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味解讀馬克思--探訪德國馬恩全集編輯部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柏林4月24日電 通訊:原味解讀馬克思——探訪德國馬恩全集編輯部

新華社記者任珂 張遠

從手稿到刊印問世是著述的最終呈現,也往往是作者追尋的最終思想表達。但有這樣一批嚴謹的學者,他們就是要回到原始手稿,在字裡行間的圈、劃、塗、改中復原作者原始的思維軌跡,帶領讀者穿越百年時空、對話作者的思緒與心靈。

對於卡爾·馬克思留下的大量手稿而言,這項工程細緻龐大,但意義非凡。

原汁原味還原原著

在德國柏林市中心的憲兵廣場對面,有一棟紅色屋頂、米色外牆的古典風格建築。這棟建築曾是民主德國的最高學術機構,如今它已更名為柏林-布蘭登堡科學院。科學院裡,有一個專門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兩個人設立的編輯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編輯部。

這個編輯部出版了號稱全世界最完整的馬恩著作集。在馬克思逝世100多年後,馬克思與恩格斯的許多論著手稿和信件陸續被復原,從這裡走向世界。

格哈德·胡伯曼是編輯部負責人。他的書架上擺放著該編輯部至今出版的所有馬恩著作集,包括法文、日文和中文的版本;牆上懸掛著兩頁影印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和一頁珍貴的《共產黨宣言》。

胡伯曼的案頭還有一個大號放大鏡架,專門用來辨認手稿字跡。他告訴記者,馬克思的德文筆跡很難辨認,而法文和英文筆跡則相對易讀。「清楚辨認手稿是工作的第一步。馬克思在手稿上畫的圖、修改及刪除的文字,我們都會在全集中真實呈現。」胡伯曼說。

現階段,柏林的編輯部有11名學者,編輯部還統管設在莫斯科、阿姆斯特丹和日本的編輯團隊。

恩格斯逝世後,馬恩的所有著作和手稿由德國社會民主黨繼承。希特勒上臺後,為了防止這些珍貴材料被納粹銷毀,社民黨將其秘密轉移到國外。如今馬克思和恩格斯手稿的三分之二保存在阿姆斯特丹,三分之一存於莫斯科。

早在20世紀20年代,蘇聯就開始了馬恩全集的編輯工作。後來,在史達林時期,這項工作被迫暫停。70年代,蘇共中央和民主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啟動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的編輯工作。

 實事求是考證真理

編輯部計劃出版歷史考證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從70年代開始到現在已完成將近三分之二。全集總計114卷,每一卷分為兩本,一本是原文版,另一本是註解和評論版。同時,這套書還被翻譯成希臘文、中文、日文、法文、義大利文等多種文字。

在閱讀和編輯手稿的過程中,胡伯曼對馬克思的研究方法印象深刻:馬克思以所有可獲得的事實為基礎進行經驗性研究,而不是僅從理論入手,「這正體現了『實事求是』的方法論」。因此,復原馬克思原作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實事求是考證真理的過程。

伴隨近些年人們對馬克思思想的興趣愈加濃厚,編輯團隊正在加緊復原,讓更多馬恩著作問世。胡伯曼說,到目前為止,由編輯部整理和出版的《資本論》及相關材料已達15卷,而十多年前《資本論》只有3卷問世,第一卷是馬克思自己出版的,第二、三卷是恩格斯根據馬克思手稿整理後出版的。

在編輯團隊看來,這項工作最大的價值是,更加豐富的原始材料,讓人們能結合現實,對馬克思和恩格斯展開新討論。資深編輯于爾根·赫雷斯告訴記者,讀者越來越注重讀原著,尤其熱衷於研究馬克思在哲學、經濟學和社會學領域的成果。在今天的西方世界,讀者希望從馬克思的思想中找到解決當前問題的途徑,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讓整個歐洲重新重視馬克思的學說。

在編輯部出版的手稿中,還可以看到一位大百科全書式的馬克思。手稿中的馬克思,擅長用繪圖輔助理解,還經常旁徵博引,善於用生物、地質、化學等自然科學知識來引證和註解自己的社會科學理論。這是傳統的文字版著作無法展示的馬克思的另一特長。

責任編輯: 楊婷

相關焦點

  • 中共加緊編譯馬恩全集中文第二版(二)
    為了更加全面、完整地反映馬克思恩格斯科學理論體系,更加準確、忠實地傳達原文的思想和意蘊,1986年,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批准,《馬恩全集》中文第二版的編譯工作正式啟動。編譯局以國際馬克思恩格斯基金會正在編撰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為藍本,同時參考德、英、俄等其他版本開展編譯工作。所謂歷史考證版,是指按原貌完整展示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及其寫作過程的版本。
  • 上海辭書社「刻經」馬恩全集MEGA1國內首次公開影印出版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一版(MEGA1)近日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影印出版,這是國內首次將這一馬恩全集最原始版本集齊並公開出版發行。12月22日上午,圍繞該出版物所展開的 「馬恩文獻的早期編纂傳播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借鑑」座談會在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行。
  • ...摩爾永世長存」——回顧馬克思的革命生涯及其論著的編譯傳播歷程
    1917年,偉大的十月革命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也開啟了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編譯的嶄新時代。在列寧的大力支持下,蘇聯成為世界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編譯出版中心。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編輯成果是第一個《馬恩全集》歷史考證版(即MEGA1,未完成)和《馬恩全集》俄文第一版(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完成了的馬恩著作集)。但這一進程被第二次世界大戰打斷。
  • 全人類共有的思想財富 ——探訪荷蘭馬恩手稿檔案館
    《共產黨宣言》僅一頁倖存1847年底的某一天,當馬克思與恩格斯共同起草《共產黨宣言》時,正是在這頁稿紙上,馬克思執筆寫下了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心靈激蕩的文字。1883年6月,恩格斯將這頁手稿從手稿冊中取出贈予友人,以紀念三個月前離世的摯友馬克思。
  • 馬恩全集第五卷--馬恩全集第五卷--中國共產黨新聞-人民網
    馬恩全集第五卷 馬克思
  • 一、《哲學的貧困》寫作緣起、標題含義及序言——《哲學的貧困》解讀
    《馬恩全集·第4卷·哲學的貧困》,第一版1958年P71-198.
  • 【馬克思的故事】張雪琴:當馬克思遇上數學-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泰勒...
    原標題:【馬克思的故事】張雪琴:當馬克思遇上數學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德國最早產生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之一的特裡爾城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資本主義貧富差距的巨大現實教會了馬克思用批判的眼光審視「街頭巷尾」。
  • 「馬克思主義理論前沿論壇」第39期 「MEGA²中的馬克思恩格斯關係問題」順利舉行
    因此,為人們所熟知的馬克思理論形象,很大程度上是晚年恩格斯建構出來的,這種建構很難達到本真的理解。      其次,德國馬克思學家關於馬恩關係的不同見解。    1990年代以來,馬恩關係問題成為MEGA²研究的關鍵問題之一,也是德國學者關注的核心問題,他們對馬恩關係問題的探討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 和馬克思「say hi」|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兄弟情 朋友一生一起走
    上期介紹過,馬克思是《萊茵報》的主編,而且名氣不小。恩格斯有一次路過萊茵地區,專門拜訪了馬克思,但老馬並不是太待見恩格斯,很多馬克思的傳記裡都有寫道「冷淡地會見了恩格斯」。馬克思有點瞧不上「自由人」組織,認為道不同不相為謀,對恩格斯也就沒啥熱情。其實,那個時候恩格斯剛跟那個組織斷絕了關係,兩個人誤會了,馬恩CP第一次並沒有合體成功。
  • 馬克思文本研究的價值和意義-光明日報-光明網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1956年出版以後,中國的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擺脫了革命年代單純的宣傳功能,學術研究功能日益凸顯。1956年至1966年,我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穩步推進。年出版,宿士平著《介紹「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1956年出版,張江明著《介紹恩格斯著「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959年出版等。
  • 恩格斯對馬克思《資本論》的理論貢獻
    在美國、德國傳播馬克思主義中,恩格斯都為通俗解讀《資本論》提出了極具價值的建議,作出了重要的理論貢獻。第二,為打破資產階級「緘默抵制」的陰謀,恩格斯致力於《資本論》書評的寫作以使其產生巨大影響。馬克思逝世以後,資產階級學者改變了對待《資本論》的態度,由沉默改為攻擊和誹謗,出現了對馬克思的理論橫加指責之風。最突出的是德國庸俗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約翰·卡爾·洛貝爾圖斯—亞格措夫及其信徒誣陷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是剽竊的事件,恩格斯對此從事實和理論上作出了嚴厲反擊。
  • 1869年5月28日,馬克思用鵝毛筆寫了一封信
    [1869年5月28日,馬克思在英國曼徹斯特寫給一位朋友的,談及需要了解自己的理論在俄國的反饋。這頁馬克思信札將於7月中旬在上海的一場拍賣會上亮相。]即將上拍的馬克思信札,透光可見信紙水印       一頁馬克思信札將於7月中旬上海一場拍賣會上亮相,據澎湃新聞(thepaper.cn)了解,這是全球近40年來首次公開拍賣馬克思信札。
  • 馬克思哲學的性質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
    以中國為主體也是以中國為對象的歷史觀,是中國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的思想基礎,是以中國歷史經驗為依據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同時也是中國自我評價的歷史價值觀。由此出發研究中國社會性質,探索中國發展道路和明確中國社會轉型方式,均應圍繞中國歷史和現實特點來展開,必須在中國的語境與史境中研究中國問題,並充分揭示出中國區別於西方的社會性質和社會發展。
  • 復興公園馬恩雕像與草坪的往事
    而很多盧灣的中小學,都會選擇在這裡舉行入隊和入團的儀式:復興公園的馬克思恩格斯紀念像。復興公園馬克思恩格斯紀念像圍繞這座紀念像及這座紀念像所處的位置,實在有很多故事好講。事情要從雕像背靠的南昌路講起。南昌路東起重慶南路西至襄陽南路,全長不到兩公裡,卻在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其特殊地位。
  • 德國古典哲學與馬克思的交往思想
    從整個德國古典哲學直到馬克思的思想發展過程中,交往問題是一個貫穿始終的重要線索。這條線索經歷了從康德歷史哲學中的交往思想開始,經歷了從費希特探討人際的相互承認和主體間性,到黑格爾更為現實地論述市民社會中的需要、勞動、財產和交換等交往問題,再到馬克思從唯物史觀和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角度看待人的交往形式的邏輯歷程。
  • 歷史之鏡|馬克思、猶太人以及共濟會
    馬克思的父系有猶太血統,但目前學術界的一般結論是他母親並無猶太血統,因此馬克思算半個猶太人,不是嚴格意義的猶太人。歷史上最初出現猶太人概念,主要是政治學意義上的,國家範疇的,是指亡國後的以色列人,主要指猶大國滅亡後的遺民。就此意義而言,馬克思的父親是不是遺民後代,難以考證。
  • 馬克思的治學方法(下)
    [31] 參見姚遠:「隱蔽的謝林批判——馬克思《博士論文》旨趣新探」,《江海學刊》,2016年第02期。[32] 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中共中央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8頁。[33]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中共中央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2頁。
  • 馬克思恩格斯的中國觀及其當代意義
    一是根據端奈 陶爾編、1951年倫敦出版的英文本《馬克思論中國》(馬恩這些論文都是用英文發表的)以及民主德國馬恩列斯研究院編、1955年柏林出版的德文本《馬克思論中國》作了全面校訂;二是將馬恩原來引用中文的地方,儘可能查明出處,改成中文原文或用加注說明,同時增加了譯者注和英文本編者注;三是根據英文本補充了5篇論文(包括《划艇亞羅號事件》《巴麥尊內閣的失敗》《俄國與中國》《毒麵包案》《英國的政策》),
  • 烏魯木齊市新華書店設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圖書展
    原標題:烏魯木齊市新華書店設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圖書展都市消費晨報、亞心網全媒體訊(記者 劉萌萌)今天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日,記者走訪了首府的各級圖書館及各大書店,了解了馬克思主義文獻著作在首府館藏和借閱銷售的情況,烏市新華書店特意設置了紀念馬克思200周年誕辰為主題的重點圖書展,持續到五月底結束。
  • 馬克思恩格斯社會革命思想及其現實啟示
    1842年,馬克思在《萊茵報》編輯部就職時,發現作為「理性代表」的國家總是維護少數資本所有者的利益,全然不顧人民群眾的疾苦。這讓馬克思感到痛苦和疑惑,開始檢視黑格爾的法哲學觀。經過大量歷史和經濟問題的研究後,馬克思發表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一文,開始清算黑格爾頭足倒置的唯心主義世界觀。他指出,黑格爾用理性主義國家觀去克服市民社會的內在分裂和異化是不現實的,因為家庭和市民社會才是國家的前提。