獲得美國國際生物和環境樣本庫協會(ISBER)2016年生物樣本庫傑出貢獻獎。這意味著中國生物樣本庫的發展得到國際認可,躋身世界水準。  位於徐匯楓林地區的上海生物樣本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籌建於2010年,是上海醫藥臨床研究中心下屬的獨立研究機構。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舉辦2019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
    2019年10月24-25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2019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論壇(2019 SHIPM Symposium)」在滬成功召開。此次會議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承辦。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雷鳴主持開幕式,第九人民醫院院長兼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院長吳皓致開幕辭。
  • 2019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智能人機互動研究中心招聘生物...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上海交通大學2017年12月掛牌成立的校級多學科交叉研究平臺。研究院建設對接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圍繞國家重大醫學需求,服務大健康產業發展,面向微創手術、康復治療、生活輔助等各類醫療應用,開展醫療機器人技術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 2020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王朝昕課題組博士後招聘公告
    王朝昕,管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衛生系統優青,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系主任,主動健康與循證決策中心執行主任,國內外核心期刊及SCI雜誌編委(《中華全科醫學》、《中國全科醫學》、《中國循證醫學》等)。
  • 生物醫學領域,復旦大學被上海交通大學超越了嗎?
    復旦大學已經被Medline資料庫收錄了51,550篇論文,上海交通大學則被收錄了40,916篇論文。Medline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主持的醫學生物領域資料庫,故反應了這兩個大學在生物醫學領域的科研情況。
  •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掛牌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12月21日正式揭牌。研究院將致力國際前瞻前沿研究、面向社會百姓重大醫學需求,立足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的智能、精準、微創診斷和治療機器人技術,開展跨學科前沿創新研究,建設國際一流的醫療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和轉化平臺,支撐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啟動建設
    童寬攝 人民網上海3月26日電 (記者 姜泓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與耶魯大學強強聯合,共同組建的免疫代謝研究院近日宣告啟動建設。該院是是耶魯大學在美國本土以外建立的第一個實體研究院。 記者從3月23日舉辦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聯合高峰學術論壇上獲悉,建設中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聚焦免疫細胞代謝調控機制與應用研究,期待在免疫代謝領域的關鍵問題有所突破。 免疫系統是人體最重要的防禦系統,其調控與腫瘤、感染、過敏等多種疾病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